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364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

《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天要远足优质获奖教案7篇Word下载.docx

2、试着写一写:

 那地方的____

 真的像____说的

 那么____吗?

《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说课设计》

【明天要远足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明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

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

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

(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

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

后鼻音,音节是m&

iacute;

ng,左右结构;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日+月=明。

或者结合字义巧记:

日月同辉————明。

可以组词:

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

师问:

“足”是什么意思?

(脚)“远足”呢?

(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生1:

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

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

而且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

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

这首儿歌有几小节?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

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

再通过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

思考:

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

(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

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

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

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

(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

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

“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

那里;

“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

(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

(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

(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

(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

(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

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

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课件出示)

目————(  )  耂————(  )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

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

本环节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

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在课时结束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

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文做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

指名读,思考: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

(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生1:

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

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

(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

“洁白”是什么意思?

(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

(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

(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

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

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

(听同学说的)

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

组词:

同学。

“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

学习。

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

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

(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习“什、才、亮”。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

(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

(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

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

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

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

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2、3小节的生字比较少,仅仅5个,所以这两个小节的教学重点放在感悟文章内容上。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

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

“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

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本课教学。

因为本课是一首只有3个小节的诗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节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了不同方式的识字方法,如,“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日+月=明”,等等。

这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自主识字打下了基础。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睡、着”等11个生字,认识目字旁。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

3.正确书写“才、明”两个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

同学们,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

是因为什么事睡不着呢?

2.出示课题:

明天要远足。

学生读课题,要求词语连贯不拖音。

教师:

猜一猜,什么是“远足”?

3.提问:

有个小朋友因为明天要远足,晚上都睡不着了,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

借助拼音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多读几遍。

3.分小节指名朗读,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出示词卡:

大海老师同学天亮。

练习认读。

再分别用“大海、老师、同学”说话。

用“亮”扩词。

(2)出示带有轻声的词语、句子,练习朗读。

睡不着地方真的什么时候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教师:

演示一下“睡”的动作,眼皮一合睡着了。

认识目字旁。

拓展,你还知道带有目字旁的字吗?

你也能用上“吗”来问一问吗?

5.自由练读小诗。

三、品读感悟

1.分段指名读,读正确、流利。

2.交流:

这首诗中,什么地方写得最有意思?

预设1:

睡不着的动作:

翻过来,翻过去想一想:

你激动得睡不着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样子。

预设2:

3次叹气“唉————”学生演一演叹气“唉”,表情生动。

“唉————”这条长长的“尾巴”是什么意思呢?

表示叹气的声音很长。

回归第三小节:

“哎————/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有表情地读一读,读出“我”的心情。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田字格中的“才、明”,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3.反馈评价:

先展示优秀作品,评价与之前的书写要求一致;

再出示部分有典型问题的书写,反馈后再次书写。

1.识字。

本课11个生字中,“睡、真、师、什”是翘舌音,“真、什”也是前鼻音,“才”是平舌音,要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吗”是语气词,应读轻声,在句中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可以根据汉字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如“什”,可以拆分成“十”加单人旁。

(2)运用语境识字学习“那、真、吗、才”。

以“那”为例,创设语境,出示卡片:

“那是什么?

”进行问答。

(3)结合生活实际。

如“睡、老师、同学、亮”都是生活中很常用的词,结合生活举例子,学生就能明白。

2.写字。

本课“明、同”都有笔画横折钩,但写法不同,需要进行对比,把握特点。

“同”和“学”可以组成“同学”,“明”可以与学过的“天”组成“明天”等词,可以组词写一写。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才3画,独体字。

3个笔画都较舒展,横在横中线上面,略长;

竖钩在竖中线上,竖的部分要直,钩要短小有力;

撇舒展。

明8画,合体字。

“日”字在竖中线左边略偏上,“月”字竖撇起笔在竖中线,向左穿插。

同6画,合体字。

关键写好同字框,横平竖直框正,“口”字上沿顶横中线,避免重心下沉。

学8画,合体字。

前3笔应写得紧凑一些,秃宝盖可适当宽一些,“子”的弯钩位于字的竖中线位置,起笔和收笔基本在同一条线上。

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童诗,表达了小孩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可以读得慢一点。

本课的朗读要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关注轻声的读法。

这首诗中有不少轻声词语,如“睡不着、地方、真的、说的、那么、吗、什么、时候、呢”,有的轻声词语,如“吗、呢”,可以结合句子朗读进行练习。

有的轻声词语,如“睡不着、地方”,可以以词的形式单独练习。

关注短语朗读。

如“那地方的海”“那地方的云”“什么时候”,通过示范、跟读、开火车等方式熟练掌握短语朗读的方法,避免课文朗读时出现停顿不恰当、唱读等问题。

关于语气词“唉”的朗读。

3节小诗,3次“唉”,体现了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可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其心情,再进行朗读。

关于问句的朗读。

3节小诗,都以问号结尾。

要结合对内容的理解进行朗读指导,带着好奇、想象、疑惑,读好前两个问句,语气词“吗”要读得轻而短,语调微微上扬。

语气词“呢”读的时候可稍微加重语气,透过声音传递出小朋友此时急不可耐的心情。

2.理解运用。

这首诗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切入文本的理解。

课前谈话,可以相互交流:

“你有过睡不着的时候吗?

