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8401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二)体育活动的合理性

体育活动要做到合理性,就是指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A要根据参加体育活动人的年龄大小、性别、体制强弱来指定体育活动的活动量。

B要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

C要考虑当地环境,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

(三)体育活动的原则性

A循序渐进:

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运动量从小到大。

B全面锻炼:

运动要多样化,使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

C运动量适度:

运动量是指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动作的数量、质量、时间、强度和密度等。

(四)活动应注意事项:

(1)剧烈活动后半小时左右才可以吃饭,饭后一小时才可以做剧烈活动。

(2)由于活动时出汗多,所以需要补充水,但喝水时一定要注意量少次数多,不能一次喝水过多,最好喝淡盐开水。

(3)剧烈活动后不能马上停下来。

要做放松整理运动。

(4)剧烈活动后不能马上进行冷水浴或游泳。

(5)恶劣天气(大风、雾天、气温过高或过低)不宜活动。

三、活动小结:

我们在活动时必须注意活动的科学性和活动的安全性。

体育活动要量力而行,安全第一,适时适度进行。

第3课时校内外活动安全

教学目标

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课间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教育过程:

一、看一看(使学生知道学校安排"

课间"

的目的。

出示投影片。

("

看一看"

中的图)

1.提问:

你能看出这是在什么时候吗?

"

指什么时间?

2.小结:

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休息的10分钟叫"

板书:

课间

3.小组交流:

图上的同学要去做什么?

课间时,你做什么?

为什么学校要安排"

?

4.小结:

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

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

5.同桌互相说说:

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活动守秩序

6.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

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过渡语: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些同学在课间活动时是怎么守秩序的吧!

第4课时劳动安全

目标:

1.让学生明白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增长本领,使自己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让学生知道劳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过程:

一、搞卫生时要注意安全

1.擦璃时,如果高处够不着,登桌子或椅子,一定要先看看桌子或椅子是否结实,或旁边有人扶着.

2.不要用湿手或湿布擦电灯泡或灯管.擦之前要将电源断掉.

二、学做饭时要注意安全

1.家长不在时,不要随便点燃煤气烧水或做饭.

2.使用煤气灶时,一定要及时关好.

3.家长不在时,不要随便用菜刀.如果用菜刀切东西时,一定要专心,不要边切边东张西望.特别要注意,切肉时更要小心.

4拿开水壶或暖水瓶倒水一定要小心.

5.不要随便使用家中电器,如电炉等。

小结:

同学们在家中要热爱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安全第一,这样家庭劳动才能正常进行。

第5课时家庭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

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能力目标:

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按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

3.德育目标:

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向其他人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安全用电常识。

三、教学过程:

1.图片:

万家灯火"

、"

城市夜景"

温馨家庭"

师:

大家看了美丽夜景的图片和温馨家庭的照片,这一切都离不开电。

电能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和便利。

但电又是双刃剑,用电不当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安全用电。

2.家庭用电要遵守"

三不能"

和"

三不要"

(1)不能用医用胶布(白色)包电线。

因为这种胶布绝缘性能差,容易漏电。

包电线必须用黑色绝缘胶布

(2)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用铜丝、铁丝易失去保险作用,很容易烧毁电表等设备,会造成火灾以至更大的事故。

(3)不能将断丝的灯泡搭起来再用。

断丝后搭起来的灯泡比原来的更亮,但这时的功率增大了,超过了灯泡设计的承受能力,会使灯泡爆炸。

(1)不要用湿布、湿手触摸、擦拭电器外壳。

(2)不要乱动损坏的电线、插座和灯头。

(3)不要不懂装懂

四、总结

为了减少事故,要定期检查电线、开关、电灯、灯口及家用电器的插头、引线。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修理。

第6课时用火安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的方法。

学会本领,化险为夷。

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3.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3年级)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1.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师: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的场面?

有什么感受?

(指名后小组交流。

2.展示另一图片,图中一个男孩子以矫健的身手,协助森林中的动物们从容逃离森林火场等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采用指名、小组合作或者同桌交流等方式反馈。

如:

(1)为什么会发生森林火灾?

