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9037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

《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解剖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

躯干骨连结包括脊柱和胸廓。

(1)脊柱

①椎骨间的连结包括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椎间盘(椎间纤维软骨)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人体负重过重或负重时突然转体,易导致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脱出,临床上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前纵韧带功能:

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后纵韧带功能: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②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2)胸廓

①胸廓由十二块胸椎、十二对肋、一块胸骨借骨连结共同构成。

②胸廓的整体观

胸廓上口由胸骨柄上缘、第一肋和第一胸椎体构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一第十二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共同围成。

③胸廓的运动:

肋骨上提助吸气,肋骨下降助呼气。

颅骨的连结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个腔。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使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和左右磨动.

三、附肢骨连结

1.肩关节

组成:

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

全身最灵活关节:

肱骨头大,关节盂浅,两关节面面积差大,关节运动幅度大,灵活性大于稳定性.

易发生向下脱位。

运动:

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2.肘关节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韧带:

桡骨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

易发生向后脱位。

骨盆

组成:

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

界线:

由骶岬向两侧经骶骨侧部上缘、弓状线、耻骨疏、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

小骨盆:

上口为界线,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

4.髋关节

髋臼和股骨头。

全身最稳固关节:

稳固性大于灵活性。

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囊内骨折、囊外骨折),易发生向后下方脱位。

5.膝关节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全身最大,最负责的关节。

囊内韧带:

膝交叉韧带(前/后交叉韧带:

限制胫骨向前/后移位)和斜韧带.

囊外韧带:

髌韧带,腓侧副韧带和胫侧副韧带。

半月板:

内C(大),外O(小)。

肌学

骨骼肌的构造:

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骨骼肌的形态:

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3.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滑膜囊和腱鞘(由纤维层和滑膜层【分为壁层和脏层】构成)。

4.拮抗肌:

在一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两组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这两组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互称为拮抗肌。

二、头肌

面肌:

颅顶肌,眼轮匝肌和口周围肌(口轮匝肌,颊肌).

2.咀嚼肌:

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三、颈肌

1.胸锁乳突肌: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并向上仰;

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腔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四、躯干肌

背肌:

浅肌(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和深肌(竖脊肌,夹肌)。

斜方肌: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

肩胛骨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损伤后形成塌肩。

背阔肌:

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伸。

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

竖脊肌: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2.胸肌:

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和胸固有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肋间胸横肌).

胸大肌:

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也可提肋助吸气.

胸小肌:

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上肢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

前锯肌:

拉肩胛骨向前并使其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

损伤后形成翼状肩(胸长神经).

肋间外肌:

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降肋助呼气。

主动脉裂孔:

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空:

有下腔静脉通过。

4.腹肌:

前群(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后群(腰方肌).

腹股沟管(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两口四壁:

内口:

腹股沟管深(腹)环;

外口: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线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

后壁:

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腹股沟三角:

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五、上肢肌

上肢带肌:

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三角肌:

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收缩可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收缩则可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2.臂肌:

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和后群(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后,协助屈肩关节.

肱三头肌:

伸肘关节,使肩关节伸和内收。

六、下肢肌

1.髋肌(下肢带肌):

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髂腰肌:

使髋关节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前屈。

臀大肌:

使髋关节伸和旋外,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

臀中肌:

后部肌束可使髋关节旋外.

臀小肌:

两肌共同使髋关节外展,臀中肌的前部肌束和臀小肌还可使髋关节旋内。

2.大腿肌:

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内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和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四头肌:

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屈大腿,伸小腿.

后群的三块肌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当膝关节屈曲时,股二头肌可以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可使小腿旋内。

内脏学

一、消化系统

消化管:

指从口腔到肛门的形态各异的管道,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2.消化腺:

分为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和小消化腺(唇腺、舌腺、胃腺和肠腺)。

3.上消化道:

口腔至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

空肠及以下.

口腔:

借上、下颌骨的牙弓(牙槽突和牙列)及牙龈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1)咽峡: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为口腔和咽的分界.

