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6679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目前,根据两个城市的预测垃圾增长率基本上将稳定在2%的水平。

见图2、图3的示意图。

具体数据见表2,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燃煤做饭、采暖方式是垃圾产生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另外是由于当时没有准确的计量工具,数据基本上是估算的,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

随着城市气化率、采暖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城市居民煤灰的产生量,对城市垃圾减量贡献较大。

表2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

1994-200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1994-2003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

图3北京、上海垃圾增长率示意图?

2、垃圾结构变化较大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生活垃圾主要成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垃圾中的有机物比例增加,可回收利用物比例增加,垃圾热值升高,灰土量迅速减少。

3、我国垃圾管理模式变化

废旧物资回收阶段在上世纪60、70年代起,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提倡勤俭节约,许多东西都回收利用,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些可回收使用的物资被称作废旧物资。

因此,在那个年代,能回收利用的都基本上回收了,垃圾成分比较简单,主要是灰土、果皮等。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增长较快,这个时期的垃圾管理主要是以垃圾清运为主,把垃圾运出城市之外,一埋了之,就算解决问题。

以前完善的废品收购网络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体废品回收,年龄大的居民还保持着废物回收的习惯,但年轻新一代很少这样做。

从垃圾管理的角度分析,基本上是末端处置的思路,垃圾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垃圾本身。

近十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认识到将垃圾一扔了之的生活方式在不断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人类的健康。

垃圾管理思路从末端处置的被动管理模式转为垃圾减量、推进社区垃圾源头分类的主动管理模式。

目前城市垃圾瘦身的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废物回收利用,各个城市都开展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对城市垃圾减量做出了贡献。

目前,我国垃圾产生量的统计数据并不包括废旧物资数量,因此,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垃圾回收率比较低。

在国外废纸、废饮料瓶、废金属等都被统计在垃圾产生量数据中,这样计算出来的垃圾回收率比较高。

课题组在上海卢湾区上海鑫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调查得知,该公司拥有上海市第一条城市生活垃圾分拣流水线,居民垃圾经过流水线分拣,可回收物约占5%左右,医院、大厦的垃圾,经过流水线,可回收物约占15%以上。

居民垃圾分类的成效显着。

(来源:

本站整4、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缺乏

北京、上海两市都非常重视垃圾管理问题,但目前北京、上海两城市的垃圾处理、处置能力还不能满足现状需求。

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两个城市均计划加大了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投资力度。

据调查两城市每年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8-9亿元,上海约有三分之一经费由垃圾产生者来承担,政府承担三分之二。

北京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政府,垃圾处理费收缴率只有10%。

虽然许多城市开征了垃圾处理费,但是垃圾处理费收缴率都比较低,相对垃圾处理费来说,更显得微乎其微。

因此,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由于政府负担不起高昂的处理费用,只能采取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对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资金缺乏制约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二、社区垃圾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1、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

课题组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在北京的社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内开展了关于垃圾分类环境意识的调查活动,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出228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204份。

虽然样本量不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客观事实。

为了解北京市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政策的成效和北京市民对政府这一举措的关心程度,问卷内特别设计了三个问题,统计结果分别为:

有52.5%的被访者知道“2004年5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有57.4%的被访者知道“北京市政府在《北京2008》奥运申办报告中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的承诺”;

76.0%的被访者知道“北京部分小区已经试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并大大减少了垃圾的排放量”。

2、垃圾分类参与率低、缺少监督

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有28.1%的被访者一直保持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有42.2%的被访者在家中会偶尔进行简单分类,有29.6%被访者从不进行分类。

一直保持在家中简单分类的被访者比例远低于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观察垃圾的投放情况发现垃圾混放的情况特别普遍。

因此,目前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还处于重宣传、轻效果的阶段。

如果要提高垃圾分类效果,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

3、现有政策不利垃圾减量

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与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的垃圾收费标准一样。

垃圾减量后,环卫部门有可能减少垃圾清运收入,因此环卫部门对实施垃圾减量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垃圾清运时混合运输。

严重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收费主要是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按量全成本收取垃圾处理费。

政府对社区、企、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实施垃圾减量的指标规定,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垃圾减量。

三、完善社区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的思路

目前,许多城市社区垃圾管理已经走出了产多少,运多少,埋多少的简单管理模式,把垃圾管理流程向垃圾产生源头推进。

实施源头分类收集,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社区配置好分类垃圾桶、贴宣传图片、发放宣传品就能有效地到达垃圾减量的目的。

根据对北京、上海社区垃圾管理现状的调查,提出以下完善社区垃圾管理的思路。

1、社区垃圾管理——全过程控制

图4社区垃圾管理全过程控制示意图

垃圾管理应该贯穿在生产、流通、消费、处理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

生产环节: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避免产品的过度包装;

尽量选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流通环节:

