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73844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

《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文档格式.docx

日 期:

2013年4月5日 期:

年月

论文作者信息:

工作单位:

XX省XX市宏伟区兰家镇东喻小学

联系:

_

通讯地址:

邮编:

111000_

摘要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任何一个发达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发达的语言。

这种语言能精确而有效地表达该民族任何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任何细腻的情感和艺术。

因此,这种语言不会是原始自然形态而应是高级加工形态的,它应是明确的、规X的、一致的。

汉语规X化标志着现代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发达水平。

语言规X只是限定了方言的使用X围,并不是禁绝方言,语言规X也不是限制个人风格的发展,它只是规定了不同风格出现的条件,剪除了语言中多余和不科学的成分,使语言使用和理解起来更准确,学习掌握起来更容易。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规X化问题解决思路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X化工作。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开始每天登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并且连载半年之久。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卓有成效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规X化工作。

1955年10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X问题学术会议,由此揭开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篇章。

195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又根据罗常培、吕叔湘在会议上所作报告《现代汉语规X问题》里的有关论述把普通话定义为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X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X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遂为社会所共识。

四十多年来,汉语规X化工作原则上是按照这个定义进行的,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也是这样认定的。

在语音方面,由于有明确一致的标准和规则,有较强的推行力度(大力推广普通话),尤其是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和推行为主要标志,因此成绩斐然;

在语法方面,由于有众多语言学家日益深入的语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对许多语言材料进行不懈的调查研究,由于教学语法在各级各类学校的逐步普及,其成效有目共睹。

语言规X只是限定了方言的使用X围,并不是禁绝方言,语言规X也不是限制个人风格的发展,它只是规定了不同风格出现的条件,剪除了语言中多余和不科学的成分,使语言使用和理解起来更准确,学习掌握起来更容易,但目前现代汉语不规X的问题极为突出,很有必要提出来研究解决,本文就现代汉语规X化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一、现代汉语规X化的现状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过的是群居的社会生活。

人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从中获得生活资料。

生产不是孤立的个体能够进行的,而是要靠分工和协作。

人们要协作就必须保持经常的联系,经常地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有合用的交际工具。

人类的交际工具有许多种类,而其中最重要工具的就是语言。

语言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包含意义的一连串声音,是音义结合物。

它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把思维的成果固定下来,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语言自然离不开社会,而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

社会离开语言这个工具,交际无法顺利进行,生产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社会一旦停止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就要崩溃。

就这个意义说,语言也是社会发展的工具。

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进行交际不能只有一方,至少要有两方。

所以,语言的使用表面看是个人行为,而实质是社会行为。

为了使思想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必须遵守统一的标准,而不能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方说的话另一方听不懂,交际就无法进行。

就这个意义说,使用语言的人没有自由。

他必须接受社会已有的语言规则的约束,按照别人的样子来使用语言。

规则就是规X。

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确定使用语言的规X,并且推广这种规X,使人们用合乎规X的语言进行交际,这就是语言规X化。

语言规X的标准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个人主观制定的,而是由语言学家根据语言发展规律确定下来的。

语言的规X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也要随着语言的发展做改变或调整。

有了规X还必须推广,用来指导实际的语文活动,克服语言使用中种种背离规X的现象。

语言规X化是任何语言都不能缺少的。

特别是80年代初,改革开放形势发展迅猛,名牌商品占领国内市场、争夺国际市场的势头愈来愈大,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涌向东南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交往明显增多,方言分歧、语言隔阂问题凸现出来,推广普通话,实现现代汉语规X化的呼声更为高涨。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销售业、文化教育业、旅游业等更趋繁荣;

随着我国国力强大,外国来华投资的人愈来愈多,来华求学的学生也逐年增多;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交往、经济交往、科学文化交流等愈来愈频繁。

总之,随着现代汉语的地位愈来愈高,现代汉语规X化显得愈来愈重要。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人工智能研究已初见成效,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现代汉语的规X化。

二、现代汉语规X化存在的问题

汉语是汉族的母语,有悠久的历史,是高度发达的语言,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它不但是汉族的交际工具,也是中国国内各民族间的交际工具,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做好现代汉语的规X化工作,提高现代汉语的规X化水平,使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现代汉语有明确的规X。

