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6280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五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敏感性统计表”,完成1~3题。

 土地利用类型

等级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乡居民

和工矿用地

面积

(km2)

比例

(%)

面积

(km2)

比例

(%)

面积

(km2)

比例

(%)

面积

(km2)

比例

(%)

不敏感

1349

9.7

1453

13.9

843

9.6

78

4.4

轻度敏感

3956

28.5

2880

27.6

2309

26.4

506

28.5

中度敏感

5383

38.8

3917

37.6

3801

43.4

739

41.6

重度敏感

2763

20.0

1479

14.2

1453

16.6

389

21.9

极度敏感

415

3.0

700

6.7

350

4.0

65

3.6

SEPDI

3.30

3.27

3.28

3.50

注:

SEPDI表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其表明某一地区或地类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的大小。

指数越大,其潜在的危险性越大。

1.从敏感等级来看,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的等级是(  )

A.轻度敏感      B.中度敏感

C.重度敏感D.极度敏感

[答案] B

[解析] 从敏感等级来看,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的等级是中度敏感。

选B。

2.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最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城市降水最多B.土质最疏松

C.植被覆盖率较低D.坡度和坡长最大

[答案] C

[解析] 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最高的原因最可能是植被覆盖率较低。

降水、土质、坡度和坡长据表无法判定。

选C。

3.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少重度敏感和极度敏感耕地的是(  )

①山坡地等高作垄

②坡耕地改修水平梯田

③坡耕地还林还草

④改良农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改良农作物品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不能减少重度敏感和极度敏感耕地。

选A。

(安徽淮北二模)“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

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完成4~5题。

4.读图可知虚拟水(  )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调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从图中信息可知,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故A项正确。

调入量最多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国际调入量大于调出量,全国范围内北“水”南调。

5.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

A.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调配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所以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故C项正确。

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减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图a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B.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C.大气降水稳定,季节变化小

D.有湖泊水连续补给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沼泽地处山前地势平缓地带,地下水位浅且海拔较低,山坡处地下水位较高,在重力作用下,山坡地带的地下水可通过地下径流补给水位低的沼泽区。

山坡上有天然次生林和灌丛,涵养水源的作用较强,使水量变化较小,沼泽水源较稳定。

故A正确。

7.图b种植速生桉后当地环境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速生桉使地面蒸发加强,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B.速生桉涵养水源能力强,使沼泽面积扩大

C.速生桉保持水土能力强,使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林更加发育

D.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速生桉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广泛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位会下降,导致沼泽面积缩小,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退化。

故D正确。

(黑龙江哈师大附中四模)下图是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

据图回答8~9题。

8.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功能,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该实验并未涉及风、沙,无法模拟防风固沙功能,排除①;该实验只用到了芦苇,故无法模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排除④;该实验通过芦苇池的进水、排水模拟了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故选D。

9.若上图示意某真实的湿地生态系统,则在去除湿地植被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  )

A.湿地下游的含沙量增加

B.湿地下游流速明显减慢

C.湿地下游的排水量减少

D.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植被的功能,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湿地植被去除后,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故湿地下游含沙量增加,A正确;湿地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拦蓄径流的功能,去除湿地植被后,湿地下游流速增加,排水量增加,故B、C错误;湿地植被去除后,会出现水土流失,土壤中有机质大量减少,D错误。

(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二联)近年来,新安江上游流域因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导致流域的生态破坏,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急剧扩大,水质逐年呈下降和富营养化趋势。

建设生态共建区和共享区,既有利于流域生态管理和保护,又能促进流域产业合理布局。

读“新安江水资源共建共享区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新安江生态共建共享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新安江流域植被减少,下渗增多

B.防洪形势严峻,洪峰出现的时间提前

C.新安江流域气候恶化,温差减小

D.城镇不透水面积增加,蒸发增强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小。

新安江生态共建共享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会破坏植被,使流域内植被大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洪峰出现的时间提前,防洪形势更加严峻,故A错误,B正确;植被的大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导致温差增大,C错误;城市化的发展使不透水面积增加,蒸发量减少,D错误。

11.下列关于流域产业布局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大力发展光学、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B.乙地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水电资源,发展成为重工业基地

C.丙地区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丁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发展柑橘、核桃、茶树等经济作物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安江上游流域的综合开发,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大。

