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431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下载.docx

1.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

n)步”、

“胸(xiōng)脯(pú

)”、“白桦(huà

)树”。

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说说“敢”应该注意什么?

(右面是“反文”不是“又”)。

说说“胸”应该注意什么?

(右边半包围的结构里不要少写一竖)

5、书写“步”、“搜”。

先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书写,同位检查。

6、多音字“散”用两种形式组词。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议读

1、小组讨论交流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答。

组长记录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师生解答。

2、教师归纳整理出本课的切入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段,写感受。

4、引导学生交流:

[1]

(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①外形色彩艳丽,胸脯是粉红的和深红的。

②它们“欢蹦乱跳”,动态活泼可爱。

③在枝头唱歌,说明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

所以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3)让学生抓住“粉红的”、“深红的”、“欢蹦乱跳”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可采用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

[2]

(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让学生画出能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词语:

“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

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

(3)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3]

(1)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教师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找遍了”一词中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

(4)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的焦虑、担心和惋惜。

[4]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

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

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

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

”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

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由,列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

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5]出示填空题: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后,指读并思考:

那只灰雀到底飞回来没有?

(2)让学生读相关的句子。

(倒数第三自然段里)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果然”。

(理解“果然”可分三个层次。

首先通过查字典让学生说出果然的字面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在句中的意思,然后理解“果然”表现了小男孩什么品质。

诚实)

(4)让学生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5)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观察列宁和小男孩的表情,并描述图意。

(6)教师启发学生理解小男孩“低下头”,列宁“微笑”蕴含的意思。

(小男孩低下头,表明他仍为自己把灰雀捉回家的错误而羞愧;

列宁“微笑”表面上是由于灰雀又飞回来了,实际上是由于小男孩改正了错误。

“微笑”说明列宁不仅喜爱灰雀,更喜爱诚实的孩子。

(四)拓展读:

1、积累背诵描写灰雀的句子。

2、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

 

6小摄影师

1、会认10个生字:

摄、基、媚、突、鞠、躬、吩、咐、胶、社

2、正确读写:

高尔基、突然、按照、吩咐、立刻、人行道、照相机、大量、摆弄、准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阳光明媚

阳光明媚的早晨、杂志社的记者

当:

ng(停当)、dāng(当时)卷:

juǎn(胶卷)、juà

n(考卷)

6、近义词:

立刻——马上(立即)、突然——忽然、打量——观察

7、反义词:

经常——偶尔、哭——笑

(二)重点句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听的吩咐坐下。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2、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口,大声喊道:

“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3、“请转告他,我很忙。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第7、10、15自然段

二、教学流程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我们齐读课题:

小摄影师。

(板书课题)

(一)初读(检查预习)

1、读课文:

每人一段,开火车。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读生字:

摄读shè

(不能读成niè

3、说说“媚、躬、吩、咐、胶、社”这些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熟字加偏旁)

4、书空“辆”(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5、多音字“当、卷”用两种形式组词。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议读

快速浏览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梳理找出切入点。

1、切入点: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写写批注自己的体会。

3、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交流。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圈出表现高尔基动作、神态的词语,思考回答这些词语体现了什么?

(3)学生找到并交流:

“拿报纸”、“按吩咐坐下”,“侧过脸”,“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

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4)让学生同位俩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一人当小男孩,一人当高尔基。

体会高尔基的耐心,对孩子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语速不要太快,耐心地读。

(5)交流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2]

(1)学生读句子:

高尔基大声喊道:

(2)让学生思考、同位讨论: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呢?

(3)学生交流出:

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

要大声地读,急切地读。

(4)找一生读后,评价,再读,直到读的急切为止。

[3]

(1)学生读句子:

“请转告他,我很忙。

(2)让学生抓住“很忙”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思考:

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记者却非常想见到小男孩?

(3)让学生交流出:

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

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4)让学生重读关键词语,表现出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5、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

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四)拓展读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诵。

2、续写故事。

7、奇怪的大石头

1、会认8个生字:

著、巨、陨、坑、秦、域、遗、震

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巨石、恐怕、大坑、卧倒、悄悄、躲闪、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流域、纪念、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严严实实、转来转去

4、积累“ABB”式的词语(如:

孤零零)积累“AABB”式的词语(如:

严严实实)

5、短语积累:

著名的地质学家、孤零零的巨石、很深很深的大坑、突兀的大石头、平整的土地、巨大的石头、遥远的秦岭

6、多音字组词:

藏:

ng(捉迷藏)、zà

ng(宝藏)

著名——闻名、遗迹——遗址、兴趣——爱好、平整——平坦

(二)重点句: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2、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3、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4、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第九、十自然段。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四光为什么会对一块大石头产生兴趣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

)、旅行、考察、秦(qí

n)岭、流域(yù

)、遗(yí

)迹、

研究、震(zhè

n)惊

4、书空“藏”和“卧”。

5、多音字“藏”用两种形式组词。

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来历之谜的?

2、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写写感受。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同时,板书解密的过程。

(1)先提出疑问: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2)请教老师、爸爸后,再次提出疑问:

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3)思考:

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4)出国留学:

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5)考查、解秘:

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6)研究成果其地位:

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3、小组交流读后感想,全班交流。

4.抓住“终于”、“遥远”“许多”等词语重读体现李四光这一研究成果的伟大。

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

体会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具有不找到正确答案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5、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1、积累感受深刻的句子。

2、读有关李四光的故事。

8、我不能失信

字词

1、会认1个生字:

2、积累短语:

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守信用的孩子、甜甜地笑

3、多音字组词:

教:

jià

o(教师)、jiāo(教书)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

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

(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查预习).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组词读“解释”的“释”。

4、多音字“教”的两种组词形式。

5、读通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讨论: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

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妈妈

宋庆龄

到教

伯伯家小珍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

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

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2、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3、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

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有关写宋庆龄的文章,或者是写诚实守信的文章。

8、我不能失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信”指什么?

“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

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

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

为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

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