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8755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七步

纳入标准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到有关标准、规程、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

第八步

遗留问题

根据检查的结果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因质量改进造成的新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PDCA循环的第一步去。

表1:

PDCA管理循环实施的八步骤一览表

每个诊断点完成了上述八个步骤,即完成一个质量管理周期,螺旋上升进入下一阶段的PDCA质量管理改进循环,其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见图2。

图2:

PDCA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

三、目标与任务

根据我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集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构建诊断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动态数据管理平台、提升专业建设能力”为四大任务,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力争3年内成为乐山市内、省内领先的职业学校。

同时,在有条件的专业中创建专业大师工作室,使之成为乐山市地方服务行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确保学校的办学方向正确,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管理规范符合要求,切实推动我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主要任务:

1.构建诊改工作运行机制

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为出发点,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并完善以专家团队引领诊断,学校自主诊断,各部门为各诊断点整改主体的工作运行机制。

2.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蓝本,以《章程》建设为切入,以诊改为基础,以“决策指挥、质量成长、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为五纵,以“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为五横,力争在3年时间内构建好“五纵五横”的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形成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促进学校各管理环节实现有章有循、有法可依。

3.搭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

以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依托,采取自主研发或邀请第三方共同开发的形式,对接省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系统,力争在2年时间内建成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实时动态监控学校全方位的情况。

同时,根据诊断点的动态调整,不断完善数据平台在内部管理运行中的状态分析和监控功能,从而推动诊断工作持续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偏离预设质量目标。

4.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通过诊断,修订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强化教师培训和改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吸引行业、企业一线“能工巧匠”从事职业教育;

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教融合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努力构建“一个专业由一个或多个优质实体企业支撑”的现代学徒制育人体系。

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教学资源,健全专业自主诊改与外部诊断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实现铸就品牌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教初衷。

四、制度设计

1.制度建构

全面梳理学校已有规章制度,按照以基于三全式(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需求和“五横五纵”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重新归类建构,构建内控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学校层面,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质量监控、校企合作等方面制度。

制订教学诊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专业层面,修订完善专业开发建设制度与流程、专业质量评价制度。

制订专业质量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课程层面,修订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等制度。

制订课程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教师层面,修订完善教师聘用、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工作考核、师资培养等制度。

制订师资队伍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学生层面,修订完善学生素养培养、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与评价、毕业考核、学校与家庭和社区共同育人等方面制度。

制订学生发展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2.工作流程

按照“PDCA戴明循环”质量管理控制理论,以构建“五横五纵”质量保障体系为目标,对原有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调整,抓住关键工序,制定控制措施,理顺跨部门的工作流程,使各部门和人员职责清晰明了,使诊改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图3:

教学诊改工作流程示意图

(1)教学诊改工作流程(见图3)。

(2)学校五个层面诊改运行工作流程(见图4-图8)。

图4:

学校层面诊改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5:

专业层面诊改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6:

课程层面诊改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7:

教师层面诊改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8:

学生层面诊改工作流程示意图

3.职能部门

建立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和质量监控组,具体而言:

(1)诊改工作领导小组:

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教学诊断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校长、书记

副组长:

各位分管校长

诊改小组组长:

各项目负责人

下设诊断与改进办公室(以下简称“诊改办”)。

办公室主任:

教务处负责人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涉及部门:

教务处、学生处、招就处、党政办、团委、总务处、网络信息化中心)

职能:

负责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改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梳理各部门日常工作流程,明确权限划分与职责;

负责督导采集各部门源头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且以学年为单位分析平台的数据,根据数据诊断问题提出诊改建议,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

(2)诊改工作质量监控组:

诊断是手段,改进是目的,诊断的意见和结果如何落到实处,需要有一定的组织体系作为保障,为了健全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系统,有效开展诊改工作,落实诊断的意见和结果,建立常态化的保障体系,为此,需成立“质量标准研制、质量组织生成、质量评价监控、要素条件支持、质量信息网络”质量监控机构,具体而言:

质量标准研制组

人员:

各部门负责人、各教研组组长

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与质量相关的文件制度的制定。

质量组织生成组

党政办、教务处、学生处、各教研组组长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的项目、实施、管理,还有育人载体、环境、氛围等。

质量评价监控组

质量管理办公室、教育教学督导室

对人才培养过程和管理实施过程的检查、监控、评价、考核和督导等

要素条件支持组

党政办、总务处、财务处、保卫处、招就处、信息中心、工会

人才培养过程中人、财、物的支持与保障。

包括师资、经费、设施、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的保障。

质量信息网络组

诊改小组

将各个系统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其他系统,同时将质量评价监控系统诊断后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其他各个系统,形成闭环,以促进相关系统的及时改进。

