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3167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1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文档.docx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文档

 

科学学科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莱阳市盛隆小学

 

授课人:

吕伟波

班级:

四年级

时间:

2014.9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四年级我带1、2、5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

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

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

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

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

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课题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

2、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

教学重点: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措施:

1、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制作和观察各种岩石标本。

3、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课时安排:

杯子变热了1课时

水变热了1课时

谁热的快1课时

它们会生热吗1课时

温度计的秘密1课时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课时

课题

1.杯子变热了

课时

1

课型

备注

 

 

 

教学目标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不同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了解什么是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

2.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的使用

教学重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难点: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塑料杯铁尺铝勺

教学过程描述:

一、观察思索杯子变热的原因,激起探索欲望,初步感知热的传递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不同材质的两个杯子,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现在老师在你们的杯子里加入凉水,你们再摸一摸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如果我们给杯子里倒满热水,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猜想)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

 

 

 

操作:

往杯子里倒水(每组安排能力强的孩子倒水,教师要提醒学生小心烫伤)。

每人都摸一摸。

教师要提醒学生同时摸两个杯子,摸不同的部位,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感觉。

(学生自由汇报)

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呢?

是什么原因让凉凉的杯子就能变热了呢?

(学生自由汇报)

那我们的手又是怎么感觉到热的呢?

(学生自由汇报)

杯子变热了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一定藏着科学奥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

课件展示课题:

杯子变热了。

二、猜想还有哪些物体也有这个本领?

联系生活经验,猜想热传递现象的存在范围,激起探究欲望

杯子既然能传递热,那热能不能在其他的物体中传递呢?

(学生猜想)举个例子说说看!

(学生自由汇报)

1.实验探究一:

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1)提供实验材料,讨论实验方案

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物体能传播热。

那它们是怎样传播热的?

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让我们用眼睛看到热是怎样传递的?

声音不太响亮,没有信心吗?

老师分别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组不同的实验材料。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课题

第四课校园铃声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三、拓展活动: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庭中热源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厨房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张图片,现在让我们起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在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良导体?

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不良导体?

并思考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发现)

同学分析的真好,科学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也一直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我们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细心观察,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研究,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探究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想了解的吗?

(学生自由汇报)

看样子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还真是不少,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好吗?

那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吧,下课!

板书设计:

热在固体中主要是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的。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些同学设计不出实验方案。

课题

2.水变热了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三脚架的使用。

教学准备:

两瓶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颜色不同)

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

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想不想看看?

师演示(为了防止水流出,用塑料板把瓶口盖住)

生观察现象

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

生回答。

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

(边说边做)仔细看,(稍停)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三、探究活动:

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

(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

(师提供的实验器材: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

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

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

生回答。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生回答。

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

生举例。

这个办法好不好?

 

 

 

 

  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请看大屏幕:

都有什么?

(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都拿到实验用品了?

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回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安全;二、先观察木屑、纸屑或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听明白了?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地循环运动。

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动的现象呢?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

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非常正确。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请看大屏幕。

课题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

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得多,好不好?

板书设计:

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对于实验中的现象描述的不够准确。

 

课题

3.谁热得快

课时

2

课型

新课

备注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能对物体吸热能力的与原因作假设性解释,并能根据假设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交流。

3、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活动准备:

黑白手套、两只温度计、泡沫塑料两块、黑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人们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为什么?

二、探究活动

猜想:

人们都认为穿黑色的衣服比穿白色的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人们在夏天多喜欢穿白颜色衣服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

你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

请设计一个实验。

3、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4、小组探讨、实验。

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6、小结:

黑色的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7、还有什么地方应用了热辐射?

三、自由活动

 

 

 

3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海域什么有关?

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

实验材料:

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

实验步骤:

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

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跑迷塑料上覆盖白纸;经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3、过一会儿,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

盖黑纸的泡沫塑料槽内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实验结论:

黑(深)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板书设计:

黑(深)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教学后记:

本课学生能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课题

4、它们会生热吗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

2、过程与方法: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到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温度计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冰块

泡沫塑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盖被、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1、现在是冬天了,你们的衣着与其他季节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2、妈妈为什么要给小朋友盖上被子?

他们为什么要穿棉衣、戴手套和围巾呢?

课题

课时

2

课型

新课

备注

 

 

 

板书设计:

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后记:

学生已经能自己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

课题

5.温度计的秘密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3、学会合作与交流、反思

教学准备:

演示用温度计1支。

每实验小组准备不同的温度计;四个瓶子、管子粗细不同;不同的液体。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快乐对对碰的小游戏,请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图片,一个同学用语言描述,另外一个同学猜是什么物体,明白吗?

