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2871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docx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次集体备课记录

塘沟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2)

时间

2014年3月3日

地点

办公室六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参加人

严乃莹李政刘剑扬黄剑辉

主持人

黄剑辉

中心发言人

严乃莹

备课

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单元

课时

划分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3.圆柱的体积……………………………………………3课时

4.圆锥的体积………………………………………………2课时

5.整理练习………………………………………………2课时

6.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

单元

教学

目标

1、认识圆柱与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每课

教学

目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圆柱的表面积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中联系,能够初步学以致用。

圆柱的体积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圆柱的体积练习

(1)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以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能力。

圆柱的体积练习

(2)

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圆锥的体积 

1、通过转化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迅速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和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整理与练习”

(1)

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特点,能借助图形说出公式推导过程,式形结合,构建体积计算公式系统,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2、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理与练习”

(2)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并解决一些新的问题,获得对相关知识的一些新的知识。

测量物体的体积

1、让学生在圆柱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每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练习

(1)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

圆柱的体积练习

(2)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通过转化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

(1)

教学重点:

系统掌握体积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

(2)

教学重点:

1、复习整理圆柱的基本特征。

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复习整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新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在探索实践的活动中进一步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计算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同时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不规测物体的体积。

 

研究

过程

思路

详记

严乃莹:

一、复习铺垫。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

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

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3、引入:

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板书课题:

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教学

1、引导。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这一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谁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

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2、合作学习,探索研究。

⑴谈话:

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

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

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

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3、推出公式

⑴提问:

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⑵想一想:

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填表。

底面积

(平方米)

高(米)

圆柱体积

(立方米)

 15

3

 

6.4

 6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四、课堂作业。

1、出示第26页试一试,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3、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读题后强调说说为什么电饭煲要从里面量底面直径和高,然后列式解答。

4、把直尺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圈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它的体积你会计算吗?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严乃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圆柱,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动初步感受了圆柱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不同之处。

例1先教学认识圆柱,再教学认识圆锥,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它们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李政:

认识圆柱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

让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而且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

前两点学生容易注意到,第三点往往会疏忽,在交流的时候,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练一练”里,教材安排了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不同的杯子和木桶,两个底面虽然相同但两底之间粗细不同的腰鼓,还有底面是正六边形的盒子,让学生指出这些物体都不是圆柱形,从而加强对圆柱特征的体验。

在学生交流圆柱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指出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及时出现圆柱的几何图形,在图形上标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这是建立圆柱概念的重要一步。

同时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并在圆柱的几何图形上标出高,既直观地表达高的意义,又能使学生想到测量圆柱高的方法。

例题引导学生把认识圆柱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认识圆锥上来,在观察圆锥形物体的基础上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在交流圆锥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圆锥的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圆锥的高是圆锥内部的一条线段的长。

教材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并在圆锥的几何图形上用虚线画出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帮助学生理解圆锥高的含义。

练习五的设计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都是动手操作的习题。

第2题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曲面与平面的相应转化,加强对圆柱、圆锥特征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3题把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形成圆柱,把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圆锥,把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形成球,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这些几何体,使已有的圆柱、圆锥概念得到深化。

第5题利用教材附页里的图形做圆柱和圆锥,体会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卷成的,圆锥的侧面是扇形卷成的,再次经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的过程。

同时,做成一个圆柱要两个相同的圆,做成一个圆锥只要一个圆,再次体会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测量做成的圆柱、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能巩固高的概念,培养测量能力。

计算圆柱、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复习了圆的知识,为继续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做好准备。

刘剑扬:

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是旧知识。

为此,教材先在例2里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再在例3里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例2计算圆柱形罐头盒侧面的商标纸的面积,这个素材容易引发把商标纸剪开后看看、算算等教学活动。

教材指导学生“沿着接缝剪开”,经历展开商标纸的活动,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要研究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让学生在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和长方形卷成侧面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算法的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教材先让学生思考底面直径2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是多大的圆,再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思考的过程能帮助正确地画图,画图则有助于体会表面积的含义。

“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既是表面积的概念,也是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一样,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不列出公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避免了记忆公式的负担。

由于圆柱的侧面积已在例2教学,计算底面积是旧知识,因此例3组织学生讨论算法并独立计算。

黄剑辉:

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例2计算圆柱形罐头盒侧面的商标纸的面积,这个素材容易引发把商标纸剪开后看看、算算等教学活动。

教材指导学生“沿着接缝剪开”,经历展开商标纸的活动,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要研究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让学生在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和长方形卷成侧面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算法的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教材先让学生思考底面直径2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是多大的圆,再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思考的过程能帮助正确地画图,画图则有助于体会表面积的含义。

“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既是表面积的概念,也是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一样,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不列出公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避免了记忆公式的负担。

由于圆柱的侧面积已在例2教学,计算底面积是旧知识,因此例3组织学生讨论算法并独立计算。

把土豆或铁块放入盛水的圆柱形容器里进行测量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不规则形体转化成规则形体,利用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通过质量除以比重(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体积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依赖体积计算公式。

教材没有把两种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安排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想到和理解这些方法。

对于第一种方法,要依次测量圆柱容器的底面积、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和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直观体会容器中水面上升所形成的那段圆柱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感悟“等积变形”的转化思想。

利用这种方法测量土豆的体积以后,还要再测量两个铁块的体积,为第二种测量方法积累数据资料。

对于第二种方法,两个铁块的体积已经测得,再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就能填表。

通过计算发现一个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和另一个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如果测量和计算都正确,这个比值应该约是7.8。

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比值的具体意思是“1立方厘米铁块大约重7.8克”,这样,第三个铁块的体积就可以称出质量后用除法计算了。

解决

问题

练习六应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1、2题的练习重点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求队鼓的铝皮面积就是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求队鼓的羊皮面积是计算圆柱的两个底面积之和,求做一个铁桶用的铁皮是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第3题有整理知识的作用,通过计算既能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这三个不同的概念以及不同的算法,又能整理三者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4~9题是灵活应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要联系实际判断所求问题需不需要计算底面积,要算几个底面积。

练习七和练习八里应用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要进行乘法计算。

从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一单元的计算学生经常出现错误。

对此,教学应采取三点措施:

一是营造良好的计算氛围,每次作业的题量不宜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要充分,在心理负担较轻的状态下能减少计算错误。

保持安静,在无干扰的环境中专心计算也能减少错误。

二是较繁的计算使用计算器,通常情况下,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采用笔算,位数更多的数的乘法计算可以用计算器。

如果让学生进行过繁的四则计算,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没有必要。

三是指导简便计算,在半径(或直径)的长度数是5、15、25,高的长度数是2、4、8时,经常可以应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总结

严乃莹:

这次集体备课解决了本单元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会后由本人将本次集体备课记录做好并上交,下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是刘剑扬,请大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