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403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20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

《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3讲-社会学中国化.pptx

社会学中国化沈洁内容讨论早期社会学学者如何提出社会学中国化这一问题,如何通过研究实践去实现社会学中国化。

介绍吴文藻对社会学中国化的贡献。

介绍了李安宅、林耀华关于少数民族的研究。

介绍孙本文的生平经历和学术著作,及其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思想主张及其实践。

社会学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一)从中国社会学史发展看1在社会学传入中国早期,社会学传播时期,外国学者在教会大学用外国教材,用外语教授社会学,1908年Auther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白芷诺物理与政治。

2中国人用外国教材,1916年康宝忠北京大学讲授吉丁斯理论同类意识。

3中国人自编教材,1929年孙本文组织编撰社会学丛书,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孙本文统计发现,1947年社会学讲师以上职称144人,其中美国人10人,留学生107人,占79.85%,留日10人,其余留学欧美占90.65%。

(二)社会学中国化问题的提出11925年许仕廉社会学杂志上发表对社会学教程的研究一文,倡导建设本国社会学,提倡使用国货,少用洋货。

21930年2月,孙本文、许仕廉、陈达、陶孟和在上海成立全国性的社会学学术机构中国社会学社,成为推动社会学中国化的组织基础。

31931年2月,在社会学学术年会上,孙本文中国社会学之过去、现在及将来明确使用社会学的“中国化”概念,并强调将“建设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作为四大基本任务之一,“采用欧美社会学之方法,根据欧美社会学家的精密有致的学理,整理中国固有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制度,并根据全国社会实际状况,综合而成有系统有组织的中国化社会学”是中国社会学家今后之急务。

41937年1月,中国社会学社召开第六届学术年会,主题“中国社会学建设”,赵承信宣读了社区研究与社会学建设一文,提倡以社区实地研究为路线,陈达提出“国内各大学积极推行社区研究”议案,通过社区研究推动社会学中国化已经蔚然成风。

什么是社会学中国化一、社会学中国化的两个角度1学术取向2学术实践活动二、社会学中国化的具体含义1“化”本义是指由一个原来的状态到另一个终极状态的过程,中国化是指由非中国状态变成为中国状态的过程。

杨中芳2本土人的本土化:

以自己的文化结构来吸收外来的东西,并强化原来就一直实践着的本土人的文化结构。

3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文化接触的过程中,使外来社会学中合理成分与中国本土社会实际相结合,增进社会学对本土社会的认识及其运用,对本土社会现实的解释和本土社会问题的解决,保持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批判与反省,吸收合理成分摒弃不适切成分,而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理论方法的学术取向与实践活动。

4社会学中国化是将民族特征、文化特征、社会结构特征融合于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它的成功取决于融合的程度及其多少。

吴文藻与社会学中国化的实践一、吴文藻开风气社区研究的首创者二、吴文藻积极创导社区研究

(一)请进来:

社区研究作为社会学研究方法

(二)请进来:

功能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视角(三)育人才派出去(四)主编社会学丛刊1甲集:

普遍、专门2乙集:

社区研究报告费孝通禄村农田、张之毅易村手工业、史国衡昆厂劳工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林耀华凉山彝家、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停刊后未收录,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张之毅玉村农业和商业,林耀华金翼,李安宅对甘肃藏族拉卜楞寺的调查后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少数民族研究一、李安宅生平经历与藏学研究

(一)李安宅(1900-1985)生平经历

(二)李安宅的学术研究二、林耀华与凉山彝家

(一)林耀华(1910-2002)生平经历

(二)林耀华的学术研究李安宅李安宅(1900-1985年),河北省迁西县人。

字仁斋,笔名任责。

著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家。

曾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学会顾问、中国民俗学研究会顾问等。

一生专治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藏学的研究,颇有成绩。

主要著作:

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1931年);美学(1934年);意义学(1934年);边疆社会工作(1944年);社会学论文集(1938年);交感巫术的心理学(译著,1931年);巫术与语言(译著,1936年);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译著,1936年);知识社会学(译著,1944年);两性社会学(合译);英汉对照社会学辞汇(合译)。

李安宅藏学论文选主要经历:

1924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留任助教。

1926年一1929年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兼任助教。

19341936年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耶鲁大学人类学系学习,并参与了新墨西哥州祖尼族人的印第安母系社会调查及墨西哥的乡村调查。

1936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

1938年任甘肃省科学教育馆教育科学组组长,赴甘肃拉卜楞寺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调查。

19411947年任华西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19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讲授人类学。

1950年赴西藏,后在西南民族学院任副教务长。

1961年任四川师范学院副教务长,兼任外语系主任。

1963年任教于四川师范学院。

1985年逝世。

林耀华林耀华(1910年2000年),林耀华先生于1910年3月27日生在福建省古田县岭尾村。

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

2000年11月27日逝世,享年91岁。

19281935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2年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1937年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1940年获哲学博士。

1941年回国任教,历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民族学系主任,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祖成员。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燕京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及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和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名誉顾问等职。

主要著作TheGoldenWing:

