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059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

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如:

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三、教学总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情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新课标单元目标

造型.表现:

认识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绘画一幅画,有意识的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用拓印添画表现肌理,表现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

设计.应用:

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万花筒的图案,设计制作有趣、有特色的鞋子,利用皱纸团、废旧材料组合小艺术品,绘制简洁四方连续纹样,制作会响的玩具。

综合.探究:

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用绘画、摄影、文字方式展示采访结果和感受。

欣赏.评述:

了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欣赏各种动画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

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节数

备注

1

8.31----9.4

教学计划

1

3日抗战日

2

9.7----9.11

1、魔幻的颜色

2、万花筒

2

3

9.14----9.18

2、万花筒

3、大人国与小人国

2

4

9.21---9.25

3、大人国与小人国

1

古尔邦节

中秋节1天

5

9.28----10.2

4、前前后后

1

国庆节3天

6

10.5----10.9

5、登山游戏

2

7

10.12----10.16

6、黑与白

机动1节

2

8

10.19----10.23

7、快乐的回忆

8、星空的联想

2

9

10.26----10.30

9、天然的纹理

2

10

11.2----11.6

10、美丽的花

2

11

11.9----11.13

11、各式各样的鞋

机动1节

2

期中质量测查

12

11.16---11.20

12、团包纸工

2

13

11.23----11.27

13、化平凡为神奇

2

14

11.30----12.4

14、梦幻的城堡

15、我设计的自行车

2

15

12.7----12.11

16、新颖的电脑

17、会响的玩具

2

16

12.14----12.18

18、电脑美术

19、美术小记者

2

17

12.21----12.25

20、迷人的动画

2

18

12.28----1.1

复习

2

元旦1天

19

1.4----1.8

复习

2

20

1.11----1.15

复习

2

21

1.18----1.22

期末考试

第1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

同学们。

你们用过水彩吗?

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

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

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

哪几种颜色是原色?

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

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师贴出定义)。

 

b、观看课件。

 

师:

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

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

(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

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 

师:

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

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课件,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

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 

师小结:

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c、做实验:

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

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

(师边说边做)。

生:

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

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

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d、得出定义。

 

师:

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

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1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

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

(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

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就落在那位同学的手中,那个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

在玩游戏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

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看课件结束教学 

1、看课本第P1。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三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如:

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课件。

 

师:

大家一起来观看课件,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课件。

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反思:

 

 

第2课万花筒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

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