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0294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

《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雍县贝勒煤矿万吨原煤生产Word文档格式.docx

工作制度:

地面“三八"

制,井下“四六"

制,日净提升时间16h。

1.2 

工程简况

纳雍县贝勒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矿井始建于2004年,2007年11月建成并进入试运转,之后通过安全设施及条件验收,并办理了相关的生产许可证件。

2005年,为配合纳雍电厂的建设,确保电厂有稳定、可靠的煤源,贵州省西电东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黔西电办(2005)02号《关于下发2005年开工建设配套电煤项目调整名单的通知》将其列为规划矿井之一,要求生产能力提升至30万t/a。

2010年4月,经贵州省能源局批准,将贝勒煤矿生产规模从15万t/a提升至45万t/a(批准文件:

《关于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贝勒煤矿申请技改扩能为45万吨/年的复函》)。

本矿设计为斜井开拓,初期井筒数目共四条,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西翼风井。

西翼风井拟在1603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即废弃。

根据设计,本矿沿煤层倾向分为上、下二个阶段二个采区,即:

一阶段一采区、二阶段二采区.1250m标高以上为一阶段一采区,1250m-690m为二阶段二采区.一采区共划分为三个区段,二采区共划分为七个区段。

各区段段高80m。

区段间的开采顺序为下行式,采区间的开采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

一采区为首采区。

根据现场实地调查了解,区内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沟及水库,地表水总体沿溪沟由北向南排泄,流出矿区,均为季节性溪流。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动态变化较大。

矿山供水水源为水库储存水,能满足矿井生活用水需要。

生产、消防水源不足部分采用处理达标后的井下水补充。

锅炉房设置2台DZL4-1。

25AⅡ燃煤蒸汽锅炉,向全矿供热。

矿井设计采用双回路供电,双回路电源均引自座脚变电所,工业场地设10/0。

4kV变电站。

矿井年耗电量约1926万kW.h,吨煤电耗约42。

8kW。

h/t。

通过污染物排放核算,项目建成后最终排放废水3196。

79m3/d,受纳水体为法窝小溪;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储煤场、矸石堆场、原煤装车点、锅炉产生的烟尘和SO2、煤炭运输道路产生的粉尘等;

主要噪声有矿井通风机噪声、坑木加工房噪声、机修车间噪声、绞车房噪声、空压机站噪声、瓦斯抽放站噪声、交通运输车辆噪声以及泵类产生的噪声等;

主要固体废物有煤矸石、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锅炉产生的炉渣等。

环境质量现状

2。

生态环境

贝勒煤矿(改扩建)属扩建矿井,根据实地调查扩建前为生产服务的工业场地、生活和管理区、排矸场等已不同程度地对土地造成了破坏。

井田范围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中低山区旱地,在井田山间和坡脚平坝地区有一些零星水田,在矿区山坡缓坡地带零星分布有一些低覆度草地.

贝勒煤矿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及进场公路用地主要为旱地,占地使得原有用地植被消失,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使农业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并使局部区域产生长期不可逆影响。

但各场地占地,对水土保持则是有利的,由于占地区域内地面坡度变缓、地面建筑和水泥路面覆盖了大部分地面,空隙地均采取绿化措施,从而使占地区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地表水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本项目外排水受纳水体为法窝小溪,共布设9个监测断面,9个监测断面均未超标,水质质量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地下水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确定3个地下水监测点(树戛冲泉点、大煤洞泉眼和董家梁子泉眼),泉点地下水总大肠杆菌群超标,其余项目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标准。

2.4 

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污染特征、当地气象条件和评价等级等因素,在郭家寨(工业场地东北500m)、金能希望小学(工业场地西侧100m)和长田(工业场地南侧500m)各设置1个环境空气监测点。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其大气环境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5 

声环境

根据本工程周围的环境现状,在本次噪声监测在贝勒煤矿工业场地厂界四周各布设1个监测点,同时在工业场地四周200m范围内的居民点及运输道路旁居民点各布设1个监测点,本项目共设10个监测点。

,本项目的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

地表沉陷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沉陷预测

采用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推荐的概率积分和皮尔森Ⅲ型函数法对本矿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预测,贝勒煤矿煤炭开采后最大下沉值8561.41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2825。

26mm,最大倾斜值21.58~67.41mm/m,最大曲率值0。

12~0.20(10-3/m),最大水平变形值16.17~50。

50mm/m。

对于同一煤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地表变形最大值逐渐减小。

预计本矿井开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是出现地表裂缝、局部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不会像平原地区形成大面积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也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区。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矿工业场地利用原工业场地,对已有建筑进行修缮,工业场地内有原植被被破坏,其中,针叶林破坏面积为0.11hm2,针阔混交林破坏面积为0。

04hm2,灌木林破坏面积为0.06hm2,草地破坏面积为0。

06hm2,无植被区占地增加面积为0.02hm2,导致植被覆盖率比未破坏前下降,随着工业场地绿化面积的增加,植被覆盖情况有一定的恢复.

