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doc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第三个框题,是中学的基础知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清晰的指出: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从课标中这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以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的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
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知识类型分析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
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同时在本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金属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大多数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地了解了金属,教材选取了钠、铝、铁三种有代表性的金属,从金属分类的角度,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盐性质的顺序编排,重新整合,横向分块,使知识结构非常系统,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指导同类其它化合物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这节《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铁的氢氧化物以及二价铁盐和三价铁盐的鉴别,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不同价态铁的不同性质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主张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本节课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问题探究”、“实验探究”、“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等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动态建构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知识。
1、教学媒体的选择
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达到程度,从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教学媒体使用方法的设计,本节课教学媒体系统设计为学生实验、板书、电脑投影等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研究性学习及练习反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教学模式的选择
本课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课型,这种课型在传统教学中通常采用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思路,并通过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
新课程强调要以化学事实为基础,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人体和自然界中存在的铁元素引出本节课,使学生感觉化学贴近生活。
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配合直观的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例如:
课本探究实验以及白花变红花的趣味实验),适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情意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3、学习方法设计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实现知识的总结与提升,体验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及制备方法。
(2)初步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3)知道溶液中Fe3+的检验方法。
(4)学会鉴别Fe2+和Fe3+。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颜色变化的分析,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3)通过对铁的化合物实验演示与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实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科学探究方法。
(4)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体验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运用,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2、Fe2+和Fe3+的鉴别。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导
学生学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导入]以铁元素在自然界和人体中的存在来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铁元素是人体的血红细胞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
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将近2000年,目前发现的已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那么,铁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可要学习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
观看图片材料
观看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激疑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提出问题
理论分析
实验探究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铁的氧化物的颜色和特性,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铁的其他化合物。
你知道的铁氢氧化物有哪些吗?
[提问]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铁的氢氧化物呢?
[师生共同讨论制备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3-9]请同学利用提供的Fe2Cl3溶液、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取铁的氢氧化物。
1组NaOH+Fe2Cl3
2组NaOH+FeSO4
3组NaOH+Fe2Cl3
4组NaOH+FeSO4
[拍照备用]
思考、讨论
利用初中所学的物质转换关系图,思考可行制备方案
学生思考发言
学生动手实验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主动思考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分析
[实验完毕,师生共同分析实验,分析过程中,适时调用照片和其它网上资料]
思考1:
第一、三组实验为什么生成了红褐色的沉淀?
思考2:
第二、四组实验有哪些现象?
思考3:
第二、四组实验为什么有上述现象?
合作探究,观看实验。
思考得出结论
书写方程式
分析得出结论:
溶液里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然后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思考、讨论
书写方程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得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巩固重点内容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实验分析
[评价]评析学生答案,引出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提出问题]既然Fe(OH)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那么在制备Fe(OH)2时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其被氧化?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可溶性的铁盐和碱溶液(例如NaOH)反应,可制得相对应的铁的氢氧化物
思考,讨论
培养设计实验创新能力
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学活用
[师生共同讨论]根据以上知识,我们能不能找出鉴别Fe2+、Fe3+的方法呢?
[教师小结、配合课件演示]
思考归纳,Fe2+和Fe3+的区别
1、溶液颜色不同(对比Fe2Cl3溶液、FeSO4溶液可得出结论)
2、生成的氢氧化物外观不同
倾听、思考、记忆
巩固重点内容,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
及时反馈适应掌握情况
实验分析
[过渡]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Fe3+还有一项很特殊的性质,我们利用它,可以专门鉴别Fe3+的存在
[演示实验]白花变红花
听讲
观察,思考
创设问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活跃课堂气氛
[提出问题]为什么花由白的变成了红色的呢?
[评价]说明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
[演示实验3-10]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FeCl3溶液和5mLFeCl3溶液,各滴加几滴KSCN溶液
说明现象发生的原理:
Fe3+的特性:
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物质
小组讨论,提出猜测
可能是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产生了特殊的颜色变化
倾听、思考、记忆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倾听、记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反馈适应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
及时讲述,便于理解和掌握
反馈练习
利用网络平台,完成反馈练习并及时评价
完成练习
巩固当堂内容,反馈知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自己归纳总结
及时总结,使知识系统化
七、板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铁的氢氧化物
1、在FeCl3加入NaOH溶液
(1)现象
(2)原理Fe3++3OH-=Fe(OH)3↓
2、在FeSO4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
(1)现象
(2)原理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二、铁盐和亚铁盐
1、铁盐与亚铁盐的鉴别
方法一:
观察颜色
原理:
方法二:
碱液法
原理:
方法三:
KSCN法
原理: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实用性。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以化学实验游戏为主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在分组合作中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