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要和孩子成为陌生人随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不要和孩子成为陌生人随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不要和孩子成为陌生人随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之后在心里感叹:
熊孩子为啥这么不听话呢。
上周末我和爱人带着女儿去一个朋友家玩。
朋友家是个男孩,比我们大一岁。
到朋友家后,我女儿变得异常兴奋,跑东跑西,拿拿这个,摸摸那个,扑闪着眼睛看看四周。
朋友家的孩子也很高兴,来了这么一个小妹妹,也时不时跑到我女儿身边,不停的说些什么。
看到孩子们相处还算融洽,我和朋友都很高兴。
女儿看到了一辆扭扭车,顿时步伐加快,向着车小跑过去,看得出她非常感兴趣。
刚跑过去坐在车上,朋友家孩子看到了,几乎也是同时跑过去,一把把女儿推下来,自己坐上去。
女儿被推下后,委屈的大哭起来。
我和朋友都赶快过去,我抱起女儿,一阵安慰,试图告诉她这个是哥哥的东西,即便是喜欢,也要经过哥哥的同意才可以。
朋友可能是觉得不好意思,上去把她儿子拽下来,强制拖到一边。
她儿子一直挣扎,手脚并用,眼睛一直看着那辆扭扭车,一定要回到车上。
朋友被她儿子折腾的心烦,就提高声音对着他说:
“你比妹妹大一岁,为何这么不听话呢,不就是一辆玩具车吗,妹妹只想坐坐而已,你要听话,让妹妹玩会。
”
她儿子这时候也哭了,边哭边说着:
“不让,不让”。
我赶快过去劝朋友,让她儿子回到车上。
但是看得出朋友还是不太满意她儿子这样的行为,对着我无奈的说道:
“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这种情况在农村更是常见,在我的老家,每一家至少两个孩子,甚至三个以上也很多。
可能和环境有关,家里人处理这种事情,则简单粗暴的多,按照自己的一套理念:
大让小,女孩让男孩。
大的孩子和小的孩子争抢玩具,通常情况下,大人会粗暴的把玩具给小的,并不太顾忌大孩子的感受,还会大声说道:
”你是哥哥(姐姐),要听话“。
听话成了大人教育孩子的口头禅,究竟什么是听话,什么是不听话,很难有一定的清晰标准和界限。
对于孩子而言,天生的好奇心和活波的跳跃式思维,这是本性,但这样的本性,很多时候却被大人看为不听话。
孩子这样的本性,造就了一副天生牛犊,他们更加真实。
自己喜欢的东西,绝对不轻易让给别人,自己不高兴了,情绪全部写在脸上。
他们分不清什么家里外面,情绪的表达从来都是根据内心。
这些和经久生活,所谓沉稳老练的我们相比,很多都会被我们看作”不听话“。
所以,我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总是以我们的所谓的生活经验,或者处事标准,去强制孩子听话。
鲁迅先生说过: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以后,也做不了人”,我想先生的意思是不论大人小孩,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一个人。
所以对待孩子,不要认为他那么小,什么都不懂,吃好穿暖就行了,其他的,听话就好。
我身边越来越同龄人如今有了孩子,初为人父母,自然小心翼翼又战战兢兢。
于是铺天盖地的育儿经验,资料,书籍。
看起来,在对待孩子问题上,有一点是所有人都承认的:
我们都希望我们自己,不要成为孩子的天花板。
在我看来,教育孩子不是一套理论那么简单,所谓的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和孩子成长过程中彼此学习。
每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心理状态也不相同,他是一个人,七情六欲,思绪万千,除了生活经历之外,和我们成人没什么不同。
所以,我们要平等的看待孩子,换位一下,用他们的思维来看待一些事情。
比如我们都提到孩子要学会分享,这个分享的前提是孩子愿意分享,而不是在你所谓的听话中,逼着分享。
原则性问题,的确需要孩子听话,只要大的方向没问题,其他的请交给孩子,他有权利自己决定自己的一些行为。
我们的作用,就是参与其中,孩子小时候起到一根拐杖的作用,孩子越来越大,我们始终要放手,跟在他们身后,目送他们,渐行渐远。
那么,真的不需要你的孩子,那么听话。
不要和孩子成为陌生人随笔【第二篇】:
不要过分限制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纵多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
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等。
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
同时,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
利用听故事“思杰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界,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每天喝豆浆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
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厕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警示,并请小朋友们相互监督,定期评选出我们班的平安小卫士。
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支点也需要一个平衡点,我们也常常困惑于此。
今天当我们的教育倡导着教育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时,我们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的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意味着要放开成人的庇护,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
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
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中,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
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
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
“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任何一个人,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
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不要和孩子成为陌生人随笔【第三篇】:
教育孩子随笔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也随之增加,相爱的两个成年人反目成仇,孩子成为他们互相报复的武器,因此,一方把孩子领走不让另一方见面,出现了到幼儿园抢孩子的场面。
我园小班乐乐小朋友,他爸爸妈妈都是外地人,在乐乐几个月时就离婚了,乐乐被判给妈妈抚养。
可他爸爸在婚后一直没有孩子,于是乐乐的亲奶奶就想起了这个孙子,来幼儿园看乐乐,可乐乐不认识她,也不理她,老师问是怎么回事?
