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521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docx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

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观点选编

 

中共广州市花都区委宣传部

(二0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关于城市规划理论………………………………………………1

二、关于世界城市理论………………………………………………21

三、关于“多中心”理念……………………………………………28

四、关于“精明增长”理念…………………………………………37

五、关于“紧凑城市”理念…………………………………………44

六、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53

七、关于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58

一、关于城市规划理论

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19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六次转折”内容摘要

了解西方城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并避免失误的捷径之一。

本文将西方城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并将演变过程与当时的城市化问题和背景联系起来。

(一)三大运动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山鼻祖、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总结了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城市美化运动三大运动的经验教训,于1889年出版了《明日:

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后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的三大目标。

1.空间目标:

①每个田园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城区用地扩张进行限制。

②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组成系统。

③用绿带和其它开敞地将居住区和工业区隔开。

绿带的概念开始形成。

④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

⑤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良好的交通联结。

⑥市民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

人不能生活在水泥森林之中。

2.社会目标:

①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减轻房客的房租压力。

当时的土地全部是私有的,私有化的土地造成了土地投机,使居住人承受了过高的房租压力。

霍华德提出城市土地应归集体所有,并通过公共政策来降低土地和住房的租金。

②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③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

④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⑤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

3.管理组织目标:

①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

②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

③社会要成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

④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4%范围之内。

⑤建立公营或共营企业,由政府来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霍华德提出这三大目标,以解决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的所有缺陷包括城市空间、社会和政府管理的弊端。

并于1903年在英国的莱奇沃斯(Letchworth)根据自己的田园城市理论建立了一个田园城市,该市设计人口为35000人,周围被绿带包围。

此后,人类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伟大实践,如20世纪英国的新城镇规划、美国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新城规划和控制大城市发展等等,无不受到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深刻影响。

(二)功能-理性主义繁荣的产物——《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是城市规划学发展的两座里程碑。

1.《雅典宪章》的贡献:

在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埃倡导下,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第四次会议制定《雅典宪章》。

该宪章作为理性主义的产物,主要有三大贡献:

①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芒福德提出,今天的农村就是明天的城市。

城市与周围区域之间不能割裂。

②创造性地概括了城市的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这是柯布西埃的杰出贡献,并据此提出了阳光城的概念,即拆除城市中的低旧矮房,建设若干座高楼大厦,以享受充足的阳光。

③提出保存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

2.《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

《雅典宪章》的出现,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已发展到了顶峰,但城市中心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也暴露无遗。

城市的脏乱、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等,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

实践证明,《雅典宪章》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

一是理性主义思想对事物采取分解而不是组合的方式。

以至把城市整体搞得支离破碎,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割裂,功能分区截然分明,简单的分区使其成了有纪律和技术美的机械社会、居住机器,但否认了人类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二是理性主义思想强调非常清楚而明确地认识所有事物。

根据这一思想,规划师对于城市的认识只停留在纯粹的物质空间,而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不予理睬,认为城市规划是扩大了的建筑学,是家具的放大,家具放大就是房间,再逐一放大就是建筑、小区,最后就是城市。

但是建筑放大为小区,小区放大为城市时,空间已发生了质变。

影响家具的因素是有限的,而影响城市的要素却是无限的,而且世界上所有的人造系统中,惟有城市是最复杂的,不能将家具和城市放在同等的地位中。

三是理性主义所要求的清晰与明确,恰恰成为城市规划与城市现实相脱离的价值基础。

城市规划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活生生的城市社会,本质是试图用变量极少的规划来调控变量极大的社会的问题。

(三)从分解到综合——规划的系统分析时代

从分解到综合,就是理性主义通过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办法,将相互之间的“关节打通”,逐步走向综合。

1.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点:

(1)系统分析是理性主义的高峰,它将城市视为一个多种流动的相互关联的由经济和社会活动所组成的大系统,结合城市和区域、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各个要素的现状、发展变化与构成关系。

改变了过去以“城市设计”为导向的城市物质形态规划的主导地位,强调理性的分析、结构的控制和系统的战略。

(2)城市被视为一个“活”的功能实体,城市规划也必须由“蓝图”式的规划变为“过程”式的规划。

规划调控方法必须与城市自身和环境的变化动态适应。

(3)城市规划师也应由原来的“设计师”定位转变为“科学系统分析者”的角色。

2.系统分析论的基本成就:

