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交易Word格式.docx
《黄金交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交易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入20世纪后,总得来说,世界上黄金的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出现过几次产量大增的现象。
在1900年世界黄金产量每年300吨,在20世纪早期最高年份产量达到每年700吨、3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达到每年1300吨、6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产量接近1500吨,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吨,20世纪90年代至今产量总体还在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黄金产量还是比较稳定的,21世纪以来世界黄金产量平均稳定在2600吨左右。
目前,虽然一些国家的黄金产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亚、秘鲁、印尼黄金产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国等黄金生产大国的黄金产量在下降。
另外,由于金矿产业投资周期长、开采成本高。
从历史数据看,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世界黄金产量不会变化很大,依然比较稳定。
据科学家推断,地壳中的黄金资源大约有60万亿吨,人均1万多吨。
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现查明的黄金资源量仅为8.9万吨,储量基础为7.7万吨,储量为4.8万吨。
截止2005年,人类采掘出的黄金不过12.5万吨,约占总储量的六亿分之一,人均只有20克。
地球上的黄金分布很不均匀,虽然,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生产金,但是各国产黄金产量差异很大,各地产量却颇为不平均,其中2004年世界前10名产金国依次为:
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秘鲁、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巴布亚新几內亚。
其中中国黄金产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世界排名第四的位置。
在2004年,南非、澳大利亚及美国产量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金量的13.9%、10.6%、10.2%;
而我国的产金量也达到8.6%。
目前,世界每年矿产黄金2600吨左右,但是能达到目前这个产量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不断探索和努力的结果。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19世纪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世纪。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
由于19纪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叶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
19世纪开创黄金生产新纪元的是俄国在18世纪中期乌拉尔山东坡岩金矿的发现,这个发现使俄国采金业开始复苏,不过当时产量不很高,40年后仅生产了2.6吨黄金,但这使沙皇看到了希望,从而加强了金矿资源勘探工作,在这之后的70年里,俄国又发现并开采了许多金矿,到1840年俄国的黄金年产量已经达到43.5吨,到1847年俄国黄金年产量占全世界年总产量的60%。
但是俄国人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同以后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所取得的收获相比却有些相形见绌了。
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了黄金,很快就有数千人汇集在此处寻找金矿,第一年就生产了25万美元的黄金,第二年就增加了40倍,之后黄金产量逐年提高,到了1852年产量达到77吨,1853年达到93吨。
美国发现黄金3年后的1851年,在澳大利亚也发现了黄金,澳大利亚黄金产量也开始快速提高,1852年澳大利亚产金26.4吨,1853年年产金达到70吨。
之后是南非在1886年发现黄金,1887年南非的黄金产量仅有1.2吨,5年后增加了25倍,达到30吨,1898年达到120吨,居世界第一。
一直到现在,南非总计生产了数千年来全世界矿产黄金总量的40%。
赶上19世纪黄金生产力大发展末班车的是加拿大。
1896年两个探金者亨德森和卡马克在捕捞大马哈鱼时,在克朗代克发现了黄金,从而诞生了一个新城市——道森市,这一地区的黄金一直开采到1966年。
总结19世纪世界黄金生产历史,可以看出:
18世纪的100年间全世界共生产黄金不足200吨,到19世纪黄金生产跃上了新台阶,100年期间生产的黄金达到了1.15万吨,是18世纪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间就生产了1万吨,也就是说,19世纪后50年平均每年全世界产金200吨。
19世纪形成的世界黄金生产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续至今,19世纪形成的产金大国目前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产出国。
自1980年以来,南非的产金量呈稳步下降趋势,尤其90年代以后,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产金量仍居世界各国第一位;