乐乐奶奶说她儿媳妇带着孩子在外打工,现在又住在姥姥家,所以不认识她。
后来奶奶每次来时,都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乐乐最终没有经得起诱惑吃了好吃的,玩了好玩的,有一次被外公撞见了,和乐乐的奶奶吵了起来,幼儿园老师才知道事实的真相,幸亏是奶奶亲孙子,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老师们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设计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教育情境,来教育幼儿。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情景设置法,具体形象的创设了真实情景,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陌生人的的危险,老师请了几位家长扮演“陌生人”。
让他们拿着好吃的,好玩的,分别走进小班,哄骗孩子,结果让人担忧,幼儿都轻易的相信了“陌生人”随其走出活动室。
幸亏老师及时对幼儿进行了一番教育:
不能相信陌生人,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后来“警察叔叔”及时赶到抓走了“陌生人”。
这时孩子们真正感到了害怕,原来陌生人是坏人,幼儿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被吓哭了,我想他们忘不了这对他们的教育意义,让幼儿深刻的记住回家要等父母来接,绝不跟陌生人走,也不能拿陌生人的玩具,更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作为幼儿教师,任何一个人,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身心不受到伤害,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快乐。
不要和孩子成为陌生人随笔【第四篇】: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都生活在富裕里了,但是父母都是为了孩子一直在打拼,不管多累都要去拼死拼活。
不过,当父母的都把所有没在童年完成的学业梦想,都灌输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天生就有了人生的第一个巨大的压力。
孩子也逃避不了,因为我们太小,做什么还都得依靠父母,还没有独立的能力。
谁叫我们是个孩子呢?
前不久,一次月考向我发起突击,给什么都没准备的我一次狠狠地击打。
都是星期五,一个考完了试的我,心怀着无限的期待,但我早已知道很差;
一个是拿着分数的我,心怀无限坎坷,但我早知道要面对。
后来呀!
晚饭之后,到篮球场去玩。
母亲巧然的与老同学的母亲相遇,坐在一块石板上,就开始聊谈,但老同学没来。
不知怎么了,又聊到成绩上去。
老同学的母亲说:
“他在家里反思,没来玩,成绩下降几十名,我本就想不让他来。
”母亲听之后,同学的母亲又听到音乐声响起,就去跳广场舞了。
母亲就马上又对着我说: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我听懂了母亲的话,她就是也让我回家反思。
跟母亲打了一声招呼,我转头就走了,我的眼帘里,似乎饱满了泪水,我心想着: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那我是不是你的孩子呢,你是否知道我的苦衷,我心里想的呢?
回到家中,我打开电脑,与我最好的朋友聊天。
不知怎么,她也要反思,不过,她还有今天可以出来,比我幸运多了。
我与她聊天,我从她的文字里知道,她找了很多人,没一个人出来,只有我出来了,却又回了家中。
是呀!
每个母亲都一样,一样的唠叨,一样的爱去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孩子。
虽然早已听习惯了,但不知为什么,有点长大的我们,都冲动起来了。
不知是反感,还是大人所说的叛逆。
但在这中间我明白了,孩子叛逆一切只因父母亲的作为,当父母的要教孩子,要像父母一样包容孩子一样,去包容父母,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的,我有比他差的地方,但我又比他好的地方,我要向他学习我的不足,我也要去补上他的不足。
成长的旅途中,我们要共同向未来出发。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母亲我会改的,一定。
“那我监督你吧!
“好的。
不要和孩子成为陌生人随笔【第五篇】:
不要让孩子形成害羞的性格
很多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家里会表现的活跃,但到了幼儿园就显得十分害羞,不爱说话。
胡**小朋友是个安静、听话的小女孩。
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变得一句话也不说,害羞的深深地低着头。
孩子的奶奶告诉我们:
“别看孩子这么小,可是已经认识不少的字,”于是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也让孩子来认字,没想到她一口气念了好多,我们希望孩子能在大家的面前读一读,她就马上不念下去,把头低了下去。
我们观察到孩子在没有老师在的情况下,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很好,因此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
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还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
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到能够指导她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而作为孩子身边的人——家长、老师要多鼓励这样的孩子,为她制造每一个站出来的机会,帮她找到朋友,让身边的小伙伴潜移默化的影响她。
家长还是应该在平时多带孩子出去,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在幼儿园的几个月中,我们也发现害羞的她虽然不会像性格外向的孩子那样活泼,但是她可以在众人面前来展示自己了,在一些事情上她变得有自信了,会举手回答问题,会自己去厕所,会跟老师说说话了……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