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可行性研究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研究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北京建筑大学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毕业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指导教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签字日期:
摘要
大学产业园成为加快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是和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大学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这种多种模式的大学产业园的发展,不但促进了高校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高科技产业话,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它决定了项目能否存在和继续发展。
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改建项目即把西城校区改建为建筑类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链接周边建筑资源,吸引建筑行业有关单位入驻。
可行性研究报告阐述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类产业园的优劣势,对周边资源的调查研究,政府对于产业园区的扶持政策。
对北京建筑大学产业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分析,区域分析,成因分析,风险分析,对其他成功产业园范例的借鉴,项目SWOT分析,项目定位(主题,价格),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对项目进行经济测算。
最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
产业园;
高校改建
ABSTRACT
Universityindustryparkbecometheimportanceofacceleratingachievementstransformationisandeffectiveway,istheextensionandexpansionofthefunctionoftheUniversityunderthenewsituation.ThedevelopmentofthevariousmodesofUniversityIndustryPark,notonlypromotedthetransformationoftechnicalachievementsofuniversitiesandhigh-techindustries,promote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Butthefeasibilitystudyisanimportantstepoftheprojectpreparatorywork,itdeterminestheexistenceandcontinuityofprojectdevelopment.BeijingUniversityofCivilEngineeringArchitectureCityWestCampusrenovationprojectthatcitywestcampusintobuildingindustrialpark.IndustrialParklinksurroundingbuildingresources,therelevantunitstoattracttheconstructionindustryin.ThefeasibilitystudyreportofBeijing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constructionindustrypark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nvestigationonthesurroundingresources,governmentsupportpoliciesforindustrialpark.FeasibilitystudyontheprojectofIndustrialParkofBeijingUniversityofCivilEngineeringArchitecture,includingmarketanalysis,regionalanalysis,causeanalysis,riskanalysis,ontheothersuccessfulindustrialparkmodelreference,SWOTanalysisoftheproject,theprojectlocation(theme,price),theplanninganddesignoftheprojectandtheeconomiccalculationofproject.Completionoftheprojectfeasibilitystudyreportfinal.
Keywords:
Feasibilitystudy;
Industrypark;
Universityreconstruct
1引言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之前,应从经济、生产、技术、供销,直到社会各种法律、环境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力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算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程度,是决策者和主管部门审批的上报文件的重要参考条件。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与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建设单位与各部门签订各种合同和协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是项目建设前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它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是对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地块进行可行性研究,基于全国、北京、西城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本地微观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分析地块周围文化市场、科技园及写字楼的发展情况,调研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
对地块周围的环境进行SWOT分析,分析地块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对项目进行产品、客户、出租价格定位。
在对项目定义之后进行项目进度、投资分析等,进而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和风险分析,判别项目的可行性。
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拟建项目为老旧楼的改建与科技园的新建,拟将西城校区发展成为“有关建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时也会保留属于建筑大学的记忆。
建筑大学始建于1936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此次的改建中也会考虑到这一点,不会抹去从前的痕迹,会留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例如建筑图书馆、一号教学楼。
这次,我的毕业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一学校的角度出发,将西城校区地块进行改建。
经调研,我国很多大学已经成功的建成了科技园区并运营,例如: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
他们的成功首先是自身拥有者雄厚的教学基础和科研力量,将学校、科技园、社会联合起来,共同进步与发展,其次有着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园的支持。
既然有成功的先例,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现状,做出一套属于学校发展情况的改建方案,具体方案会在正文中一一展现,这样也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
在本次的规划中,将图书馆留下的原因是它建成的比较早,见证了学校多次的历史演变,是学生自习的最佳场所,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书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一号教学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每个进入建筑大学的人,第一眼就会看到它,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相信,建筑大学老旧楼的改建会使校园的景色更加优美,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科技园的建设会使学校在科研方面得到进步,使学生各家真实的接触到自己所学的,并且得到运用;
将来发展成熟后,也会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也会填补一项以建筑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空白。
2项目概况与背景
