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7042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沈阳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经贸[2007]213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07年流通业结构调整国债专项项目的通知》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某公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某公司网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5.国有土地使用证

6.土地购置合作协议书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8.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9.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10.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1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附图:

1.区域位置图

2.总平面布置图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1.1.2承办企业概况

承办企业名称:

某公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某公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集团”)是以e化的钢铁物流、钢铁加工配送、钢铁企业ERP软件开发为主的股份制企业集团,拥有某公司钢铁加工物流有限公司、某公司网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某公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某公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某公司实业有限公司、天津某公司溪储板材有限公司、北京某公司九洲钢铁加工有限公司、某公司板材有限公司、某公司钢铁加工中心(石桥子)、某公司马家选矿厂(南芬)等十余家控股和参股公司。

某公司大厦。

集团现有员工350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27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62%。

人员构成详见下图:

图1-1集团人员构成图

公司拥有行政管理、商务、软件技术开发科技园、生产作业厂房等建筑,电子商务设施、钢铁加工生产线等大型设备(340台/套);资产总额为4.3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6%,银行信用等级为AAA。

2003年某公司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达16.5亿元人民币。

近三年的主要业务经营情况详见下表。

近三年集团资产及主营业务情况表

表1-1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资产总额(亿元)

3.6

3.88

4.34

销售收入(亿元)

7.92

10.89

16.50

利税总额(亿元)

0.47

0.65

0.95

图1-2近年集团销售收入增长图(单位:

亿元)

2000年2月,某公司集团建立了以B2B模式进行钢铁贸易的专业电子商务,实现了传统钢铁贸易与互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钢铁企业间的不间断交易。

与此相配合,某公司集团还在全国组建了多家连锁的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集采购、配组、分装、贮存、调运和信息处理于一体,使网上交易和钢铁配送紧密结合在一起,为钢铁企业提高了市场运营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为建立钢铁物流配送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系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常委、和平教育基金会中国总会副主席、省软件行业协会理事,其工作经历如下: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

(1)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物流,被业界称为“第三利润源”,被媒体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被老百姓称为“金饭碗。

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6年的18.3%提高到18.4%,上升0.1个百分点。

2007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6981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2006年提高5.2个百分点,占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7.6%,比2006年上升0.5个百分点,占GDP的6.9%,比2006年上升0.2个百分点,反映出物流业发展对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

    200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283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全社会物流费用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省178.8亿元。

而美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不足GDP的10%。

如果我国能达到与美国同等水平,按照2007年的GDP水平,将可为全社会节省8940.4亿元的物流成本,或者说可以多产生近9000亿元的利润。

“十一五”期间,如果我国的物流费用降低到占GDP的15%,每年可为全社会直接节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属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成本高。

据世界银行推测,我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2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

二是周转慢。

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1.6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均周转速度为15次至18次。

三是库存大。

据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6万亿元,占当年GDP近40%。

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占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

四是效率低。

有专家估算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

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十几次的搬运、装卸和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

五是传统流通方式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已达30%以上。

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二方的仅占16%。

因此,我国的物流产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不仅起步较晚,全国围的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而且无论从基础设施、经营管理,还是理论研究方面,整体上看还比较落后。

这些方面的明显差距,正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同时,我国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

一是物流需求量大。

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

全国货物周转量已达4.44万亿吨公里,进出境集装箱超过2500万标箱。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发展很快,信息网络服务技术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三是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正在形成。

一方面国优势企业集团在市场扩的过程中,对企业物流实施流程再造,出现了“海尔流”、“青啤物流”和“宝钢物流”等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专业化的企业物流。

另一方面,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三路大军齐头并进:

一路是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总统轮胎、宅急送等;一路是由国运输、仓储、物资流通及货物代理等传统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储、中外运等;一路是新兴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宝供集团、中海物流、快步易捷等。

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将以每年25%的速度发展。

四是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和服务效率等“软环境”逐步健全完善。

我国近几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随着贸易壁垒降低,将促进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并加速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的市场空间。

二是由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跨国公司正准备将我国变成其制造基地,但同时由于不可能带来其全套物流系统,无疑会增加对我国物流市场的依赖,增加新的物流需求。

三是国外物流企业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物流市场,一方面给我国物流企业增加了竞争的压力和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经验与技术,必将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

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万亿元。

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展望2006年中国物流发展时指出,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体表现在:

一是各地的物流规划将陆续进入实施阶段;二是跨国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扩展与布点;三是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企业加快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四是物流需求将首先从部分行业释放;五是政府将继续大力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六是高科技和信息化在物流业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七是物流人才教育工程进一步启动;八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投资重点。

(2)我国钢铁物流配送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钢铁产业大国,2007年的钢产量超过5亿吨,钢铁消费总量超过4.5亿吨。

按照销售价格每吨平均3000元计算,我国钢铁销售总额约13500亿元,而其中物流成本达到4050亿元。

如果钢铁行业的物流成本降低到15%的水平,将会节约1000亿元的物流成本。

由于机械制造、船舶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钢材交易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网络将是未来钢材市场营销的主渠道。

中国有几千家钢铁企业,再加上相关行业约有几十万家。

由于目前钢铁企业竞争激烈,特别是矿石、焦炭、运输等因素引起的生产成本增加,更需要通过统一配送来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提高生产力,缩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作业效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钢铁物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际钢铁行业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基础的传统工业,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老”的传统行业也快速地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大潮中。

美国著名的钢铁咨询机构“世界钢铁动态”认为,世界钢铁市场的特性十分适合运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据其预计,今后10年每年约有2亿吨钢铁将通过电子商务达成交易,约占全球钢铁供应量的1/4。

目前全球钢铁的年销售额约为8000亿美元,其中跨国界的交易占50%,而10年前这一比率仅为25%。

鉴于国际钢铁市场规模较大、价格波动频繁的特点,全球钢铁业巨头积极跨入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此举将改变钢铁业的整体竞争格局。

据“世界钢铁动态”预测,2010年全球将有40~60%的钢铁在网上实施交易。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市场、商业关系及交易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步入钢铁交易市场,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是企业走向发展壮大的必然之路,也是我国钢铁行业在新世纪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少成本增加的压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4)国家对电子商务产业的支持政策

当前,国家对电子商务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将电子商务确定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信息化已经被确立为面向21世纪和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国家在继续突破电子商务涉及的认证、安全、支付、物流配送、网络、法律环境、协同工作体系等关键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完善各类公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资信体系和个人消费资信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银行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孵化器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推进电子商务向纵深方向发展。

而围绕传统业务和专项商品开展电子商务,将成为中国企业最实际、最理智的选择。

引导传统企业与新经济的结合,积极参与电子商务,采取在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结合中逐步扩大电子商务比重的做法将具有较为光明的前景。

商务电子化和电子商务普及化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未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5)本项目市场定位

本项目拟将市场首先定位在的汽车配套件、机械制造、仪器仪表、高中低压容器、建筑构件五个行业生产所需的钢铁市场,并进一步辐射到东北,以至全国。

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的钢铁消费大户。

省的支柱产业为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省的支柱产业为汽车、化工等,省的支柱产业为石化、装备制造等。

因此,本项目的市场定位符合东北三省的行业特点。

以板材为例,东北地区的汽车制造、机车制造、门窗制造、包装容器、农机制造等行业,每年冷轧板的总消费量为110万吨,其中汽车制造业用量50万吨,机车制造业用量13万吨,门窗制造业用量20万吨,农机制造业用量20万吨。

上述用量是根据不完全统计得出的数据,实际的用量要大于110万吨。

2007年省钢铁年交易量已达到4000万吨,交易额在1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