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75436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课时作业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在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后,他们已经能够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素材,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教学建议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课文的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小草 野花 嫩芽 小溪 柳枝

风筝 喜鹊 杜鹃 桃花 杏花

六、读文想象,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思考:

“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

2.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后说一说,你在春天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播放展示春天美景的视频)

学生汇报、交流看视频后的新发现。

3.除了这些,请你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下节课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七、梳理板书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其中蕴含的感情。

3.感受春天那清新、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中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怎样才能读好句子。

通过品读句子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复习导入

1.借助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新词的情况。

同桌互相检查、互相纠正。

2.谁对春天又有新的发现?

请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

四、品读感悟

1.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2)师:

想一想,春天来了,你们喜欢它吗?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课文呢?

学生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

(语气:

高兴、欢迎、激动。

(3)师:

谁愿意来试一试?

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体会春天来了的快乐。

2.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

(1)师:

面对美丽的春天,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

谁愿意来读课文第2自然段?

(指名读)

这几个孩子是怎样去找春天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内讨论,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

孩子们是如此急切地寻找美丽的春天!

谁能说说这一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谁愿意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回答,自荐朗读课文)

(4)师:

谁能来表演一下?

(学生自我推荐表演)

3.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

齐读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这一自然段。

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

4.学习课文的第4~7自然段。

(1)春天的景色真美,孩子们都找到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用彩色画笔画出来好吗?

学生自由活动,用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

(2)指导朗读,体会课文内容。

出示: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指导学生读出欢喜和反问的语气。

(3)观看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边看、边听、边想,体会春天的美。

(4)小组内讨论,完成连线练习。

小草是春天的   琴声

野花是春天的音符

嫩芽是春天的眼睛

小溪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叮叮咚咚

野花吐出嫩芽

树木开一两朵

小溪探出头来

(5)齐读连线练习题。

(6)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5.学习课文的第8自然段。

(1)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自由说)

(2)读课文第8自然段,用你手中的笔画一画春天在哪里。

(学生在书上画词、画句子)

“我们”是怎样知道春天来了的呢?

出示练习题,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们”__________了春天。

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谁能帮老师把线连上?

(出示连线题,学生回答。

 春天在柳枝上       笑

 春天在风筝尾巴上叫

 春天在喜鹊、杜鹃嘴里荡秋千

 春天在桃花、杏花枝头摇哇摇

(5)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第8自然段。

6.配乐齐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课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冲:

偏旁是两点水,不要写成三点水。

柳:

“木”作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荡:

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总结

春天来了,春天真美,春天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找一找吧,再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找春天

  

八、教学感悟

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

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这么美的文章,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读呢?

教学中,我就投其所好,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景,不光学生沉溺其中,就连我自己也不得不为这美文所折服。

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鲜花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懂得给人以美就是最好的礼物。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通过朗读,体会春天的美好。

2.体会春天鲜花的美好,弄懂为什么说“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作者:

林颂英

􀀋

邮(yó

u)递(dì

)员黄狗在门口喊:

“鼹(yǎn)鼠(shǔ)先生”“您的包裹(ɡuǒ)①单!

”[句导读:

从“先生、您”可以看出邮递员黄狗很有礼貌。

段导读:

鼹鼠收到包裹单。

􀀌

原来,长颈(jǐnɡ)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jì

)来了一个包裹。

长颈鹿给鼹鼠寄来包裹。

􀀍

鼹鼠先生赶紧②骑(qí

)着摩托车,到邮局(jú

)去领包裹。

他回家后打开包裹,看见一堆(duī)小颗粒(lì

),可认不出是什么东西。

“赶紧”说明鼹鼠先生很想知道包裹里是什么,然而打开后他却认不出来,为下文去松鼠太太家做好了铺垫。

]【

包裹里什么也没有。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

写鼹鼠先生来到松鼠太太家,打开包裹里面却什么也没有了。

􀀐

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

啊(ā),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写出了小路的变化,为松鼠太太发现长颈鹿先生包裹的秘密做好了铺垫。

四 发挥想像,讲述故事

借助课文的图画讲述这个故事。

1.提示:

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要先弄明白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1.指导学生深入探究“美好的礼物”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有哪些美好的礼物,从而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思想教育。

  花籽本来是送给鼹鼠先生一个人的,结果,开出的鲜花大家一起享受,正是这种无私的、具有奉献意义的花,才会有课文末尾“多么美好的礼物”。

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在教学中,为了挖掘这个意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晒一晒生活中的“美好的礼物”,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根据拼音写词语。

yuá

nlá

i(原 来) dà

shū(大 叔) zì

nɡchē(自行车) yó

udì

yuá

n(邮递员)

2.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并组一个词语。

弟-(递)-(传递)  由-(邮)-(邮局)

3.填一填(不重复)。

一(个)包裹 一(堆)小颗粒 一(片)鲜花

一(条)小路 一(件)礼物  一(朵)鲜花

4.读了本文后,你打算给你身边的人送个礼物吗?