ASociologicalStudyofChineseFamily,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47.中文版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宗成译,三联书店,北京,1989。

2000年再版。

凉山彝家,商务印书馆,1947。

英文TheLoloofLiangshan(Liang-shanI-chia)HumanRelationsAreaFiles,Inc.NewHaven,1960.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1。

原始社会史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审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原始社会史(主编),中华书局,北京,1984。

民族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

民族学通论(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北京,1990版,(1997修订再版)。

凉山彝家的巨变,商务印书馆,北京,1995。

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北京,2000年。

凉山彝家1943年李耀华前往四川雷波大小凉山进行实地考察报告1氏族是彝族社会的组织形式

(1)氏族村落是血缘/同一父系、地缘两重关系的结合,占据一定地理范围。

儸儸、蛮子是从父系单系相传结合而成的团体,氏族亲属间负有义务和责任。

(2)黑夷、白夷、汉娃2婚姻:

(1)氏族之内不婚,同一阶级的族外婚,姑舅表兄姊妹优生,姨表不婚。

(2)一夫一妻制度,男女平等,极少一夫多妻。

(3)功能:

人口昌盛、两族合作的工具3阶级制度黑夷、白夷、汉娃;前二者不可向上流动,汉娃几代后夷化,成为奴隶。

4打冤家是劫夺财货,奴役人娃,保持尚武。

5巫术:

(1)精灵主义:

关于自然的观念,针对超自然力,认为无生命物质上附有精灵。

(2)灵魂主义:

超自然的人,有生命有人格的事物。

(3)巫术和宗教不分,统治心理态度和道德观念。

(4)笔母兼为祭司和巫师孙本文的学术著作概说孙本文(1891-1979年)江苏吴江人,191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期间选修康宝忠讲授的社会学,深受吉丁斯“同类意识”思想影响。

1921年赴美留学,主攻社会学,兼修经济学、教育学。

1922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获纽约大学博士学位。

1926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兼任中央大学教务长、高教司司长1928年与吴景超、吴泽霖发起建立“东南社会学会”,1929年组织归国社会学者编写社会学丛书,1930年,联合北方大学,将东南社会学会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学社,孙本文担任理事,主编社会学刊1949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哲学系教授,1979年2月21日去世。

主要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系统社会学理论体系,文化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孙本文既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也是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到中国的主要学者。

社会学上之文化论(1927)、社会问题(1927)、社会学ABC(1928)、人口论ABC(1928)、社会学的领域(1929)、社会变迁(1929)、社会学原理(1935)、现代中国社会问题(4卷,19421943)、社会思想(1945)、社会心理学(1946)、近代社会学发展史(1947)、当代中国社会学(1948)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当代中国社会学

(一)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的中国化1整理中国固有的社会史料,包括一般的社会学说、社会理想、制度、运动、行为等方面的史料,编著中国社会思想、制度、运动、史迹其社会史料书籍。

2实地研究中国社会的特性,应从多方面对现实社会作详细精密的调查研究,以彻底了解中国社会的本质。

今后应就各地重要区域,从事有计划的都市和农村调查,编成各种调查研究报告。

3系统编辑社会学的基本用书,鉴于社会学不少领域尚无过人自著适当的参考用书的状况,“编著基本用书,实为急要之图”。

(二)创建中国社会学理论体系1详细研究中国问题,今后全国社会学学者,宜各就所长,对各种范围较小的问题,分别作详尽的研究,以期彻底了解本国社会问题的特征及其可能解决途径。

2加紧探讨中国社会事业和社会行政,今后宜有一部分学者在此方面努力,藉以研究我国社会事业和社会行政的实际状况及其可能发展途径。

3切实研究中国社会建设方案,今后我国社会学者应从社会组织、福利、服务、运动等方面,详细探讨当前及其今后全国的需要,审慎拟定各种社会改革方案,根据本国的社会学理论和社会事业,创建适合于中国社会需要的应用社会学来。

拓展阅读书目1叶启政:

从社会学既有性格论社会学研究“中国化”的方向与问题,载国外社会学1993年第34期。

2林南:

社会学中国化的下一步,载国外社会学1993年第34期。

3孙龙、风笑天:

近二十年来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社会2001年第2期。

4叶启政:

社会学和本土化中“对社会研究本土化主张的解读”,巨流出版社2001年版。

5吴文藻:

吴文藻自传,晋阳学刊1982年第6期。

6吴文藻:

社会学人类学文集,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7林耀华:

凉山彝家的巨变,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8吴文藻:

文化表格说明,载社会学界第十卷单行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8年版。

9王庆仁、马启成、白振声:

吴文藻纪念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孙本文:

现代中国社会问题,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11孙本文:

当代中国社会学,胜利出版公司1948年版。

12叶启政:

从社会学既有性格论社会学研究“中国化”的方向与问题,载国外社会学1993年第34期。

13林南:

社会学中国化的下一步,载国外社会学1993年第34期。

14孙龙、风笑天:

近二十年来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社会2001年第2期。

15叶启政:

社会学和本土化中“对社会研究本土化主张的解读”,巨流出版社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