贝勒煤矿工业场地在建设和生产期间,地表植被因为被压占遭到完全破坏,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彻底改变。

场地内土壤由于长期受到机械设备和建筑物的压占,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壤孔隙度与饱和含水量,土壤透气、保水、保肥性能下降,同时也影响土壤生物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塌陷造成了土地的垂直下沉和变形,干扰或破坏了原有植被系统,从而引起土地质量退化。

贝勒煤矿生产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使得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失去生存的物质基础;

工业场地压占土地使原有表土层硬化,恶化土壤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微生物的数量减少。

而生活在地表动物则会迁移出该区域。

贝勒煤矿塌陷破坏土地主要是耕地和林地塌陷,使得原有植被枯死,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使生态系统发生局部不可逆的变化。

同时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地下水疏干等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流失、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正常排放情况下,矿井污废水排入法窝小溪后,W2、W4、W7、W8预测断面的污染物SS、CODCr、NH3—N的浓度有所增加,石油类超标,水质未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非正常情况下,预测各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均超标。

预测断面的水质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3.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地下开采过程中大量抽排矿坑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下水泉点的补给范围,会引起浅部泉点水量减少,甚至会干涸。

地下水位变化破坏了森林赖以生长的自然条件,将对开采矿体以上的林木生长的水源条件产生一定变化,林地有效面积减小,影响区域生态平衡。

(2)矿井井下排水、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排放对水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Fe、Mn、S2-等。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人为地对地质结构的破坏,使井下地质结构发生变化,采矿废水不断流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这些含有矿物元素的废水必然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平均风速较低(1。

6m/s),降雨量较充沛,相对湿度较大,厂址地面风速大于5m/s的频率较小,储煤场和矸石堆放场起尘几率小.干燥季节对煤矸石堆置场和储煤场采取喷雾洒水防尘措施,可满足排矸场场界控制点TSP最大浓度不超过《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要求,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在采取降低装煤落差、设喷雾洒水装置后,原煤装车过程产生的装车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评价要求矿方外购低硫煤以满足本矿锅炉用煤,矿方已经同六盘水市东泰煤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购煤合同,该洗煤厂洗精煤硫份低于1。

5%,本次评价锅炉用煤硫份按1。

5%计。

另外,评价要求锅炉配备双碱法湿式高效脱硫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90%,脱硫效率不低于80%,经处理后的烟气SO2排放浓度为389。

96mg/m3,烟尘排放浓度为160mg/m3,NOx产生浓度为521mg/m3,能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后经30m高内径0.8m的烟囱排放。

烟尘、SO2的最大落地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

因此,锅炉烟气的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3.5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工业场地的东、南、西、北厂界各预测点昼、夜间噪声全部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l中2类标准的要求。

本矿井建成后工业场地的噪声对周围的敏感点影响较小,本矿井的建设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矿井运煤道路两侧的主要环境噪声敏感点噪声昼间预测值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但运煤车辆主要集中在白天,运输时间10h/d(8:

00~18:

00),因此,只要严格控制运煤车辆穿过敏感点时,时速小于40km/h,预计运煤车辆对公路两侧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不大。

运煤车辆通过公路两旁居民点时,对居民点产生较大的瞬时汽车噪声,突发性汽车鸣笛噪声级为85~l00dB(A),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为避免车辆运输噪声对组居民的影响,应严禁经过村寨时鸣笛。

3.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矿井矸石经窄轨由调度绞车提升至原有矸石山附近,然后由汽车运至制砖厂,不能及时利用的矸石经汽车运至纳雍发电厂安乐灰场.。

矿井水处理站煤泥经压滤脱水后掺入产品每外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生活垃圾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

锅炉炉渣运至排矸场,做矸石防自燃空气隔绝层,对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建设国家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可行性分析

4。

与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1)纳雍县贝勒煤矿45万吨/年原煤生产(改扩建)项目开采煤层硫分高于3%,扩建后规模为45万t/a,原煤专供纳雍县发电厂发电,该电厂设有降硫措施,能达标排放,故该项目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令2011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归属于允许类.

(2)纳雍县贝勒煤矿45万吨/年原煤生产(改扩建)项目属扩建项目,规模为45万t/a,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7年第80号《煤炭产业政策》中第十五条“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15万t/a。

"

的规定.

综上所述,矿井建设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

4.2 

选址可行性分析

(1)工业场地

贝勒煤矿原工业场地早已形成,根据矿区范围、煤层走向、倾向长度及煤层赋存条件贝勒煤矿在原矿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原矿工业场地全部利用。

本矿受地势所限,其工业场地布置在山脚下,整个场地呈线性分布.根据本矿的发展趋势,生产区主要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储煤场和装车场地、坑木房、配电房、压风机房、绞车房、机修车间、材料库、办公楼、职工宿舍、矿灯房、锅炉房等建筑物。

布置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在有限的土地内合理布置了各建筑物,工业场地不占基本农田,其周围无自然保护区及人文古迹,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无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点.