运用这一理论,英国于1968年对城市规划做出了新规定,要求以结构规划(StructurePlan)和地方规划(LocalPlan)取代原来的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使得城市规划更具弹性、适应性和预测性。

以城市多种可能的发展方案来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要求,使城市规划在整体上成为城市社会系统协同作用的基础和依据,在微观层次上又能揭示该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和结果。

3.系统分析论面临的挑战:

一是掺杂着种族问题的“郊区化”。

美国工业革命后期,黑人在城市中心和人口密聚区寻找工作和流浪,引发了大批白人和中产阶层向郊区迁移,不同收入者和不同种族的分化日趋明显。

二是改造日益破败的城市中心的城市美化活动带来不良后果。

美国政府于20世纪40年代起开展城市美化运动,该活动的目的是改造和美化城市中心,消灭贫困,但最后却变成了“消灭穷人”的运动,拆掉了穷人赖以生存的聚居区,却没有为他们提供住房和就业,使许多人流离失所,造成很多城市的反抗运动。

三是殖民地国家城市化造成大量贫民窟。

所以,尽管理性主义达到了顶峰,但用纯自然科学的办法来加强规划,并不能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

(4)回归现实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的日益兴起

实践证明,城市规划本质上是价值判断,是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过程。

城市规划的实施,必然涉及到各方利益。

理性主义的顶峰——系统分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纯粹意义上的科学不能分析价值判断、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和大众心理等因素。

1977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在秘鲁利马的玛雅文化遗址地马丘比丘召开,制订了著名的《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的前言写道:

“雅典代表的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中的理性主义,而马丘比丘代表的却是世界上启蒙主义思想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一切”。

1977年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又一高潮期,《马丘比丘宪章》对《雅典宪章》进行了批判,修正了《雅典宪章》的缺陷,树立了城市规划的第二座里程碑。

其主要观点有:

(1)不要为了追求分区清楚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

(2)城市交通政策应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运输系统的发展。

(3)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规划的制定,也包括规划的实施。

规划重在规划的编制过程,尤其是规划的实施。

(4)规划中要防止照搬照抄不同条件、不同变化背景的解决方案。

(5)城市的个性和特征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一切能说明这种特征的有价值的文物都必须保护。

保护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和生命力。

(6)宜人生活空间的创造重在内容而不是形式。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7)不应着眼于孤立的建筑,而要追求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统一。

(8)科学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正确运用。

(9)要使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当权者或规划师的城市。

既然城市规划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政治决策过程,那么,规划师就不能以自己的价值凌驾于城市主人之上,而应平等协商、沟通和谈判,为此出现了以下一系列新的规划理念:

①辩护式规划:

追求制定规划过程的充分民主,突出为社会弱者的利益服务。

②开放式规划:

强调在规划的过程中把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以及各种利弊暴露出来,让不同的声音都被吸引,让不同的利益都得到考虑。

③进步式规划:

侧重于怎样进行体制内改革,怎样倡导一种新的专业主义,能够在体制内让规划追求一种民主的过程。

④联络式规划:

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师最重要的技巧是“听”和“沟通”,组织不同利益代表者经交流协商达成共识。

⑤行动性规划:

弗里德曼认为,通过公共决策和政策制订得出的方案并不能在实际中得到很好的执行,应重视规划怎样才能很好地履行。

规划师应该是这方面的管理者及“各种网络的缔造者”和联络者。

城市规划问题,看起来是空间规划问题,但在现代城市规划意义上,没有一个空间问题不是来源于社会经济问题,没有一个空间技术上想解决的城市空间问题,是仅仅通过空间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现代城市规划以其特有的社会精神和责任,与传统的城市图案设计相区别。

(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冲突

1980年左右开始影响全球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城市是一个由多元空间、多元关系网络组成的以人为参与主体的多要素复合空间。

它决不是现代主义因果关系的直线型思维所能把握左右的。

后现代主义采用启发式的探询过程,将各要素构成的城市看成一个没有边际的整体,整个有机体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其代表人物桑德库克提出了后现代主义五项新原则:

⑴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与市场效应同等重要,而且不公正和不平等需要广泛定义,不限于物质范畴和经济范畴。