这就是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X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X。

下面就对这个规X做些解释。

以语音为标准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信息的载体。

共同语必须有明确的标准音,而这个标准音只能是具体的地点语音,不能是地区的语音,也不能是人造的语音。

现代汉语的标准音只能是音,而不是其他地方的音,这是由汉语发展的历史决定的。

作为中国的都城,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金元时代起,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音逐渐扩展到全国,得到生活在各地的汉族人民认可,确立了它的标准音地位。

明、清的官话,基本上是以音为标准音。

辛亥革命后,开展了国语运动,推广了音。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大力开展现代汉语规X化工作,大力推广普通话,音作为标准音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

以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语音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不是以人对一个个具体词的读音为标准。

音的语音系统,也就是汉语拼音所拼写的系统。

所以学会了汉语拼音,也就基本掌握了音的语音系统。

标准音要排除的土音。

例如打碎的“碎”,土音念cè

i;

表示禁止性否定的“甭”,土音念bí

ng。

这都不是普通话标准音。

音中有一批异读词。

例如,“质量”有人读zhì

ang,有人读zhuiang;

“教室”有人读jià

oshì

,有人读jià

oshǐ;

“阿谀”有人读ēyú

,有人读āyú

“呆板”有人读dāibǎn,有人读dá

ibǎn。

异读词的存在不利于语音规X化。

1985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异读词的读音做了规定。

上面说的四个词,前一个读音成为规X音。

语音也是发展的。

有些词语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读音的规X也要适时调整。

“癌”以前读yá

n,60年代改读为á

i。

“叶公好龙”的“叶”以前读shè

,现在读yè

,减少了多音字。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必须以现有的一种有影响的方言为基础。

汉语各大方言中,北方方言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在各方言中影响最大。

白话文是和文言文相对来说的,是和口语一致的书面语。

白话文有古代和现代之分。

《水浒传》、《红楼梦》是古代白话文,《子夜》、《骆驼祥子》是现代白话文。

典X指的是在语言上有示X作用、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现代和当代的文学著作、科学著作、政治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都是典X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这些著作中使用的语法就是规X的语法。

这和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正好配合一致。

这是语法规X的总原则,有了这个原则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解决实际的语法规X问题。

所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需要规X的问题。

大量新词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开发、创收、走红、保值、官倒、转产、举报、群体、扶贫”。

有些旧词增加了新义。

例如“病毒”原来指使发病的病原体,现在还指破坏计算机程序的程序。

“炒”原来指烹调方法,现在增加了“经营”或“倒卖”等意义,如“炒股票”。

“发烧”原指体温升高,现在增加了热衷等意义。

为了丰富词汇也吸收了一大批方言词、外来词。

从XX话吸收了“炒鱿鱼、酬宾、爆满、排档、水货、发廊”等。

外来词也增加了很多,例如“卡拉OK、基因、艾滋病、桑拿浴、镭射”等。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造词,如“抽吸、虏捉、罩盖、芬香”。

还有滥用方言词、外来词的问题。

如XX话的“炒更、拍拖”,外来词的“迷你、影碟”,都是应该规X的。

1、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问题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有弟子三千,分别来自四面八方,其语言各异。

孔子讲学时就用雅言而不用鲁国方言,我们可以说孔子是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老白姓也以会讲官话为荣,因为人们认为讲官话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现在常听人批评一些作品“滥用方言”,但何谓“滥”,向来没有量化标准。

一般认为,一个方言词语,如果在普通话里能找到其同义形式,它已无法提供比其同义形式更多的信息量,就不宜再用。

道理很简单:

同样的工具何必配备两个呢?

这不是重复、累赘吗?