(2)牙

①牙的种类:

乳牙(20:

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1乳磨牙,第2乳磨牙)、恒牙(32:

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

②牙次:

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恒牙。

③牙的外形:

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3部分。

(3)舌

①舌的形态:

分为舌体和舌根两部分。

②舌乳头有四种: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丝状乳头.丝状乳头中无味蕾,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及软腭,会厌等处均有味蕾。

③颏舌肌(舌外肌):

两侧肌同时收缩,使舍伸向前下方;

单侧肌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一侧颏舌肌瘫痪,当患者伸舌时,舌尖偏向瘫痪侧.

(4)唾液腺:

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小唾液腺.

腮导管开口:

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①借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平面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②咽的5个交通:

通过鼻后孔与鼻腔相通;

通过咽峡与口腔相通;

通过喉与喉腔相通;

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通;

向下与食道相通.

6.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其前方的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1)胃的形态:

前后两壁,大小两弯和上(贲门)下(幽门)两口.

(2)胃的4个部分:

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右侧幽门管,左侧幽门窦)。

(3)胃的位置:

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

(4)幽门瓣:

①幽门瓣的形成:

胃的外侧为纵行肌,中间为环行肌,内层为斜行肌,中层环行肌在胃的幽门部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表面覆盖粘膜,形成幽门瓣。

②幽门瓣的意义:

延缓胃内容物排空,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

十二指肠

(1)十二指肠的4部分:

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2)十二指肠球:

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的一段长约2.5cm的肠管,其肠壁厚,管径大,粘膜面光滑,无环状襞,称十二指肠球,易发生溃疡。

(3)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

(4)十二指肠悬韧带:

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旋肌固定于右膈脚上,该肌及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

大肠

(1)盲肠,结肠的3种特征结构: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2)回盲瓣:

回肠末端突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此处肠壁内的环形肌增厚,并覆盖黏膜,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

(3)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

(4)结肠:

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5)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

骶曲,会阴曲.

(6)齿状线:

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所连接成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痔称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痔称外痔。

(7)肛门括约肌:

分为肛门内括约肌(平滑肌)和肛门外括约肌(骨骼肌)。

肛门外括约肌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

10.肝被链状韧带分为左右两个叶,没有覆膜覆盖的部分为肝裸区,

(1)肝的下面有一个“H”形的沟(左纵沟,右纵沟和横沟),其中横沟称为肝门(有肝动脉,肝静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右纵沟的前部有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

(2)肝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11。

肝外胆道:

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

(1)肝胰壶腹:

胆总管与胰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回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胆汁的分泌途径

肝细胞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进食前,肝胰壶腹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胆囊管→胆囊→(进食后,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

二、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上呼吸道:

鼻、咽、喉;

下呼吸道:

气管、各级支气管.

2.鼻旁窦(4对):

额窦(窦口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前部)、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向内借上颌窦裂孔开口于中鼻道,开口部位远高于窦底,分泌物最不易引流排出)。

3.喉

(1)喉软骨:

不成对的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2)环甲正中韧带:

甲状软骨前脚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

(3)声带:

声带肌和声韧带表面覆盖的一层黏膜为声带。

气流通过声门裂时震动声带产生声音。

(4)喉腔中部有上下两对有由喉腔侧壁突入腔内的黏膜皱襞,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下方的一对称声襞。

喉腔借前庭襞和声襞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

急性喉炎发生于声门下腔.环甲正中韧带穿刺在声门下腔。

(5)声门裂:

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

前3/5位于左右声襞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

后2/5位于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

气管

气管杈:

气管于胸骨角平面(平第4胸椎体下缘)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

气管杈内面有一向上突出的半月形纵嵴称气管隆嵴,多偏向左侧。

问:

左右主支气管有何不同,异物为何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答: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长度为4—5cm,走行较为水平,与气管中线的延长线间的夹角约为35°

-36°

右主支气管粗而短,长度为2-3cm,走行较为陡直,与气管中线的延长线间的夹角约为22°

—25°

气管隆嵴偏向左侧,故异物多坠入于右主支气管。

5.肺

(1)肺的形态:

一尖(肺尖),一底(肺底,又称膈面),二面(肋面,内侧面),三缘(前缘,后缘,下缘)

(2)肺叶: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被水平裂和斜裂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3)肺门: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肺之处。

胸膜:

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肋胸膜,隔胸膜,纵膈胸膜和胸膜顶)。

(1)胸膜腔:

脏胸膜与壁胸膜围成一个封闭腔隙,称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同,正常情况下腔内为负压,含有少量浆液。

(2)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胸膜腔的最低点)和肋纵膈隐窝。

(3)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肺下界: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胸膜下界:

第11肋

纵隔:

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两部分。

(1)境界:

前界为胸骨;

后界为脊柱胸段;

两侧是纵膈胸膜;

上达胸廓上口;

下至膈。

(2)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前纵隔:

位于胸骨与心包前壁之间,内有胸腺的下部、部分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隔:

位于心包前、后壁之间,内有心包、心和大血管根部、奇静脉弓、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及淋巴结等。

后纵隔:

位于心包后壁与脊柱之间,内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和淋巴结等。

三、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1)肾的位置:

位于腹后壁,腰部脊柱的两旁,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中部和右肾后面的上部.

(2)肾门:

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之处。

(3)肾区:

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称肾区,也是肾门的体表投影。

(4)肾的三层被膜(由内向外):

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输尿管(三处生理性狭窄)

上狭窄:

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

跨越髂血管处;

下狭窄:

穿过膀胱壁处(最窄)。

4.膀胱

(1)膀胱的形态:

分为尖、底、体、颈四部分。

(2)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膀胱三角。

5.尿道

女性尿道为什么易引起逆行性的感染。

短宽直,开口在阴道前庭。

男性肾盂结石排出体外时需要经过哪几个狭窄.

答:

6处,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跨越髂血管处,穿过膀胱壁处,男性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3)尿液的产生和排除途径。

肾→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四、男性生殖系统

1.内生殖器:

生殖腺(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细胞),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

2.外生殖器:

阴囊,阴茎,阴阜.

精子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详:

精曲小管→精直小管→睾丸网→睾丸输出小管→附睾头→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附睾:

分为头、体、尾三部分,主要由附睾管盘曲所形成。

能够暂时储存精子,并分泌弱碱性液体共给精子营养和能量,使精子在附睾里进一步成熟和分化。

5.输精管和射精管

(1)输精管分为四个部分:

睾丸部,精索部(结扎的部位),腹股沟管部,盆部.

(2)射精管:

由输精管的末端和精囊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6.阴茎的构造:

由皮肤,浅筋膜,肾筋膜,阴茎海绵体(2个),尿道海绵体构成.

男性尿道

(1)三个部分:

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2)三个狭窄:

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3)两个弯曲:

耻骨下弯,耻骨前弯(可矫正)。

五、女性生殖系统

生殖腺(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附属腺(前庭大腺)

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

输卵管分为

(1)四部分:

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部(结扎部位),输卵管壶腹部(受精部位),输卵管漏斗部。

(2)两个口:

输卵管子宫口,输卵管腹腔口。

4.子宫

(1)子宫的三部分:

底,体,颈(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阴道上部)。

(2)子宫内腔两部分:

分为子宫腔和子宫颈管。

(3)子宫的位置:

成年未孕的女性,在站立时,子宫呈前倾前屈位。

(4)子宫的固定装置:

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位),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子宫主韧带(防止子宫向下垂),子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屈).

(5)直肠子宫陷凹:

女性腹膜腔在在直立位时最低的部位,也叫道格拉斯腔。

(6)子宫阴道后穹和直肠子宫陷凹之间仅隔一个阴道后壁和薄的腹膜。

阴道后穹临床上的意义:

诊断和治疗.