⑵不同性质的政治团体对一个问题的界定要通过不同政治团体之间的讨论达到共识。

⑶公民性(Citizenship),建立包容性道德观。

⑷社区的理想,去除传统社区的概念,代之以基于“我”的多重界面的多重性质的社区概念。

由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方式取代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的表达,从以国家政策导向为主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

⑸从公共利益走向市民文化。

规划师理解的公共利益与实际的公共利益有差异,经济力量已经把社会分化,公共利益应该走向更多元化和更加开放的“市民文化”。

后现代主义在促使城市规划的多元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规划中权力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所做的批判有相当价值。

(六)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均衡——精明增长

1.精明增长(SmartGrowth)。

1997年,马里兰州州长首先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后来戈尔副总统将其作为总统竞选纲领——21世纪新的可居议程。

1999年,美国城市规划协会(APA)在政府资助下,花了8年时间,完成了长达2000页的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纲要。

美国的精明增长主要针对以下四类问题:

(1)绿色空间减少和环境恶化。

(2)城市内部投资减少,功能退化。

(3)财政赤字日益恶化。

(4)生活品质下降。

远距离小汽车交通耗费了人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老年人和小孩寸步难行;分散的布局使各类社区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离异等。

2.精明增长目标:

(1)城市发展要使每个人受益。

(2)应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公平。

(3)使新、旧城区都有投资机会,得到良好发展。

3.精明增长的基本做法:

(1)保护绿色空间以维持清洁的空气、水源,为每个家庭提供步行、游玩和休闲场所。

(2)强调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为主的开发模式,改善道路规划,扩展多种交通模式,解决拥堵。

(3)鼓励市民参与规划,以创造一种社区意识,营造归属感。

(4)鼓励相邻社区间的协作,制定地区性发展战略,协同解决公共问题。

(5)加强城市经济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来吸引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采取修改税法、住房补贴等措施,改变市中心退化的趋势。

(6)强调开发计划应充分利用已开发的土地和基础设施。

(7)鼓励土地利用的紧凑模式,反对城市蔓延。

紧凑型的城市空间、多组团的结构最符合生态要求。

(8)提倡土地混合使用,住房类型和价格多样化。

4.美国精明增长的特点:

一是务实,无论何种城市规划决策,必须要从问题导向。

二是多视角,把城市看作是经济实体的城市、社会组织的城市、公共管理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城市,实现环境、生态、经济三方面公平均衡发展。

三是可借鉴性,精明增长原则中的紧凑发展、土地混合使用、公共交通、防止城市蔓延等概念都值得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学习借鉴。

四是法治原则,到2002年底止,美国已有十四个州全部或部分采用“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建议来修改法规。

(节选自《规划师》,2003年第11期)

何丹、朱小平、王梦珂(华东师范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

“《更葱绿、更美好的纽约》——新一轮纽约规划评述与启示”内容摘要

纽约市隶属纽约州管辖,位于纽约都会区的心脏地带。

纽约都会区(NewYorkMetropolitanArea)是全美最大的都会区,也是全世界最大都会区之一,目前总人口约1882万人。

整个都会区以纽约市为中心,包括纽约州的六个郡与长岛的两个郡,纽泽西州的十四个郡,康乃狄克州的三个郡,以及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郡。

(一)纽约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沿革

1916年纽约市批准了《纽约城市区划决议》,这是美国第一个区划法,它以法律形式实现了对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的控制规定,明确了土地使用分区的原则等。

区划法规有效控制了纽约在建设高潮期的过度开发和无序发展,引导和规范了城市发展和建设,并且成为美国城市区划法规的模板。

1921-1929年纽约区域规划协会对纽约大都会区进行了第一次区域规划,对纽约城市区域的未来提出了具体构想。

依据该规划,中心城市继续保持高密度增长,与周围区域通过交通网络来联系。

第二次区域规划发表于1968年,涉及重塑城市中心,发展多样化住宅,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新城发展中的自然保护,以及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几个方面,通过城市空间形态的再集聚阻止战后的都会区爆炸。

1996年进行的第三次区域规划,以3E作为衡量竞争力的标准,即经济、环境、公平,通过5个运动——植被(greensward)、中心(centers)、机动性(mobility)、劳动力(workforce)、管治(governance),整合和促进区域经济、环境和公平三者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区域的生活质量。