但是,方言作为方言文化的载体,它的内涵有时要大大超出语言的内容,而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在特定场合它具有一定的感情容量;

比如文学作品中,为了凸现地方风情,作者有意在事物名称和亲属称谓等方面使用一些方言俚语,常常可以表达出一种特有的情趣。

“一次,主席听了蒋桂英演唱的民歌,说有荆楚特色。

他最喜欢有小女婿的那一首,对这个词尤感兴趣。

他说如果翻成北方话的‘小不点儿’或普通话的‘一点点’,就没有荆楚特色了。

”(梅白《看黄梅戏》,《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1月26日)作为诗人,同志以他的艺术敏感,从方言词中捕捉到的,首先是“荆楚特色”,所以他不赞成翻成“小不点儿”或“一点点”。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对待方言词语,一定要全面考察,分清不同的使用目的,区别对待。

普通话要从方言中吸取养料以丰富自己。

这种吸取,不像在自选商场选购货物,事先早备好了满货架东西供你慢慢比较,从容挑选;

这种吸取,自始至终是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的。

不使用无以鉴别,不使用难从发展趋势看,方言总要慢慢萎缩;

从局部看,在某个特定时期看,方言也可能占一定优势,它会主动向普通话渗透,不仅会给普通话增加一些东西,也会挤掉普通话中原有的东西,而以自己的东西取而代之。

近年来粤方言以及港台词语的大举渗透,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这也许对普通话的发展有好处,完全用不着惊慌失措。

正如海潮涨落一样,来势迅猛,到时又会退去,再看此时的海滩,虽不复旧时模样,但基本面貌未改,而且还会留下不少意外的收获。

2、书面语言与日常口语相统一的问题

首先,迄今为止,语言学家们判断一种语言现象是否规X的主要依据,基本上是与此有关的某些语言规则。

语言本身的规则和语言运用远不是一回事,用语言规则来驾驭语用,难免捉襟见肘。

何况,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还不时会出现一些偶发现象,几乎无法取舍,更应慎重。

例如,“金庸热”兴起后,原本只在武侠小说中使用的一些词语,迅速流行开来,特别在体育报道中,更是被大量地、反复地应用。

再如,一部《秋菊打官司》,使“有个说法”“给个说法”之类很快在全国成为大众习语,而且毫无争议地被各阶层接受,就连李锐这样的知名人士,也受影响,情不自禁地以“请给一个‘说法’”作为自己文章的题目,并在该文结尾接连写道:

“我希望老熟人吴冷西给我一个‘说法’,也给历史一个‘说法’。

”(李锐《请给一个“说法”》,《读书》1995年第1期)电视剧《爱你没商量》刚一播出,“×

×

没商量”的格式立刻风靡全国。

尽管你可以指斥它语言“痞气”,或愤愤然于“电子传媒文化”的无孔不入,以致使人们“交出了自己的语言”,但你却无法拒绝这样的语言事实,也无力扭转这类现象。

有些词语,句子在书面语中是合适的、清楚的,但放到口语中就有可能引起误解,碰到这种情况报告人必须及时调整,用口语形式表达。

如:

在一次有关扫六害的报告中,报告人巧用了几个成语“性”风作浪,大发“黄”财,这种书面语上的妙处在口语中却无法体现,听众们把这两成语听成“兴风作浪”“大发横财。

”在分析赌博原因时,报告人用了“爱资病”一词,但听众却听成赌博原因是“爱滋病”,如堕五里雾中,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原因就在报告人照本宣读,没有适当地转化为口语。

看来,尊重语言规则,尊重规X意识,首先就得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实践。

3、语言规X化和语言发展以及个人风格的问题

我们谈的是语言的问题,也不妨举文字的例子。

汉字简化,减少一些字的笔画,使它们易认易写,方便了群众,是一件大好事。

由于方针正确,所以进展顺利,成绩很大。

但也有片面追求笔画简省,忽视其他方面的情况。

例如“厂”字,繁体由“广”和“敞”组成,现在简成了“厂”,笔画一下子从15笔简成了2笔,可算是简得不能再简了,但综合起来看却不见得简便。

因为繁体“厂”字学起来虽然麻烦些,但一经掌握后就捎带着学会了“敞”字;

简体“厂”字好学好记,但“敞”字得专门另学。

两相比较,从效益看,简得并不划算。

不仅如此,简体“厂”这种笔画结构,给书写也造成一些局限。

首先它只能一横一撇写得规规矩矩,不大能横撇连写(连笔酷似日文)。

其次它不容易写得好看。

软笔还比较好办,比如可以适当将横笔写得短肥些;

