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599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心理学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心理学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心理学教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心理学教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程》.ppt

《《心理学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程》.ppt(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教程》.ppt

心理学教程主讲:

潘定戡联系电话:

1397427423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学

(一)什么是心理学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对象是:

心理现象,即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3、心理现象的内容(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识过程:

指人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和性格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不可分割的。

(二)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1、古老的过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包含在哲学、神学中,是哲学的附庸2、科学心理学的产生l1879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从此,它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3、逐步形成庞大的心理学学科体系,心理学的理论不断丰富、深化和多样化。

WilhelmWundt(1832-1920)(三)心理学的分类一般分为两大领域:

1、基础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2、应用心理学:

研究各种不同活动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教育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等。

二、学习心理学教程的意义

(一)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

1.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2.小学儿童是整个儿童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3.儿童心理学揭示的小学儿童心理特点,是搞好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科学依据。

(二)学习心理学教程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三、怎样学好心理学教程关键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v现代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的实质)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v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大脑是神系统高度发展的产物。

桥脑延髓中脑小脑脊髓间脑端脑

(一)人脑的结构1、脊髓灰质(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白质(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2、脑干延脑:

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桥:

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中脑:

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脑干网状结构由许多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3、间脑丘脑:

感觉(嗅觉除外)的重要中枢上丘脑:

嗅觉下丘脑:

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底丘脑:

肌肉张力4、小脑保持身体平衡灰质在外,白质在内5、大脑v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v大脑的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叫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的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称为大脑白质;白质内有灰质核团,叫基底核v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v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起来v大脑皮层有很多褶皱,形成沟、裂和回v大脑皮层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可以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

(二)大脑的功能1、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1)什么是高级神经活动?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与抑制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反射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种类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v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2、大脑的机能与心理

(1)大脑的主要机能是:

接受、分析、综合、贮藏与发布信息

(2)大脑皮层功能的“分区定位”大脑两半球对身体的交叉管理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IvanPavlov18491936躯体感觉和运动与大脑皮层的对应关系特点倒立;面积大小与部位的敏感性有关;对侧传导(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即:

心理机能在左右两个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右利手的人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形象思维占优势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左半球额叶损伤(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结论:

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这种单侧化只是单侧功能优势,而不是绝对的单侧化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u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部的米德纳坡尔小城,人们经常看到“神秘的怪物”出没于附近的森林。

往往一到晚上,就有两个“仿佛具有人形,用四肢走路”的怪物和两只小狼,尾随在三只大狼的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母狼,起跑了两只公狼,在狼穴的深处发现了两只幼狼和两个裸体的小女孩,大的约7-8岁,小的约两岁。

随后,她们被送到米德纳坡尔孤儿院去抓抚养,取名为卡玛那和阿玛那。

年小的阿玛那一年后死去了,而卡玛那一直活到1929年。

起初,女孩用四肢爬行,慢走时用手掌、膝盖着地;如果快走或奔跑时,则半屈着腿,用手掌和脚掌着地。

她害怕强烈的光亮,在黑暗中却很自在,也会辨别方向。

她的视力适应于夜间生活,只在晚间出来走动;白天就绻缩在屋角睡觉,要不就脸朝着墙蹲着。

她寻觅食物时,凭嗅觉追踪。

刚入孤儿院时,每天晚上她象狼一样嚎叫许多次,并竭力寻找出口,以便逃回森林。

她常常撕破衣服,摆脱毛毯,扔开被子,即使天气寒冷她也不怕。

但她怕水、火,给她洗澡时,便竭力挣逃。

她用舌头舔饮生水和流汁;只吃放在地板上的生肉,从不吃任何人手里的东西;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1、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什么是客观现实?

2、社会环境是人类心理的源泉。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一)什么是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v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1.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陈述和规定往往带有主观的色彩2.个人的经验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一)上升过程儿童期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二)下降过程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一)观察法及其意义

(二)观察法的种类1.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2.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3.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二、调查法

(一)谈话法

(二)问卷法(三)测验法(四)产品分析法三、实验法

(一)实验室实验

(二)自然实验课外作业1:

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的主观能动性3、观察法二、问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心理学教程的意义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注意的概述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一)什么是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基本特点指向性:

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

集中性:

心理活动对某一对象的专注,离开无关的刺激物。

(二)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的产生;

(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4)生理上变化二、注意与心理过程1、注意不能离开其它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2、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性,其它心理过程也离不开注意三、注意的种类(根据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

(一)无意注意1、什么是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或原因)

(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原因需要与兴趣知识经验精神与情绪状态身体状况

(二)有意注意1、什么是有意注意(随意注意)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区别:

联系:

有效的实际活动必然是两种注意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一、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一)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1、3岁前,基本上是无意注意2、3岁后,随着幼儿园的教育,有意注意逐渐出现3、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有意注意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无意注意还起着重要作用。

体现在:

他们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的效果比运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

4、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

体现在:

儿童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依靠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高于无意注意实验:

n设计一组卡片,每张卡片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有一种动物,如猴、狗、熊、虎等;下半部分有一种家具,如桌、椅、钟、橱等。

测验时,要求一半儿童记住动物并予以复述,另一半儿童记住家具并予以复述。

结果发现,低年级儿童往往把不要求他们注意的东西给记住了,而要求他们注意的却很少复述。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日益倾向于符合任务的要求,力求排除另一半画面的干扰。

l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注意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的。

(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1、低年级儿童的注意缺乏自觉性,被动的。

表现?

(1)自己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成人给定;

(2)在注意过程中不会组织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

2、高年级儿童注意的主动性增强。

表现?

(1)能自行确立目的;

(2)能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一)注意广度1、什么是注意广度(注意范围)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材料的性质材料的组织方式3、小学儿童注意广度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注意广度较小,但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扩大。

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的注意广度大于男生。

(二)注意的稳定性1、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注意的起伏或动摇:

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的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注意分散(分心):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3、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特点

(1)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2)发展速度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2)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

(三)注意分配1、什么是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的对象只有一种是陌生的,其它则是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水平;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关联。

3、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到小学二年级这一阶段发展迅速,以后就缓慢了。

小学二年级是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点,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四)注意转移1、什么是注意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2、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3、小学儿童注意转移的发展

(1)注意转移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的趋势小学低年级注意转移能力差小学5年级注意转移能力比2年级明显增长

(2)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的发展快于女生。

4、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度新对象的吸引程度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为什么要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怎样运用?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1)讲授内容:

(2)重点、难点:

(3)需要重复的内容: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1)教室的布置:

(2)教师的装扮:

(3)直观教具的运用:

(4)偶发事件的处理:

(5)课间活动的安排:

(二)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以引导注意2、激发学习动机,以增强注意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1)良好注意习惯的内容?

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2)良好注意习惯的训练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合适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1、教学活动中,为什么两种注意要相互转换?

2、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怎样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课外作业2:

一、名词解释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二、问答题1、简述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