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0610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它使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出让给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程度更多一些,以致一旦一个国家加入了某个关税同盟,它就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现实中比较典型的关税同盟是1958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关税同盟的分类

  关税同盟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发达国家间建立的,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税同盟,其目的在于确保西欧国家的市场,抵制美国产品的竞争,促进内部贸易的发展,积极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另一类是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关税同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本地区各国的民族利益,促进区内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如中非关税同盟与经济联盟,安第斯条约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

关税同盟的具体内容

  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之一。

对内产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

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

  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产生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利益。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从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

这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

当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就是净效应,意味着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

反之,则为净损失和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

  动态效应

  关税同盟不仅会给参加国会带来静态影响,还会给它们带来某些动态影响。

有时,这种动态效应比其静态效应更为重要,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

  1、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此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大市场效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2、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

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以前,许多部门已经形成了国内的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居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

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

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

结果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关税同盟的动态劣势:

  1、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如果关税同盟的对外排他性很大,那么这种保护所形成的新垄断又会成为技术进步的严重障碍。

除非关税同盟不断有新的成员国加入,从而不断有新的刺激,否则由此产生的技术进步缓慢现象就不容忽视。

  2、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资本逐步向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流动,如果没有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一些国家中的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别将逐步拉大。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形式,也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

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根据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第8款(甲)项规定:

"

关税同盟应理解为以一个单独的关税领土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因此①对同盟的组成领土之间的贸易,或至少对这些领土产品的实质上所有贸易,实质上已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

②同盟的每个成员对于同盟以外领土的贸易,已实施实质上同样的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

根据这个定义,关税同盟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同盟内取消一切内部关税壁垒和关税措施;

  ②同盟成员采取统一对外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根据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第8款(乙)项规定:

自由贸易区应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集团,对原产于这些组成领土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上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

自由贸易区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在该集团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

另一方面,各个成员又各自独立地保留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所以,有人把自由贸易区称为半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共同市场是在成员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的对非成员的关税,并允许生产要素在成员间可以完全自由移动。

主要共同市场

  1、中美洲共同市场

  960年2月13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在尼加拉瓜首都有马那瓜签署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

1962年7月,哥斯达黎加签署加入了该条约,共同市场正式成立。

1963年8月,巴拿马以准成员国身份参加共同市场。

  其宗旨是促进中美洲一体化和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

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关税障碍,建立统一的对外关税;

最后实现地区贸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贸易和关税同盟。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国家为促进欧洲经济联合而建立的经济组织。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

其宗旨是促进法国和德国之间的持久和解,发展各成员国的经济,使之形成一个大的共同市场,试图建立西欧国家的政治联盟,缓和它们彼此间发动战争的恐惧心理。

自50年代起欧洲共同体所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在促进西欧贸易和经济繁荣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

什么是自由贸易区

  1、界定于国际协议的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

自由贸易区的局限在于,它会导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税。

如果没有其他措施作为补充,第三国很可能将货物先运进一体化组织中实行较低关税或贸易壁垒的成员国,然后再将货物转运到实行高贸易壁垒的成员国。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贸易区组织均制订“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原产地产品”才享受成员国之间给予的自由贸易待遇。

理论上,凡是制成品在成员国境内生产的价值额占到产品价值总额的50%以上时,该产品应视为原产地产品。

一般而言,第三国进口品越是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相竞争,对成员国境内生产品的增加值含量越高。

原产地原则的涵义表明了自由贸易区对非成员国的某种排他性。

现实中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AmericaFreeTradeAgreement)。

  目前这种区域性安排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

主要依据:

  张克宁(商务部国际司司长):

我想对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做一个澄清。

所谓自由贸易区,不是指在国内某个城市划出一块土地,建立起的类似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实行特殊经贸政策的园区,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涵盖所有成员全部关税领土的“大区”。

  2、界定于对外贸易的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是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

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经济区域,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自由贸易区的作用

  FTA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由于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之后直接对各成员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类是指缔结FTA之后,由于区域内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导致各成员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

  二者也分别被称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静态效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是所谓“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主要指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由于交易成本下降和贸易限制取消,导致本国内高成本产品被区域内其他成员低成本商品所替代以及过去受到对方数量和高关税限制的本国低成本商品出口扩大,从而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原有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由于区域内交易成本的降低可能被区域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所取代。

  动态效果主要包括“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

前者是指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将产生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

后者是指随着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将促进区域内垄断行业的竞争,提高生产效率。

贸易创造效应、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会带来许多正面影响,但是贸易转移效应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原因在于区域内的低效率产品可能会取代非成员的高效率产品。

一般来说,需要通过吸收高效率成员和扩大区域覆盖范围才有可能防止这一负面影响

经济联盟

是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经济联盟的特点

  1、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2、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又称为经济货币联盟。