五、工作措施

1.科学制定规划,构建目标体系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确定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完成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依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素养、智能校园等子规划,形成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的目标链。

2.完善标准,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整理学校现有各类标准,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等,分类分项制订标准,构建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

岗位职责标准:

修改完善学校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教学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行为准则、岗位要求和考核评价办法等制度,确保内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有效实施。

教学管理标准:

制定学校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实验实训及管理的工作标准,重点是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常规工作质量标准两大类。

其中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考试和教学监控等质量标准;

教学常规工作质量标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的制定和教学组织实施(排课、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质量标准。

条件保障标准:

建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场地、实训中心以及其他保障条件所必须的设施设备配备、更新和使用管理标准、经费保障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

3.构建“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

按照质量标准体系和“PDCA戴明循环”质量管理控制理论,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形成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网络联动的“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从而落实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具体工作运行见表2。

决策指挥系统

质量生成系统

资源建设系统

支持服务系统

监督控制系统

学校

学校十三五规划

专项规划

岗位职责标准

条件保障标准

教学管理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

绩效考核标准

部门规划

年度工作计划

工作任务书

任务分解表

人力资源

办学条件

教学条件

实训条件

数据平台

各种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制度

数据平台管理制度

年度质量报告

教学诊改管理制度

专业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制度标准

专业建设流程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计划

校企合作计划

现代学徒制计划

教学基础设施计划

教学条件标准

师资配备标准

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合作企业标准

资源平台

专业开发建设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管理制度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校企单位管理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

专业建设状态数据

专业建设质量报告

专业质量诊改制度

课程

课程开发标准

课程设置标准

课程实施标准

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课程标准化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制度计划

课程建设项目计划

实训课程制度计划

校本教材开发计划

课程规范管理制度

课程诊改制度

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课程建设状态数据

课程建设质量年度报告

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考核标准

教师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师资队伍科研计划

师资队伍继续教育计划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师资队伍提升计划

师资条件

教师聘用考核制度

教师考核管理制度

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教师提升管理制度

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教师发展状态数据

教师发展年度质量报告

学生

学生发展标准

学生素质培养标准

学生人才培养规划

德育管理队伍建设计划

团委管理队伍建设规划

社团建设规划

学生成长发展规划

班主任队伍建设

社团师资建设

德育队伍建设

学习实施

生活设施

德育实训基地

班主任工作制度

班主任考核办法

学生行为规范准则

学生操行考核办法

学生发展状态数据

学生培养年度质量报告

表2:

“五纵五横”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表

4.构建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培育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服务师生全面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内部质量评价与监控:

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程序等为质量评价与监控要素,以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程度(即服务质量)为切入,构建内部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社会质量评价与监控:

以家长、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为切入,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与监控。

社会用人单位是否满意,取决于毕业生与职业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的符合程度,符合度越高,毕业生的质量越高。

5.构建教学质量预警机制

为消除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需要构建相应的质量预警机制,以便动态调整诊改措施和办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专业建设预警机制。

重点考量各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对接程度,专业招生与就业状况,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以及学校整体的专业结构布局等。

构建课程建设预警机制。

重点考量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联度,课程标准与课程所承担任务的切合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状态等。

构建校企合作预警机制。

重点考量各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是否真正建立,合作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互利双赢的目标是否真正实现等。

6.建设数据平台

一是建立动态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融合。

在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各项标准和学校诊改工作流程,建设学校质量监测数据平台。

对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进行即时采集数据、动态统计分析数据、及时评价反馈工作状态、及时预警。

实现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和省、市数据平台相融合。

二是完善和跟踪动态数据,实施有效管理。

增强数据中心功能,增设移动工作平台,实现学校工作状态、工作流程、完成情况、数据采集统计的及时跟踪。

规划建设在线课程、完善数字课程资源库、学生成长档案库、教师业务档案库等。

三是实时监测和预警,实现螺旋诊改。

根据诊改项目、要素、诊断点,设计数据平台的架构、指标、字段,建设学校管理运行信息化数据中心。

与国家、省、市监测平台互联互通、纵向贯通、横向关联。

实现对过程性数据的及时收集、统计汇总,适时反映学校的办学现状。

同时,建设学校云计算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展示关键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并推进学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的改革。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各机构设置见附件1,分工见附件3。

(二)实施规划

1.诊改周期

学校教学诊改工作3年为一个周期,第一个诊改周期为2017年—2019年(具体工作任务路线图见附件2)。

2.时间节点

每年9月30日前,完成自主诊改工作;

