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467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Word格式.docx

D.用金刚石去冰箱里的异味

5.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丁为水,则甲、乙中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

B.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若甲为CO,丙为金属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

D.甲为酸,则丙、丁一定有一种物质为盐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Cu(Fe)

加过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B

NaCl(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CO(CO2)

通过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7.下列成语不涉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是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钻木取火

D.水滴石穿

8.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

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②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④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

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⑥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只能组成同一种物质。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石蕊试液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固体氢氧化钠可以作干燥剂

C.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凝结

D.金属铜可用于生产导线

10.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1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NaCl溶液

BaCl2

Na2CO3溶液,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足量铁粉,过滤

H2

HCl气体

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aO粉末

CaCO3

适量稀盐酸,过滤,烘干

12.2018两会声音:

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与百姓感受直接相关,要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

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计划的是

A.增加燃煤企业的数量并扩大生产,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B.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C.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效降低大气污染

D.增加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3.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中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14.现有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状态

溶于水的情况

溶解度受温温度的影响

固态

不溶于水

——

溶于水

较大

较小

要将此固体混合物分离,不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结晶

D.冷却热饱和溶液

15.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

A.CO2气体(H2O)→生石灰

B.MnO2(KCl)→水

C.CaCl2溶液(HCl)→碳酸钙粉末

D.CO气体(CO2)→氢氧化钠溶液

16.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收集炭黑

B.用食盐水鉴别小苏打和纯碱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

D.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1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及所属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NaOH 

烧碱 

B.CO2固体 

干冰 

氧化物

C.NaHCO3 

小苏打 

D.Hg 

水银 

非金属

18.向一无色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这说明该溶液是()

A.碱性溶液

B.酸性溶液

C.pH小于7溶液

D.pH=7的溶液

1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蒸发食盐水

C.

测溶液pH

D.

闻气体气味

20.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对下列实验示意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连接Ⅰ、Ⅲ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B.Ⅱ中的液体一定可以做干燥剂

C.Ⅳ、Ⅴ中水的作用相同

D.将Ⅰ中药品改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依次连接Ⅰ、Ⅱ、Ⅲ装置,可以得到干燥的氧气

二、实验题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A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3)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氧气的一组发生和收集装置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三、简答题

22.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下面二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氯化钠是一种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2)我们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实质加以解释,并用化学符号进行表示,依据右图实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由上图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反应后稀盐酸中减少的离子是____.(填符号)。

四、推断题

23.

是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

为单质,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D的组成元素相同,反应①是工业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F为红色固体,G为黄色溶液。

(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

________。

(2)反应②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只写一种)

五、科学探究题

24.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①图甲到图乙的反应现象是_____。

②图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_;

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

请你另选不同种类物质,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过量的实验方案_____。

(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

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乙实验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他们猜测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_____(用方程式表示)。

于是他们又取了部分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少量的_____(碱溶液),通过_____现象,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

他们准备对这瓶溶液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做出了猜想:

猜想1.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

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方案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同学们把方案中的某溶液换成了_____溶液,通过实验现象确定了实验结论。

25.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

若两题均答,按A计分。

题号

B

实验目的

探究_________

探究________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1)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部分实验现象

(2)溶液蓝色逐渐变浅,天平指针_______;

(2)如图,缓慢打开左端活塞,a处可观察到_______;

六、计算题

26.尿素是常用的一种化肥,其化学式为CO(NH2)2,根据其化学式进行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60克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多少克?

(4)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中所含的氮元素与60克尿素中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27.有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4g。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5g白色沉淀,求: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七、综合题

28.2018年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17年底,我国碳强度下降了46%,提前3年实现了40%至45%的上限目标。

排放问题,形式紧迫

(1)解振华指出:

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危害和影响已经现实发生了,而且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紧迫。

你认为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在气候变化方面带来的危害或影响是什么_______?

科学研究,有的放矢

(2)为更好的了解二氧化碳,以减小危害,造福人类,康康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制取并且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通过C、D装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A.二氧化碳不稳定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D.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

③E实验中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想灭。

从CO2的性质角度分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积极应对,改善环境

(3)植树造林,造福人类。

解振华说:

“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位列世界第一,森体蓄积量已经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任务。

”森林蓄积量有于降低空气中的碳强度,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

(4)变废为宝,一举多得,二氧化碳除了作植物肥料、转化为干冰等外,还可被转化为更高价值的化学品写等,如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作用下、可生反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方程式_____。

(5)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出行乘坐地铁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郑州地铁每车次运送乘客以960人计,走同样的路线,CNG公交车每年次消耗天然气bkg(以甲烷计算),每辆CNG公交车运送乘客以30名计。

若乘CNG公交车的乘客均改乘地铁,则地铁每运行一车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多少千克__________?

(注:

忽略地铁间接排放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