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519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

《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

(《海瑞传》)

8、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冯婉贞》)

[参考答案]

1、名词活用为动词,作官吏。

2、动词用作名词,拥有的东西。

3、动词用作使动,使……活过来。

名词用作使动,使……长肉。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有很多的;

有很少的。

5、形容词用作名词。

美好的事物;

难得的贤主嘉宾。

6、动词用作为动,为……而死。

7、名词用作意动,以……为鱼肉。

8、名次用作状语,像猱那样;

像鸷那样。

2名词作状语

"

名词作状语"

这个概念属于语法中,由句子成分领属的一个概念,在句子成分中,有主、谓、宾、定、状、补六个概念,名词作状语是由名词的特定位置和作用所决定的。

一般来讲,名词总是充当主语或宾语,充当主语的时候,名词总是在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的时候,名词也是在谓语的前面,因为,"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语法规律,决定了主语后面,谓语前面的句子成分是状语,所以,谓语前面的名词不作主语,就只能是状语。

谓语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构成,所以,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

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词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词,但不是省略句。

名词用作状语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表示处所、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表示比喻、表示比拟、表示一种形势等,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

例如:

例1相如廷叱之。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句中,"

廷"

是名词,用作谓语"

叱"

的状语,有"

在朝廷上"

的意思,加介词"

在……上"

,表示处所。

例2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马中锡《中山狼传》)

人"

是名词,用作谓语"

立"

如人"

如"

,表示比喻。

2表示动作的方式,名词前加动词去理解。

例3辞楼下殿辇来与秦。

(杜牧《阿房宫赋》)

辇"

来"

乘辇车"

的意思,加动词"

乘"

,表示动作的方式。

3时间名词表示一种状态,在时间名词前加"

每"

,或用"

……地"

表示。

例4乡邻之生日蹙。

(柳宗元《捕蛇者说》)

例句中的"

日"

蹙"

一天一天地"

的意思,用"

表示一种状态。

3.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是词类活用的一种。

这种情况是由于形容词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表示了动词的意义,起了动词的作用而引起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词的意义,形式有几种:

1形容词带了宾语。

例1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例2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例1和例2中的"

善"

和"

轻"

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有"

擅长"

的意思,所带宾语是"

口技"

轻视"

吾射"

2形容词在"

所"

字之后。

例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

例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例3和例4中"

先"

近"

所先"

抢先"

的意思。

所近"

接近"

需要注意的是,"

中的"

都没有实际意义,这与动词前面"

的指代作用是不同的。

3形容词用在一部分能愿动词的后面。

例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例6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庄子o盗跖》)

例5例6中的"

穷"

贵"

都是形容词,它们分别在能愿动词"

能"

足"

的后面充当动词。

走到尽头"

敬重"

4.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一种,即形容词、动词或名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

使……怎么样"

也就是"

使宾语怎样"

、"

让宾语怎样"

1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

例1贫国弱兵之道也。

(《韩非子?

和氏》)

例2吾且柔之矣。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例1和例2的使动词本来都是形容词。

柔之"

是"

使之柔"

贫国弱兵"

使国贫,使兵弱"

2动词活用为使动词。

例3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

项羽本记》)

例4晋侯饮赵盾酒。

宣公二年》)

例3和例4的使动词本来都是动词。

活之"

使之活"

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

,即"

请赵盾喝酒"

3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例5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史记?

例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例5和例6的使动词本来都是名词。

王我"

奉我为王"

肉骨"

使白骨长肉"

5.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一种主观认识,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怎么样或者是什么,这样的动词叫意动词。

这种语法现象叫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一种。

1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

例1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

(《新序o杂事》)

例2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

(《韩非子o显学》)

远"

贵"

高"

轻"

重"

都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

以……为远"

的意思,"

不远千里之外"

就是"

不以千里之外为远"

贵其智"

的"

以……为贵"

以其贵为智"

高其行"

高"

以……为高"

以其行为高"

轻物重生"

以物为轻,以生为重"

的意思,也就是"

轻视外物,重视生命"

2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例3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传o襄公三十一年》)

例4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史记o魏公子列传》)

例3和例4中的"

药"

功"

都是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以……为药"

药之"

即"

以之为药"

,通俗地讲,就是"

把它当作药"

功之"

把它(这件事)看作功劳"

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有"

认为宾语怎么样"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有"

把宾语当作什么"

6.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

不亦……乎"

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不是……吗?

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o察今》)

译文:

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

不为……乎"

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不算是……吗?

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列子o汤问》)

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

不……则"

不……即"

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

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苏轼《教战守策》)

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孙樵《书何易于》)

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

非……而……"

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促织》)

(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

非惟……抑亦"

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

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

庸……乎"

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哪里(怎么)……呢?

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

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7."

如何(何如)"

奈何"

若何(何若)"

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怎么样(的)"

为什么"

怎么"

等。

例8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

(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8."

如(奈、若)……何"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对……怎么样"

把……怎么样"

例10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9."

何……之有"

连用,是"

有何……"

的倒装,"

何"

是宾语。

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有什么……呢?

