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032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3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3压缩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3.压缩空气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

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

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

聚焦环节通过提出对比问题,让学生迅速把问题聚焦到后面要关注的核心概念上,特别是本课需要关注的问题——空气的压缩。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比较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发现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这一特征。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不能被拉动,而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向下压和向上拉,并且被拉动的活塞在手松开以后,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认识到可以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因此很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拓展活动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利用本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水单元以后,学生对水的特征已经有所了解。

在本课所用到的材料中,对于像塑料袋这样的容器学生比较熟悉,知道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会挤压变形,但是对于像注射器这样的硬质容器,学生不太接触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会产生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2.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通过比较其他人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教学难点:

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教学准备】

注射器、活动手册、记录纸

【教学过程】

1、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出示气泡图

提问: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

(它是看不见、无色、无气味、会流动、可以被压缩)

2.过渡: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空气的另外特征。

2、探究:

空气能否被压缩(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两个注射器、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注射器。

提问:

你会使用吗?

(学生上来演示)

提问:

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

(预设:

针筒)针筒上面还有什么?

(预设:

刻度)这个可以动的部分叫什么?

(预设:

活塞)

2.演示抽一段空气。

提问:

现在老师如果把活塞往里推,手不放开,你觉得推得动吗?

(预设:

推得动或者推不动)如果能推得动,能推倒哪里?

(学生在活动手册中进行预测)

提问:

如果把活塞往外拉呢?

(预设:

拉得动或者拉不动)

出示活动手册,学生进行预测,指导学习如何记录,提示用力不能太大。

交流预测,问题指向:

能不能压缩?

压缩的程度怎么样?

扩张的程度是多少?

3.如果把空气换成同样多的水呢?

能推得动或者拉的动吗?

再预测。

4.出示活动手册第六页,明确要求,记录现象。

5.学生相互合作,感受空气能否被压缩。

3、研讨:

发现以及解释原因(预设15分钟)

1.学生交流反馈:

通过刚才对空气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动,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变化?

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小结:

水不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提问:

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呢?

3.教师解释:

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个小○表示空气微粒。

思考:

当空间变小时,微粒会怎么变化?

当空间变大时。

微粒又会怎么样?

(学生画出自己的猜想)

4.交流观点,发现问题。

(预设:

数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变化)

5.模拟空气微粒的运动,解释原因。

6.学生修正观点。

4、拓展:

知识应用(预设3分钟)

1.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

2.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游戏:

空气压缩枪。

【板书设计】

3.压缩空气

特征

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水不可被压缩和扩张

原因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刻度的记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边观察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下面的现象说明,需要学生对实验现象经过加工之后,再总结得出。

【作业设计】

1.下列物品中,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A.瓶子B.风扇C.轮胎

2.充足气的足球踢的远的原因是()。

A.足球质量比较好

B.压缩空气产生的弹力大

C.踢的力比较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3.2认识气温计教案教学设计

2.认识气温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气温计的研究与认识。

聚焦部分,先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太阳热量与气温的关系,然后聚焦问题:

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探索部分,安排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气温计。

通过对气温计的观察,知道气温计一般与水温计一样,它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需要注意的是:

《水》单元有过温度计的使用,但并没有强调掌握使用方法。

而在这一单元,则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气温计。

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

气温计读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零下的读数。

利用气温计模型,这解决了实测过程中液柱升降变化难控制的问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练习不同数值的读数。

第三个活动是观察其他温度计。

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除气温计外,还有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这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了解,不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研讨部分有2个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数中的困难,重点在于学生碰到的读数困难和不规范做法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方法和记录方法。

针对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拓展部分主要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察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学生在《水》单元中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水的温度。

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2.“℃”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难点:

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小组:

每两人一支气温计、每四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记录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课件出示:

太阳的图片。

提问:

太阳对我们地球而言,有什么作用?

(预设:

太阳可以放出热量。

2.交流:

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那么大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叫什么呢?

(预设:

气温。

3.交流:

地球上的气温都是一样的吗?

提问:

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预设:

气温计。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5.在《水》单元我们学习过温度计的使用,那么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如何读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计。

揭示课题:

认识气温计(板书)。

二、探索:

气温计的结构认识和读数(预设20分钟)

(一)认识气温计的结构

[材料准备:

每两人一支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两人一小组分发气温计,明确实验要求,请学生观察气温计,并提问:

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气温计有哪些结构?

2.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的第一个活动,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邀请一小组同学上讲台用手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结构。

请其他小组补充不足之处。

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完成活动1。

3.小结:

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根据讨论结果改进活动手册第9页活动1的记录。

(特别强调:

观察气温计时,老师要提醒学生气温计是一个非常容易破损的玻璃仪器,一定要小心拿放,尤其要避免气温计碰到坚硬的物体或掉落到地上,如果气温计破碎,务必要告诉老师来处理)

(二)利用气温计模型读数

[材料准备:

每两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思考:

我们已经认识了气温计的结构,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呢?

要怎么读呢?

2.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读今天的气温。

说说读数的方法。

3.交流:

气温计上最低气温是多少?

最高气温是多少?

每一大格被分成几小格?

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4.气温计在读数时有什么方法呢?

PPT出示使用气温计的方法:

零刻度,读数起;

向上数,摄氏几;

向下数,零下几。

5.PPT出示三幅气温计的示数图(零上温度一幅、零摄氏度一幅、零下温度一幅),让学生分别表示读作、写作,并在本子上写一写,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

6.分发气温计模型,要求组内的一位同学用模型表示出50C、420C、00C、-50C、-420C。

另一位同学帮忙检查是否表示正确,而后再交换任务,用气温计模型表示出更多的温度。

7.出示活动手册,完成第9页活动记录2。

三、研讨:

交流与发现问题(预设5分钟)

1.学生反馈交流:

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需要注意什么?

2.运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

四、拓展:

观察其他温度计,比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预设12分钟)

1.提问:

水温计、气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温度计还有哪些类型呢?

PPT出示:

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

2.PPT出示三幅图: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提问:

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小组讨论,请2-3位同学说说他们的发现。

4.小结: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

5.作业:

老师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悬挂了一个气温计,明天请每组组长记录一下五个时间点的温度,填在记录单上。

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表

日期:

____地点:

______小组:

____

测量时间

气温(℃)

早晨(8:

00)

第二节课后(10:

00)

中午(12:

00)

第六节课后(14:

00)

傍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