5.阴道前庭:

两侧小阴唇间的裂隙称阴道前庭。

6.乳房:

(1)乳房手术时应采取放射性切口。

(2)“橘皮样变"

为乳腺癌的一种体征。

六、腹膜:

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

(1)腹膜腔:

壁腹膜和脏腹膜在某些部位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男性的腹膜腔是密闭的,女性的腹膜腔经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与外界相通。

(2)腹膜内位器官:

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输卵管,卵巢和脾。

(3)腹膜外位器官:

肾,肾上腺,输尿管,空虚的膀胱,十二指肠降部,直肠中下段和胰。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1.概述

(1)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

(2)血液循环:

各级路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动脉及分支→毛细血管→小静脉→各级静

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右心房→右心室

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的各级分支→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小静脉→肺的各级静脉→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2.心:

分为一尖(心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膈面),三缘(上缘,左缘,右缘),四条沟(界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1)心的位置:

中纵隔内,1/3在正中线右侧,2/3在正中线的左侧。

(2)心尖的位置:

左侧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看到或触摸到心尖的波动。

(3)右心房

①入口(3个):

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出口:

右房室口。

②固有心房:

腔静脉窦。

③卵圆窝:

胎儿时期右心房通向左心房的卵圆孔的遗迹,出生后若没有闭合则成为先天性心脏病。

(4)右心室:

被室上嵴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

①入口:

右房室口;

肺动脉口。

②右房室口周围有纤维环,环上附有三片三角形瓣膜(前尖瓣,后尖瓣,膈侧瓣).

③右心室内壁排列有肌性隆嵴,称肉柱。

有几束特别发达,称乳头肌(按照位置分为前乳头肌,后乳头肌,膈侧乳头肌)。

前乳头肌基底部与室间隔之间有1条肌束相连,称隔缘肉柱(节制索)。

乳头肌上发有腱锁,连在三尖瓣2个瓣膜的游离缘上。

④三尖瓣复合体:

纤维环,三尖瓣,乳头肌,腱索。

作用:

右心室收缩时,防止血液倒流.

⑤动脉圆锥:

室上嵴与肺动脉入口间有一个上窄下宽的隆起,称动脉圆锥。

⑥肺动脉瓣:

肺动脉口周缘有3个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

右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倒流。

(5)左心房

入口(4个):

四个肺静脉口;

出口:

左房室口。

(6)左心室:

被二尖瓣的前尖瓣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

①入口:

左房室口;

主动脉口.

②二尖瓣复合体:

纤维环,三尖瓣,乳头肌,腱索。

作用:

左心室收缩时,防止血液倒流.

③流出道:

二尖瓣和左心室室间隔之间的区域。

④主动脉瓣:

主动脉口周缘有3个半月形瓣膜,称主动脉瓣.作用:

左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倒流.

问:

当心脏舒张时,哪个瓣膜关闭,哪个瓣膜开启.

左右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瓣打开,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液从左右心房分别流入到左右心室;

左右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打开,血液从左心室和右心室分别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

(7)心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位置: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深面),结间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网.

(8)心的主要两个动脉:

左、右冠状动脉。

(9)心包:

包括纤维性心包和浆性心包。

浆膜心包:

脏壁两层间的腔隙称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

动脉

(1)肺循环动脉:

肺动脉干,右肺动脉(走静脉血),左肺动脉(走动脉血)。

动脉韧带:

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的分叉处稍左侧,有一结缔组织,向上连于主动脉弓的下缘,称动脉韧带,为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若出生6个月后未闭合,则称动脉导管未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2)体循环动脉

①主动脉(体循环动脉主干)分为: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左右髂总动脉).

②颈动脉窦:

为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的部分,动脉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③颈动脉小球:

是一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均为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④掌浅弓:

桡动脉掌浅支和尺动脉掌深支;

掌深弓:

桡动脉掌深支和尺动脉掌浅支。

分布到胃周围的动脉有哪些

(5个)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

右心房到左心室的血流通路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左心室到阑尾的血流通路

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左心室到右脚趾的血流通路

左心室→主动脉→右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第一趾背动脉

4.静脉

(1)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