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5393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9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

《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行业的变迁.docx

职业行业的变迁

报道选编:

职业行业的变迁

钟云华2005年07月01日

中国现有职业1838个,比5年前减少了近3000个;同时,又催生了不少新的职业行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演化仍将继续,耐人寻味

    职业垄断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能力成为职业准入的主要条件,今天对每个人来说,是金子总能找到发光的地方,滥竽充数者正渐渐被逐出市场

    两千人抽样调查显示有超过四分之一北京青年人换过工作;六成多上海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主要是专业知识更新快。

我们正迎来鼓励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个人职业竞争力时代

    修笔店歇业,裱棚工、烧水工下课,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蔬菜作价员踪影难觅,推销员、护理员、物业管理员新鲜出炉,营销师、精算师、软件工程师、心理咨询师、电子商务师迭出。

蓦然回首,我们发现,我国职业行业的此消彼长竟然如此迅速。

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下,“皇粮”意识淡化,职业羁绊被挣脱。

今天的中国,对每个人来说,是金子总能找到发光的地方,滥竽充数却难觅市场。

专家这样说:

“职业垄断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迎来了一个鼓励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个人职业竞争力时代。

    职业结构调整提速快跑

    北京东四北大街热闹繁华,来往的行人很难注意到其中一个老旧的修笔店。

修笔师傅老张一人在小小的店铺里专心修了55年钢笔。

今天,72岁的老张抚摸着相伴50余年的修笔马达忧心忡忡:

“父亲传给我这门手艺,可能要失传。

    偌大一个北京城,除了他这家修笔店,“好像只鼓楼那儿还有一家”。

在一次性用笔和办公用电脑已很普及的今天,修笔市场大大萎缩。

修笔不幸成为即将歇业的一个行当。

    当然,即将歇业的不止修笔一行。

过去北京给平房糊顶棚的“裱棚工”、专门抄写文字材料的“抄写工”、胡同巷口卖热水的“烧水工”等等,早已成为即将消逝的“夕阳行业”。

而与计划经济紧密相联的工种:

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蔬菜作价员等等,则在职业市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们注意到,伴随着一个个消逝的行业职业,职业结构调整步伐越迈越快。

记者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在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国现有职业1838个,比5年前的工种少了近3000个。

其绝对数量的骤减固然主要在于统计方式的不同,但其中也反映出耐人寻味的社会变化。

    职业有消就有长。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陈卫军副处长认为: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飞跃,催生不少新行业。

比如,近几年小区建设蓬勃发展,物业管理人员群体诞生;又比如,现在大家熟悉的公务员,在计划经济时代连影子都找不到。

”服务行业领域职业结构调整更明显,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的新职业就有胎教员、老年护理工等,而在蓬勃发展的保险业中,保险精算师、保险推销员、保险理赔员等新职业,则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在人们面前。

    变化始终在进行。

8月初,中国首批300名国家职业资格电子商务师在南昌宣布诞生;7月1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这标志着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中国诞生;7月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营销师、项目管理师、企业行政管理师与心理咨询师、电子商务师一道加入到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中来。

这意味着新增了7种职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这样解释:

“这些新增职业,顺应了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发展的潮流。

    加入世贸组织又加速了职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宁认为:

“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三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就业机会将大量增加。

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预测,加入世贸组织7年以后,我国的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以及服务业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将分别增加16?

郾8万人、282?

郾5万人、261万人、92?

郾8万人和266?

郾4万人。

”当然,汽车、机械、粮油加工、电子通讯设备、煤炭采选和农业领域就业岗位将不可避免地减少。

    “经济体行政性职能在退化,经营性职能在上升,具体组织中非生产性职能到了应该调整的时候了。

”一位劳动经济学专家的观点正在被事实所证明:

企业设置多年的组织部、人事部,现已渐次合为人力资源部,企业中原有的行政性机构,正从日渐红火的职业市场逐渐淡出。

 

“职业垄断一去不复返”

    姚先生递给人的名片清晰地印着“软件工程师”,他从事西方软件的汉化工作,每日步履匆匆进出位于王府井的一家软件公司。

如果告诉你他所学专业,你可能会感到惊讶:

