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221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5、汽车行驶的纵横组合向稳定性:

汽车行驶在具有一定纵坡的小半径平曲线上时,较直线上增加了一项弯道阻力。

对上坡的汽车耗费的功率增加,使行车速度降低。

对下坡的汽车有沿纵横组合的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和装载偏重的可能。

6、平面线形三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7、直线(tangent)的特点:

(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

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

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

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8、圆曲线线形特征:

(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

(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

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要多占路面宽。

(3)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特点。

故常采用。

9、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

(6)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10、平面组合线形:

简单型曲线,基本型曲线,凸型曲线,S型曲线,C型曲线,复合型曲线,复曲线,卵形曲线

11、.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1、地面线:

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

2、设计线:

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

3、地面高程:

中线上地面点高程。

4、设计高程:

一般公路,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5、设分隔带公路,一般为分隔带外边缘。

5、路基高度:

横断面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高差。

路堤:

设计高程大于地面高程。

路堑:

设计高程小于地面高程。

纵断面设计内容:

坡度及坡长竖曲线。

12、为什么要限制纵坡和坡长:

1.最大纵坡:

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最小纵坡:

各级公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

坡度大:

行车困难:

上坡速度低,下坡较危险。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2.最小坡长限制:

任何路段,最大坡长:

陡坡路段.

13、凸曲线与视距的关系:

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应以满足视距要求为主。

按竖曲线长度L和停车视距ST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

1.当L<

ST时:

视距长度:

最小半径:

2.当L>

14、凹曲线与视距的关系:

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长度,除满足缓和离心力要求外,还应考虑两种视距的要求:

一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

二是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

15、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曲线与纵面直线组合要素:

组合时要注意平曲线半径与纵坡度协调,要避免急弯与陡坡相重合。

(2)曲平线与竖曲线的组合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半径:

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

长度:

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

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

③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④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16、线形与景观的配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在道路的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全过程中重视景观要求,尤其在规划和选线阶段,比如对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区、文物保护区等景点和其它特殊地区,一般以绕避为主。

2.尽量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避免深挖高填。

3.应能提供视野的多样性,力求与周围的风景自然地融为一体。

4.不得已时,可采用修整、植草皮、种树等措施加以补救。

5.条件允许时,以适当放缓边坡或将其变坡点修整圆滑,以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形状,增进路容美观。

6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将绿化视作引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境的一种技术措施进行专门设计。

17、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

方格网法(方格网一般为5×

5m或l0×

l0m平行于路中线的线。

相交道路的方格网线应选在便于施工放线测量的方向,测出方格点上的地面标高,并求出其设计标高,从而算出施工高度)、设计等高线法(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和划分标高计算线网,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最后勾画设计等高线,并算出各点的施工高度。

①优点:

比方格网法更能清晰地反映出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形状;

②缺点:

设计等高线上的各点位置不易放样)、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法与设计等高线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取长补短,即在采用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的同时,又用方格网标出各点的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和施工高度。

①主要用于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的竖向设计②对于一般交叉口,通常都采用设计等高线法或方格网法,以设计等高线法较普遍采用)

18、交叉口里面设计步骤:

1收集资料2绘出交叉口平面图3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4确定竖向设计的图式5路段上设计等高线的绘制6交叉口设计等高线绘制7对等高线线形及间距进行调整8填写各方格网点或水泥混凝土板板角设计高9求出施工高度

19、定线:

在选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作业过程。

公路定线一般采用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

20、纸上定线:

是在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21、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线1)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2)放坡定坡度线3)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2、修正导向线1)试定平面和纵断面2)一次修正导向线,目的是用纵断面修正平面,避免纵向大填大挖3)二次修正导向线,目的是用横断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避免横向填挖过大3、定线

22、山岭区的选线:

按行经地带的部位分为沿河(溪)线、越岭线、山坡线、山脊线等

23、沿溪线:

1)沿溪线:

指公路沿一条河谷方向布设路线,2)基本特征:

路线总的走向与等高线一致。

3)有利条件:

①路线走向明确;

②线形较好;

③施工、养护、运营条件较好;

④服务性能好;

⑤傍山隐蔽,利于国防。

4)不利条件:

①受洪水威胁较大;

②布线活动范围小;

③陡岩河段,工程艰巨;

④桥涵及防护工程较多;

⑤路线布置与耕地的矛盾较大;

⑥河谷工程地质情况复杂

24、沿溪线布线要点1)路线选择走河流的哪一岸-----要点之一A两岸地形、地质、水文条件B积雪和冰冻的影响C城镇、工矿和居民点的分布的情况D两岸施工、养护以及路线等级标准和投资情况

2)平面主要是解决择岸、跨河问题,纵面主要是解决线位的高低问题。

②路线线位放在什么高度-----要点之二A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临水一侧边坡常受洪水威胁的路线优点:

是线形比较顺直、平缓,易争取到较高标准,路基土石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

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形、地质;

便于在沟口直跨支流,必须跨越主流时也较易处理。

缺点:

是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较多。

B高线--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优点:

是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缺点:

是,路线必然虽山势曲折弯曲,线形差,工程大;

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或其他构造物;

此外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③路线选在什么合适的地点跨河--要点之三桥位选择跨支流的桥位选择,一般属于局部方案问题,而跨主河的桥位选择多属于路线布局的问题。

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A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

B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

但应注意河弯水流对桥的影响,采取防护措施C.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

当必须在这种河段跨越时,中、小桥可考虑设置斜桥以改善桥头线形;

如为大桥,当不宜设斜桥时,宜把桥头路线作成勺形或布置一段弯引桥,如图所示,或两者兼用。

总之,桥头曲线要争取较大半径,以利行车。

25、越岭线:

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所布设的路线,路线连续升坡由一个河谷进入另一个河谷的布线方式。

26、越岭线路线特征:

1)有利条件:

①布线不受河谷限制,活动余地大;

②不受洪水威胁和影响;

③当采用隧道方案时,路线短捷且隐蔽,有利于运营和国防。

2)不利条件:

①里程较长、线形差、指标低;

②施工、养护、运营条件差,服务性差;

③路线隐蔽性差,不利于国防。

27、越岭线布线要点:

如何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展线布局三个问题。

1)垭口选择①高低②位置③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④地质条件2)过岭标高的选择①决定过岭标高的因素:

A垭口及两侧的地形B垭口的地质条件C结合施工及国防考②过岭的方式:

A浅挖低填垭口B深挖垭口C隧道穿过3)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① 

展线步骤A定路线大致走法。

B试坡布线。

试坡的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初步拟定的路线走法的可能性;

发现和加密中间控制点,发现局部比较方案,拟定路线布局。

C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布局方案。

②展线方式自然展线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特点是:

平面线形较好,里程短,纵坡均匀,但由于路线较早地离开河谷对沿河居民服务性差,路线避让艰巨工程和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

回头展线路线沿溪至岭脚,然后利用平缓山坡用回头曲线展线升坡至垭口。

平曲线半径小,同一坡面上下线重叠,对施工、行车和养护都不利,但能在短距离内克服较大的高差,并且回头曲线布线灵活,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和地质不良地段比较容易。

螺旋展线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地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时,可采用螺旋展线。

螺旋展线一般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旱桥或隧道跨线;

也有的在峡谷内,路线就地迁回,利用建桥跨沟跨线

28、山脊线是指公路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路线。

①当山脊条件好时,一般里程短,土石方工程量小。

②水文、地质条件好,路基病害少、稳定、地面排水条件好;

③河谷少且小,桥涵人工构造物少。

①线位高,远离居民点,服务性能差;

②山势和海拨高,空气稀薄,冬季云雾、积雪、结冰较大,对行车和养护都不利。

③远离河谷,砂石材料及施工用水运输不便。

29、山脊线布线要点1)控制垭口选择2)侧坡选择3)试坡布线①垭口间平均纵坡不超过规定②垭口间有支脉相隔③垭口间平均纵坡超过规定时

30、公路

(1)一般组成1)行车道2)路肩3)中间带4)边坡5)边沟

(2)特殊组成l)应急停车带:

当硬路肩的宽度<2.25米时设置,间距不宜大于500m,宽度3.50m,长度不小于30m。

2)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3)变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4)错车道:

5)护坡道6)碎落台7)截水沟

31、路肩的作用:

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自己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小行车事故。

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所。

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32、调配计算:

免费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平均运距----土方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

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33、土石方调配的一般要求:

1)先横后纵。

2)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3)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

4)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

5)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

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

6)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

7)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可单独进行调配。

34、调配方法1)计算表中的“挖方”、“填方”栏,将桥涵位置、陡坡、大沟等标注于表旁,供调配时参考。

2)计算并填写表中“本桩利用”、“填缺”、“挖余”各栏。

3)根据“填缺”、“挖余”的分布情况,可以大致看出调运的方向及数量,并按此进行初试调配。

4)复核初试调配并符合上述要求后,在表中“纵向调配示意”栏上,用箭头线表示调配方向,并标注调运土、石方数量及平均超运运距“级数”。

5)调配完成后,应分页进行闭合核算。

6)本公里调配完毕,应进行本公里合计。

7)土石方调配一般在本公里内进行,必要时也可跨公里调配,但需将调配的方向及数量分别注明。

8)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完成后,须汇总列入(路基每公里士石方数量表),并进行全线总计与核算。

挖方+借方=填方+废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