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295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

《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扶鹏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讲座整理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今天想讲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我会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讲,可能会和很多关于教育方法的思路不一样。

为什么先说教育呢,我想当大家了解教育的一些误区后,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自我的构建是如此的重要。

所以,第二部分,我会谈到儿童自我的构建,我主要会去讲解温尼科特的一些概念和理论。

当我们理解孩子后,我们就知道什么是精神分析上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尊重儿童自我构建的教育模式。

今天时间有限,我不可能说很多,

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我们熟悉的有安娜弗洛伊德,克莱因、温尼科特、斯皮茨、马勒、雅克布森等,还有法国的多尔多、阿尔莫,他们的理论作为欲从事儿童精神分析的人来说,是必须学习的。

他们也有相当的著作,在我们国内的,克莱因、温尼科特、多尔多的书都有。

每个人的理论都有我们可以去使用的东西,因人而用。

在谈到儿童,我们也不能不提弗洛伊德,因为他是精神分析的鼻祖,对人的个性结构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我们在后面的讲座会听到。

首先讲教育的意义

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只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这样一来,教育缺失的后果就无法得到正确的估计。

人们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只赋予它适应社会的功能。

尤其目前教育体制还比较落后,为读大学,为工作而教育孩子的情况大大存在

这种看法后果严重,因为这种观念中教育被认为无法触及儿童生命的根基,不是一种深刻改变儿童生命的因素。

其实,根本的教育是人格的培养,是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完整心理结构。

我们今天的模样,和我们当时与父母的交往很有关联现在很多父母认为,我是爱孩子的,非常非常爱,可孩子为什么不爱我?

孩子为什么表现得如此之差劲?

因此,我们要区分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对父母之爱存在的两个误区有必要去谈谈。

我们先谈谈这两个误区

1.爱是永恒存在的。

2.爱总是有益的。

你们认为这两点对吗?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恒的吗?

不是的,当父母本身从来没有得到过爱的时候,她不知道爱是什么。

所以,父母只爱自己,或者连爱自己不知道

他认为自己爱孩子,可给的不是爱,或者自认为是爱的东西

一个做个好多年心理咨询的、生了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痛哭:

太可怕了,我居然今天才意识到,我对第一个孩子是那么无情。

当然我从来没有打过他,总会尽力照顾他,但我不和他说话,在他面前,我没有任何感受。

我脑中只有一个想法:

他应该得到良好的教养。

我从来没有想过他的感受,更没有想过他会有感受。

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这么对我的,她是实用型的,实用,仅此而已。

我也见过不少母亲有这样的感受,她整天担心孩子的身体,是否生病了,是否安全啊

当孩子要求自己吃饭穿衣,做事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不,你不会!

”“你吃得到处都是”“会吃不饱的”

这个时候,我们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是“虐待”,我说这个可能极端了,但到咨询室来的孩子好多这样的

让孩子成为一个无能的人,不是虐待是什么?

爱也不一定是有益的,这也取决于父母的成长经历。

有些父母爱孩子就跟爱巧克力没有区别,他们的关系是占有,而不是爱。

孩子是自己的,我有权利决定他该做些什么。

这些父母对孩子没有付出情感,只知道孩子是我的。

这也是中国婆媳关系不好的来源之一

婆媳都在争夺一个男人,也就是说想占有这个男人,不让他属于别人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带有色情、肉欲。

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对异性子女的色欲,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扭曲,比如父亲从来不跟女儿好好说话

母亲在儿子7、7甚至十几岁还同睡在一起

所以说,父母爱孩子是肯定的,重要的是父母是怎么去爱孩子的。

有些妈妈说,我天天带孩子,他爸爸陪他几天,就跟爸爸好。

很有些吃醋,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竞争

殊不知,真正的父母之爱,是让孩子渐行渐远,能够独立生活。

能够逐渐地把对母亲的爱转移到他人身上,更多地学会爱别人

如果一个只爱妈妈的男孩或女孩,我们可以想象他们长大后会怎样

他们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

当男孩对妈妈说:

妈妈,长大了我要和你结婚。

你会怎么回答?

大多数妈妈是很得意的,还到处宣扬:

我儿子好喜欢我,还说长大了要和我结婚

正确的做法是态度坚决明白地回答孩子

当孩子不肯分床时,要坚决

等等很多例子了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一名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障碍,却几乎不会想到他会产生心理危机……而事实就是如此。

所以,要坚决,不要给孩子一丝幻想。

当然也要告诉孩子,我爱你,但我不能和你结婚。

我已经和你爸爸结婚了:

我们看看下面这段妈妈的陈述:

我想请教下,3岁半的小孩会不会自卑?