姚先生本科毕业于民族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两年前毕业后直接从事现在这个工作。

    这并非特例。

他的一位哲学系研究生同学毕业后直接去新浪搞软件开发,另一位同学到大学教授法律专业课。

    人们可能从中读出种种信息,但有一个事实是清楚的:

姚先生和他的同学凭自身能力,获得了职业准入,其中没有学历文凭、背景出身等非能力条件的羁绊。

    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十分感慨:

“能力成为他们职业准入的充分条件,但从前职业垄断年代却不是这样的。

    在职业垄断时代,拥有某一专业文凭,就会有“组织”安排某一相应的职位“天经地义地属于你”:

干不好或干不了,职位都在你手里,别人要不走,你也挪不了。

    不单是文凭。

在职业垄断时代,某种家庭背景出身、在某些岗位上的性别规定、某个年龄条件、工龄条件等,都可能成为把持某种职业资源的充分条件。

    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这样解释职业垄断:

第一,对从事某个职业有能力之外的种种铁定规则,比如学历文凭、出身背景、甚至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等;符合条件,能力再差也让干,不符合条件,能力再强也不让干。

第二,无论干得好坏永远能干下去。

比如,当过厂长便一辈子是厂长,即便他接手一厂倒闭一厂。

    曾湘泉指出,职业垄断造成能力再差、绩效再差也让干,实际上恰恰违背了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导向:

能力导向和绩效导向。

但是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除极少数领域还有职业垄断残余外,能力导向和绩效导向,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行业管理的普遍规则。

    机关“铁饭碗”不“铁”就是其中一例。

从人事部了解到,不完全统计表明,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有5万个机关单位、约35万个职位实行竞争上岗。

在竞争中,有2400多名县处级、6?

郾3万多名科级领导职务公务员下岗。

6年来,全国共有1?

郾73万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

    然而,在机关“凡进必考”平等法则面前,仅自1996年以来,全国各地又有17188位农民脱颖而出,迈进地方国家机关大门,其中不少人在新的岗位上成长为优秀公务员。

    今天的中国对每个人来说,是金子总能找到发光的地方,滥竽充数却难觅市场。

曾湘泉教授这样说:

“职业垄断一去不复返了。

”职业垄断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迎来了一个鼓励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个人职业竞争力时代。

我们正迎来个人职业竞争力时代

    在个人职业竞争力时代,个人在职业市场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其对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经济和社会变动因素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业内称这种能力为个人职业竞争力或劳动力的竞争力。

这个时代的职业选择、职业关注、职业评价、职业教育和职业流动都显现它独特的特征:

    职业选择:

“皇粮”意识在淡化。

日益庞大的自由职业者队伍,是人们“皇粮”意识淡化的产物。

统计表明,仅上海一地,自由职业者就高达50万之众。

有趣的是,南京昂氏市场顾问有限公司世纪之交时对古都南京300名市民的职业行态专项调查显示:

竟有20.5%的南京市民将“未来理想”职业锁定自由职业者,比例名列第一位。

即便在一般人看来是“皇粮”意识的坚决守卫者的女性,择业时对工作稳定的要求也退居次要地位了。

2001年4月,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消费先导城市市区15~59岁女性居民就业观念的电话访问时发现,26.4%的青年女性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高收入和能实现个人价值,工作稳定性要求早已退居其次。

    职业关注:

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

有一句话在职业市场广为传播:

“职业才是你最大的经济来源,比你的股票更具升值机会。

”似乎是与此相佐证,零点调查公司1999年7月在北京、广州、重庆、上海、厦门进行的1500户居民人口调查结果显示,市民通常担心或忧虑的问题是“孩子教育”和“就业”。

而零点调查公司在2000年6~7月间对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保定、宁波等10个大中城市,以及其他7个农村县居民的调查表明,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居民总体生活感受最为重要的因素,其相关性已远远超过居于第二位的对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

曾湘泉教授这样表述今天人们对职业问题的高度关注:

“今天对劳动力市场来说,人们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对自己职业与职位未来前景的期盼与焦虑。

    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深入人心。

2002年被称为“职业培训年”。

翻开报纸,招聘广告中这样的字样目不暇给:

精通英文书写者优先、英文对话流利者优先、不熟悉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网络开发语言免谈,律师、注册会计师优先考虑……等等。