工业场地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为:

环境空气二类区,地表水Ⅲ类水域,地下水Ⅲ类区,声环境2类区。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两个工业场地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中TSP和SO2、NO2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2级标准的要求;

受纳水体法窝小溪河水水质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工业场地厂界噪声监测点的昼间和夜间监测值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功能区标准。

根据噪声影响评价结果,工业场地的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较小。

根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果,工业场地粉尘以及燃煤锅炉产生的烟尘和SO2对工业场地周边居民点的影响均较小。

工业场地的建设符合该地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本矿设置一个西翼风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范围的中北部,主要担负1603采煤工作面回采使用,1603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即废弃。

该西翼风井工业场地占地类型为荒地,破坏植被主要为乔木以及灌木类,没有珍惜野生植物分布,也没有发现珍稀野生动物分布。

本矿地处山区,农户稀少,目前未出现环保投诉。

风井工业场地选址附近无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选址方案合理可行.

(2)爆破材料库

由于本矿井与德科矿井毗邻,又同属同一个业主,本矿井炸药库与德科矿井合建,设于德科矿井工业场地旁。

爆炸材料库位置、规模满足安全要求.本矿井不再另设爆炸材料库。

(3)排矸场

本矿不能利用的矸石全部运至纳雍电厂安乐灰库处理,本次扩建不设新的矸石场地.

5清洁生产

贝勒煤矿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装备,进行了全过程力污染控制,为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瓦斯抽放系统抽出的瓦斯是一种具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向大气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破坏全球环境,它的温室效应比CO2大20倍,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是CO2的7倍。

矿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将矿井抽出的瓦斯作为一种洁净的能源加以利用,从而减少瓦斯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并减少了因燃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废渣的排放,可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危险品,但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近年来,国内煤矸石综合利用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煤矸石制建材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利用途径。

除此之外,煤矸石还可以用来制水泥、建筑陶瓷、生产复合肥料等;

在许多地方,还建起煤矸石发电厂,利用煤矸石“余热”创造出更多新的价值。

矿井年排矸量约为3。

15万吨,排矸量较小,随着矿区范围内开采力度加大,周边矿井可联合建设煤矸建材砖厂或供应附近的水泥、建筑陶瓷、复合肥料生产厂及煤矸石发电厂等,减少矸石的排放量,节约用地。

总体看来,贝勒煤矿基本达到了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地质灾害、瓦斯利用设施爆炸、污水事故排放等风险.

贝勒煤矿开采后,可能促进现有地质灾害的发展;

由于受采动、地表变形和移动影响,采空区边缘上方局部区域和陡岩处还可能发生新的崩塌、滑坡,可能会对附近的人畜、建筑物及地面工程设施造成危害.

瓦斯利用设施爆炸有爆炸不燃烧、爆炸后充分燃烧、爆炸后不充分燃烧三种情况。

本项目瓦斯泄漏以及利用设施爆炸可能对周围的建筑物和职工造成危害。

污水事故排放主要是矿井最大涌水以及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非正常运行,导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可知,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对法窝小溪水质有一定影响,但因矿井水水质简单,影响程度较轻。

针对以上环境风险,环评指出了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并要求贝勒煤矿应建立风险应急预案,需在项目建成投产前制定和落实。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在经业主与调查群众进一步沟通后,所有被调查个人和所有团体支持贝勒煤矿的建设,针对受调查个人和团体关心的问题,评价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与建设单位进行了沟通,业主也已作出相关承诺,以确保矿井投产得以顺利进行。

综合评价结论

纳雍县贝勒煤矿45万吨/年原煤生产(改扩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煤炭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

建设项目的组成、选址、布局、规模、工艺合理可行,公众支持率高;

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等均要求进行综合利用和合理处置;

沉陷区制定了生态综合整治规划;

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均较小。

环评报告和设计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在贵州其他矿区均有成功实例,实践证明是可行和可靠的。

因此,只要严格执行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就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同时还可带动地方的生态建设。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

(1)项目运行期间,应加强地表变形动态观察和矿区周边泉井跟踪观测和监测.

(2)结合当地实际,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建立有效的生态综合整治机制与专门机构,负责矿区沉陷的复垦治理和生态综合整治。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是项目附近的居民以及对本项目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主要事项包括您对环境质量现状是否满意、是否知道或了解本项目情况、是从何种信息渠道了解本项目的信息、认为本项目实施后对当地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是什么、对本项目持何种态度,以及对该工程实施在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等.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

2012年3月8日~2012年3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