我女儿有一天看到大家都去看弟弟了,没人跟她说话,她自己偷偷的转过去瘪嘴了,要哭了,好奇怪,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自卑?

 

更奇怪的是,她不去争取大人们的喜爱,自己偷偷难受,我太不理解了。

在我看来,小孩子不懂事,应该会去争宠的,她不去争取,自己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是后天养成的还是天生的呀,扶老师?

是哦,所以吓得我赶紧去抱她,这个是属于自卑吗?

还是性格呀?

我以为小孩子都是会自己主动争取的,看她那样子我有点不忍心,说不出的味道,一点都不像我跟她爸。

嗯,我怕她一直会有这种感觉伴随,就会一直有自卑感伴随。

我都在想,是不是受到我妈的影响?

我妈带了3年啊

你们认真看看,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后的感受

各种回答:

这位妈妈想当然了

这个妈妈给孩子好多评判和定论~

还把责任推给外婆

“自卑”,这个标签贴得真快

妈妈自己都没有自信

这个妈妈没有做到客观的评价 

而且 

还带有一种轻蔑和责怪 

老师:

轻蔑和责怪 

——这是感受

感受的能力很重要

委屈——这个感受很好

里面还有愤怒,有人感觉到了吗?

这个时候我对妈妈说的话是:

我会在想,其实你担心的是她长大后会吃亏是吗?

这才是妈妈真正担心的东西

孩子是个小野兽-——哺乳动物

怎么把她教育成人?

让她不仅仅只受本能的影响呢?

形成良好的自我,健全的人格

这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如果一个孩子有良好的自我,健全的人格,其实读不读大学就很不重要了,一定会是个有用的人,受欢迎的人

一部分工作是 

1.帮助孩子发现他是谁、他喜欢什么、他想要什么、帮助他发展自己的潜力,塑造自己的生命和个性。

这点很重要

你真的爱孩子吗?

你了解孩子吗?

你现在让孩子报的班是孩子的需要还是你的需要?

这是我们要去区分的。

问自己。

比如奥数,你孩子有数学天赋吗?

让他学奥数是为了进重点班吗?

为了考大学吗?

我在学校对孩子说,如果你很不喜欢数学,难题根本解不出,坚决不去上奥数,有些孩子语言天赋好,有些数学天赋好,有些运动天赋好,这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要去挖掘

我们像个工厂,出来的产品好坏在哪,我们心里要有数

不少父母倾向于指责要求产品,也不问工厂状况如何

很多父母连自己这个产品都不是很了解

更别说去挖掘孩子了

所以我的理念一直是:

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做到自我成长。

让孩子成长,首先自我成长

当我们改变了,孩子自然能够改变

你们可以去尝试一下,如果你改变了,你的家庭氛围都会发生变化。

不管变好变坏啊,哈

2.教给他人类生存规则,使其在实现上述事情的同时,讲自己的个性更好融入社会中。

现在讲下个问题:

所有的父母都有教育孩子的能力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有一种无力感,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

那么,我要说:

弗洛伊德的“重演”观点,很多人会错误认识甚至曲解,认为相同经历世代相传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自我成长,通过心理分析,是可以避免的。

但一般人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而是到问题严重时才来求助。

父母的无意识是作用的一个方面,人们也越来越诱导父母认为,由于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众人皆知的重复,所以在对孩子教育上只要尽力就可以了。

这是极其错误的。

很明显,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每位父母确实都会依赖自己的无意识的,他们由此无法不犯错误,弗洛伊德经常提到这点。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把教育归结于无意识作用,因为教育要求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做出一些行为、一些教诲,无论他们的无意识如何。

因此,我们不能无限制地将无意识作为妨碍教育的不利因素。

所有的父母都有教育子女的能力。

不少父母自己丢失了教育子女的机会,比如孩子扔给老人、工作忙不管孩子。

尤其年轻父母贪玩,自己去玩了,孩子扔给其他人带。

除了这些父母,离异家庭也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缺陷

可有些父母说,我们夫妻关系也不错,家里条件也不错,为什么孩子还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大部分的家庭是这样的)

父母教育上存在一些他们能够也应该遵守的原则

这是要求他们付出思考和巨大努力的,但这也是给他们一种巨大的希望,因为这等于告诉他们,不管他们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们不能因此就把这种人生一模一样地复制给自己的后代,让后者遭受一样的伤害。

说到这,我会想到我的一个来访者,当她诉说自己的丈夫有外遇时,非常难受,在咨询即将结束的时候,她突然痛哭地说:

“我好害怕像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现在重病缠身。

”很遗憾,后面她没有来咨询了。

无意识的运作不是唯一起作用的,精神分析师可以起作用了。

“不管他们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们不能因此就把这种人生一模一样地复制给自己的后代,让后者遭受一样的伤害。

有次我跟我母亲交流时,说她小时候打我们的事,她说:

那还叫打?