2.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开发利用方案
项目属性: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主要工作内容:
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建筑类)创意园区项目规划、报批;
学校旧有建筑的拆迁;
园区整体基本建设、项目招商及后续商业运营。
预期目标:
建成后的文化(建筑类)创意园区项目为西城区及北京市规模最大、业态最全、设备最新、品质最高、建筑文化“集聚区”。
项目阶段划分:
规划阶段、基础建设阶段、招商阶段及项目运营阶段。
预期经济效益:
建大文化(建筑类)创意园区项目将于2018年3月开张营业,预计项目总投资高达人民币28390.21万元。
项目预计2022开始实现收支平衡,从2025年开始实现全面盈利。
预期社会效益:
建大文化(建筑类)创意园区项目将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相关行业的帮助,成为北京市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2.1.1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北邻:
西外南路,京鼎大厦;
南临:
车公庄中里居民区,车公庄大街;
西临:
文兴东街,国谊宾馆;
东临:
展览馆路,动物园路。
图2-1项目位置图
2.1.2项目周边及交通状况
周边环境:
项目处于居民区环绕,北部有动物园批发市场。
周边建筑类相关资源较为发达。
道路出行方便:
主要依靠展览馆路和动物园路。
地块附近有15条公交线路(15路;
19路;
26路;
45路;
65路;
107路;
118路;
319路;
388路;
392路;
685路;
693路;
701路;
714路;
特4路)。
距离地铁6号线车公庄西站约550米,距离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约900米。
2.2项目背景
2.2.1简介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
70多年来,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
肇始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解放初期为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1952年为北京建筑专科学校(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兼任校长),1953年更名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1年改为北京建筑工程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学位培养项目。
2013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3个基础教学单位,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部。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562人,其中本科生7283人,硕士研究生1212人,留学生67人。
现有34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
现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6个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
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96名。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60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80人,其中正教授104人。
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和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为学院兼职和客座教授。
拥有长江学者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长城学者1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37名,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5个。
学校分为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
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
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一期工程16.4万平米已竣工启用。
我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34.8万册(其中与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共享40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40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成为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2.2.2发展历程
北京建筑大学(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
肇始于1936年的北平市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立的土木工程科,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清末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
1958年8月,北京市委决定,改建大学,校名改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分为大学部、中专部,院长为赵鹏飞(兼职),张若平为副院长。
1961年1月底,北京市委决定该校大学部合并到北京工业大学成立土木建筑工程系。
该校名称改为“北京建筑工程学校”,只办中专。
全称为“北京市建筑工程学校”。
1977年7月,再次升格为本科高校,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3年4月12日,升格为大学,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学校经历了北平市立高工土木科时期(1936年---1949年)、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时期(1949年---1952年)、北京建筑专科学校时期(1952年7月---1952年12月)、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时期(1953年---1958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时期(1958年---1961年初)、北京建筑工程学校时期(1961年-1976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时期(1976年----至今)。
此外,还包括自1956年建立的北京业余城建学院,演变至今天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夜大、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校址历经什锦花园、黄化门、帘子库、西什库、复兴门外、西直门外二里沟等五次变迁。
毕业生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北京市各级政府所属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和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及建筑、市政等企业,大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国家及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2.2.3西城校区改建
西城区政府以16.2亿元收储我校运动场及周边部分场地2.8公顷土地,用于还建月坛体育场体育设施,我校与西城区共建共享还建的体育设施场馆,在满足体育教学和师生体育锻炼需要的同时,享受优先优惠的便利条件;
16.2亿款项纳入市财政预算管理,专款用于我校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
西城区支持、推进并协助我校完成西城校区规划指标的调整和局部用地性质的变更工作;
西城区支持学校纳入中关村西城园政策区范围,享受科技孵化器等相关政策,支持学校将西城校区建成集约化水平高、功能完善的设计创意、文化创意、新技术研发及产学研一体化高端产业聚集区;
我校与西城区共同筹建“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解决教职工子女就学的问题,在筹建过程中,西城区以展览路第一小学作为我校教职工子女就学的安置途径。
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校与西城区全面合作机制的建立,我校将充分利用好土地置换资金加快大兴校区建设和西城校区升级改造步伐,进一步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推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2.2.4项目建设必要性
2.2.4.1科技园的建设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