美国的产金量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状态,特别是自80年代后期起,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而澳大利亚的产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产金量趋于稳定,变化不大。
目前全球主要产金国有:
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不过,百年来世界黄金生产格局也有一些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非洲黄金产量下降的同时,南美的秘鲁、阿根廷以及东南亚的黄金产量在显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黄金产量已占到全球的14%。
目前,虽然一些国家的黄金产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亚、秘鲁、印尼的黄金产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国等黄金生产大国的黄金产量却在下降,特别是南非,其2005年的产量下降了15%,仅为300吨左右,这将使得全球的黄金产量难有提高。
另外,由于金矿产业投资周期长、开采成本高,如果在一个地方勘探出黄金,按照正常的程序需要7-10年才能生产出黄金来,因为光地质探矿就需要2~3年,然后再做工程,开采矿石,再冶炼,最快也要4~5年。
从历史数据看,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未来几年世界黄金产量不会变化很大,依然会比较稳定。
美元与黄金
美元对黄金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元是国际黄金市场上的标价货币,因而与金价呈现负相关.假设金价本身价值未有变动,美元下跌,那金价在价格上就表现为上涨.另一个方面是黄金作为美元资产的替代投资工具.实际上在2005年之前的几年,金价的不断上涨,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美元连续三年的大幅下跌。
从近30年的历史数据统计来看,美元与黄金保持的大概80%的负相关关系,而从近十年的数据中,如下图,1995-2003年美元与黄金相关性的示意图,美元与黄金的关系越来越趋近于—1%。
因此,我们在分析金价走势时,美元汇率的变动是一重要的参考。
美元指数:
通常我们分析美元走势的工具是美元指数,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
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
如果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对其他的主要货币贬值。
美元指数期货的计算原则是以全球各主要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结算量为基础,以加权的方式计算出美元的整体强弱程度,以100为强弱分界线。
在1999年1月1日欧元推出后,这个期货合约的标的物进行了调整,从十个国家减少为六个国家,欧元也一跃成为了最重要的、权重最大的货币,其所占权重达到了57.6%,因此,欧元的波动对于美元指数的强弱影响最大。
美元指数权重:
欧元57.6
日元13.6
英镑11.9
加拿大元9.1
瑞典克朗4.2
瑞士法郎3.6
美元指数USDX是参照1973年3月六种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几何平均加权值来计算的。
以100.00为基准来衡量其价值。
105.50的报价是指从1973年3月以来,其价值上升了5.50%。
1973年3月被选作参照点是因为当时是外汇市场转折的历史性时刻。
从那时主要的贸易国容许本国货币自由地与另一国货币进行浮动报价。
该协定是在华盛顿的史密斯索尼安学院(SmithsonianInstitution)达成的,象征着自由贸易理论家的胜利。
史密斯索尼安协议(Smithsonianagreement)代替了大约25年前的在新汉普郡(NewHampshire)布雷顿森林(BrettonWoods)达成的并不成功的固定汇率体制。
当前的USDX水准反映了美元相对于1973年基准点的平均值。
到现在目前为止,美元指数曾高涨到过165个点,也低至过80点以下。
该变化特性被广泛地在数量和变化率上同期货股票指数作比较。
下图即为美元指数和纽约期货黄金价格的对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二者的负相关关系。
通货膨胀与利率
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非信用货币,黄金与纸币,存款等货币形式不同,其自身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不像其他货币只是价值的代表,而其本身的价值微乎其微。
在极端情况下,货币会等同于纸,但黄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其作为贵金属的价值。
因此,可以说黄金可以作为价值永恒的代表。
这一意义最明显的体现即是黄金在通货膨胀时代的投资价值——纸币等会因通胀而贬值,而黄金确不会。
以英国著名的裁缝街的西装为例,数百年来的价格都是五、六盎司黄金的水准,这是黄金购买力历久不变的明证。
而数百年前几十英镑可以买套西装,但现在只能买只袖子了。
因此,在货币流动性泛滥,通胀横行的年代,黄金就会因其对抗通胀的特性而备受投资者青睐。
对金价有重要影响的是扣除通胀后的实际利率水平,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利率是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实际利率为负的时期,人们更愿意持有黄金。
例子: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假设通货膨胀率=4%,银行名义存款利率=3%,实际利率=-1%,100元存款一年后本息共计104元。
104元<
一年前100元。
