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78559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

《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个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

(10)表示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当宦官头子作乱的时候,

是士大夫却能不改变他们的志愿的,普天之下,能有几个人呢?

2、代词

(1)第二人称代词,它与“尔”是同源字,一般作定语,译为“你(们)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们)”。

①妪每谓予曰:

“其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业根,死期至矣!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

①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

3、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像、好像、如同”。

它与“如”是同源字。

①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荆国人不知道,按照标志夜晚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人,部队混乱就像都城的房舍倒塌一样。

)②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

知与不知也。

(《新序》)

(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为什么呢?

这是相互了解和不了解的原因。

4、音节助词 不译。

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5、助词 用在句尾,可译为“啊”“吧”。

①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左传•宣公四年》)(若敖鬼馁: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

馁,饿。

若敖氏的鬼受饿了。

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恐怕将要没有后人祭祀而在阴间挨饿了。

6、通“能”可译为“能够”“才能”。

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既能柔弱又能刚强。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之类一样。

7、复音虚词

(1)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2)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

(3)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促织》)②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

(4)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②三月而后成。

(《孙子兵法》)

何hé

1、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②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③丞相祠堂何处寻?

(《蜀相》)

2、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孔雀东南飞》)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蜀道难》)(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

3、助词 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4、动词 

(1)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列兵而谁何。

(《过秦论》)(谁何:

呵问他是谁。

意思是检查盘问。

(2)通“荷”,背,扛。

①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诗经》)

5、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是什么样”。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②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③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鸿门宴》)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做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战?

(《曹刿论战》)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5)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6)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大铁椎传》)

(7)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8)

【一何】译为“多么”。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

乎hū

1、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

欲食乎?

(《项脊轩志》)②欲安所归乎?

(《赤壁之战》)③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捕蛇者说》)②危乎,高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赤壁赋》)②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百不与焉!

(《论语•泰伯》)(多么崇高啊!

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②秦于是乎输粟于晋。

(《左传•僖公十五年》)

2、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对”“对于”“给”“比”等。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乎:

在) ②吾尝疑乎是。

对)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前一个“乎”:

在;

后一个“乎”:

比。

3、助词

(1)可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②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表动态。

①王变乎色曰……(《庄暴见孟子》)(宣王改变了脸色。

乃nǎi

1、副词

(1)表承接。

于是,就。

①屠乃奔倚其下。

(《狼》)②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

(2)表条件。

才,这才。

①(虎)尽其肉,乃去。

(《狼》)②度至军中,公乃入。

(3)表转折。

却,竟然。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4)表限制范围、数量、程度。

只,仅仅,才。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5)表判断,起确认作用。

是,就是,原来是。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

(《游褒禅山记》)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如果事情不成功,这便是天意了。

(6)表递进。

乃至,甚至。

①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

(7)表并列。

又。

①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解牛》)(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8)表结果。

才。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2、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有时也译为“他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②是芋视乃妇也。

(《芋老人传》)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齐桓晋文之事》)(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或:

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

3、作连词用。

表衔接或转折,解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①非独(聂)政能也,乃其姊亦烈也。

(《史记•刺客列传》)(不单是聂政有能力,就是他大姐姐也是烈性女子)

4、复音虚词

【乃尔】这样,如此。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何其相似乃尔(熟语)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吧”。

①无乃尔是过与?

(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季氏将伐颛臾》)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报任安书》)(如今您竟然教导我推举贤士,难道不是与我的内心想法相冲突吗?

其qí

1、代词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璧”作宾语。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作定语。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②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梦溪笔谈》)(其:

这。

现在保存下来的手稿,舍不得丢弃。

废:

丢弃)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其中”,后面多为数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②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

2、副词

(1)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等。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齐宣王非常喜好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就差不多了吧?

(3)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一定”。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触龙说赵太后》)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

(4)加强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①汝其勿悲!

(《与妻书》)

3、连词

(1)表示假设关系(放在句首),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②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

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

(2)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②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唉!

这是真的呢?

还是做梦呢?

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离骚》)(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的芳香更加显著!

5、复音虚词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且qiě

l、连词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递进。

而且,并且;

况且,再说。

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②河水清且涟漪。

(《伐檀》)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④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表示并列。

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孔雀东南飞》)②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且……”也是表并列,如“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中的“且搏且却”即此意。

(3)表示假设。

就是,即使。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4)表示选择。

还是,或者。

①以天下为尊秦乎?

且尊齐乎?

(《战国策•齐策》)(大王认为各地诸侯将尊重秦国吗,还是尊重齐国呢?

(1)表示将然。

将,将要。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②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逍遥游》)

(2)表示将近。

将近,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3)表示暂时。

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③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4)表示让步。

尚且,还。

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表示转折。

然而,但是。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鸿门宴》)(我肯定不如他!

那(将)怎么办呢?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腾王阁序》)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报任安书》)(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兵车行》)(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既……且……】又……又……。

①三军既惑且疑。

(《孙子·

谋攻》)(全军将士感到既迷惑又很怀疑。

若ruò

1、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

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你)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若属:

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齐桓晋文之事》)②南宫适出,子曰:

“君子哉若人!

”(《论语•宪问》)

2、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等。

①若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②今若断其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乐羊子妻》)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

高帝纪》)

(3)表另提一事。

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齐桓晋文之事》)(像一般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

(4)表并列,译为“和”“与”。

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5)表揣测,相当于“如同”“像”。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

(《齐桓晋文之事》)(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3、动词

(1)表示比拟。

像,好像。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2)表示比较。

及、比得上。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助词形容词尾,相当于“然”。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

卫风·

氓》)

【若夫】【至若】“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

①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崤之战》)(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

(车子后边有几个递茶送水的人。

所suǒ

(1)放在(及物)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②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④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促织》)⑤可汗问所欲。

(《木兰诗》)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指南录〉后序》)②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我访问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有才德的人,世上没有哪个人了解他,因此隐居在屠户中间。

(3)“所”后接介词,再和动词结合,表示处所。

表示“……的地方”。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2、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③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3、复音虚词

【所以】“所”和“以”连用,用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信陵君窃符救赵》)(我用来礼待侯赢的方法已经足够完备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

﹡一种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你,只因为仰慕你有高义(高尚的品质)。

【所谓】所说的。

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所在】到处;

所在之处,处所。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报任安书》)(我因为(对皇帝)说话(不谨慎)而遭到这桩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嬴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

为wé

i/wè

i

(用作助词、动词及表示被动的介词时读wé

i,其余均读wè

i。

l、动词(wé

i)

(1)成为,变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②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2)做(设计)。

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担任。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涉世家》)②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记王忠肃公翱事》)(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

(4)作为,当作。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陈胜)砍下树木作为兵器,高举竹竿作为旗帜。

(5)以为,认为。

①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6)是,算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③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活板》)

(7)有。

①独其为文尤可识,曰“花山”。

(8)创作,写。

①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9)演奏。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很擅长演奏秦秦地的乐曲。

(10)治理。

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可是他却出言不逊,所以笑他。

(11)划为。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12)修筑,修建。

①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