  3、各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所需让渡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国让渡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特别是,其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干预内部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内部平衡的权利,也让渡了干预外部经济的汇率政策,维持外部平衡的权利

1.东盟2.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大潮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协商制定经济贸易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贸易联合体的过程。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

经济一体化"

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

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

到1950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

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

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

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

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

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

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

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新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2]

  

(一)按照贸易壁垒强弱的程度划分

  1、特惠贸易协定(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s)

  它是指在实行特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松散和较低级的一种形式。

  2、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

  它是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贸易区域。

自由贸易区内逐渐减免甚至取消关税与进口数量限制,同时,保留成员国各自的原有独立的对区外国家的关税结构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

  3、关税同盟(CustomsUnion)

  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这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了一步。

它除了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而且成员国对同盟外的国家建立了共同的、统一的关税税率,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境以内的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4、共同市场(CommonMarket)

  它是指除了在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还取消了生产要素流动的各自限制,允许劳动、资本等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在商品自由流动方面,它既一直对对外的统一关税,又有协调间接税制度、产品标准化制度;

在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有协调筹资制度;

在劳动的自由流动方面,有学历和技术等级的相互承认制度等等。

共同市场下经济调节的超国家性质比关税同盟更进一步。

  5、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

  它是共同市场和经济共同体向超国家一体化的宏观协调机制发展的具体步骤,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在实行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政策,并拥有一个制定这些政策的超国家的共同机构。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CompleteEconomicIntegration)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式。

完全经济一体化不仅包括经济同盟的全部特点,而且各成员国还统一所有的重大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

在这个一体化组织内,各成员国的税率特别是增值税率和特别消费税率基本协调一致;

它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使用统一的货币;

取消外汇管制,实行同样的汇率管理;

逐步废除跨国界的金融管制,允许相互购买和发行各种有价证券;

实行价格的统一管理等等。

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一般有共同的组织管理机构,这种机构的权力以成员国的部分经济决策与管理权限的让渡为基础。

  

(二)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

  1、部门经济一体化(SectoralEconomicIntegration)

  部门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或商品,或产业),达成共同的经济联合协定而产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全盘经济一体化(OverallEconomicIntegration)

  全盘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的形态。

  (三)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1、水平经济一体化(HorizontalEconomicIntegration)

  水平经济一体化,又称横向经济一体化。

它是指由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或相近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2、垂直经济一体化(VerticalEconomicIntegration)

  垂直经济一体化,又称纵向经济一体化。

它是指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编辑]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原因[2]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21年,当时的比利时与卢森堡结成经济同盟,后来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经济同盟。

1932年,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组成英帝国特惠区,成员国彼此之间相互减让关税,但对非英联邦成员的国家仍维持着原来较高的关税,形成了一种特惠关税区。

  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形成三次较大的发展高潮。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后半期。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1、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

  2、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3、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领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5、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2]

  一、关税同盟理论

  对关税同盟理论研究最有影响的是以美国经济学范纳(JacokViner)和李普西(K·

Lipsey)。

按照范纳的关税同盟理论,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完全取消各成员国间的关税;

  

(2)对来自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3)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这种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相结合的结构,使得关税同盟对整个世界经济福利的影响呈现双重性,即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并存。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所谓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指假定在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关税同盟对集团内外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福利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是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1、贸易创造效应(TradeCreatingEffect)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

此外,一国由原先从同盟外国家的高价购买转而从结盟成员国的低价购买也属于贸易创造

  2、贸易转移效应(TradeDiversionEffect)

  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关税同盟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无税(或关税很低)地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

关税同盟建立后,同盟成员国高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

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效应。

  

(二)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效应

  1、次优理论

  范纳认为关税同盟的建立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成员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福利,而这取决于产生关税同盟的环境,这就是次优理论(TheoryoftheSecondbest)。

这个理论认为,如果福利最大化或者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条件不能全部满足,那么尽量满足尽可能多的条件是没有必要的,并且这样做通常会导致次优情况的发生。

因此,建立关税同盟并不仅仅在成员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并不必然产生次优的福利状态。

所以,要使关税同盟更可能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增加福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2、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第一,关税同盟使得各成员国的海关人员、边境巡逻人员等减少而引起的行政费用的减少;

  第二,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通过减少对同盟成员国之外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有可能使同盟成员国共同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第三,任何一个关税同盟,在国际贸易投票中以一个整体来行动,较之任何一个独立行动的国家来说,可能具有更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第四,关税同盟建立后,可减少走私。

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商品可在同盟成员国之间自由移动,在同盟内消除了走私产生的根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查禁走私的费用支出,还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三)关税同盟产生的动态效应

  所谓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对成员国贸易以及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税同盟的建立使成员国间的市场竞争加剧,专业化分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使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2、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转换,自由市场扩大,从而使成员国获取转移与规模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