积极推广净菜上市,扩大超市成品和半成品;

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和“二手货”交易市场。

消费环节:

鼓励居民绿色消费,延长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推广使用环境有好产品。

处理环节:

鼓励有机垃圾就地生化处理,无机垃圾进行分拣、回收利用,减少最终处置量。

全过程管理的总负责人是政府,它主要起政策制定和引导的作用,并规定在管理流程中各方责任人(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的职责、权力和义务,为配合政策实施,政府出台奖励和惩罚措施。

根据不同的垃圾产生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应非常详细地包括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目标、成果评估。

2、促进社区垃圾减量管理的措施

实施以区、社区为核算单位的垃圾总量控制

政府可以根据历年垃圾数据,规定各区垃圾总量控制指标,对于垃圾量少于指标的区县、社区政府支付奖金,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部分,由超标单位支付全成本处置费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垃圾减量目标的实现。

详见图3。

此项政策的出台实施,社区垃圾前分后混的大难题很容易解决,为配套实施此项政策的前提是需要安装垃圾量计量统计系统。

图5垃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示意图

实施垃圾处理全成本收费

目前,我国只有上海对单位用户执行了半成本收费、四星级以上宾馆和娱乐场所执行全成本收费。

其他城市主要是收取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垃圾处理全成本收费。

有些城市对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基本是以户为单位定额收取垃圾处理费,但收取率非常低。

实施全成本收费一方面可以为垃圾处理处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控制垃圾产生量。

建立社区资源回收中心

社区建立资源回收中心,可以有效地将大量可回收物资在扔到垃圾桶前就得以回收,而不是等到垃圾被送到垃圾场后再由拾荒者来分拣。

政府可以尝试给社区资源中心垃圾补贴,免收所得税等办法鼓励成立社区资源回收中心。

建立资源回收中心,政府可以大大降低垃圾清运的成本和处理成本,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如上海卢湾区成立的物资回收公司,每年回收物资1万多吨,解决33名下岗职工的就业,每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

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推进

根据对北京市、上海市居民有关垃圾分类意识的调查,两个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都非常高,但参与率不高。

在北京进行有关垃圾分类调查时问及“如果所住社区未实施垃圾分类,是否渴望尽快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减少垃圾排放量”时,有63.1%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渴望”,33.3%的被访者表示“一般”,仅有3.6%的人表示“无所谓”。

这表明整体看来,市民还是很乐意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

因此进一步扩大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是非常可行的。

为了创造出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参与机制和参与模式,可以对北京、上海的垃圾分类小区进行调查,分析发掘垃圾分类有特点且分类效果好的小区,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实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范围。

专题报告1——上海社区垃圾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2005年1月课题组分别到上海市市容环境管理局、卢湾区环卫局、上海鑫港废品回收有限公司、东怡花苑小区、巴士小区进行了有关社区垃圾管理方面的调研。

一、上海市生活垃圾现状

1、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根据上海市容环境管理局的统计,生活垃圾日产量从1990年8620吨/日增加到2003年16040吨/日。

2003年上海市餐厨垃圾产生量为1100吨/日。

预计到2010年,上海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657万吨,平均日产生量为18,000吨,人均垃圾产生量将从目前的0.84千克/日增至1.12千克/日。

“九五”期间上海市生活垃圾年平均增长率12.03%,“十五”期间垃圾年平均增长率为3.5%,预计2005年~2010年生活垃圾年平均增长率为2%。

表1中数据取自1994-2004年上海市环境质量公报,图1根据表数据做出垃圾产生量图。

从图1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上海市垃圾产生量的增长趋势。

表1-11994-2003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单位:

万吨/年

注1:

2002年数据是上海市城区实际产生的垃圾量。

2、上海市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胥传阳在上海人居与信息化论坛关于“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及对策”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市生活垃圾成分从1990年到2003年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海市把生活垃圾分为:

金属、渣石、玻璃、竹木、布类、纸张、塑料、果皮、和厨余垃圾。

根据统计数据,从1990年到2003年,塑料垃圾从4.0%升至13.33%,纸类垃圾从4.0%升至9.23%,果类垃圾10.8%升至14.08%,厨余垃圾从71.9%降至51.82%。

资料来源:

胥传阳,《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及对策》,上海人居与信息化论坛

图1-2上海市垃圾构成变化图

3、上海市垃圾分类方法

结合上海市社区垃圾管理的现状,上海市垃圾分类方式确定为:

焚烧厂服务地区分为:

可燃垃圾(黑色容器)、玻璃(绿色容器)、有害垃圾(红色容器)。

其它地区(堆肥厂等其它处理方式服务区)分为:

可堆肥垃圾(黑色容器)、其它垃圾(绿色容器)和有害垃圾(红色容器)。

公共场所可分为:

可回收物(或将可回收物单独按纸张、金属、塑料、玻璃进行分类)、其它垃圾,收集容器按与周边环境协调的原则配置。

4、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上海市目前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共计达到9400吨/日。

其中有3座填埋场,日处理能力6400吨/日,2座焚烧厂,日处理能力2,000吨/日,1座生化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00吨/日/。

上海市垃圾处置能力与目前垃圾产生量相比,严重不足。

表1-2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现有设施及规划数量一览表单位:

2005年,上海市将全面取缔郊区农村781个生活垃圾简易堆点。

改造和扩建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1座闵行生活垃圾焚烧厂,新建堆肥和生化处理厂3座,新建综合处理厂7座。

2010年,上海将达到焚烧厂5座、填埋场3座、综合处理场7座、堆肥及生化处理厂6座、危险废物填埋场1座。

将能够满足18000吨/日处理的需求。

 

图1-4上海市2010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布示意图 

5、上海城市垃圾处理费用

2003年上海市用于处理生活垃圾的费用达8.75亿元,其中3.1亿元是通过收费的方式由垃圾产生者支付费用,而剩下的5.65亿元都是通过政府财政解决。

6、上海市垃圾管理工作目标

上海市近期工作目标:

1、2005年中心城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基本覆盖全市各建成居住区;

城镇地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2、在巩固和提高住宅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世博会举办区域、机场、车站、涉外宾馆等公共场所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垃圾分类,树立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

3、进一步探索塑料废弃物、电子垃圾、废弃食用油脂等生活垃圾的专项分类回收和资源利用。

到2010年上海市力争做到:

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两个普及,产出数量与处置能力动态平衡,生活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原生垃圾“零填埋”,实现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应急处置系统;

建立处置有序、配置合理、技术可靠、环保达标、管理高效、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系统。

二、上海市社区垃圾管理对策

上海市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但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严重不足。

上海市主要从两方面来解决生活垃圾管理的矛盾。

依据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针,一方面主要是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能力。

另一方面主要是大力推进社区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同时针对特殊垃圾实行专项回收、处置。

目前垃圾减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社区居民自愿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对环卫部门实施总量控制、对企事业单位实施按量收取垃圾处理费。

1、推进社区垃圾分类

1990年上海市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开始进展的非常困难,主要是以宣传、教育为主。

有些居民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益处,积极参与了垃圾分类,但环卫运输又将分好类的垃圾合起来运走,严重打击了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1997年开始垃圾分类的试点,在市中心选取了50个小区进行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干垃圾与湿垃圾)的分类收集;

1998年开始对废玻璃、废电池进行专项分类,但废电池收集堆放了许多年无法解决。

废玻璃没有接口,不能正常运行。

上海市为了全面提高城市垃圾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2000年6月正式确立了上海市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垃圾要分类的理念逐步为市民所认同,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成效也逐步体现。

截至2004年上半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覆盖小区数达到2230个,约占中心城区小区数的60.2%,焚烧厂服务地区垃圾分类覆盖率普遍超过90%;

郊区区(县)政府所在城镇达到40%;

其他一般集镇达到10%。

上海市全市共回收各类可利用物资约142236吨,其中,累计分类回收废玻璃24053吨、废纸张65788吨、废塑料l5917吨、废金属36442吨、泡沫塑料36吨。

另外回收有害垃圾363.95吨,其中废电池339.14吨,过期药品24.81吨。

2、对生活垃圾总量控制

2005年1月1日,上海市颁布实施了“上海市生活垃圾计划管理办法”。

对上海市、区(县)、街道(镇)三级实施生活垃圾计划管理,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是生活垃圾计划管理的责任主体。

生活垃圾计划管理逐步向物业公司、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等生活垃圾产生源延伸,无法延伸的管理区域仍由居委会或村委会等承担。

2000年开始着重抓减量化工作,各区政府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1999-2000年安装了垃圾计量系统,全部实施数字化管理。

上海市容环境管理局综合前几年各区垃圾产生量水平,分配给各个区生活垃圾总量控制指标,如果垃圾产生量超出分配指标,超出部分垃圾处理费由区政府支付。

如果各区垃圾减量,市政府奖励资金,每减量1吨垃圾市政府奖励50元。

例如,上海市卢湾区生活垃圾总量指标为310吨/日。

现在卢湾区每天实际需要进行处置的垃圾量为250吨/日,每天实现垃圾减量50-60吨,其中20-35吨/天垃圾分类回收,25吨/天泔水分类处理。

这样,一方面可以从市政府拿到减量奖金,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得到收益。

3、实施垃圾处理权成本收费

上海市征收垃圾处理费分两步走,先征收企事业单位垃圾处理费,待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再征收居民垃圾处理费。

