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146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

牌坊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备 课 本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二

(1)班 

任课教师  唐建军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

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XKb1.Com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http:

//www.xkb

1.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

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

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表内除法

(一)9课时

厘米和米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14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期末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

这怎么算呢?

28+34+23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

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  92-44-23 

2、9+4-6 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3:

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

思考: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26个

24个

28个

26个

 

22个

30个

五、作业:

P5:

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

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

为什么?

怎么样就公平了?

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

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提问: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三种方法。

第一种:

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

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

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总结,加强对比:

你有什么体会?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

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