硬笔就相当棘手。

第三,跟别的字搭配在一起,且字体又较大时,“厂”中间的大空缺简直难以处理。

竖行尚能勉为遮掩,横写实在无计可施。

这大概就是有的书法家题写厂名时不愿用简体的原因之一吧。

再往深层说,“厂”本是个独立的古字,读hǎn,像突出的石崖,下可住人;

又读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现在用作“chǎng”的简化字,跟古字“厂”撞车,导致二字相混。

由于古字“厂”现在基本不用,一般人也不认识。

所以这种撞车,平常情况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一遇特殊情况就会带来麻烦。

清人俞蛟,号梦厂(ān)居士,所以他的一部颇有价值的笔记小说,书名也叫《梦厂杂著》。

如果出版此书,题写书名怎么办?

用简体,“厂”很可能被人读成“chǎng”;

用繁体,又有碍汉字规X。

你看,汉字简化的第一要义本是为了简便,现在却有点自寻麻烦了。

再如“鱼”,下面原是四点,后来简成了一横,笔画少了三笔。

但繁体的四点基本上是相同笔形的简单重复,不会给认和写增加什么负担,简不简掉三笔实在无所谓。

而从书法角度看,一横放在字下而容易使笔势板滞,极难写好;

四个点并列,放在字下,写起来却可以千姿百态,变化万端。

笔者无意对这两个简化字的得失优劣妄加评议,更不配对整个汉字简化工作说三道四;

引这两个字为例,无非是想说明汉字除了是记录汉语的工具,具有交际功能外,尚有艺术功能和学术功能。

倘使当年进行汉字简化时,在强调汉字的工具性之外,也兼顾一下它的后两种功能;

倘使今天在进行汉字规X、特别是社会用字规X时,能将它这三方面的功能综合起来考虑,也许会在工作中少几分尴尬,多一点主动。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汉语言文字规X问题始终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难题,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音习惯;

小学教师的误导;

具有权威性的主持人、播音员偶尔出现的发音错误;

港台普通话对规X语言文字的干扰;

网络语言对规X语言的冲击等等,这些都增加了语言文字规X的难度,更何况汉语言文字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古代和现代对某些文字的发音就有明显的差别,许多古代诗词用现在的发音标准读起来不押韵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此就汉语言文字的发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四、所述问题的解决办法

从事汉语规X可以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容纳,一种是剔除。

容纳的实质是宽容,即对突破原有规X模式的一切语言现象不忙着定是非,判正误,而是坚信语言本身的筛选能力,承认不同表达形式的表达特点,尊重语言使用者的创造。

其结果是语言本身的丰富,语言使用的活跃。

容纳当然不排斥选择,但这应当是在语言实践之后,而不是在实践之初。

剔除采取的是审视的态度,对一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总喜欢像海关人员那样左检查右挑剔,生怕一不留神混进一些走私货物,溜进几个奸滑之徒,从此酿成大灾大祸。

这也难怪,因为他们追求的是语言的纯洁。

世界上万事万物真能做到纯洁的可谓凤毛鳞角,语言这东西又偏偏最不容易做到纯洁。

在封闭凝滞的环境中,语言相对稳定,人们还勉强可以感受到它那副纯洁的面孔。

一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活跃,交流频繁,语言的每一个分子简直都被激活起来,它的发展演变,真叫人眼花缭乱,此时再要求它纯洁,实在显得有点一厢情愿。

想当初,“的士”“巴士”刚出现,说惯了“出租汽车”“公共汽车”的人有过一阵骚动,有人惊呼这是“旧时方言外来词回潮”。

又是“旧时”,又是“方言”,又是“外来词”,可谓不纯洁之至,但曾几何时,“打的、面的、的哥、的姐、大巴、中巴”纷纷用开,原先蹙眉的人也跟着改口,再让他说“出租汽车”一类名称,倒反而不习惯了。

最近XX又出现了“冷巴”的叫法,倘若流行开来,不知还会不会引起骚动?