蓦然回首,我们发现身边考证热、考研热、培训热一浪高过一浪。

不完全统计表明,目前职业市场上各类证书达300种以上,每年还出现50种以上新的证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7月31日宣布: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3500万人(次)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与学业证书并重的一种国家证书制度初步得以确立。

而今年1月“2002上海市信息产业人才招聘上会”,对5500位应聘者中的1000人所作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63.7%的人认为工作中压力主要来源于“专业知识更新快”。

业内人士由此评价:

职业教育还将更热。

    职业流动:

束缚的带子一条条剪除。

有人统计,在北京中关村,没有北京户口的打工大学毕业生目前已经达到10万之众。

10万没北京户口的大学生其实和每年成千上万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一样,实际上已挣脱实行了40多年、像无形的带子一样的户籍制度对职业流动的束缚。

    带子不单户籍一条。

但举目四望就可以发现,粮油关系、组织关系、人事转变、工资关系等等,这些昔日牢不可破的“带子”正一条条被剪除。

    还是以实际调查来说明:

北京青年研究会2000年调查,在2002名16~35岁的北京青年中,有25.6%的人曾经换过工作单位。

而最近三年内换过单位的情况是:

换过1个单位的人占12%,换过2个单位的人占49%,换过3个单位的人占17%,换过4个单位的人占13%,换过5个单位的人占14%,换过6个及以上单位的人占14%。

而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01年4月至7月间对全国28所高校的调查表明,有44%的人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只呆一年”。

    在个人职业竞争力时代,职业流动的确轻快起来了。

 

未来10年濒临消亡的十大行业(组图)

2009年08月31日凤凰教育频道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网站日前挑选出了,它们是:

图解:

唱片店。

去年全球数一数二的音像制品零售商托尔音像连锁店公司关闭了旗下所有89家分店,因为该公司断定自己无力与网上音像店和沃尔玛百货公司等连锁店相抗衡,后者不仅售价低廉,且能销售其他商品来弥补唱片销量的不足。

图解:

胶卷制造业。

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报道,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间,数码相机销量上涨5%,数码照片冲洗量增加了34%。

与此同时,胶片相机销量下跌49%。

图解:

作物喷粉飞机。

可能10年内还能存在,但恐怕不是以现在的这种模式。

作物喷粉飞机的数量正在减少,而且这一行难免有危险。

图解:

同性恋酒吧。

正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随着同性恋男女逐渐为社会所接受,美国全国各地的同性恋酒吧相继歇业。

图解:

报纸。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问世以来,报纸的数量锐减。

去年,美国发行审计局先后两次公布每6个月的报纸销量,平均跌幅分别为2.1%和2.8%。

美全国各地的新闻编辑室都在大量裁员。

图解:

投币式公用电话。

1997年美国有逾200万部投币式公用电话,如今大概只剩了一半。

但或许机场和饭店等地仍会提供投币式公用电话。

图解:

二手书店。

二手书店接二连三地关张,仍在营业的也是依靠互联网谋生,而淘汰二手书店的正是互联网。

现在,只需将书名键入网络搜索引擎,几分钟内便可订购到想要的书。

图解:

储蓄罐。

随着我们逐渐走向无纸社会,不难想像有一天储蓄罐将不复存在。

图解:

电话推销。

这一行可能濒临消亡,但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美国电话推销行业去年收入3930亿美元,这少不了聪明的推销手段的功劳,例如在大型购物中心举办有奖销售活动,如果顾客填写个人信息,就等于同意接听来自活动主办公司及其合作伙伴的电话。

图解:

投币游戏机厅。

随着任天堂Wii游戏机、网络休闲游戏和Xbox360游戏机的出现,电子游戏行业蒸蒸日上,但独立的实体游戏机厅则不然,其消失似乎只是迟早的问题。

10年前,美国有1万家游戏机厅,现在仅余约3000家。

 

新职业频出成就业风向标新专业跟进紧盯热点

2010年08月20日人民日报

网络编辑员、皮革护理员、宠物训导师、调味品品评师、景观设计师……这些在以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出的职业,如今赫然出现在新的职业分类大典中--

新职业频出 新专业跟进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的发展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彩铃编辑师、健体塑身指导师、房地产经纪协理师等一大批新职业的出现,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

职业院校怎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既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又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专业调整怎样处理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的关系?