甲地区靠近黄山市,科技水平较低,不适合发展光学、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产业,相反甲地区靠近黄山,更适合发展旅游业,故A错误;乙地区靠近新安江水库,发展重工业会导致水源污染,B错误;丙地区盛产核桃、茶叶,可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丁地区为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稻谷、小麦种植,而核桃、茶叶适合在丘陵地区发展,故D错误。

(乌鲁木齐地区三诊)花青素是最有效的天然水溶性自由基清除剂,野生黑枸杞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野生黑枸杞被誉为保健食品中的“软黄金”,其重要原因是(  )

A.利于人工种植,管理成本低,营养价值高于红枸杞

B.生长于高海拔,气候干旱的地区,生态环境洁净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味甘甜

D.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利于灌溉,且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海拔高,气候干旱,人类活动少,生态环境洁净,天然性好;野生黑枸杞与人工种植及灌溉无关;黑枸杞是高效的保健食品,对糖分积累要求少。

故B项正确。

13.图示区域发展黑枸杞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最不可能的是(  )

A.地形平坦,荒漠广布

B.交通不便,市场狭小

C.人口稀少,劳力不足

D.寒潮危害大,产量不稳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判断,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地形平坦,荒漠广布;地处内陆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市场狭小;该地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该地海拔高,冷空气难以到达,受寒潮影响小。

故D项正确。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风速3—20米/秒的为可利用的风能,据此计算的风能密度称为有效风能密度。

读下图,完成14~16题。

14.我国有效风能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沿海地区和深受冬季风影响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丰富

B.沿海地区丰富,西北内陆地区贫乏

C.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地区丰富

D.气候湿润的地区比气候干燥的地区丰富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风能的地区分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小,风能电站密度较小。

故C项正确。

15.与周边地区相比,甲地的风能电站密度小的原因主要是(  )

A.有效风能密度小B.常规能源供应充足

C.当地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小D.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能的地区分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图中可明显看出,有效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是沿海地区和深受冬季风影响的北方和西北地区。

故A正确。

16.影响乙地附近有效风能密度等值线发生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距海远近

C.海拔D.纬度位置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风能分布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乙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受南北两侧山地的阻挡,风速较小,有效风能密度较小,导致有效风能密度等值线凸向高值区。

故A正确。

(江苏无锡一中月考)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推测可知(  )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化的分布及特点。

难度中等。

由图可知,我国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A正确;我国第一级阶梯城市数量较多,但地区分布密度不是最大,B错误;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错误;乡村人口大规模流向较近的城市化地区,D错误。

故答案选A。

18.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今后制约其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B.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

C.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

D.农村经济严重落后,农业基础薄弱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难度中等。

由图可知,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是环渤海地区,该地区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不会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A,D错误;地形平坦、气候适宜,B错误;该地区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C正确。

区域发展的过程是由均衡到不均衡再到新的均衡……如此循环往复,这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区域发展的均衡——非均衡原理,此原理客观地反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据此回答19~20题。

19.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出台了许多区域发展战略。

在下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符合区域发展非均衡原理的是(  )

①西部大开发

②经济特区的创建

③“三线”建设

④中部崛起

⑤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

⑥浦东新区的开发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

C.②④⑤⑥D.②⑤⑥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学生的理解题目意思的能力。

20.下列措施中,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是(  )

①资源的开发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③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④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主要有:

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等。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21.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下图所示地区种植的枸杞果实红色,粒大,籽小,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畅销全国。

M地岩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大多是狩猎与游牧生活的写照,至今保存完好。

(1)请根据岩画内容推测M地古代的自然环境,并分析M地区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

(4分)

(2)草方格沙障是当地人们在铁路沿线建设的防沙工程。

说明该工程的作用。

(3分)

(3)简述图示地区种植枸杞的有利条件。

(4分)

[答案] 

(1)气候湿润,水草茂盛。

(1分)原因:

该地区气候干燥,流水侵蚀少(1分);群山环绕,地形封闭(1分);荒漠广布,人迹罕至,人为破坏少(1分)。

(2)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1分)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1分)③可防止风沙填埋路基和轨道。

(1分)

(3)①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1分)②临近河流,灌溉便利;(1分)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分)④临近交通线,便于枸杞外运。

(1分)