2002年6月,上海市向企事业单位开征垃圾处理费。

目前,上海市垃圾清运处理成本在350-400元/吨。

上海市对高档娱乐业进行生活垃圾处置全成本收费,高档娱乐场所主要包括卡拉OK,四星级以上宾馆等。

对一般企事业单位进行半成本收费。

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收费以桶(每桶240公升)为计量单位,每桶40块,相当于200元/吨,高档娱乐场所400元/吨,餐厨垃圾60元/吨。

各企事业的垃圾产生量以2003年以前的数量核准为基数,高于核准基数的部分将加倍征收垃圾处理费,但最高不会超过一倍。

原则上全部收费,对教育、学校免征。

目前上海市正在研究居民收费管理办法

4、体制改革

2004年7月1日,上海市环卫部门所有作业服务单位从事业转为企业,改革成本16个亿,涉及2万3千5百人。

尤其对长期在艰苦环境下从事垃圾清运、粪便清运、道路保洁、公厕保洁(简称“四清”)作业工种,根据工作年限长短,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所需经费由区(县)财政支持。

上述分流安置人员将由专门部门组织人员核实锁定,所有支付经费逐一核实,按照专款专用的有关规定支付。

同时,按照市政府促进就业的总体要求,积极安置有条件的职工再就业。

三、社区垃圾管理主要工作成效

1、垃圾分类认知率提高,分类社区初具规模

上海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推广垃圾分类各种政策、知识。

如发放宣传手册、公益广告、环保培训。

市民普遍已经意识到“垃圾分类,资源利用”是利己利市的行为。

并且认为参与垃圾分类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和文明教养的标志。

在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中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户户参与。

根据上海城调队2004年二季度就有关垃圾分类知晓率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80%。

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程度有了普遍的提高,中心城区中有60%的小区实施了垃圾分类。

2、建立了垃圾分类全程管理系统。

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主要是对垃圾源头分类、垃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处置三个过程的管理。

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小区配备了分类收集容器,并设置统一的标识,有的区全面改建了分类垃圾箱房、有的配上了电子控制分类垃圾箱,有的利用垃圾压缩站实现干、湿垃圾的分类压缩。

在分类垃圾小区实施居民自己分类、环卫工人二次分类,确保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在源头分类回收,尽量减少垃圾量。

在对卢湾区调查进行调研时,未听到大街小巷有收破烂的吆喝声。

原来,卢湾区环卫局车队与物资局共同出资组建了上海鑫港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基本上承担了整个区的废品收购业务。

上海市出台政策,不允许私人随便收购废品,同时,市容监察加大了监督管理的力度。

一方面解决了私人收废品扰民问题、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業;

另一方面,分类废物得到了合理处置。

目前共建有197个网点,6个交投站,共有50多部三轮车。

现有职工200多人,大多数都是下岗职工,职工收入在1000-2000元/月。

回收废物200吨/天,其中废纸50吨/天(上海、浙江富阳回收),50-70吨/天铁(上海本地回收),5-6吨/天塑料(浙江回收),有色金属5-6吨/天(江苏回收),玻璃10吨/天(上海本地回收),公司免所得税,年产值1000多万元,利润在10-15%。

下一步公司准备在全上海建立连锁经营网络,并扩大经营品种和规模,如旧家具、旧家电的回收、处置等。

垃圾分类收运。

有回收价值的分类垃圾由分类专用驳运车和专用的运输车辆运送到固定地点。

另外许多小区推行使用小型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对餐厨垃圾进行就地处置,大大减少了垃圾的产生量。

分类处置。

为了配合垃圾分类处置,上海在浦东、浦西分别建成了处理能力1000吨/日的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

浦东还建成l000吨/日的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

卢湾区建成了50吨/日的生活垃圾分拣中心;

安亭有害垃圾分拣处置站保障了有害垃圾从收集到运输到分拣存放的过渡性系统。

分类设施配套的不断完善,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

3、逐步完善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经历了从末端到源头、从源头到全程的管理、从点到面、从生活垃圾到专项垃圾管理的转变过程。

一是不实行全市一刀切的垃圾分类模式。

根据生活垃圾最终处理方式合理设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对于焚烧厂服务地区和非焚烧厂服务地区实行不同分类方式。

二是垃圾管理机制创新。

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编制了实施计划,确定了推进进度。

三是法律、法规护航。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更使分类具备了法律基础。

在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大部分区实现了制度化管理,并积极探索了有效的考核、监督、激励等机制,为长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4、建立专项垃圾回收系统

上海市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垃圾的产生源、自身特性等因素逐步建立专项回收系统,使垃圾分类工作向深度发展。

目前,上海市建立了塑料废弃物(一次性塑料饭盒)专项回收系统。

在全国率先建成从产生单位付费、社会回收、专业处置、政府监管的回收网络,实现了一次性塑料饭盒从产生到处置的良性循环管理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