下图为1969年-2003年间,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在的对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1970年代,实际利率绝大部分时间低于1%(图中红横线),同期金价走出了一个大爆发的牛市。
而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部分时间实际利率在1%以上,这期间金价则在连续20年的大熊市中艰难行进。
另外在2001年-2003年间,实际利率又低于1%水平,而这几年恰是金价大牛市的开端。
原油与相关市场
(1)原油市场: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原油是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
原油对于黄金的意义在于,油价的上涨将推生通货膨胀,从而彰显黄金对抗通胀的价值。
从历史数据上看,近30年,一盎司黄金平均可兑换15桶原油油价与金价呈80%左右的正相关关系。
图一:
油价与金价对比图:
图二:
油价历史走势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原油价格自2002年1月约20美元/桶,最高涨至2006年7月78美元左右。
促使油价飑升的原因之一是世界经济连续平稳快速增长,不论是美国还是以中国为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都非常良好,使得对原油的需求大增。
而供给方面的因素则是世界原油产业脆弱的供需平衡,由于剩余产能有限,再加上地缘局势动荡,市场对原油供给可能中断的担忧一直未去,从而推升了油价至二十多年来高点。
虽然当前原油价格仍处在对前期上涨趋势的修正之中,但供给与需求脆弱平衡的局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因此油价难以出现再深幅的下跌,高位运行且再起风云依然值得期待。
同样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于金价也有同样的作用。
金价始于2000年的这轮牛市,伴随的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以原油,铜等为首的能源,金属及部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从1804-2004年世界商品价格走势图上来看,2000年左右恰是世界商品价格又一轮历史性大牛市的开端。
而在这两百年间,总计已有5次超级别的牛市,最短的持续时间为15年,最长的则是40年。
每一次大牛市都伴随的战争和政治局势的紧张:
19世纪初是1812年的英法战争;
19实际60年代是美国内战;
二十世纪的三次商品大市的重要促成因素分别是一站,二战和冷战。
而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反恐战争”,已在阿富汗,伊拉克打响了,这意味着世界局势的紧张与动荡局面将长时期的持续下去。
(2)股市与商品市场:
美国股市与商品价格已多次演绎“跷跷板”的关系,20世纪已经发生了三个商品大牛市(1906-1923年、1933-1953年、1968-1982年),平均每个牛市持续17年多一点。
在这个三个商品大牛市期间,对应的情况是美国股市的长期熊市和通货膨胀的长期上升。
目前这轮以原油、金属和部分农产品为代表的全球性商品大牛市起自2000年左右,至今已经持续了6年多。
美国股市由于高科技泡沫破灭,自2000年最后一次创出历史新高后开始处于调整下跌过程中,特别是纳斯达克指数,目前仅为历史高点的1/2。
作为股票的替代投资手段,黄金价格与美国股市也曾较高的负相关关系,下图为道琼斯指数与金价的在1987-2001年间的对比图,在美国的股票市场的历史性大牛市十,金价正走在长达20年的漫漫熊途之上。
(3)商品价格指数:
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趋势对金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和跟踪商品价格趋势就成为投资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商品投资者通常以分析商品价格指数作为研判商品价格趋势的重要手段,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商品价格指数的相关知识。
以商品价格为基础的商品指数在国际上已有近50年的历史,在这近半个世纪当中,商品指数无论在商品市场中还是在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指导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最早出现的商品指数是1957年由美国商品研究局(CommodityResearchBureau)依据世界市场上22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通常简称为CRB指数。
CRB的期货合约1986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
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高盛公司、道琼斯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并且引入了加权编制的方法,对指数中的商品成分赋予相应的权重。
这些指数就是目前备受市场关注的高盛商品期货价格指数(GSCI)、道琼斯商品期货价格指数(DJ-AIG)、标准普尔商品期货价格指数(SPCI)。
从90年代开始至今,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各类期货交易商套保和投机的潜在需求,商品期货指数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如LME编制的LMEX金属期货指数(1999年1月),CBOT创造的更具灵活性和多样化的X-fund基金指数(2002年2月)等。
目前很多著名的商品价格指数本身就已经成为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
最近几年CRB指数、高盛商品指数的期货合约交易十分活跃,已经成为各类商品投资基金的重要交易工具。