10月份将诊断报告提交市教育局先行复核,复核后报省教育厅抽样复核,现场诊断。

3.实施阶段

根据教学诊改的具体任务和诊断内容,将诊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

启动阶段。

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启动的阶段(2017年1月——2017年9月),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制订工作方案。

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办学目标与定位,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建立组织机构。

按照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各部门岗位职责要求,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组织机构和工作运行机制。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梳理教学质量保证的岗位职责标准、教学管理标准和条件保证标准,正式启动诊改工作。

构建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

按照“PDCA戴明环”质量管理控制理论,构建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结果实施全面统筹协调,努力形成“自定目标、自立标准、自主实施、自主诊改”螺旋式循环提升的教学质量保证的制度体系与质量评价体系。

基础数据采集。

按照教育部“内部教学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数据采集”通知要求,对指标体系进行分组,落实负责部门,高效、准确实施相关数据采集与录入“教育部诊改工作数据平台”。

第二阶段:

诊改阶段。

学校集中诊断与改进的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9年6月),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办学目标定位与专业发展规划。

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为指导思想,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知识、能力、素质),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观,确立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和调整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全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当前技术的进步和岗位的新要求,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为导向,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原则,构建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

每门课程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关键要素。

课堂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由教学工作保证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两部分组成,按照教育部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围绕学校办学目标、专业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内容,重点从课堂教学有效管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三方面全面展开诊断与改进工作。

架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

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架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

(1)市场分析数据:

引入外部互联网大数据,为专业定位、目标设置、课程开发和内容优化等,提供支持与服务;

诊断专业学科培养目标定位、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体系、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等教学实施状态是否紧跟市场变化,紧贴技术更新,满足企业需求。

(2)基础管理数据:

教学保障数据,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办学条件、机构设置、设施设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生信息、实践教学条件、经费保障等数据。

(3)常规教学数据:

基于大数据平台,对课堂教学以及运行情况相关的数据(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学习)进行动态监控,实时采集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状态(理论课)音视频、照片等数据。

课堂教学状态诊断:

包括课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师生互动、学生听讲等教学组织实施状态,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处理,评价课堂教师教学执行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评价,教师本人、同行、专家可通过课堂实时直播和点播录课视频,进行课堂质量综合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诊改:

质量监控中心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教学质量诊断报告,反馈给专业部和任课教师,便于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2月),学校对开展的首期教学诊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接受四川省和乐山市主管部门的复核,同时准备启动第二周期的教学诊改工作。

(三)实施程序

1.自我诊改

根据《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100个诊断点(见附件3),结合各诊断点,按照“PDCA戴明环”质量管理控制理论,以各部门和专业学科为单位,由部门和专业学科负责人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诊改,形成自我诊断调研报告和自我诊改报告,并提交相关统计数据资料。

自我诊改报告要坚持实事求是,对照诊断要素逐项写实性表述自我诊断的主要形式和依据、目标达成度、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改进对策与实施等基本内容。

2.学校复核

学校每年组织专家对所有部门和专业学科进行一次全面诊断,专家组通过状态数据独立判断部门和专业教学工作状态,对照部门和专业学科自我诊改报告等材料确定诊断重点要素。

专家团队诊断并撰写“部门或专业学科诊断报告”。

复核结论依据部门或专业学科自主诊改结果与专家组诊断结果的吻合程度,分为“有效”、“异常”和“待改进”三种。

诊断结束后,专家个人和专家组意见书面反馈给部门和专业学科负责人,负责人根据认定的诊断报告,分析问题根源,深化改进工作,撰写改进措施,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进行总结。

3.结果应用

复核结果将纳入学校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和年度专业质量报告。

复核结论中“待改进”和“异常”的部门或专业学科改进期为1年,期满后须需要复核,再次复核结论为“有效”的,同一周期内可不再接受学校复核;

但复核结论为“异常”或连续2次“待改进”的部门或专业学科,学校将采取相应措施。

4.螺旋诊改

学校诊改办在共同研究、分析调查数据,汇总社区、家长、师生、专家和同行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完成对学校发展目标及策略的诊断分析,写出自我诊断报告。

“诊改小组”根据数据平台分析结果和各部门诊断报告,总结判断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状态、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诊改措施和改进要达到的目标。

诊改建议通过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写入年度质量报告,并写入下一年学校年度工作目标。

至此,按照“PDCA戴明环”质量控制理论,完成了一个“PDCA戴明环”管理循环,螺旋上升,进入下一诊改的“PDCA戴明环”管理循环阶段。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确保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要求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质量保证工作组,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