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

”从而引出课文《明天要远足》,理解“远足”的意思。

在熟读之后,进行交流“你觉得诗中哪个地方写得特别有趣?

”诗中一次次的“翻过来”“翻过去”,让学生想象因为兴奋、睡不着在床上滚来滚去的样子,可以借助动作演示,反复读“翻过来”“翻过去”加深体会。

3次“唉————”,长长的叹气声一定会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里,皱着眉头读,摇着头读,怎么能表达孩子的失望、无奈、期待就怎么读。

如此富有童趣的儿童诗,不需要老师做任何解释,读着读着,学生就能走进诗里,与诗歌对话,感受远足的魅力,期待美好的生活。

诗中睡不着的小朋友发挥无限想象,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除了“多种颜色”的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她还在想什么呢?

让学生联系生活,激发想象,仿照课文再说一说。

如,“那地方的河水,真的像妈妈说的那么清澈吗?

”“那地方的树,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高大吗?

”“那地方的鸟儿,真的像妹妹说的,唱起歌来悦耳动听吗?

”“那地方的花儿,真的像爷爷说的那么色彩斑斓吗?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歌内容,可以穿插在课文的学习中进行。

教材解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三次口语交际,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

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的音量要不同。

小贴士的交际提示,明确提出说话的音量要依场合而定。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谈话对象,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必备的交往能力。

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缺乏的,需要引导示范,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谈。

教材在第一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需要小声说话。

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需要大声说,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音量说话,这是对初步的场合意识的具体化引导与培养。

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2.懂得根据不同的场合,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学建议一、观察图画,感悟不同的场合说话的音量不同教材呈现的3幅插图,均源自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

教学时,可通过观察、模拟表演的形式,切身体验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是适宜的。

第一幅图,可先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等。

看懂图片内容,可以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如,阅览室里,一个小女孩在看书,一个小男孩走过来,问:

“请问,这里有人吗?

”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墙上的“静”,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说说是否认识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再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环境里,该用多大的声音呢。

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

在阅览室里,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了,避免打扰其他人。

然后,请一位学生和教师合作,开展模拟交际活动,直观感受声音的大小,全班就交际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幅图,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如,小华捡到一块橡皮,跑进办公室交给老师。

学生还可以把小华怎么和老师说的讲清楚。

想一想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以免打扰到其他老师办公。

然后可以和同桌模拟练习,再面向全班模拟表演,集体评价。

第三幅图,可全班一起观察,再请一两个同学尝试讲一小段故事,感知面对大家讲故事要让同学们都听得见。

比较3幅图的3个不同场景,总结得出:

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

二、感知“大声说”与“小声说”“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

”“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简单说说理由。

从中明白用多大的声音说话,要根据交际的对象和场合来决定,面向大众该大声说,让大家都听得见;

该小声说话时却大声说是不合适的,会影响别人,是不文明的表现。

若学生对某个情境该用的声音大小有分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可代替学生做判断或下结论。

教学时,要避免灌输概念和说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自己去感知,体悟。

如:

1.画面观察。

教师可出示各种场景的图片、漫画等,如,公交车上、电影院里、餐厅里、演讲比赛,让学生看图选择音量的大小,可以举大拇指或小拇指来表示。

2.情境表演。

教师可事先与个别同学准备几个简单的生活场景中的对话。

教学时,以师生生活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用多大的声音。

可以采用观看后夸一夸或提提建议的方式来展开。

3.视频播放。

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拍摄视频的功能,进行视频截取和播

放,呈现各种交际场景中人们说话交谈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判断和理由陈述中,具体感知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交际对象,音量要有大小。

三、真实情境的实践练习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如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

请补充还有哪些场合需要小声说话?

什么场合要大声说?

讨论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这样的话题人人都有话可说,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容易激动,大声抢着说。

这既是对本课内容的拓展延伸,更是在实践演练中去体验,从明理到导行:

小组讨论时,声音要小一些,让小组成员听见即可;

代表小组发言时,应该大声说,要让大家都能听见。

也可让同桌或小组自由创设某一具体的生活、学习情境来表演练习,在演练中落实要求,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四、实践活动1.想一想。

观察周围人说话,想一想,他们的声音大小合适吗?

为什么?

2.做一做。

生活中,用音量合适的声音和周围人说话交谈。

教材解析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与此同时,他们也离不开父母的呵护。

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把文章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满趣味的。

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其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3个偏旁;

会写“自、己”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结合插图,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重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