[解析] 第

(1)题,根据岩画“放羊、围猎”信息可知,该地原来气候湿润,水草茂盛。

岩画保存好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交通、人口密度来分析。

(2)题,本题考查沙漠治理。

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可防止风沙填埋路基和轨道。

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温差)、地形、土壤、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22.(安徽蚌埠质检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一 2003年四川省在都江堰市东北部蒲阳,毗邻火车站,建设了四川、江苏企业合作平台——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生物制药和特色食品等产业。

材料二 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位置示意图(下图)。

(1)简述都江堰市吸引江苏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

(5分)

(2)简述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答案] 

(1)都江堰市自然条件优越,天然气、水能等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产业基础良好,政策优势突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基础配套设施较齐全,环境优美。

(5分)

(2)对四川的影响:

有利于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都江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利于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科技创新。

对江苏的影响:

为江苏省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缓解江苏省劳动力紧张的压力;减轻环境污染;缓解江苏省资源的紧张状况;为江苏省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可从四川或江苏分别作答,也可对两省份共同作答。

)(5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都江堰位于西部较不发达地区,具有劳动力、资源、能源优势。

由图示可知,其还具有交通、政策、环境优美等优势。

(2)题,转移的影响需要从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两方面来回答。

23.(北京通州期末考试)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

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滥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3分)

(2)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3分)

(3)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3分)

[答案] 

(1)湿地类型: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生态环境效益: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分)

(2)自然原因:

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3分)

(3)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萎缩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难度中等。

(1)题,湿地类型可以从湿地分布区域分析,主要作用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方面分析;第

(2)题,湿地萎缩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污染、制定法规、合理用水、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24.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和阿尔普尔科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墨西哥是拉美第二人口大国(11600万人),据统计,约1200万名墨西哥人移民美国。

近些年来,墨西哥北部边境地区“客户工业”(临时进口原材料、零配件等加工组装成品后再出口)快速发展,成为该国当前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材料三 咖啡树生长喜湿怕涝,喜温(气温20℃左右),要求适宜的日照(每天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

牙买加蓝山山脉位于岛屿东北面,大多海拔1800米以上,天然植被覆盖率达到85%,每天午后云雾笼罩。

蓝山咖啡品质优异,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咖啡之一。

(1)描述阿尔普尔科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成因。

(3分)

(2)简要说明北部边境“客户工业”区发展对墨西哥人口迁移的影响。

(4分)

(3)分析影响蓝山咖啡品质的有利气候条件。

(3分)

[答案] 

(1)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1分),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1分)冬半年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

(1分)

(2)加快北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任意两点得2分)吸引国内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减少国内人口外迁,促使部分美国移民回流。

(任意两点得2分)

(3)降水丰富,空气湿润;位于热带地区但海拔高,气温适宜;云雾笼罩减少直接日照(3点,每点1分)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阿尔普尔科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少雨。

结合其所处的纬度和地形,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且此时南半球东南信风移动到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受地形抬升,所以多雨。

而冬季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少雨。

(2)题由于美国和墨西哥经济的巨大差距,墨西哥距离美国近,所以很多墨西哥人迁移到美国。

“客户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大量的人口,又能使这些移民回流。

第(3)题,根据题中对蓝山的描述,可知该地降水丰富,空气湿润,海拔高则温度适宜,云雾笼罩日照时数少,很适合咖啡的生长习性。

25.下图是“某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及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9分)

(1)据图判断图中A—B河段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

(2)有人说A—B河段主要的开发方向是航运,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说明理由。

(3分)

(3)结合地形条件,分析图中东南地区河流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对H地产生的积极意义。

(3分)

[答案] 

(1)地形类型:

平原。

(1分)判断理由:

该地区等高线稀疏;(1分)海拔低于200米。

(1分)

(2)赞同。

(1分)理由:

本区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有利于通航。

(任答2点得2分)

不赞同。

(1分)理由:

本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城市数量少,货运量小,通航价值不大。

(任答2点得2分)

(3)有利条件:

(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1分)水能丰富,多峡谷,(有利于筑坝)。

(1分)意义:

对H地所在平面地区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

(1分)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密集程度即可判断出,A—B河段的地形类型为平原。

(2)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能自圆其说即可,可从当地的河流航运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航运的需求等角度阐述。

第(3)题,从地形条件看,东南部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且地形条件利于大坝的建设,进行梯级开发可以调节径流,对下游地区起到防洪和灌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