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0852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管理学大题精华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不过由于上级对下级控制不强,相对较松散,集体行动难度大。

4、简述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

(1)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

(2)对大多数人必须动用惩罚措施进行强迫、控制、指挥与威胁,以鞭策他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3)人一般愿意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相对而言没有进取心,把安全看得重于一切

Y理论:

(1)工作与休息实质上消耗的体力与脑力是一样的,一般人并非天生不喜欢工作

(2)外界控制与惩罚并非是导致向组织目标努力的唯一手段,人只要做出承诺去完成一件事,他就会自我控制、自我指挥

(3)对任务所作的的承诺和完成任务后所得的回报成正比例关系,这将产生献身于组织目标的努力

(4)人一般都明白,在恰当条件下,不仅仅是接受责任,而且要寻求责任;

逃避责任、丧失进取心、强调安全感通常是后天经验的结果,并非是人天生的本性

(5)在多数情况下,解决组织问题需要员工相对较高水平的想象力、发明和创造力

(6)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智力潜能只是部分得到了利用

5、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2018年真题)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文化环境

4.技术环境

6、公共组织生命周期

公共组织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主要有四个:

(1)产生(创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规模较小,组织机构处于非规范化的状态,科层结构也不健全

(2)集体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规模迅速扩大,组织形成了有利的管理层并提出明确的目标方向

(3)规范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科曾结构国家完善,组织管理具有一整套规范化的程序

(4)精细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层结构应有可能达到极限,管理者开始尝试改变结构以提高组织效率,组织内部进一步西细化

7、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

1.全球治理-----一般用来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物的合作管理。

全球治理的特点:

1)治理的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

2)治理的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

3)治理的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共事物的制度安排

2.民族国家的治理

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

通过转变和让渡职能,重新调整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将多中心的制度安排导入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中,使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形成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

合作网络的三种表现形式:

1)政府间合作网络

2)服务项目执行网络

3)公私合伙网络 

a财政补助b特许经营权c公私合营企业

3.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是对社区合作网络的管理。

社区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志愿服务

2)通过非营利组织或者私营机构来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

3)消费者控制

8、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3.分权

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

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6.机构的重组

9、地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势

首先,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已由过去侧重于机构改革向更系统的改革转变,即向建立现代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模式转变

其次,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加大了政府体制创新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

再次,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思路大都提出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

最后,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思路大都重视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

10、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途径

(1)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

①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体系进行管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

②地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控制的,而不是自控制的,是依赖性而非自治的。

――“自上而下”的分析视角。

(2)地方自治模式:

源自世界性的地方分权潮流。

强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权与自主治理,而不是中央的控制与影响。

中央政府要对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

――“自下而上”的分析视角。

(3)网络模式。

A、网络的三个基本内容:

①网络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②网络因为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而存在。

③网络行动者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B、特征:

①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

②相互依赖与分权――讨价还价、相互妥协。

③策略活动与合作――使障碍最小化。

总之,网络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要求一体化的程度以弱化等级色彩,要求政府间的分权以提高地方的自主性,要求政府间彼此合作以实现各方的共赢。

11、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

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

二是城市地位上升改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关系。

(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

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程度。

(3)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现象日渐普遍:

寻求合作,追求更大利益。

12、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或行为模式(2018)

(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的原因:

①因为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不能使得生产和供给达到最优;

靠个人间的直接交易去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由于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

②由于投入多,效益低而使私人经营部门不愿或无力生产、提供;

或容易造成垄断。

(2)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或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须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抑制通货膨胀。

②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其调节具有短期性。

③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外部效应的消除者。

①外部性的存在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政府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积极性的产出,通过直接的管制来限制消极外部性的产出。

②外部性是指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自身所能控制的变量,而且依赖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又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

(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市场经济可较好解决效率问题,但无法解决公平问题。

①市场经济不能自动达到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与协调,带来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即使市场作用发挥较好的地方,分配的结果可能也不是按照社会所接受的标准去实现。

②无法解决全社会范围的社会问题。

(5)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①建立和健全市场运行所需的各种法规和制度,并监督其实施。

②制定和实施各种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③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13、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转型期)我国政府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

(1)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

(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3)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

①条块分害。

②价格体系理顺。

(4)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5)参与某些经济领域的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品。

(6)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

①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政策。

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③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

④建立与完善社会性的服务体系。

(7)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8)转变职能与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

14、现阶段我国政府角色定位的缺陷

A、政府生产角色的越位

(1)表现为政府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垄断生产大量的物品和服务,政府对社会和市场的管制过多过滥。

①政府生产角色越位耗费了公共支出,干预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造成了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的低效、质量低劣和缺乏回应性。

②为改变这一局面,需调整政府角色,途径有三:

一是将自身不必要的生产职能交给市场。

二是引入与私人生产者的竞争,激励政府生产组织提高效率。

三是放松管制。

(2)政府角色定位的不合理还表现在:

①生产角色缺位――由政府提供的规范类公共物品的不足。

②扭曲的政府出售形式――政府生产组织与私人生产组织在市场中不能够公平竞争。

③政府间缺少合作――以协议方式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多见。

④错位的市场化改革。

B、政府提供角色的缺位p199。

提供角色对应的制度安排有合同承包、补助、凭单三种。

①合同承包应用不足――往往局限于政府的投入服务。

②补助和凭单的安排欠缺――范围较小。

C、政府安排角色的错位。

(1)表现:

过分强调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组织、对私有产权和契约进行限制、政府垄断多数企业、政府控制资本、中央计划所有投资、在各个领域中过分强调政府垄断。

(2)合理安排的原则。

①能由市场和社会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就交给市场和社会,政府只承担必要的提供责任。

②注重引入竞争。

③增加公众选择权。

15、转型期我国政府角色合理定位的思考

(1)政府放弃不必要的生产职能――降低政府生产角色的比重。

①委托授权:

合同承包、特许、补贴、法令委托。

②政府撤资:

对撤资战略的选择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正确分类。

③政府淡出:

政府是消极与被动的。

包括民间补缺、政府撤退、放松管制

④在基础设施领域实行民营化:

与民间资本的合作。

(2)规范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公平竞争秩序;

规范的市场秩序;

健全、公平的公法和私法体系;

公正的仲裁制度。

(3)提高管理能力。

①提高合同管理能力。

②促进竞争。

③建立规制框架,进行合理规制。

④提高降低或分担风险的能力(商业风险、财政风险、政治风险)。

⑤提高融资能力。

16、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及成因

A、公共政策失效或失误――主要由于公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有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

(1)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

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的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

(2)即使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大家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因其各自的缺陷而难以达到最优化或最理想的政策。

(3)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的制约。

(4)政策执行的扭曲。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1)公共物品的估价或评价上的困难。

(2)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

(3)政府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

(4)监督机制的缺陷。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内在效应或内部性。

D、寻租及腐败。

(1)在现在寻租理论中,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寻租活动,租金则泛指政府干预或行政管理市场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一切市场经济中行政管制都会创造出这种减价收入即租金。

(2)特点:

利用程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以获得扔胩租金的特权。

(3)寻租的危害:

①使资源配置扭曲,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

②是种非生产性活动,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只是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

③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及官员争权夺权。

④妨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降低行政运转速度甚至危及政权稳定。

17、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

A、绩效评估的目标。

(1)绩效评估最根本的目的是评价公共部门的行为活动和运营状况,审查公共组织对资源的利用及所取得的成绩,以期向公众证明公共资金得到合理和富有效率和效力的使用,从而维护公共部门的存在的合法性。

(2)目标:

①提高组织绩效。

②明确责任制。

③增收节支。

(3)实现:

需制定步骤清晰的计划时间表,建立绩效追踪和控制系统,设计出能有效评价成功与否的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地对组织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B、绩效评估的途径。

(1)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

全面推进或渐进式推进。

(2)自上而下――用实验性的方法,侧重于评估技术的有效性、可靠性、同质性。

自下而上――更多强调协调合作。

C、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

指评估中各部门的地位和角色的安排。

(1)财政和预算部门。

(2)在现有部门内部建立专家管理机构――起思想库的作用。

(3)培训制度――帮助组织成员转变观念态度。

D、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

包括确定评估的内容、绩效资料的审核、绩效结果的所馈制度和绩效信息的使用机制。

18、传统的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新在何处)

(1)人资管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人事与组织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

(2)人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

传关心眼前,为企业补充人员、培训职工、发放工资、解决劳资纠纷。

(3)人管理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

(4)人的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特别重视培养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及自我管理能力;

传则体制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将人作物管理。

19、公共部门人资管的特征

(1)关于人的假定上。

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成本;

人资管视人为资源。

(2)在管理原则上。

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

人资管以人为中心。

(3)在管理方法上。

传是强制性,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

人为主动开发型,强调定性与定量结合,心测与量化并重。

(4)在管理内容上。

传为本组织招募新人,填补空缺;

人注重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上。

传视其为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地位较低,从事管理的人员进不了决策层;

人咨询专业技术的中枢性机构,管理者进入高层领导。

(6)在对边公务人员的管理上。

传采用同一管理模式,运用同样管理手段;

人致力于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公共部门的推广的发展趋势

(1)人事职位体系:

大一统型――分类型。

(2)人事管理模式:

单一型――多元型。

(3)人事权力动态:

集中型――分散型。

(4)人事管理行为:

封闭型――开放型。

(5)人力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型――市场型。

(6)政府管理行为:

微观型――宏观型。

(7)管理机制:

重资历型――重功绩型。

(8)管理规范:

文件――国家法律。

(9)管理观念:

建立法制、竞争、自主、人才社会所有的观念、

21、西方国家公务同制度的特点

(1)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化。

(2)严格区分事务官和政务官。

(3)强调“政治中立”。

(4)以公开、平等为原则,以考试为核心的任用制度。

(5)实行功绩晋升制。

(6)严格的培训制度,强调公务员的知识化、专业化。

(7)科学的管理体系。

(8)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9)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

22、我国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1)动因不同。

西是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我国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基本原则不同。

西是“政治中立”;

我国是四项基本原则。

(3)管理方式不同。

西是独立于党派之外,由专门机构管理;

我国是党管干部。

(4)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

西是雇员与雇主的关系;

我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及内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各级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1)具有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预见性、动态性。

(2)其内容包括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

24、加快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

(1)树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新观念。

①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

②确立人力资本的观念。

③确立人才商品化的观念。

④明确人才资源开发的特殊性。

(2)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①提高认识,重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②形成合力,加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③科学配置,合理调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

④齐头并进,增加教育与培训的力度。

⑤配套改革,提供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

⑥拓宽视野,加强公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⑦建立市场,发掘公开发的潜力。

⑧走向社会,拓宽公开发的途径。

25、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机会。

(3)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

(4)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5)扩大社会公平。

(6)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

(7)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监督、协调作用。

26、西方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问题

(1)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的禀性――深受官僚制影响。

(2)缺乏独立自主性――与政府关系极为密切,妨碍其按照组织宗旨展开行动。

(3)不公平竞争――逐渐模糊与营利性组织的界限,利用其免税特权进行不公平竞争。

(4)追求自身利益――对提供服务比促进参与显得更有热心。

(5)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正在远离它的纯洁性。

(6)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27、西方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做法和经验

(1)公私合作模式――民营化、私有化改革。

成为私有化对象的资产的主要类型:

①在商业和竞争性部门的资产。

②在仍然处于公共服务或垄断部门的商业领域中的资金。

(2)代理机构的建立:

承担那些没必要由政府直接管理,但是公益性又较强不能完全由民间部门负责的管理责任。

(3)西方公共服务改革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启示。

413

①政府需对公共服务进行明确划分,针对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提供模式。

②参照“执行机构”制度,理顺行政机关同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逐步下放管理权限,赋予事业单位自主权。

③有效应用绩效评估、公共合同等管理工具,加强问责制度的建设。

④制定必要的法律规范,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先导,并为改革的合法性提供依据。

28、中国第三部门迅速崛起的原因。

(1)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呼唤第三部门的发展。

(2)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果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3)政府对第三部门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原来否定第三部门存在到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

(4)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逐步流行。

29、中国第三部门的作用。

(1)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2)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

(3)促进中国基层民主建设。

(4)净化社会风气。

30、中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由政府机构领导。

(2)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

(3)法律法规不健全。

(4)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

(5)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

31、推进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对策

面临生存与发懈、满足社会需求以及政府压力的三重挑战;

同时,又面临“全球结社革命”、民主化浪潮以及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三种机遇。

(1)政府对第三部门重新定位:

①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

②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公民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部门。

③不是向政府夺取――帮助政府治理社会。

(2)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明晰化:

①政府应承担第三部门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且财政拨款不应以左右第三部门为条件。

②政府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监督者,但是要依法进行。

③政府不是第三部门的领导者,而是合作者。

(3)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维护其合法性、独立性及组织权益的基本要求。

(4)“官办”社团的改革:

逐渐弱化与政府业务主管机构的关系。

(5)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

在注册登记、筹集资金、改进技术等提供帮助。

(6)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

(7)积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

走出国门,与其国家的第三部门组织、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对话。

32、事业单位的弊端

(1)仍保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组织活动的方式:

①主办单位单一性。

②运行行政化。

③经费财政化。

④资源配置非社会化。

(1)管理体制上:

1管理体制僵化、职能边界不清。

2管理机制不活,管理方式落后。

3人头负担沉重,事业经费不足。

4布局结构不合理,事业资源浪费严重。

5事业组织已有改革的局限性。

⑥已有改革不全面、不彻底。

33、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1)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调整:

行政执行类、公益类、中介类、经营类。

(2)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走社会化、市场化、非营利化、产业化的改革道路。

(3)在衽社会化、市场化、非营利化、产业化的改革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度。

3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形成

(1)战略规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

(2)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

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的演进,是种管理模式和框架的全面变迁。

①从线性假设到非连续假设。

在环境假上,战略规划将组织环境假设为一个线性变动的连续过程;

战略管理将环境看成一个不断变动的非连续过程。

②从以方案为焦点到以行动为焦点。

在战略焦点上,战略规划强调思考与行动分开,注重最优化战略的制定和正式行动方案的形成;

战略管理则将思考与行动统一,强调全面管理过程,焦点在于战略性思考与行动。

③从过程取向到结果取向。

④从集中化到分散化。

在战略主体上,战略规划将决策权力集中于高层;

战略管理关注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