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0996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情展示】列出2014---2016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指导。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归纳提升】构建青藏地区地形、气候与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

【学生评价】自评

【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二、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河谷农业

【学生活动】在图上指出青稞、牦牛两种农产品的分布地区,

并说明理由。

【小结】强调河谷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走进雅鲁藏布江谷地,通过高考题,重点分析河谷农业的发展条件。

(2013年海南卷)西藏年楚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归纳提升】注意答题思路的点拨和答题方法的指导。

强调青藏地区发展的高寒牧业与河谷农业都是由高寒环境所决定的,体现了“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思想,同时,劣势也可以变优势,形成辩证的思维。

【学生评价】组内互评

【承转】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深受高寒环境的影响,那么其它产业的发展呢?

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观看视频《青藏地区光伏发电产业》

【探究】你是否赞同在青藏地区大规模开发光伏发电,并说明理由。

【归纳提升】强调青藏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开发资源带动建设,这是因地制宜的表现。

但是因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所以,一切发展都应该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只要这样区域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学生评价】小组互评

【课堂总结】以青藏地区为例,总结区域复习的一般方法:

在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因地制宜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为文科普通班,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

从知识掌握程度看,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中国地理,在高一、高二阶段学习了自然地理要素、农业活动区位条件分析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没有对本部分内容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

从学习能力看,学生学习能力差,在获取、提取地理信息,表达论述地理观点,归纳概括基本方法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更善于接受知识,而不善于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效果分析

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总体来看,课堂学生的学习和接受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情境,播放视频,让学生一下进入现实情境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整个课堂的投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课堂上活动多样,自主学习,同位之间合作交流,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学生展示,学生点评等等,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去展示自己,学生参与度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3、精选精讲习题,通过优质高考题的分析,让学生站在阅卷人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素养和分析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有限。

2、缺乏亲和力,上课感觉太严肃。

3、对学生的引导还不是太到位。

教材分析

一、教材

没有教材,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地理”有四本教材,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学习,很显然,在高中阶段,无论是从高考的高度,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从课时的现有数量来看,我们都不可能再使用这四本教材去复习。

我们高中教师也只能对原有初中知识进行重组,进行授课,而且授课过程中还要涉及到高中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相关知识,可以说难度巨大。

二、课时不足,“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其无相关要求,“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自高一至高三无相应的学分及课时分配。

三、本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

近3年高考地理试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区域实体,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原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见地理试题的命制依托于区域地理,因此把握有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评测练习

右图为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其等值线的数值c>

b>

a,读图回答1-2题。

1.等值线不可能反映的是()

A.海拔B.气压C.降水量D.气温

2.峡谷附近的察隅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原因是()

A.地势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终年多雨

C.大西洋西南气流带来大量的水汽

D.近年来“温室效应"

增强的结果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3-4题。

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5.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 

、 

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课后能力提升区】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右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1~2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2.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认真反思了区域地理的教学

1、“区域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在该区域的相互作用,综合揭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2.研究各区域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学会进行区位分析;

3.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

4.揭示区域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发展规律。

2、怎样在课时不足,没有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授课?

1.做好“区域地理”与“必修模块”的有效整合,加强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内容的整合与融合。

2.编制高质量教学资源,高效完成区域地理复习任务。

3.教学方法要灵活,有效课时之下的面面俱到极有可能是“蜻蜓点水”式的复习,那么复习时低效的,因此,复习方式要多样化。

4.“以点带面”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对知识点进行细致、深入分析,向高考靠拢,围绕“点”进行知识重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将该体系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之中。

课标分析

考试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考试大纲,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青藏地区的视频,走进青藏地区,归纳得出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

2.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

3.掌握本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理解该区域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本区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2.通过高考题的解题,总结归纳综合题答题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青藏地区,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