其中能源占主要权重的高盛商品指数更是在商品牛市中成为耀眼的明星。
国际商品指数不但在商品期货市场、证券市场领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也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预警信号。
研究发现,商品指数大多领先于CPI和PPI。
商品指数走势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当经济进入增长期,商品指数就会走出牛市行情;
当经济进入萎缩期,伴随而来的就是商品指数的熊市。
从这个角度看,商品指数的走势成为宏观经济走向的一个缩影。
地缘政治局势
黄金历史上就是避险的最佳手段,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即是对黄金避险价值的完美诠释。
任何一次的战争或政治局势的动荡往往都会促涨金价,而突发性的时间往往会让金价短期内大幅飚升。
1980年的元月21日金价达到历史高点,每盎司850美元。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当时世界局势动乱——1979年11月发生了伊朗挟持美国人质事件,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从而使得金价每日以30-50美元速度飙升。
下面我们就以海湾战争为例,分析战争对黄金价格走势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在1990年的2月初,世界金价曾经冲破420美元的大关,但在随后的半年内几乎是一路暴跌,并在1990年6月掉到345.85美元/盎司,创下1986以来的历史新低。
这一期间金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原苏联经济状况恶化,人们猜测苏联政府可能会抛售其黄金储备,以偿还外债,结果导致市场出现崩溃性下挫。
从1990年7月末8月初金价开始回升。
特别是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伦敦金价从370.65美元跳跃到380.70美元,而后又爬上413.80美元的水平。
并且直到1991年1月7日美英出兵之前一直在370到400美元之间波动。
在这期间,金价主要随着全世界为和平解决科威特问题的努力和政治斡旋而变化,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忧虑一直是金价的重要支撑力。
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之后,对伊拉克提出了最后通谍,金价又开始向上振荡。
在安理会规定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1991年1月16日,在战争恐慌的推动下金价再次突破400美元。
但在1月17日“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战争走向已经明朗,所以所谓的“战争溢价”迅速消失,伦敦金价在两个交易日内便下降到380美元。
1月24日,联军开始实施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2月26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678号决议,从科威特撤出其军队。
在海湾紧张局势基本得到解决的情况下,金价很快回归到360美元左右的正常水平。
从以上的实例我们总结几点战争对金价影响的特点:
在事实成为事实之前,预期主宰价格的波动:
二战以后的战争都是局部性的战争,对世界的影响都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战争的溢价往往持续的时间不长。
我们做两项分类,一是突发性的战争爆发,因为普遍在人们的预期之外,所以对金价的影响也是爆发性的,金价往往走出快速上涨后快速下跌的走势,如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金价就表现为短时间内大幅飙升。
第二是在人们预期内的战争爆发,则在战争真正爆发前,金价已经在跟随预期走了,战争溢价已在价格上涨中体现出来,如上面海湾战争的例子,美伊开战的结局非常明朗,因此实际上战争的爆发就已宣告了其对金价促涨作用的结束。
基本分析的不足与限制
投资者在进行黄金买卖之前,第一步要进行的就是基本面的分析。
假如缺乏基本分析,投资者根本不可能知道市场的现状,了解不到金市是处于收缩还是还会有所增长;
市场状况是否过热;
现在应该入市还是离市;
投资的资金应该增加还是减少;
市场趋向如何,所有这一切的基本因素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但是黄金的基本分析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产金国家的资料难以获得或时间滞后
部分产金国家,并不情愿向国际公布产金数字,或者数字的公布有一定的滞后期,专家的数字只能是估计得来。
所以当这些国家在套取外汇时,其推出市场的黄金数量,完全可能使市场产生震荡。
基本分析在这方面的资料上,就显得有些不全面。
公开市场,需求数字很难精确
黄金供应的数字,只需要将主要产金国家的每年产量相加,便可获得较为有效的数字。
。
但是,需求方面数字的获得就较为困难。
比如有的企业会将金币进行熔化,用于工业生产,从而使需求的数字含有重复计算的因素。
所以,不可能用精确的数字来进行基本面的分析。
不能告诉我们入市的时机
我们经过基本面的分析以后,都知道金价是在大牛市阶段。
但是哪一天介入呢?
现在做多,可能后天价格就会低得更多。
等到下星期再买,可能现在就是最低价。
因此,基本面分析只能告诉我门黄金价格的大势所趋,而根本不能向我们提供入市的最佳时机。
捕捉不到近期的峰顶和谷底
即使是再大牛市阶段,金价也会有起有落。
假如可以把握每一浪的走势,在高处吸纳、在低处沽出,获得的利润必然要比简单持有高得多。
而基本分析,恰恰不能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正是基于基本分析只能分析市场的大势所趋,而不能解答市价起起落落的原因。
因此除了在黄金买卖中要进行基本分析以外,还要通过技术分析来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