(2)图片中有几种动物?

他们有哪些不同的神情?

(3)那个男孩是怎么样协助动物们逃生的?

(4)其它…

3.小结:

是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生命如此美丽,但又是如此脆弱。

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提高防火意识,象图片中的英勇男孩一样掌握一些自救逃生的方法。

(二)认识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方法:

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

(三)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3年级)

儿童防火歌

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

――――――(4-6年级)

三、教学小结:

低年级背诵儿歌

高年级张贴防火宣传报

四、作业:

1.高年级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搜集活动。

2.准备制作防毒面具的材料。

第7课时:

毒品预防安全教育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

2.了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3.了解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 

4.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抵制毒品的诱惑。

活动过程:

教师讲述: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的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一)毒品的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辅助材料:

1.鸦片:

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

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

它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

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

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

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4.冰毒:

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

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

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

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5.摇头丸:

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

6.可卡因:

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小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心律减缓:

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

如果大计量。

则可导致死亡。

(二)、毒品的危害(学生自己讨论,老师归纳小结)

1.毒品毁人毁健康:

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及循环系统,传染“艾滋病”。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三)、毒品的成瘾性(观看案例)

毒品的成瘾性是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欲望,并反复的使用毒品,以取得快感,或避免出现痛苦,使吸毒者处在一种特殊的精神和病态状况,可分为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两种。

1.精神依赖性:

也称心理依赖,这是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神经效应,毒品使用者处于一种追求使用毒品的强烈欲念下有一种渴求,这种欲念强迫吸毒者不顾一切去寻求毒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2.身体依赖性:

又叫生理依赖性,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这时候身体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状态,一旦停止使用毒品后,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戒断症状,以海洛因为例,其戒断症状表现为打呵欠,流泪、流涕,皮肤起鸡皮疙瘩,出汗,瞳孔散大,肌肉、骨、关节疼痛、寒战,体温高,生理上焦虑、烦躁不安,严重者嚎叫、撞墙,在地上打滚,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四)吸毒者为什么以青少年为多:

1.青少年多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从众心理强,一人吸烟大家跟着吸,一人吸毒大家跟着试。

2.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逆反心理强,精神空虚更经不起诱惑,在毒品中求刺激。

3.盲目追求时髦,把吸毒视为时尚。

4.自我防卫能力弱,对毒畈的引诱逼迫无力拒绝。

5.轻信偏言,以为毒品可以提高成绩、治疗疾病……

(五)防毒的几种办法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吸毒会上瘾的,害人害己别害我。

2.金蝉脱壳法——情况若不许可。

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

“我,我肚子痛,我要去厕所。

”然后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例如相约一起游泳、看球赛等,借以转换话题:

“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吸的,我有两张票,不如一起去看电影。

4.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拨打110,警察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家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不许你告诉家人老师,否则就要对你或家人下手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六、学生讨论、小结

第8课时:

客家常识---走进客家民居

一、出示永定土楼的图片

一座土楼能屹立几百年不倒塌,不简单吧。

它们是怎样建成的?

构造怎样?

我们一起研究研究吧!

二、小组讨论:

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居,类型不一,风格迥异。

这些房子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三、小结

(1)坚固性

现在我们看到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甚至是500—600年的历史了。

它们历经风霜雨雪、强烈地震、台风侵袭而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中。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建造时的精心选址、科学设计、用料讲究及科学施工是密不可分的。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最厚处有1.5米。

夯筑时,先在墙基处挖出又大又深的墙沟,夯实后,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

接着就用夹墙板夯长墙壁。

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过反复捣碎、拌匀,做成“熟土”。

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

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墙体的拉力。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2)封闭性

客家民居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生活十分方便。

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

客家民居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后门,一般都设有门楼。

万一有盗匪来袭,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3)合族聚居性

有人说:

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这也许就是对土楼“聚族而居”这一特性的最真实的写照。

想一想:

你认为客家民居还具有哪些特点?