你不知道我小时候,你外婆是怎么打我的!

那才是打啊

很多母亲根本就没有意识到

有哪些事情会妨碍孩子的成长呢?

不自主的,就是无意识的行为

需要我们去自我察觉,发现这种无意识

精神分析师就是做这个工作的

这样的成长,是需要不断自我察觉,如果觉得痛苦,是需要得到帮助的

比如,家里缺乏言语交流和温情,存在荒唐禁令,父母在其面前肆无忌惮地裸体,发生性关系时在卧室肆意发出响动、喘息和尖叫

父母一直擅闯其隐私,擅自翻看孩子的物品

拒绝解释有关性的问题,母亲在其长到十岁还帮他搽屁股,给小弟洗澡时当着全家人的面摆弄他的生殖器

从小到大不断受贬损,等等……

不断受贬损,在中国是常见的。

中国的传统就是骄傲使人落后,所以要经常贬损你,让你不能骄傲

这样的直接后果应该就是不断向外寻求爱和认可~早恋和讨好由此发生~

从来不贬损,不等于不批评,任何事都有度,贬损指向人格,批评指向事件~

实践证明,只要得到认真倾听和帮助,所有父母不仅都可以成功教育好子女,而且这项他们发现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一种重建的人生。

是的,但不少父母不分,以为批评也是贬损,会伤自尊心

与专家交流,且不再觉得自己是牺牲品,这经常是父母走出噩梦的第一步,能使他们摆脱假想世界、自责和总当不好父母的感觉所带来的焦虑。

教育这部分,我们今天说到这,太多太多,说不完的。

我现在讲讲儿童心理发展

我们简单讲讲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结构的形成,但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部分,我们了解我们的孩子心理发展,我们就知道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怎么让孩子长大成人。

还要从弗洛伊德说起,弗洛伊德的人格两部分结构:

性驱力和攻击驱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我们来看看儿童是如何运用这两个原则使自己成长的。

同时,我也会运用温尼科特的一些概念补充说明,这些尽管是理论,但通过这些理论我们去想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这样的,然后知道我们这些父母在生活中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我们都是趋乐避苦的,没有人喜欢苦的东西,这是我们的本能。

孩子在吃饥饿的时候,他渴望的是奶或者奶嘴,但如果没有的话,他就会产生幻想,想象幻想奶和奶嘴,来让自己心理舒服点。

当妈妈全神地贯注孩子的时候,他能很快明白孩子的要求,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也是温尼科特所说原初母爱贯注。

这个时候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全能的,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

原初母爱贯注一般在孩子4个月以内的时候会发生

但母亲不会永远如此,渐渐地他会发现母亲原来不能满住自己所有的及时的需要,于是出现幻想。

但我们知道幻想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会有各种办法来吸引他需要的东西,比如扭曲,哼哼唧唧,哭闹等。

这就是现实原则。

也就是防御机制的慢慢形成过程。

孩子哭闹后,就得到她想得到的东西

这个时候我想谈谈适度的挫折,也是温尼科特所说的“足够好的母亲”

你们听到这词,是怎么理解的呢?

英文是 

enough,这个足够好,不是非常好,相当好的意思,而是,差不多、恰到好处的意思。

有的妈妈会告诉我,我对孩子尽心尽力,唯恐照顾不周,害怕孩子有闪失。

我这么做,孩子还是这样!

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在尽力照顾孩子,免得孩子受伤害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

你真差劲,什么也做不好。

还是老娘来。

或者这个妈妈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情结:

我很棒,没有我,你什么都不了。

不仅仅对孩子,对老公也是如此。

以至于到后面痛诉:

“我为这个家做了那么多事情,可他们是怎么对待我的!

过度的关心就是束缚,忽略了他人的情感和存在

我们回到孩子的现实原则来,为了适应环境,他会幻想出自己的全能感,他会相处一些办法来处理这些问题。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哭泣、哼哼唧唧,当这些都不起作用时,选择不做声,沉默。

不少孩子不会承认父母不爱自己,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父母爱。

我们很容易理解孩子的幻想,比如拿个石头当杯子喝水,拿着棍子当针说:

“你不听话就给你打针”

同事叫红林,她骂儿子的时候,儿子不敢反抗,就唱歌,边唱边做踩东西的模样,开始没注意,后来看着发现他唱:

“踩红林,踩红林……”这个时候,孩子是能够感到他的能力的。

一方面孩子自己创造,一方面是孩子内心的映射。

这个幻想构成了孩子的心理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允许我们隔断和现实的关系。

不少不能感受他人情感的人,往往是这个保护层太厚

如果这个过程实现的不好,孩子容易形成一个假自体,通过假自体和外部现实交往,幻想的不可能性阻碍了真自性的发展,引起不同症状,

基本症状一个是易怒,第二个是进食障碍,第三个是睡眠障碍。

这几个问题,在孩子中间也有不少。

孩子与父母交往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以后工作、人际交往、性、婚姻的基础

说完,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我再说说象征性阉割

说到阉割,你们想到什么?