例11宋何罪之有?

(《墨子o公输》)

宋国有什么罪呢?

10."

得无……乎(耶、邪)"

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11."

何也(何……也)"

何哉(何……哉)"

为什么呢"

什么……呢?

怎么……呢?

例13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苏轼《石钟山记》)

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12."

何(奚)以……为"

何(奚、曷)……"

用……做什么呢?

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呢?

例1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

季氏》)

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例15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本纪》)

项羽笑着说: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13."

岂……乎(哉)"

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难道……吗?

例16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

14."

其……乎(也、耶)"

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大概(恐怕)……吧!

还是……吧!

难道……吗?

例1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15."

……孰与(孰若)……"

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

……比……怎么样?

例1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

例1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

16."

为所"

为……所"

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被"

例20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

例2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

却被秦国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

17."

以……为"

认为……"

把……当作"

凭借(依靠)……作为"

例2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庄子?

秋水》)

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2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18."

与其……孰若"

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与其……哪里比得上"

例24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

19."

安……乎"

安……哉"

怎么……呢"

哪里……呢"

例25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

例2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20."

独……耶"

独……哉"

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难道……吗"

例27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

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例2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

21."

无乃……乎(欤)"

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恐怕……吧"

例29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22."

非……欤"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不是……吗"

例30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23."

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哪里(怎么)……呢"

例31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祭妹文》)

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7.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

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

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

来构成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

者"

表提顿,谓语后面用"

也"

表示判断(……者,……也)。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例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石钟山记》)

2.主语后面没有"

,谓语后面用"

表示判断(……也)。

例3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例4生,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3.谓语后面连用"

表示判断(……者也)。

例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

例6是必射雕者也。

(《李将军列传》)

4.用"

为"

乃"

则"

诚"

非"

素"

皆"

来表示判断。

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例8此乃天也。

例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例10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o项羽本纪》)

例1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例12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例13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5.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例1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二)被动句

文言一部分被动句与现代汉语被动句有相同之处,都用介词"

来表被动,另一部分则与现代汉语被动句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

……于……"

来表被动。

例15而君幸于赵王。

例1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拘于时也。

(《秋水》)

2.用"

……见……"

例17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荆轲刺秦王》)

例18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用"

……受……于"

或"

……见……于"

例19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例2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为……"

例2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例2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用"

为……所……"

例2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例2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6.用"

表被动。

例2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例26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记》)

7.不用被动词,但是句中的主语是行动的接受者,因而也是被动句。

例27予羁縻不得还。

(《后序》)

例28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谏逐客书》)

(三)省略句

省略是文言和现代汉语都有的语法现象,文言省略句中,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

1.省略主语。

例29(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

例30(虫)每闻琴瑟之声。

2.省略谓语。

例31平原君与楚(商议)和从,言其利害。

例32方宅(有田)十余亩,(有)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

3.省略宾语(包括动宾和介宾)。

例33汝死我葬(汝),我死谁埋(我)?

例34公瞿然注视(之)。

(《左忠毅公逸事》)

例35今寇众我寡,难与(之)持久。

例36于是秦王不怿,为(赵王)一击缻。

4.省略介词。

例37成妻纳钱(于)案上。

例38古之圣人,其出(于)人也远矣。

(《师说》)

例39晋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例40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以)百数。

(四)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短语的角度;

一是从句式的角度。

从短语的角度来理解,宾语前置句中的宾语不是动宾短语的宾语,就是介宾短语的宾语。

例4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例42何以战?

(《曹刿论战》)

例41的"

我"

是动词"

顾"

的宾语。

例42的"

是介词"

以"

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要记住两句口诀:

一是: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当然,口诀不能包容的,要另外记忆理解。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43大王来何操?

例44微斯人,吾谁与归?

例43的"

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

操"

例44的"

谁"

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

与"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45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例46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例45中的"

之"

是代词,是动词"

知"

例46中的"

也是代词,是动词"

许"

之为"

将宾语前置。

例4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例48惟弈秋之为听。

(《学弈》)

例4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左传o僖公五年》)

例47中的"

句读"

惑"

分别是动词"

解"

的宾语,"

起提宾的作用。

例48中的"

弈秋"

听"

例49中的"

德"

辅"

4.没有任何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例50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例5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例50中的"

全石"

例51中的"

仁义"

施"

两个句子都没有任何提宾的标志。

(五)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是一个短语概念。

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短语,由中心词和定语构成,中心词在后,定语在前。

文言定语后置则相反,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

文言定语后置句,说的是在一个句子中有一个定语后置的偏正结构短语。

定语后置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

为标志。

例52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买履》)

例53其人家有好女者。

(《西门豹治邺》)

例52中的"

是中心词,"

有欲买履"

是定语,"

是标志。

例53中的"

人家"

是中心词,"

有好女"

2.以"

为标志

例54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

(《离骚》)

例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例54中的"

滋兰"

惠"

分别是中心词,"

九畹"

百亩"

分别是定语。

例55中的"

爪牙"

筋骨"

分别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