比一比:

对照自己家的房屋,看看有哪些符合传统特点的地方,又有哪些突破?

第9课时:

客家常识---客家谚语

一、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客家谚语

二、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各种客家谚语

1.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鸡早晴,鸭早雨。

日头(太阳)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朝变夜变,无水洗面。

未到惊蛰先响雷,四十九日乌泥泥。

云上连城,蓑衣笠麻随身行;

云下广东,蓑衣笠麻唔用动。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无多。

2.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

懵懵懂懂,惊蛰落种。

小暑小食,大暑大食。

(指夏收)

七葱八蒜,九月种青菜。

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shí

莳田。

九月响雷公,十个豆子九个空。

雷打秋,下季谷子对半收。

雷打冬,十只牛栏九只空。

立冬不割禾,夜夜少一箩。

3.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

一夜目唔足,十晡补唔足。

食饭先食汤,胜过良药方。

饭食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吃完五月粽,还有三天冻。

(劝谕人们注意保暖,不要过早放弃防范意识)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坐成黄肿睡成病。

(劝喻人要多运动)

4.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

食晤穷,着晤穷,无划无算一世穷。

(劝谕人们要善于计划家庭经济)

贪人一尺布,丢了一条裤。

(劝喻人们莫贪小便宜)

讨饭三年,懒得捡钱。

(游手好闲,就会失去进取心)

捡捡托托,拣个烂莆芍。

(劝喻人们择偶时不要过分挑剔)

5.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

六十六,学唔足。

唔读书,白眼珠。

养子过学堂,养女过家娘。

蒸酒做豆腐,到老唔敢逞师傅。

后生唔肯学,老里么安乐。

课后通过询问长辈、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客家谚语,读一读,背一背。

第10课时:

客家风情---上杭沙田柚

一、学生说自己家乡的特产

二、了解上杭的沙田柚

1.产地是上杭的下都乡。

2.沙田柚的特点及作用

上杭沙田柚,果形呈葫芦状,且硕大美观,果皮色泽金黄,被赋予“团圆美满、招财进宝、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等象征意义。

果瓣大小均匀水分足,肉质脆嫩清甜口感好,除鲜食外,经过加工可拼盘造形,成为宴席上精美可口的晾果菜肴。

作为天然的营养保健绿色食品,含有人体必需的十余种营养成份,兼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润肺降压等功效;

果香浓溢迷人,久置室内,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清新空气、排除异味的作用。

作为“天然罐头”,从金秋十月采摘上市到第二年初夏,保鲜保质期长达八九个月,成为探亲访友、招待亲朋的首选果品。

此外,柚子树可以矮化培植成典雅的盆景,果皮、树叶、花、种子可以入药。

果皮可精制成蜜饯、茶等风味食品和鞋垫、床垫等保健用品,果皮、果核可加工成工艺品。

3.发展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下都乡是上杭县以沙田柚为主的“一乡一业”特色水果专业乡,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沙田柚种植面积达5000亩,挂果面积4000亩。

为提高柚果质量与产量,增加果农收入,农技人员采取多项措施推广生态种果。

第一、结合该乡规模养猪户多,沼气液乱流污染环境,及时向广大果农宣传沼气液浇果树的好处,既省肥又环保,还可提高柚果质量;

第二、对全乡500亩以上的低产沙田柚园进行技术改造,发动果农采果后深翻土,广施有机肥、热性肥料,并进行科学冬季修剪,推广绿肥种植,做好沼液利用;

第三、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开展沙田柚栽培技术专题培训,积极引导组织种植大户前往广东、江西等地考察,引进客商做好果品营销工作。

目前已创建象栏、吉安、砂睦、新寨4个沙田柚专业村,实施“果-牧-沼”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生态果业。

下都沙田柚于1989年从广东引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新寨、砂睦、象栏、吉安等四个重点开发示范村,全乡现有种植面积6000余亩,种植农户1280余户,丰产果园达3000亩。

下都沙田柚果形俊亮,单果均重1~1.5KG,果面色泽金黄,果瓣大小均匀,水分充足,香气诱人,肉质甜美嫩脆,果底部呈“金钱底”,被赋予“团圆美满,招财进宝、丰衣足实、吉祥如意”等象征意义,在1999年11月全国柚类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上,荣获“优质柚类”称号;

2002年10月荣获龙岩市“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称号;

2003年11月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下都沙田柚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认证,基地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2007年7月,被省科技厅、省科协授予“福建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如今,全乡沙田柚年产量达4000吨以上,总产值约600多万元,成为全乡一大支柱产业。

说一说:

利用课余时间参观自己家乡的特产,说一说自己对家乡有何设想呢?