如果想送个礼物,你将会送什么?

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提示:

所给礼物要能够给大家带来好处。

1.作者介绍

林颂英,一九三○年三月生于上海。

著名童话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十六岁时因病致残,五十余年来为儿童文学默默耕耘,著有二百多万字的作品。

出版少儿读物《城堡上的一尊大炮》《林颂英科普童话选》等几十种。

其中外文出版社、海豚出版社已将《雄鸡大叔》《动物园》《绿色王国吃大王》等多种图书译成英、法、西、德、日、葡萄牙、阿拉伯等文字在国外发行,获得了极大赞誉。

其中《像谁》获北京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文艺作品二等奖,《森林里的红房子》获《北京日报》“小苗”儿童文学征文奖三等奖,《窗下的风铃》获上海作家协会孩子文学奖等,共获得各种奖项几十个。

2.《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精彩片段

朗读指导

(1)大家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

刺猬太太:

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

多美啊!

狐狸太太:

真美啊!

松鼠太太:

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2)学生试着朗读。

(3)老师范读。

(4)理解朗读。

指导:

这几个句子末尾都是“!

”(感叹号),大家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第一个句子,刺猬太太没想到有这么一大片绚丽的鲜花,她觉得很惊奇,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把惊讶的语气读出来。

狐狸太太也觉得奇怪,“真”字要重读,读出对花的赞叹之情,松鼠太太的话里,要重读“多么美好”,强调这花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美好。

(5)学生练习。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讲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

3.学习邓小平爷爷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用自己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美化自然。

了解植树的意义,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够讲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

3.从邓爷爷语言、动作、神情中体会他植树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

4 邓(dè

nɡ)小平爷爷植树

1985年的植①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985年3月1

81岁的邓爷爷在很认真地植树。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精(jīnɡ)心地挑选(xuǎn)了一棵茁(zhuó

)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yí

)入树坑,又挥锹填(tiá

n)了几锹土。

“精心”“挑选”“小心”“挥锹”表现了邓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⑤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

“不行⑥,不行!

”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fú

)正⑦。

“仔细”进一步说明邓爷爷植树时非常仔细认真。

“连声”否定,说明邓爷爷对待植树要求非常严格,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这段话展现了邓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

一棵绿油(yó

u)油的小柏树栽(zāi)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⑧地站在那里。

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柏树比作战士。

说明邓爷爷就像培养战士一样种植小柏树。

]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⑨的笑容。

(1)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栽种的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树长得茂盛、漂亮;

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

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三 深入理解,拓展创新

1.小练笔。

如果你来到天坛公园,面对邓爷爷种的树,你会说些什么呢?

示例:

我也要像邓爷爷那样,去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四 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和着这优美的旋律,齐读课文。

  4.邓小平爷爷植树

植树节——邓爷爷怎样种树——美丽的风景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移动(yí

√duō)年龄(lí

nɡ√ní

nɡ)格外(ɡé

√ɡè

握手(wūwò

√)扶起(fú

√fū)选出(xiǎnxuǎn√)

2.根据拼音写词语。

xīyǐn(吸引) zhí

shù

(植树) mǎnyì

(满意) xiūxi(休息) yǐnlù

(引路)

3.填一填。

(难忘)的日子 (茁壮)的柏树苗

(满意)的笑容 (美丽)的风景

4.观察下面词语特点,看你能不能写出几个来。

(至少三个)

兴致勃勃 喜气洋洋 两手空空 得意扬扬 

1.植树节:

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

1893年,他就提出:

“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时反复强调:

“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举行了植树仪式。

以后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23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我国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这个节日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意义。

2.邓小平:

1904.8-1997.2,四川广安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背诵课文。

3.运用不同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学习雷锋精神,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好孩子。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3.在反复朗读中感悟雷锋精神,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沿着①长②长的小溪,

寻找③雷锋的足迹④。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节导读:

写了寻找雷锋叔叔的迫切心情。

小溪说:

昨天,他曾(cé

nɡ)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mé

nɡ)⑤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nì

nɡ)⑥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小溪诉说着雷锋叔叔送孩子回家的情形,赞扬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

