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327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x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心理现象也叫(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1879年)年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6.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7.必须具备(人脑)和(客观现实)才能产生人的心理。

 

8.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的。

其中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组成。

 

9.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神经元),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分叫(突触)。

 

10.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叶,额叶是(语言运动智慧)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

 

1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产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12.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13.第

(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人所特有的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14.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彼此留下痕迹的过程。

植物和单细胞出现了(感应性)反映形式;多细胞和环节动物有了(感受性);脊椎动物出现了(知觉)反映形式;高级哺乳动物出现了(具体思维);人的心理的最高形式是产生了(意识)。

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性。

 

1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个体心理现象分可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6.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17.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自然实验法)。

18.表象是指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模糊片断性)的特点。

19.费希纳定律是指在中等刺激范围内,(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对数值呈正比。

20.韦伯定律是指在中等刺激范围内,(差别感觉阈限)和(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1.差别感受性的大小是由(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的关系。

22,脑干主要由(延脑)、(脑桥)、(中脑)和网状结构所组成。

23.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4.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25.实验中,识记一定的材料后休息比识记材料后从事其它学习活动,回忆的效果好,这一事实说明,遗忘可能是由于(干扰)造成的。

26.智商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客观指标,按其计算方法的不同,它可分为(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27.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28.智力三元论认为,完整的智力理论包括三个亚理论,分别是(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认知亚理论)。

29.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0.现代科学表明: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31.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解释心理、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独特的观点,亦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32.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表象)的过程。

33.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34.(双趋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时而产生的冲突。

35.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结构差异)。

36.(再认)或(再现)是从记忆系统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也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3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8.(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之中,进行心理实验,促进了心理学的科学化进程。

39.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40.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科学,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研究方法是(客观研究方法)。

41.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42.反射主要有: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其中,(无条件反射)是指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有一定条件下,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43.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越大,则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高。

4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喜欢用红色的笔来作记号,其理论根据是知觉的(选择性)特征。

45.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

(颜色恒常)、(大小恒常)、(亮度恒常)和(形状恒常)几种。

形状知觉是个体对(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组合)的反映。

46.根据记忆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将记忆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7.凡是与活动目的任务直接联系的识记就是(有意识记),凡是没有直接的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活动就是(无意识记)。

48.凡是通过(理解材料意义)方式进行的识记就是意义识记,凡是通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方式进行的识记就是机械识记。

49.在“消退说”者看来,记忆完成后之所以会有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50.“干扰说”认为,记忆中之所以存在遗忘,是因为记忆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抑制: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51.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的反映。

52.作为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思维具有与其它心理活动过程不同的特点:

(概括性)和(间接性)。

53.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属性分解为部分的心理活动是(分析)而把事物的各部分组合在一起来进行认识的思维过程是(综合)。

54.比较就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的(异同)的过程。

55.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56.个体掌握的概念主要有(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两种方式。

其中(日常概念)是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典型方式,而(科学概念)是学龄儿童掌握概念的典型方式。

57.创造想象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而在头脑中独立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而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8.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方面。

其中,(表层结构)是句子的语法结构,而(深层结构)是句子的意义结构。

59.外部言语主要有:

(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大类。

60.书面言语具有与口头言语不同的特点,即:

(随意性)、(开展性)和(计划性)。

6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2.注意的主要功能有:

(选择)、(保持)和(调节和监督)。

63.注意状态下,个体的外部表现主要有:

(适应性动作)、(无关动作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等。

64.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它反映的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65.情绪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信号功能)、(调节功能)。

66.表情是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在有机体身上,表情主要有: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动作表情)。

67.人的情绪状态主要有:

(心境)、(激情)、(应激)。

68.人的高级社会情感主要有: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二、单项选择题

69、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70、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71、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72、(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73、(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74、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坌睦硌 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75、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76、(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77、(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78、(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9、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80、"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81、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

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82、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83、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性格 C、兴趣 D、能力

84、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

85、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86、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87、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8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89、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C、安静型 D、抑郁型

90、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91、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B)

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92、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93、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94、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95、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96、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

A、同化 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

97、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D、戴斯

9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99、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00、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101、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102、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0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10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105、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106、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107、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108、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

A、桑代克B、斯金纳 C、加涅D、金布尔

109、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110、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

111、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

112、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13、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1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 B、记忆力C、意志力   D、思维力

115、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

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1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1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

A、归因

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

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

118、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11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20、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121、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122、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123、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三、多项选择题

124、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能力 E、兴趣

125、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126、信念是(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127、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E、注意力

128、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

12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130、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

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

131、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

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

132、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B、等值信度 C、分半信度 

D、内容信度 E、效标关联信度 

133、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

A、强 B、弱 C、平衡 D、不平衡E、灵活

134、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

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 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136、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137、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13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139、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

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140、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141、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142、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

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143、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144、(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45、(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46、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47、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48、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9、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0、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51、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52、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53、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54、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