1969年,纽约市规划局编制了纽约城市历史上第一部综合规划,重点针对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和扩展、社区规划,以及如何实施具体的分区规划。

此轮规划的立意新颖,但因具体操作手法难以实施而引起较大的争议,最终这项规划的提议未获得市议会的通过。

所以纽约城市规划历史上没有一份真正意义上被付诸实施的综合规划。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纽约的城市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2007年4月纽约市的新一轮综合规划——《更葱绿、更美好的纽约》(PlaNYC2030:

AGreener,GreaterNewYork)应运而生。

这一规划的颁布,改变了纽约城市建设历史上缺少总体性战略部署的历史。

(二)《更葱绿、更美好的纽约》的内容

2007年的世界地球日,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彭博宣布实施纽约市的新一轮综合规划PlaNYC,目标是到2030年将纽约市建成“21世纪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全球的其他城市做出表率。

规划首先分析了纽约市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三大挑战:

增长、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恶化,并从土地、水资源、交通、能源、空气、气候变化几大方面,制订了127项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纽约城市发展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PlaNYC第一次将“可持续化”(sustainability)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城市公共政策的制订中。

以下就几大方面对新规划依次进行解读。

1.土地。

增长被确认为纽约城市发展的第一大挑战,城市增长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就是土地供给,不仅需要高效利用城市土地来满足增长的需求,并且要能够建设足够的住房容纳日益增加的人口。

同时在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城市的生活质量来迎合增长,适量的开敞空间、公园、运动场所等都是健康社区的组成元素。

因此,纽约新规划中的引领章节是“土地”部分,主要分为:

住房、开敞空间和棕地。

①住房。

新规划预计到2030年纽约市的人口将增加100万,围绕这一议题制定的政策重心在于如何提供可支付(affordable)和可持续发展的住房来容纳增加的人口。

如何扩大纽约城市现有的土地资源以及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成为此次规划的重点。

住房发展的具体实施计划,包括四个部分:

(1)以公共开发的重新区划作为规划的手段提倡公共交通导向型的发展;开发未被利用的滨水区域;以交通发展来刺激当地的经济。

(2)利用公共土地新建住宅。

与州及城市政府部门协同合作;更新年久失修建筑赋予其新的用途。

(3)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发展社区之间的隔离地带;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整修铁路广场、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

(4)拓展定向的可支付性住房项目。

发展新的融资策略;扩大包容式区划;鼓励房屋自有率;维持纽约市内现有的可购性住房储备。

以上具体计划通过改造和开发旧区、新建住房等方式,力争到2030年为纽约市提供30~50万个住房单元以满足增长的需求,辐射范围将覆盖到纽约市各收入阶层,试图最大化地造福纽约市民。

②开敞空间。

自“城市美化运动”开始以来,公园已成为纽约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如1857年建设的纽约中央公园就见证了公众对于开敞空间的需求。

新规划提出“到2030年,让每个纽约人居住在可以10分钟步行到一个公园的环境里”。

主要用以下三个手段:

第一,现有休闲游憩场地让尽可能多的城市居民使用。

第二,延长现有休闲游憩场地的使用时间。

一是拓展场地使用功能;二是增加场地夜晚照明系统。

第三,重新审视公共空间,争取为每个社区建设一个公共广场,供居民休闲游憩使用。

同时城市景观的绿化,主要通过增加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强化绿色植被以及花草种植来实现。

③棕地。

纽约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棕地(Brownfield),因工业污染而一度被弃之不用。

若能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可缓解城市土地日益紧缺的现状。

新规划计划通过以下手段进行棕地的治理工作。

首先,使现有棕地治理项目的运转高效和顺畅。

制订棕地治理的统一标准,建立专门的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棕地治理的规划、检测和处理。

其次,增加棕地清洁治理的项目种类。

通过州政府减免棕地治理区域的税收,并且由市政府提供治理基金,提高项目申请的积极性。

再者,扩大棕地治理的参与对象。

如以社区为单位对社区居民进行棕地治理的普及教育,并且鼓励项目参与对象的多方合作。

最后,建立棕地历史使用记录数据库。

对棕地所受污染的种类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帮助治理项目的开展。

2.水资源。

水资源的规划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证水资源质量,主要通过以下这些手段:

更新供水的基础设施;增加对高等级雨水排水管道的利用以及借助开敞空间的规划设计和蓝带工程;将最佳暴雨水的解决方案推广到更高层次。

另一方面是有关城市水网,包括:

增加紫外线消毒设备和过滤装置以确保饮用水安全;评估新的水资源,扩充水源渠道,高效利用现有设备。

3.交通。

新规划指出,目前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交通拥堵和交通基础设施老化,这两大问题已经成为纽约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①交通拥堵。

规划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第一,修建和扩增交通运输设施。

包括在交通拥堵的主要地段扩大道路容量,建设新的城际通勤铁路以及改造交通不完善地区。

第二,改进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服务。

改善和扩大公共巴士容量,譬如推广快速公交线,指定公交专用通道等,改进当地铁路的通勤服务,增强交通便捷性以及全城范围内应对拥堵的交通服务。

第三,提倡可持续型交通方式。

比如提高轮渡服务的覆盖范围,鼓励使用自行车通勤,为此,还特别制订了1800英里的自行车通道专门规划,方便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

第四,通过采取交通拥堵收费、高效的道路管理和对交通违规严惩等手段,减少拥堵以使道路顺畅。

然而交通拥堵收费的措施自新规划出台以来饱受争议,该议题未能进入州议会的投票表决,导致计划的最终流产。

②交通设施维护。

新规划中交通部分设立的另一个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纽约市域范围内所有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新规划提出拟与州政府合作,建立新的专门机构负责资金的筹集工作,新机构的名称为可持续移动和区域交通筹资局(SMART)。

SMART承担着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银行的功能,承担的任务包括为交通设施的维修和养护筹集资金,推动项目开展以及设法弥补项目资金方面的缺口。

交通设施维护的过程将历经融资、政府监管以及项目实施这三个阶段。

4.能源、空气、气候变化。

为体现“可持续化”发展的主题,能源、空气以及气候变化成为新规划关注的重点。

能源部分的规划目标是“在更新、提升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同时,向每一个纽约人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

规划从两方面入手,研究困扰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需要减少能源的需求及消耗,另一方面是如何提供清洁能源。

此外,能源输送过程中传输设施的能源损耗也不容忽视。

应对以上问题,新规划提出成立纽约能源规划委员会对能源规划的实施进行部署和监管。

而在净化城市空气方面,新规划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成为全美空气最洁净的城市”的目标,提出所需作出的努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减少道路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第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同时注意建筑的环保效应以及城市中绿化植被的应用;第三,强化全民的环保知识教育。

(三)纽约市新一轮规划的启示

虽然对纽约市新一轮规划的内容和编制过程仍然有很大的争议,其实施也仍处于不断的协调与磨合过程中,但其经验仍然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首先,就总体理念来说,信奉自由市场的美国,其规划重点侧重于城市政府所提供和调控的公共物品的范畴。

在美国的规划体系中,宏观层面的综合规划着重战略性的政策导向,通常从战略的角度对公共物品——土地的公共使用(包括公共住房、开敞空间等)、公共交通及其他设施等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反映城市发展的整体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区划法令和土地细分法来控制。

相比较而言,国内城市政府组织编制的规划,往往偏重于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及产业布局等本该由市场调节的领域,而对公共物品领域的规划相对薄弱。

借鉴纽约城市规划的经验,应该还原规划的“诱导”特质:

一方面利用规划为市场的经济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另一方面通过规划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其次,就具体实施行动而言,“增长管理”的理念贯穿于新一轮的规划中,尤其是体现在127项计划中。

增长管理是政府对城市快速发展的管理控制,即“政府运用各种传统与演进的技术、工具、计划及行动,对地方的土地使用模式包括发展的方式、区位、速度和性质等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对于国内城市政府而言,“增长管理”应该是实际操作的“抓手”。

它的具体启示在于倡导公交导向型的开发建设,改善土地使用强度和效率,控制城市的无限蔓延,保证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公共物品(如保障性住房)的充足供应以及削减负的外部性,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使得城市健康良好地发展。

再者,新规划的“可持续化”发展主题与时下的“低碳经济”相契合。

纽约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代表,已走过百年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而现今中国城市普遍采取的都是“追赶型”的经济增长战略,肩负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压力,城市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显得尤为复杂。

因此,一方面要压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