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为实现“发挥高校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探索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环境”等目标,各大院校应依靠高校特色资源,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到园区进行创业和创新实践活动。
国家将加大对国家大学科技园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对国家大学科技园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国家大学科技园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专项行动,重点建设一批示范科技园。
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管理、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努力。
2.2.4.2科技园的建设符合北京市总体规划
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提到,将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通过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扶持优势企业,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大力提升北京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规划和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用足用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培育一批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共性技术,扶持一批具有重要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
利用一切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2.4.3科技园的建设能够促进西城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
十一五"
时期,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20%,高于全区GDP增长率8.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12.3%。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在国家和北京市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应进一步增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国际化的"
文化大区"
品牌形象。
西城区"
十二五"
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市、区两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15个。
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保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予以支持,以此带动西城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对全区经济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日趋稳固,并关联带动众多周边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2.4.4科技园的建设能够填补我国建筑设计科技园的空白,带动建筑设计产业的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少数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至今还没有一所以建筑设计为主题的科技园。
而恰逢西城校区改造,我校建设一个以建筑设计为主题的新兴产业园区,将填补我国目前没有国家级建筑设计为主题的大学科技园的空白。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技术优势,建筑设计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变成一个学习型企业,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和学习将要涉足的行业和地区的新知识、新情况。
而本次西城校区改造的总定位就是将我校建成国际化的集创作、培训、科研、成果展示、文化交流等功能全面的一体的建筑设计创意产业科技园,使企业可以得到最新的学术成果与技术革新,并且可以通过产业的聚集提升行业影响力,以此开拓市场,使建筑设计行业不断的发展成熟。
2.3中关村科技园政策
2001年我校所在地区划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区,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科技园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税收政策。
(1)在科技园全面执行国家有关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全面实施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2)科技园内高新技术企业对区财政贡献同比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10个百分点,按其对财政贡献增加额的5%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
科技园内新办高新技术企业对区财政贡献当年或第二年达到30万元以上的,按其年度对区财政贡献额的2%给予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
(3)对在科技园内注册,从事为高科技研发、转化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连续三年为科技园内科技创业者、企业或技术项目提供投资评估和咨询等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按其上缴区财政部分的1%,给予法定代表人奖励。
(4)对于法定代表人资信良好、管理规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在产业化过程中出现流动资金困难的项目,可推荐给予科技贷款担保支持。
(5)科技园内高新技术企业经科技园管委会推荐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的,区创业资金按1:
1比例补足市配套资金支持的差额部分;
获得北京市技术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的项目,区创业资金按1:
0.3比例给予配套支持。
按上述比例配套支持金额超过100万元的,按100万元给付。
(6)对企业在创业、创新活动中得到国家、北京市的"
火炬计划"
、"
重点新产品计划"
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科技贷款所缴纳的利息,给予50%的贴息补助,单项补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7)鼓励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对在科技园内建立、经园区管委会认定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孵化基地和在孵高科技企业所缴纳各项税收的区财政收入部分的50%,由财政列专项用于孵化基地的建设。
(8)对新引进并通过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给予5-10万元资金奖励。
(9)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资助资金。
对正常申请并经专家审定后的企业发明专利申请给予每项3000元资助,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给予每项1500元资助,外观设计专利给予每项200元资助,对企业当年授权的发明专利给予1万元的奖励。
(10)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企业经备案后引进成果进行成功转化并上市销售或企业根据生产需求经备案后委托院校进行技术开发,依照技术开发、转让合同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总计不超过20万元。
(11)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到科技园设立风险投资机构。
凡在科技园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对西城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风险投资机构,按其投资额的1%给予企业奖励。
(12)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孵企业和科研院所申请国家、市、区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推荐安排立项,优先给予科技经费支持。
(13)扶持人才创业政策:
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企业经备案后引进成果进行成功转化并上市销售或企业根据生产需求经备案后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