谁愿意来参加?

每组派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咱比比看哪个小队配合最默契。

2.刚才老师看同学们玩游戏的兴趣很高,我也想来参加了。

我描述,你来猜。

听好了,有一个物体它在夏天的个子高,在冬天的个子矮,暖和它便长,天冷它就缩。

奥,大家真聪明马上想到了是温度计。

3.温度计大家并不陌生,以前在科学课上我们就见过也用过,说说你们了解的温度计吧。

(种类、构造、发明人)

课题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5.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这个问题提的好,谁来猜想一下是什么道理呢?

(温度高就上升、温度低就下降)

二、活动

(一)了解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1:

做个水温度计

1.真的这样吗?

猜想未必是事实,我们这只是我们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还必须要动手做实验,要揭开温度计的秘密没有温度计可不行,让我们先来做个温度计。

2.每个桌上都有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用到哪些材料来做温度计,打算如何做呢?

(每组瓶子四个瓶子、管子粗细不同。

3.小组汇报教师板画。

(把小瓶里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的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4.注意事项:

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热水不要烫伤;抹布擦水等。

5.注意小组合作并填完实验记录。

我发现

 

课题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1)饮乐多的瓶子不密封水面没有变化。

奥,瓶子太大而且不密封不论受热还是遇冷液面都没有变化。

(2)管子粗细不同水面上升的速度不同。

原来管子细的上升现象更明显。

8.根据你做的温度计,你发现做个温度计都需要哪些条件?

(密封、管子要细点、温度计低下的小泡水不能太多。

9.奥,从小小的实验中你明白的道理可真不少呀。

来给我们的温度计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实验2:

做自己喜欢的液体温度计

1.你还想个什么样的温度计呢?

(我想做个牛奶温度计,大家想用不同液体来做温度计。

2.在做这个温度计的时候,你们想研究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

3.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计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

还想比较一下哪种温度计上升的比较快,哪种温度计上升的会比较慢?

想研究这个问题,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在放小瓶的时候要同时放便于比较。

4.下面我们各小组就做自己喜欢的各种温度计吧,相信这次你们会有更多大的收获。

5.谈谈你们的新收获吧。

小组汇报,(所有的液体温度计都上升了,说明液体都遇热膨胀、遇冷收缩。

)还有哪些小组你们做了什么温度计?

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板书:

所有的液体都会遇热体积都会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我们说收缩。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胀冷缩。

 

课题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实验3:

给温度计画上刻度

1.你认为今天你做的最好的温度计是哪个?

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2.就用你们最满意的温度计来帮我测测这杯水的温度吧,谁来测?

没有?

为什么你们都不来测?

(没有刻度)

3.还有刻度没有解决,是呀这些温度计都有刻度才能测出温度来。

知道温度计的刻度是怎么确定的吗?

我们一起来继续看,科学家将水结冰的温度作为零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

我们将0到100度平均分为100份,每份就是一度;平均分成10份呢每份就是10摄氏度。

4.现在你有办法让你的温度计也有刻度了吗?

先小组间相互交流一下。

5.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6.生回答实验步骤:

用温度计做参照物,分几次记录下在不同温度的具体高度,然后在记录的数据间平均分,记出具体刻度。

(尺子、皮筋、油笔)

7.哦,原来你们也想到了和科学家一样方法,那就赶紧动手做吧。

学生制作温度计刻度。

8.温度计做好了,来用你们的温度计来测测这盆水温度吧,我们比比看哪个组的温度计最准确。

老师说出准确结果,选出优胜小组,颁发小巧手勋章。

板书设计:

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后记:

学生自己制作温度计有一定的困难。

课题

5.温度计的秘密

课时

1

课型

新课

备注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3、学会合作与交流、反思

教学准备:

演示用温度计1支。

每实验小组准备不同的温度计;四个瓶子、管子粗细不同;不同的液体。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快乐对对碰的小游戏,请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图片,一个同学用语言描述,另外一个同学猜是什么物体,明白吗?

谁愿意来参加?

每组派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咱比比看哪个小队配合最默契。

2.刚才老师看同学们玩游戏的兴趣很高,我也想来参加了。

我描述,你来猜。

听好了,有一个物体它在夏天的个子高,在冬天的个子矮,暖和它便长,天冷它就缩。

奥,大家真聪明马上想到了是温度计。

3.温度计大家并不陌生,以前在科学课上我们就见过也用过,说说你们了解的温度计吧。

(种类、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