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赵畅选文》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赵畅选文》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赵畅选文》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平日里,柿子树是最不起眼的树种。
到了春天,虽有芽绽出,有叶初展,肯定也难与开满花的桃树、梨树媲美。
但是,柿子树的静寂与低调都是积蓄和等待。
当树叶长成长足时,尤其当青青的小柿子包在密密的叶子底下的时候,这满树凝翠的柔波,便开始招引人了。
④当柿子还是青涩一片的时候,若哪天突然有红柿子横空出世悬挂枝头的话,小伙伴们惊喜的目光总是会齐刷刷地聚焦其上。
只怨树太高,大家不敢随便攀爬,只能望洋兴叹。
玩耍时瞟下它,走路时盯着它,心里默念它能早早地自己从树上掉下来。
⑤一天,我与伙伴们突然发现水井旁的柿子树顶上挂着一只熟透了的红柿子。
禁不住伙伴们的百般怂恿,我脱掉外衣,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树去摘,结果居然还被树上的一群大头蚂蚁咬了,不得不跳到树下的水井里“救命”。
祖父母见我一身湿漉漉的,问到了真相,既批评我不该偷摘隔壁大妈家的柿子,又责备我不该不顾危险爬树、跳树。
隔壁大妈闻讯赶来,不仅没有嗔怪,反而宽慰我:
“你呀,如果喜欢我家柿树上的红柿子,你尽管去摘,都说‘亲不亲,邻居情’,你大妈家的柿子树,就是你们家的柿子树。
不过,你不要随便去爬,很危险,得借专用工具。
”大妈的这番热心话,反而说得我满脸像那红柿子了。
⑥当年柿子树都是分到各户的,柿子挂红的时候,村民们总会全家总动员采摘柿子。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棵树上都会被刻意留下三五只柿子。
村民们说:
“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鸟雀们觅食困难。
留下一点柿子,也是为了帮助它们过冬。
这可是咱祖上传下来的做法呵!
⑦结束寄养生活以后,我回到了城里父母身边。
每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小叔先行送上的一大筐柿子,总是让我们全家喜出望外。
其实,我的父亲比我更喜爱老家的柿子。
父亲因贪吃柿子患了柿石症,动了生平第一次大手术。
面对手术取出来的足有四公分直径的“柿石”,全家人便开始轮番“教训”:
今后千万别再贪吃柿子了。
然而,父亲依然照吃不误,他给出的理由是:
⑧我已经好多年没回老家了。
去年,正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应小叔之邀,终于回来了。
深秋时节,是老家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从房前屋后到田园山麓,除了柿子,还多了游客——有的手拎一筐柿子返程,有的一边吃柿子一边笑呵呵地交流着,有的在与家门口摆摊的老妇讨价还价,还有的爬上树去亲自体验采摘……小叔说:
“咱村里的柿子而今人见人爱,市场上特别走俏。
为了满足外地客人的需求,村里好多人家还搞起了电商……”村民们的小康生活如同当令的柿子一样红火起来。
⑨我看着当年爬过的邻家那棵柿子树,除了树身稍稍变粗,它还是那个模样,带着一抹秋日的暖色,另有一番诗意……(有删改)
18.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2分)
jǐn(
)绣
19.阅读⑤⑥两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9分)
(1)概括⑤、⑥段围绕柿子写的两个材料:
①
②
(2)“我”为何要在文中回忆这两个材料呢?
20.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是父亲说的一句话,体现父亲对故乡柿子的喜爱之情,似乎无法统领全文。
你是否认同?