总的来说,阉割,是让人缺乏兴奋,对吗?

父母无意中都在做这个事情,但其实是必要的

就像我们前面讨论的:

妈妈长大我要和你结婚。

你的回答是:

我已经和你爸爸结婚了。

这就是阻止了孩子的兴奋,也就是阉割了

嗯,不太容易理解,这个专业了点

就是说孩子全能的幻想,是有破灭的时候,然后他发展出自己的运行机制来和父母打交道

还有些孩子在哭闹中发现这是一个控制父母很好的方法,因为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哭泣,会觉得内疚,自己没做好,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孩子的哭闹,孩子一哭闹就妥协,答应孩子的要求。

在老人带的孩子里面尤其容易这样,因为老人怕吵,拗不过孩子。

这个时候,孩子是尽自己本能行动的,成人没有抑制管理,就没能被阉割,就出现原始的行为方式

这个心理机制很复杂,复杂在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父母是不同的,会形成不同的防御机制。

有些孩子从小就很警觉,对陌生人很警惕,有些孩子很友善,有些孩子活泼,有些孩子内向,尽管有部分是遗传的作用,但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一个爱唠叨,嘴巴没有一刻停的妈妈,那孩子很可能是不说话的,我相信她丈夫也不会愿意说话,甚至形成这样的循环,老公孩子越不说她越说,

这个妈妈还说:

“他们为什么跟我没话说?

”她没想到,话都给她说完了,别人还说什么啊!

还有些母亲抑郁的,生怕孩子死去,一点小病大惊小怪,

有时候我会觉得,孩子不死都不行,否则遂不了妈妈的愿望了,不孝顺了。

开个玩笑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的,除非孩子确实有机体的疾病,比如心脏缺陷,阑尾炎什么的

只有体弱多病,才能离不开我的照顾

我们小时候的防御机制就是哭,比如遇到危险、受到惊吓、饿了、尿了,如果我们让孩子把这个防御机制一直使用,孩子就会形成个性障碍,人格缺陷。

我见过高二的孩子因为姐姐经常带男朋友来吃饭,在地上打滚,边滚边骂:

姐姐男朋友把家里东西都吃掉了

他就在使用小孩子的手段

这样孩子是没有成长的

还比如,孩子到了5岁了,还一定要摸着妈妈的奶睡觉,或者男孩到10岁了还跟妈妈睡在一起,等等都会让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缺陷。

妈妈没有拒绝,没有“阉割”,孩子怎么成长呢?

所以父母的教育不是爱,而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

父母给予必要的限制和规则,在精神分析上就是叫阉割,也就是象征意义上的阉割。

现在大家明白什么叫象征性阉割了?

一个到13岁还和妈妈睡在一起的男孩或者女孩,你会觉得这是孩子的需要吗?

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给予良好的家庭规则。

在阉割过程中父母也是很痛苦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忍受痛苦的能力。

因为教育并不是很快乐的,需要忍受一些痛苦。

比如说孩子的责怪、伤心。

我们常常不忍心,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这些痛苦对孩子来说都是成长必要的,他们学会更好地寻找其他出路去满足的自己快乐需要的本能。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孩子从婴儿期起,性欲就是存在的了

最后我讲一点

生命的穿越

在我组织的父母成长小组的《发展心理学》里可以学到,尽管这是一本专业书籍,但我想也应该是一本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去了解孩子的成长,我们自身的成长。

我深有体会,在这个小组里,引语是我想学习怎么教育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父母却常常会去回顾我们自身的成长,找到我们无意识对待孩子的那部分,会去明白,哦,原来我的个性是这样形成,从而中断一些不好的循环。

小组学习,有些类似精神分析的过程,精神分析治疗就是一个时光倒退的旅行机会。

他在此时重新穿越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以对其进行探索,不惜系统地、艰苦地追溯自己童年和青少年影像。

这是一个痛苦而又快乐的时光。

为了享受这种快乐,欢迎各位加入我们的成长小组,每个星期持续的学习会让我们发现,这是个美妙的时光,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今天讲座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的热情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