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4.(乙)文中孙权是怎样使徐盛等人心悦诚服的?
请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谓,对。
但,只是。
复,再。
更,另外。
服,穿衣服。
涕,眼泪。
2.D
3.
(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2)我又怎么忍心不把你看作亲骨肉,委以统帅兵马的重任!
4.孙权在酒席让周泰当众解开衣服,介绍受伤经过和战斗地点,并且表明自己重用周泰的原因。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权谓吕蒙曰”意思是:
孙权对吕蒙说,由此可判断:
谓,对;
“但当涉猎”意思是: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由此可判断:
但,只是;
“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
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由此可判断:
复,再;
“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
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由此可判断:
更,另外;
“使复服”意思是:
要他重新穿好衣服,由此可判断:
服,穿衣服;
“权把其臂流涕曰”意思是:
孙权拉着他的手臂,淌着泪说,由此可判断:
点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权会诸将大为酣乐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的意思是:
孙权召集各位将领,大摆酒宴,奏乐畅饮。
在酒席上孙权让周泰解开衣服,用手指着他身上的伤痕,询问受伤经过,“权会诸将”“大为酣乐”“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各自独立表达一个意思,应停顿为:
权会诸将/大为酣乐/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
故选D。
3.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
(1)重点词语: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句
(2)重点词语:
骨肉之恩,亲骨肉;
兵马之重,统帅兵马的重任。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权会诸将,大为酣乐,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表明孙权在酒席上让周泰当众解开衣服,介绍受伤经过和战斗地点。
“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是说孙权告诉众将自己重用周泰的原因。
甲
出处:
《孙权劝学》 作者:
司马光 朝代:
北宋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
《资治通鉴》 作者:
孙权留平虏将军周泰统领濡须守军,朱然、徐盛等人都成了周泰的部下,他们认为周泰出身寒微,心中不服。
在酒席上孙权让周泰解开衣服,用手指着他身上的伤痕,询问受伤经过,周泰对那些战斗地点全都记得,依次回答。
讲完,孙权要他重新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臂,淌着泪说:
”周泰,你为了我孙氏兄弟,像熊和虎一样勇猛作战,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性命,受伤数十处,肌肤像刀刻划过一样,我又怎么忍心不把你看作亲骨肉,委以统帅兵马的重任!
”宴席散后,孙权暂留,让周泰以兵马开路、护卫,擂鼓鸣号,奏起军乐,走出了军营。
于是,徐盛等人才服从周泰指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5.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
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5.
(1)研究儒家经典
(2)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3)来(4)振奋精神
6.
(1)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许多益处。
(2)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有所成就。
7.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方面谈自己受到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意思是“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治经”的意思是“研究儒家经典”;
“淫慢则不能励精”的意思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精”的意思是“振奋精神”。
6.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务(事务)”“益(益处)”“广才(增长才干)”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围绕“学习”“目标”等某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如:
我们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
没有学习目标,就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光。
甲:
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司马光年代:
乙:
选自《诸葛亮集》作者:
诸葛亮年代:
三国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
”蒙辞以军中多务。
(乙)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zhò
ng)绳: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
u):
同“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
同“曝”,晒干。
④参:
同“叁”,多次。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3)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学不可以已
9.翻译下面句子。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甲)文注重运用_________描写表现人物,笔墨生动。
(乙)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
11.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启示。
8.
(1)当权,当道
(2)粗略地阅读(3)另,另外(4)知晓事情(5)止,停止
9.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
(2)冰,是水凝结成的,而又比水寒冷。
10.对话(或:
语言)议论
11.围绕“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结合学习生活来谈即可。
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你现在当权管事。
当涂:
对话。
(2)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
涉猎:
粗略地阅读。
(3)就用新的眼光看待。
更:
另,另外。
(4)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见事:
知晓事情。
(5)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已:
停止。
9.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
岂:
难道。
治,研究。
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为:
凝结。
于:
比。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叙述方式的分析。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1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这两篇文章都是讲了学习可使人增长才干的本领,可以改变人的品性。
所以学生应该围绕“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示例:
学习可以使人明慧,不轻易收到别人的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应该多学习,才不会轻易的任一些不正当的言论的影响。
【点睛】
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君子说: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乙)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
众人皆问之。
蒙云: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②,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④之道,莫不穷精极妙;
未该玄言,政⑤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王:
指孙权。
②伏羲、文王、周公:
伏羲、文王,古代有名的贤德君王。
周公,西周辅佐周王的贤臣。
③世祚:
指国运。
④日月广明:
指天地宇宙。
⑤政:
只,仅仅。
1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世无双B.莫不穷精极妙悲守穷庐
C.但当涉猎但微颔之D.众人皆问之以我酌油知之
13.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中的“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书。
B.(乙)文画波浪线断句划分为: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
C.(甲)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乙)文的“常”是古今异义词,文中的意思是“有一次”。
与(甲)中的“孤常读书”的“常”意思相同。
1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的“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乙)文主要通过举吕蒙“博览群籍”和“梦中诵书”来表现吕蒙的好学。
C.(甲)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15.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12.C
13.D
14.C
15.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2)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1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当:
掌管∕当前;
B.穷:
极∕贫苦,穷困;
C.但:
只∕只;
D.之:
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个道理。
故选C。
13.D.表述错误。
【乙】文的“常”是通假字,通“尝”,“曾经”的意思。
【甲】中的“孤常读书”的“常”意思是“常常、经常”。
14.C.表述错误。
【甲】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15.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成为;
皆,都;
呓,说梦话。
(甲)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乙)选自《太平广记》作者:
不详年代:
宋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吕蒙到吴国,吴主孙权奉劝他学习文化。
吕蒙于是博览群书,以《周易》作为主攻方向。
曾有一次,他在先主公孙策的聚会上,喝得酩酊大醉,很快沉沉睡去,在梦中背诵《周易》一部。
大家被他的梦话惊醒,于是便问他,吕蒙说:
“我梦见伏羲、周文王、周公和我讨论世间兴衰之事,日月天象地理的规律,没有不精彩绝伦,没有领会其中的精妙,所以朗诵文章。
”因此大家都知道吕蒙梦中读懂了《周易》。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权曰: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日: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晩乎!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
16.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钱币乞之蒙辞以军中多务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归来见天子
C.忽啼求之水陆草木之花
D.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
18.(甲)文中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
19.(甲)(乙)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从选文角度来看。
分别有什么特点?
但是,两文段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20.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根据两文给人的启示,任选一个对象(对家长对学生对老师),写出你的建议。
16.A
17.
(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
18.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又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自己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熟若孤?
”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19.【甲】文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乙】文是幼年不学,泯然众人。
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20.示例一:
(对家长)不应该目光短浅,贪图小利而不让孩子上学。
示例二:
(对学生)无论自己天资怎样都不能放松学习,因为后天的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16.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项,前句句意为:
有的人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以:
用。
后句句意为: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B项,前句句意为:
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见:
认识。
回来后拜见天子。
拜见。
C项,前句句意为: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之:
代词,指代书具。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
的。
D项,前句句意为: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就:
开始。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
完成。
故选:
A。
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岂(难道)、治(研究)、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见(了解)”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奇(感到惊奇)、稍稍(渐渐)、或(有人)、乞(乞求)”几个词是赋分点。
18.考查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作答。
孙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