既保持专业特色又与时俱进?

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从实践中逐步找到答案。

本版围绕“新职业与新专业”这一话题,刊发报道、言论和专家观点,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自2004年以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向社会发布了12批共计122种新职业。

新职业的产生,成为就业的新风标,引导着就业风向。

对于社会需求的出现,职业院校的反应往往最快。

但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与新职业和新技术相对应的职业人才大多紧缺,给广大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职业院校应当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与新技术呢?

紧盯生活热点

新开专业覆盖近80%新职业

日前,在重庆南坪人才市场,一些新颖的职业进入求职者的视线,如社区文化专员、游乐场景造型师、家庭保障规划师、居间人等。

但这些职业抛出每月万元高薪却乏人问津,而传统的文秘等岗位又出现数百人竞聘一个职位的状态。

“社区文化专员,游乐场造型师具体干什么?

”不少求职者摇摇头与这些职位擦身而过。

“这些新职业都是随着相应产业的发展而诞生的。

”招聘企业介绍,如社区文化专员职位,就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小区出现,如何让业主生活得更舒适是物管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而家庭保障规划师和居间人,都是保险事业和股市红火催生的新职业。

“普通教育目前没法直接培养这样的新兴职业人才,这方面的从业者主要还是从职业院校培养。

”重庆市人才交流中心相关人士表示。

与新职业和新技术相对应的职业人才大多紧缺,给广大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很多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与新职业相对应的新专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人物形象设计、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比较生活化的专业课程正在进入职业院校课堂。

2010年秋,中职入学新生将使用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其中新增85个专业,“动车组司机”、“咖啡师”、“宠物训导师”等时髦新职业都在其中。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目前的中职专业目录是十年前编制的,目录专业设置老化,针对性差,已经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能充分体现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了修改。

据介绍,国家陆续公布的122个新职业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新目录有102个专业,覆盖了其中的96个新职业,覆盖面近80%。

一些新出现的“职业雏形”,比如“彩铃、彩信编辑员”、“家具涂饰工”、“房地产经纪协理”等,既不是国家职业大典内的职业,也不是行业设定的特有职业,但是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定就业群体,又是该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此次修订也给予采纳。

“设置新专业绝不只是简单地更新专业名称,关键在于专业内涵的建设。

”教育部职成司相关人士表示,新专业设置以后,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该怎样与之配合开展,评价体系应该如何及时跟进等,这些都是职业院校在设置新专业之前就需要细致周密考虑的。

就业才是硬道理

与市场“零距离”才有生存空间

前几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法律事务专业,由于首都高校高端法律专业人才充足,毕业生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后来,学院将专业设置改为法律文秘(速录),以适应公司企业等事务性工作,学生就业随即有了转机。

目前,学院该专业90%的毕业生进入法院和检察院担任书记员。

从培养法官、律师到培养法律速录、书记员,学校对自己的培养模式会不会有种失落感?

学院招生办负责人表示,职业教育不能成为一种层次教育,而应该成为一种类型教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专业设置完全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依据。

“我们培养的学生顺利就业是专业调整成功的重要标准。

像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样,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成为近年来北京高职院校的一种自觉行为。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主动适应首都现代服务业需求,逐步确立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等与行业需求紧密联系的19个专业;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专业覆盖了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了专业构成与开发区需求的全面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转型,人才结构需要调整。

与社会经济契合最为紧密的职业院校能否适应这个挑战,完成自身转变?

“拿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来说,社会上的很多培训班都能办,人才过剩,所以我们主动退出市场。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表示,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工程测量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很受欢迎,所以该校今年增设这两个招生专业。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每年都有新开设的专业,也有专业在招生计划中消失。

专业设置灵活成了职业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

“专业不求大而全,只求专而细。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是以理工为主的中职学校。

宣传部部长狄青表示,专业细分化、录取随时调整是职业学校设置专业的特点。

该校去年开办了质量检测员专业,如果今年报名人数充足就可以开课。

去年,质量检测员专业计划招收100人,录取期间发现报考的人数非常多,结果共录取了150人,减少了相对冷门的专业计划。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具有灵活性。