剔除倒不是一概排斥,符合规X的当然也吸收,一时拿不准、无法定夺的也可容纳。

但这一切的决定权据说主要在语言学家手里。

谁个规X,谁个不规X,谁个处于两可之间,诸如此类,都主要得由他们说了算,其余的各色人等一概不必为此劳神费心,只需照他们指点的办理就是。

遗憾的是,这番好意好多人不愿领情,在语言使用上依然我行我素,不怎么把语言学家的训诫当回事。

于是有人感叹曰:

“规X意识太差!

”诚然,这确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但深究一下便不难发现,事情并不如此简单。

当今有些语言学家,可以算是语言研究家,就研究而言,可能十分高明,但语言实践的X围不广,除写学术论文外,不大有兴趣写其他种类的文章,比较缺乏语言使用的具体经验,对别人写作中的创新不大习惯,对别人写作中的甘苦体会不深,所以评议起来难免有不周到、不切实之处,严重的,甚至用一般扭曲了个别。

他们判定一些语言现象是否规X时,经常言而不中,大概与这些情况不无关系。

基于以上理由,语言学家要想对个别语言现象的发展走向进行预测是可能的,但要做到从总体上准确地预测语言发展中的诸多复杂情况,就不那么容易了。

例如,语言运用中,在一些职业、职务、职衔前冠以“男”或“女”的字样,有的单纯是为了区分性别,如“男同胞、女同胞”“男教师、女教师”等;

有的则除了区分性别外,还兼有强调的作用,如“女部长、女将军”等。

这类情况,往往没有或不必有对应的词语出现,如旧社会理发是男人的职业,妇女是不会干的,解放后男女平等,妇女也从事这一职业,于是有了“女理发师”的说法,但一般并不说“男理发师”。

有时根据语言体系均衡的需要,可以预测出现了“男保姆”之后,会继之而出现“女保姆”,原有“富翁”,后来有“富婆”,但不能据此推断出在出现了“男阿姨”之后,是否一定会出现“女阿姨”。

至于下面这句话:

“《论语》有‘后生可畏’的话,想不到女后生也这样可畏。

”(X中行《负暄三话》77页,XX人民,1994)我们甚至很难判断“女后生”的说法是否规X,更不要提预测今后会不会有“男后生”一说了。

再比如,汉语里表示某件事情或某个动作行为开始的意思,喜欢用“开”字打头,后面再配一个相关的词语。

例如开始收割叫“开镰”,开始演出叫“开演”,会议开始叫“开幕”,比赛开始叫“开赛”,诸如此类。

近来这种格式用得多了起来,也变得复杂起来。

例如旧时京剧开演又可叫“开锣”,可重大的拍卖活动也曾经叫“开锣”,后来又改称“开锤”,而击锤明明是表示一桩拍卖交易结束,而不是开始。

高尔夫球和台球比赛都用“开杆”,这是一种叫法指称两件事物。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收割小麦已很少用镰刀,因此今年报道三夏情况的新闻已不用“开镰”,这是旧有叫法的淘汰。

面对如此复杂的语言现象,你怎么预测呢?

桥牌比赛如果可以叫“开牌”,钓鱼比赛呢,是叫“开钩”还是“开竿”?

虽然从理论上说预测是可行的,但要付诸实践,特别是要预测准确,却很不容易。

因为预测往往需要假设种种条件,而这些假设不是根据已有语言规则进行推论,就是主观的分析,都不一定跟得上语言的变化。

特别是,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假设不准,预测也会随之落空。

《中华人民XX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语言文字规X化、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总结,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一座里程碑,她的公布与实施,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我们相信,有这部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项法律作为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规X化工作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规X化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人们推进规X化的自觉性也会越来越强。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汉语词汇规X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普通话词汇规X化是社会生活大势所趋,而普通话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具体体现,因此,不论词汇是稳定还是不断变化的,其词汇规X化的使用也是人们生活所向,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做现代汉语词汇规X化工作,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方法,只能因势利导,使用扩大影响的方法,通过编纂规X性的现代汉语词典、审定语文教材等方式来进行,另外,还要与新闻、广播、电视、电影、戏剧、出版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得到全民的重视,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语言规X和社会发展作者:

钱乃荣1998

2、语言的发展和语言的规X化作者:

王均1980.3

3、《看黄梅戏》作者:

梅白《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1月26日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