顺(shù

n)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背着年迈⑦的大娘,

踏⑧着路上的荆(jīnɡ)棘(jí

)⑨。

瞧,那花瓣(bà

n)上晶莹(yí

nɡ)⑩的露珠,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雷锋叔叔在泥泞的路上背着年迈的大娘,让人感动。

􀀏

乘着温暖

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mì

啊(ā),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xū)要献(xià

n)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要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温暖的爱心。

字词导读☜

①沿着:

顺着。

②长(chá

nɡ),也念“zhǎnɡ”,如“长大”。

③寻找:

找。

④足迹:

脚印。

⑤蒙(mé

nɡ),也念“mēnɡ”,如“蒙人”;

“měnɡ”,如“蒙古”。

⑥泥泞:

因为烂泥而不好走。

⑦年迈:

年老的。

⑧踏(tà

),也念“tā”,如“踏实”。

⑨荆棘:

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⑩晶莹:

光亮透明。

温暖:

暖和。

寻觅:

寻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诵读。

雷 锋 叔 叔 曾 经 泥 泞 脚 窝 年 迈

jīnɡjí

 huābà

n jīnɡyí

nɡ xú

nmì

 xūyà

o wēnnuǎn liú

  zuó

荆 棘 花 瓣  晶 莹 寻觅 需要  温 暖  留下 昨天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在句子中检查认字:

①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②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③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5)理解词语。

年迈:

年纪很大了。

泥泞:

指道路上因为下雨的缘故而积水,从而导致的烂泥,使道路行走举步维艰。

晶莹:

形容露珠等球型物体光亮而透明。

晶,光亮透明。

莹,光亮透明。

(由露珠光亮透明的特点来猜)

(联系下文中的“找到”,猜想“寻觅”的意思是“寻找”)

(6)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的。

①换偏旁识字:

峰-山+钅=锋

②形近字加减:

酒-一=洒

③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来识字:

昨(昨天)(昨晚) 冒(冒雨)(感冒) 暖(暖和)(温暖)

作(作文)(作业) 昌(南昌)(武昌) 援(支援)(援助)

④拆一拆:

北+月=背

(7)同桌互相检查,读全对的给他画上一滴小露珠。

(8)指名分节读诗歌,正音。

  朗读指导:

朗读本诗,主要体会“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

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的思想感情。

朗读时,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

两次呼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

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句子可适当提高音调。

生体会雷锋坚持帮助孩子的决心和对他人的关爱。

带着这种感情女生朗读。

师:

是啊,雷锋就是这样,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虽然雨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泥巴早已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把孩子送回了家。

生齐读。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他们还去别的地方寻找了吗?

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处寻觅。

)是啊,他们走过了大街小巷,走遍了山川河流,最后他们到底找没找到雷锋呢?

请用心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边读边思考。

生回答,说理由。

是啊,虽然雷锋叔叔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却留了下来,他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爱心也洒遍了祖国各地,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练习读出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五 总结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样的雷锋吗?

生介绍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情。

夸一夸身边的小雷锋。

是啊,只要我们伸出友爱的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我们就是令人尊敬的“小雷锋”。

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所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出现在哪里。

”相信在学习了这一课以后,我们身边一定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小雷锋”。

就让我们再一次唱起那首历久弥新的歌曲吧。

(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1.情感的延伸。

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因此可以采用让大家都来口头夸一夸班里的小雷锋的形式,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悟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的道理。

2.教师可设计续写诗歌的环节,并指导学生写作的思路。

比如,雷锋还会在哪里做好事呢?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续写诗歌,让学生学会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      小路

抱小孩——雷锋——背大娘

1.写出下面生字的音序。

锋(F)  留(L)  啊(A)  暖(N)

wēnnuǎn mà

ochū zuó

tiān liú

xià

(温 暖) (冒出)  (昨天) (留下) 

sǎshuǐ wānxià

(洒水) (弯下)

3.词语巧搭配。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长长的(小溪)

晶莹的(露珠) 年迈的(大娘) 弯弯的(小路)

4.连词成句,并打上标点符号。

(1)迷路的 抱着 孩子 雷锋叔叔

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

(2)温暖的 四处寻觅 我们 乘着 春风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

5.请你写一句关于帮助他人的名言或俗语。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1.学习雷锋日

学习雷锋日全称学习雷锋纪念日,为每年的3月5日。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该纪念日由此而来。

此后的几十年中,“雷锋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代名词。

2.雷锋日记摘录

有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如果说这是“傻子”,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1960年8月20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61年10月20日)

3.教学精彩片断

朗读感悟。

(1)范读入境。

(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听:

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想:

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思:

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悟:

怎样理解“雷锋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向雷锋学习。

(2)练读。

(四人为一组)

(3)汇报:

(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第一个“雷锋叔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