某民办本科高校负责人分析说,在全国考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形势下,处于招生末端的职业院校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他们培养的人才只有与市场“零距离”才能有生存空间,而专业设置围着市场转便成了唯一出路。

“这种灵敏的市场嗅觉非常值得某些公办本科高校借鉴。

”这位负责人说。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有特色才能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前不久,是高职院校网报志愿的日子。

身为湖北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的田寿永走到哪里都想“推销”自己学校的专业,“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学校去年新开设的,是朝阳专业,你可以让孩子考虑填报……”

“当下,营养护理、身体健康、闲暇娱乐、体育健身、衣着服饰和家庭幸福等问题越来越被人重视,这些专业就是瞄准此类需求来打造专门人才。

”田寿永告诉记者,人们的需求出现多样化,“爱美之心常有”,加上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有了病上医院、亚健康就美容”成为新潮,湖北职院新设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应运而生。

2009年第一届招生就达到139人,经过一年多学习,70%学生已拿到初、中、高级美容师证书,不少学生已萌发创业的念头,积极进行准备拟开设“医学美容店”。

“此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广,市场适应能力比较强,很多人都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了。

”田寿永说。

“除了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也是湖北职院调整专业的依据之一。

”近年来,湖北职院整合教育资源,新设了建筑技术、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加强了数控技术专业等的投入,取得良好成效。

在专业设置上与市场和社会需求之间,职业院校如何不出现错位和空当?

在学科建设和市场需求之间,学校如何进行更好地调整?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吉林调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时强调,高职院校的专业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其毕业生在企业不可或缺。

高等职业院校只有找准其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空间,形成特色与优势,才能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职业院校应根据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办学,找准自身的定位和特色。

”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总裁王伯庆认为,职业院校在设置新专业的时候,不能看哪个新职业“热”,就跟风设置哪个。

职业院校在进行新专业设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和规划,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如何做到这一点?

王伯庆认为,职业院校新专业除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之外,还需要跟踪评估产业对人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变化,从而科学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

此外,职业教育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保持与产业的密切接触,把产业界人士请进大学,邀请产业界人士参加培养方案设计,让产业需求无缝地导入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记者倪光辉)

 

职场现状:

三千老行当没饭吃七成新职业想要加薪

时间:

2011-05-02   来源:

搜狐社区   分享到:

更多>>

据前程无忧网发布的“2011五一职调”显示: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转型和发展,包括传呼小姐、送煤工、补锅匠、铅字排版工等在内,至今已有3000个老行当消失。

国家已经发布的百来个新职业中,“公共营养师”“糖果工艺师”“创业咨询师”等“新兴职业”虽名字新鲜,但其中60%-70%不仅就业机会不多,薪水也不高。

早在2004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定期官方发布新兴职业的制度,至今共发布12批、122个新职业信息,其中110个新兴职业配有“国家职业标准”,最新一次的发布时间为2009年11月发布的“第十二批新职业”。

2009年以来,“新职业”发布速度放缓,表面看是受到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因素,更深层的原因是“新职业”暴露出后续的职业发展问题。

据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指出,122个新兴职业目前呈现4种状况——

第一种是“老瓶装新酒”

人保部2004年第三季度发布的“锁具修理工”、2005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玩具设计师”、2006年第三季度发布的“品牌管理师”等,其实在企业中早有类似岗位,只是名称各有不同。

尽管新职业发布统一了岗位名称,但不少企业向求职网站提供的岗位还用老名字,导致求职者按照新职业名搜索时找不到空缺岗位。

第二种是太过超前曲高和寡

一度很时髦的“公共营养师”“糖果工艺师”“创业咨询师”“企业文化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至今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企业中没有相应职位,实际技能适用范围很少。

第三种新职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其实技术含量低、收入低

目前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经纪人”,虽然需求缺口一直很大,但一线客服一般只需数周岗前培训,月薪平均在2000元以下,造成离职率一直超过40%。

第四种“有市场无人才型”

技能要求高、人才难觅,像“珠宝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会展设计师”等就是。

珠宝设计师的全国平均月薪为6000-8000元,但一个珠宝人才至少要5年以上的培养和实践才能“出师”,而目前可选的人才多数只有两三年工作经验,设计能力无法让用人单位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