简述理由。
(4分)
21.阅读全文,分析第⑨段画线部分的含义。
答案
18.(2分)锦
19.(9分)
(1)(4分)①我冒险偷摘隔壁家的柿子,邻居大妈不但没有嗔怪,反而宽慰我。
②村民们采摘柿子时会刻意在每棵树上留下几个柿子,帮助鸟雀过冬。
(2)(5分)充分反映出故乡人民对他人、对自然的仁爱,体现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
为下文写我喜爱老家的柿子、思念故乡做铺垫。
20.(4分)不认同。
这句话不仅表现柿子本身的滋味极好,难以抵挡,更体现出故乡的亲情人情令人无法忘怀。
全文回忆童年往事,表达作者对家乡柿子的深厚情感。
以这句话为标题,表明作者与父亲有类似的感受,这句话是作者的内心写照,可以统领全文。
21.(5分)要点:
①时隔多年又看到柿子树笼罩在秋日暖阳下的美丽景致,富有诗意;
②此时“我”眼中的柿子不仅仅是美味,更承载着我对老家的情感,柿子树于“我”的意蕴更丰富;
③柿子从果腹的食物成为村民们发家致富的美食,是柿子给老家带来发展的转机,于我们更有特殊的意义。
(意思对即可,写出两个角度给满分)
当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试着改变自己
①人生,像一条连续不断的抛物线,有高峰,也有低谷,不断的循环往复,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就像苏轼《水调歌头》里写道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然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都能够处于顺境,于是对低谷抱有抵触的心理,对它的降临很是抗拒,殊不知没有低谷沟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面对挫败不丧失方向感,任由困难磨砺他的心志,人的精神、意志力、承受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②沙粒进入蚌体内,蚌很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
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粒包起来,以致后来沙粒慢慢变成了精美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苦恼于无法将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以致后来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
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根本不足以让野马致死,真正的死因就是暴怒狂奔。
③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可以改变自己,用平衡的心态和精准冷静的大脑去来应对生活赋予我们的全部考验。
④很多人说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善于对自己所处环境做出判断并适时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才是成功之道。
其实话只对了一半,抓住机遇之前,首先也是必须做的就是适应环境,并在适应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如应对。
⑤我们何不像前文提到的蚌学习,设法适应所处环境呢?
以“蚌”的肚量去包容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一切不如意,冷静分析找出突破点,并使之能为我所用。
而不要像野马那样一不如意就暴跳如雷,这样只能自食苦果。
适应环境是走出低谷,迈向成功的一把烫金钥匙,下一次遇到失意的事情前记得给自己一个迂回空间,耐心地适应,谨慎思考,适时地做出些调整,开阔心胸,打开格局,让痛苦和委屈成为人生路的垫脚石。
⑥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弟子说他能移山,于是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方法,准备效仿尊师。
这时,柏拉图哈哈大笑道:
“其实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言既出,弟子们不禁哑然。
⑦世上本没有所谓的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山的秘诀就是:
山若不过来我便过去。
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我们虽然不能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未来,因为当下始终紧紧地攥在我们的手中,而改变未来就是从改变现状开始,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将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
⑧托尔斯泰说: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
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⑨要改变现状,就得先改变自己。
顺意的时候,告诉自己不骄躁不得意;
逆意的时候,对自己说你其实很棒别灰心。
改变自己,从改变观念开始。
即便眼下是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一个已有的错误的观念开始的。
“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
”那停下来,重新审度时势并积极地扭转自己的心态,动用你的智慧冷静分析重新找回最初的自我。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引用《水调歌头》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引出本文中心论点:
处于逆境中的人,要经受很多的磨难和痛苦,才能走出阴霾。
B.作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又从改变观念开始,如若眼下是连串失败,则需要停下来,扭转心态,冷静分析,重新找回最初的自我。
C.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分析到位,说理充分,极具说服力。
D.野马的真正死因并不是吸血蝙蝠所吸血量过多,而是少了蚌的“肚量”,不能冷静寻找突破口,而是过于暴怒狂奔,活活把自己折磨死。
13.下列事例中能证明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率领团队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经过不懈努力,终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B.诸葛亮少时好学,为延长先生授课时间,在公鸡打鸣之前,给公鸡喂食,使得公鸡因饱腹而延后打鸣,发现真相的先生被他好学精神感动,倾囊相授。
C.孔子晚年特别喜欢《易经》,为了把生涩难懂的《易经》理解通透,孔子反复诵读,将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磨断多次。
D.保尔在抗战前线带着病体退役下来,一度非常痛苦迷茫,甚至想到自杀。
但他很快调整自我,通过文学创作继续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
14.“人生,就像一条连续不断的抛物线,有高峰,也有低谷”,许多人对逆境抱有抵触心理,但只有起伏的人生才完整。
结合选文,分析人生为什么不可缺失逆境?
12.(3分)A(中心论点有错,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当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试着改变自己”。
)
13.(3分)D(A是指努力后的收获;
B讲诸葛亮好学的内容;
C讲孔子好学的内容。
14.(4分)①挫败能让人改变对人和事物的看法,使人承受能力增强,从而得以施展天分。
(2分)②面对逆境时,我们设法适应环境,寻找突破口并为我所用,那么痛苦和委屈能成为人生路的垫脚石,同时也能开阔心胸,打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