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131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docx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

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

辩证唯物论(第4、)

【考点解读】考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

(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固有属性,(4)物质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物质具有“可知性”:

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①区别:

A、哲学上的物质(定义:

略)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

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

人类不是从就有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根本),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相关链接】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思维统一于存在=思维决定于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意识派生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易错点]物质不灭\“反物质”不是物质\什么哲学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什么哲学自然观上是唯物的,而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真题再现】1、(09浙江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

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

2、(09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

A.①②B.③④.②④D.②③

3、(07•北京•24)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浓厚的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4(08海南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考点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3,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相关链接】(“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

①“客观实在”:

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客观存在”:

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易错点]先有物质,后有运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都是强调运动\刻舟求剑是离开运动谈物质\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这句话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人方生方死。

\江河竟注而不流。

\飞矢不动。

【真题再现】1、(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07•广东科基础•16)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与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说

A.艺术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考点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哲理):

辩证唯物论认为:

规律是客观的。

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易错点]规律属于物质。

\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的规律是什么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之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地球绕太阳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都是规律的现象。

\人可以发明、制定和修改规律。

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真题再现】1、(08•全国I卷•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A①②B②③①③D②④

2(09•江苏•《孟子》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08•江苏•”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4、(07•上海•1)旅行家保罗太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大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制约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考点4,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有了人脑不能说就有了意识,如“狼孩”。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考点,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动物大脑和“电脑”都不具备。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考点6,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从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为什么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泉是客观世界。

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

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易错点]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于人脑。

 人脑自发产生意识。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

 

3,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鬼神观念纯属主观臆造。

【真题再现】1、(08•苏州调研)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是“情景交融”。

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青松在招手;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移情”的说法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意识对同一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08•南通一研)“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

从意识的本质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

A、是人的意识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