第11课时:

客家风情---上杭糍粑

一、谈一谈对糍粑的了解

二、教师讲述糍粑的做法

糍粑是我国南方特别是客家地区最为流行的美食之一,人们习惯于在节日或粮食丰收时制作,象征着喜庆、团圆、丰收。

糍粑是用糯米做的,它的特点是粘、韧、滑、香,那种口感是任何一种食物也无法比拟的。

糍粑的具体做法是:

浸米、蒸饭、捶打、起团和拌料。

将糯米洗净,漂去糠皮和杂质,浸泡4小时以上,滤干水,放入饭甑里蒸至九成熟。

将蒸好的糯米饭倒入石臼,用脚踏驱动的杵或手持“T”形的棒槌去击打,因糯米的特性是黏稠,加之米饭滚烫,所以石臼旁还须一盆冷开水、一个“救糍粑”的人。

“臼糍粑”的人动作要大胆而准确,既要“臼糍粑”,又要注意自己的头和手不被打到。

南阳人打糍粑用棒槌,棒槌打糍粑是一项费力气的差事,非得壮汉不可,力气小的人没多久就会感到手臂软绵绵的。

打糍粑既是个技术活,也算是粗活,它讲究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有韧性,这活儿即便是冰雪天气也会出一身大汗。

糯米饭捶打得黏稠了,下一步就是做糍粑。

用手工将糍粑捏成小拳头大小,压扁后放在簸箕里就成了。

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也有用红糖和白糖做佐料的。

糍粑可用油煎炸,也可用炭烤,还可用微波炉加热。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

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

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据乡土志书记载:

“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

大者直径一尺五,寻常者约四寸许”。

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客家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客家人大方和好客。

做一做:

你和家人一起做上杭糍粑,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写一写。

第12课时:

客家传说----上杭七峰山的传说

一、说一说你对七峰山的了解

二、课件出示七峰山的美丽图片

三、教师讲述上杭七峰山的传说

七峰山位于上杭县北面的临城镇九洲村,距县城4公里。

这里林木苍苍,四季常绿。

据上杭县志载:

“杭川钟灵毓秀之山,此为第一”,与大同七峰山同名,七峰罗列,摩天最高,层峦叠嶂,气势壮观。

据县志记载,七峰山净严寺开创于清乾隆年间,历史悠久,远近驰名,“七峰拥翠”为杭川八景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舞下,全国名山胜景重放光彩,根据“名山就有大寺,大寺连着名山”的历史特点,七峰山净严寺在1988年~1994年间,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支持下以及父老、乡贤、善信群众的努力下,用六年时间鼎塑了23米高的露天大佛相,修建了九松亭、赏景台、福寿亭、敬师厅、春晖阁、观音殿、地藏殿、古佛殿、大佛殿等20多个圣蹟景点。

从外面远远地看如来坐佛像,像乐山大佛,近看其实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五层建筑,一层为佛堂,二层为佛经阁,三层为迎宾厅,四、五层为佛像头部,整座佛像高大雄伟,是福建第一座大型佛阁。

七峰山净严寺现已成为上杭县当代著名佛教圣地风景游览区之一,七峰圣地“净发禅心启民智,严修戒律尚文明”,吸引远近善信男女,工农群众,香客游人朝参、览胜。

而七峰山之名则于王母娘娘的七仙女相关。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做寿,便让天宫中七位漂亮的仙女到蟠桃园采摘寿桃,宴请众仙品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