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课题科研成果总结Word下载.docx
《信息课题科研成果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课题科研成果总结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校的学生情况是从全县各乡镇转进来的,属于中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基础不很扎实,学习目的性不很明确,学习方法尤其不够科学,学习兴趣不高,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文章,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做文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其特有的长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起到独特的作用。
以上情况表明:
我校这样的校情,既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长处,也是短处。
正因为如此,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才更加重要与迫切,更有现实意义。
通过整合研究,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给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为:
1、学校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及班班通设备的运用为切入口,深化班班通设备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网络课件自制课件和整合学科案例为突破口,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特别是学校网络资源库建设。
以各子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方法、撑握教学设备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我校突击科研兴校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培养教师的整合教学理念,树立资源共享理念、创新教学理念、科学化教学理念、发展观理念、师生评价理念、人本理念等,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践行,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及方式,让学生在运用班班通设备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并使其明白整合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义,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尤其是要为全体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课题研究动向(类型)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结构,必须构建一套新型时代科技化教学模式。
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整合,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将从理论、技术、课堂、践行、结论五个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首先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探索研究如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
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
其次在信息技术上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设计课堂、应用信息、发挥实效。
具体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班通设备技术和教育教学技术结合在课程之中;
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实效教学课件的能力。
具体研究的对象包括: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
3、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更新观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高效整合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通过班班通教学设备进一步深化课堂,互动师生情操,在短暂十几分种互动教学,学生知识面有效扩展,这就是高效整合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人为的拉郎配,注重整合的服务性,就是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形成数字化、网络化,学生主动化学习,所以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
把握整合的规律性,就是看到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适应性,硬件和软件的不支持性。
认真研究和把握整合的规律。
因此,我们研究整合,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于观念和方法的更新。
2、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层次
学习网络整合教程教学,与学校名师、骨干教师一起探讨整合的实战性和作用性,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辅助呈现教学整合层次,使得教师们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转容在学科课程层次教学。
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进入课堂。
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我校情况看,不是一件简单的研究,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
我们首先是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其次是加大培养骨干教师数量,建设创新教师队伍,选择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进入教学改革。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适合学生成长知识的须求。
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层次。
3、学科知识点的表达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加强学科知识学习,更新学科知识理解程度,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熟练班班通教学设备使用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技巧。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
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
因为,网络、设备与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班班通设备教学很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
用学科有效知识集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4、课堂导入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每一节课都呈现几个教学环节,现代的教学不只以往应式教育,而今是活跃课堂。
现有的教学是借助了班班通教学设备辅助进行。
一堂课最成功,最关键,最令人关心的就是导入环节。
导入技巧在成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恰当的导入技巧是成功学科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好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在师生心灵深处架起一座方便彼此交流互动的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对教与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对教师的基本人生态度。
导入环节实质上是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知识体系并使之调整到适于接受新知识的状态的过程。
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整合创设课堂导入情境,是发挥课堂和实效性。
因此,必须把课堂导入放在学科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
但是,堂导入应遵循兴趣激发原则、思维启迪原则、情感共鸣原则、直观形象原则、审美陶冶原则、新颖变化原则。
最终结论就是用信息技术知识和现代设备及软件制作情节导入法素材,但是要遵循课堂导入原则,才能实现有效课堂。
5、用信息技术手段弥补学生已有知识的不足
原有的教学模式远远不够学生的知识需求,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学科课题辅助整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信息时代科技教育,就这样弥补了学生已有知识的不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动向,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
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
相对来说,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发挥其最大作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但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将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
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班班通设备和网络的支持下,学习可以进行多种形式技术性和教学理论的研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课题给安排内容进行,根据自己的个人潜能,选择学科目标。
2、协作性原则:
通过群体活动,各个教师能力均有所提高。
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与教学协作学习,将会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教师学会与各种教学模式及团队协作合作,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
3、实效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追求实用和实效。
整合学科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为课堂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教师素养服务,为培养现代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服务。
4、激励性原则: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长处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师教学水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感兴趣,通过对其肯定向性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学习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5、整合性原则:
整合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进而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教学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本质。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
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
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6、共享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是发挥各任课教师的优势,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的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因此树立资源共享意识,提高班班通设备发挥其最大作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关系到课题成败。
7、交互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整合必须基于网络课件、自制课件为依托,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性才得以充分的实现,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网络依托就没有整合。
8、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是科学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得到持续而有效得发展。
9、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科学的理论只有在有效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它的指导作用,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无法检验理论的科学与否,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才能上升研究科学理论的意义。
10、并重性原则:
并重性原则指的是知能并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立足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整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统一性原则:
本原则是指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践平台,在总体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进行学习,从而能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
同时,网络又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零距离”,有利于学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六、课题研究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组长的领导下,带领课题组成员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撑握现代设备技巧动用,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学习的主动全交给学生,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把自己培养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研究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1、经验总结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依靠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然。
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活动中十分必要。
2、文献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习相关文献,领会文献精神,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提高课题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法就是要求教师学习文献,对照文献思考、实践。
3、调查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包括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包括了新课程标准的一切理念的渗透。
让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参与乃至主宰整个课堂教学是任务驱动模式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自主地得出结论是整合的目标之一,调查法必不可少。
4、案例研究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一次挑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方法,对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案例研究成为必要与必需。
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经过深刻反思,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研究才能深入,目标才能明确。
故案例研究法原则在整个课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为实施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
⑴组织课题组成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组织落实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
⑵做好整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使课题组成员能较为熟练的操作班班通教学设备,熟悉常用办公软件,并明确地意识、理解整合所必须具备的理念和技术条件对于整合的意义;
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体会整合及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
课题组成员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方法及进程,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⑶做好整合课题的技术培训:
课题组成员熟悉网络知识、网络教学资源整理和教学设备的运用。
⑷集体备课:
课题确定整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2、课题保障条件:
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支持。
1、硬件支持:
校园网、QQ群平台、班班通设备、校级资源库建设。
2、软件支持:
办公软件,各办及班班通教学进入互联网,资源丰富。
3、理论支持:
建构终身学习理论。
4、经费保障:
每年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创造各种条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培训。
(二)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为实施阶段
1、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
(1)2013年5月—2013年7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2)2013年8月—2014年2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完善研究方法。
2、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水平,整合课题骨干。
(1)2014年3月,构建学科整合模式,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水平,培训整合骨干,强化整合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2)2014年4月,结合教学实践,将课题研究理论化,探索、总结课题研究的校本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为总结阶段
(1)2014年5月至7月:
研讨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研究过程中的开发性教学模式,拟定充实的课题辅助佐证。
(2)2014年8月至9月:
总结、整理材料,为结题作好充分的准备,课题结题完成结题任务。
(3)2014年10月至12月: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整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反思整合课题延伸的步骤、意义,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成果作准备。
(4)2014年12月,完成结题报告。
八、课题成果分析
(一)课题常规成果
经过两的认真学习研究和试教等研究过程,特别是最近一年的努力实践与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由于我们踏踏实实开展课题活动工作,认认真真进行教学及反思,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得到了校级领导的肯定。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课题给教师均会熟练地应用班班通设备有效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均能运用信息技术技巧开展课堂研究,并将班班通设备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学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两年来,课题组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素材的好习惯,资源积累丰富,并将部分优秀素材刻录成光盘,在体现了资源共享理念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增强,达到预期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情调观事事逐步形成。
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课堂小结、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5、“整合”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今后教学响了红红火火课堂,为活跃课堂打下了基础。
6、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快速成长。
利用自身优势先行一步,在提高信息素养并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全面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
7、推动了学校先进教学,为学校课题顺利通过结题,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二)课题特色成果
经历两年的时间,认真研究学习和研究开展进行,特别是最近一年的努力实践与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由于我们踏踏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认认真真进行教学及反思,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主动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实验操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
1、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均会熟练地应用班班通设备有效教学、信息收集、处理教学资源,均能运用信息技术技巧开展课堂研究,并将班班通设备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学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题组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素材的好习惯,资源积累丰富,并将部分优秀素材发校园网站上,体现了资源共享理念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班班通设备发挥作用大大提高。
如,课题组员申红叶老师把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发到三小网站和学校QQ群,共享教学资源,所有课题成员每一节都高效使用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学,在最后复习阶段都在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呈现复习,意味着我校的课题研究得到了成效,时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设备的支撑。
如:
课题组员蔡琳老师她班,基本是乡镇及村小学生,没有一个县城学生。
没有研究课题之前,学生不知道班班通设备用来做什么的,蔡老师基本没有用,只是采用应试教法。
但是,蔡老师参加课题组研究,很明显不同:
学生在原教学中的不动手、不动脑、不动眼,向木头样坐着,现在学生学习的动态超越老师们兴趣,每一节课学生发动教师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高效课堂教学。
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分辨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题整合有效作用。
而蔡老师,原来不太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目的,通过课题研究,不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反而教学中没有生命力,课堂没有活力。
在课题组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以学校为单位组全校性开展研究学习,如:
在两年中,以信息技术中心处组织教师培训“班班通教学设备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教学设备日常维护及问题处理”、“班班通教学设备在学科中如何发挥其设备的最大作用”、“电子白板交互式功能在教学中如何使用”等培训十余次。
也为了不断增强教师使用程度,举办了“一届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两届师生电脑绘画创作大赛”和“两届现代远程教育四优作品大赛”。
外派课题成员学习学科有蒋国勤、申红叶和张秋英老师。
在我校,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蔡琳老师执教的《鲸》一课;
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程丽钗老师执教的《黄继光》一课;
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张秋英如老师执教的《月食》一课。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让数学更贴进生活,例如,“圆的认识”;
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难点突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例如,“年、月、日”;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图形的复习”。
信息技术与体育整合能游戏娱乐、引发思维,例如做游戏《搬家乐》一课;
能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例如《袋鼠、青蛙等动物跳跃》一课;
能感知过程、突破难点,例如做《跳远》一课;
能反馈巩固、激励评价,例如《智能题测试》一课。
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蒋国勤教师执教的《色彩的要素与配合》一课;
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例如申红叶教师执教的《静物画构图》一课;
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申红叶教师执教的《我有一块花手帕》一课;
更有利于减轻课堂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蒋国勤教师执教的《纸折帽》一课;
有利于突破技能的限制,例如申红叶教师执教的《植树》一课。
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研究结论和心得体会。
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课堂小结、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