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8201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

自从罗纳德。

科斯(R,1937)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以来,市场和企业被分为两种不同的配置资源的手段(方式),但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现实经济组织的很大一部分,既不是纯粹的市场组织,也不是纯粹的企业科层组织,在市场与企业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被称为中间性产业组织。

威廉姆森(1975)提出:

在以完全竞争的市场和一体化的企业为两端,中间性产业组织介于其间的交易体制组织系列上,分布是两极分化.如图1:

一体化进程

  专业化分工

 图1市场组织、中间性体制组织和企业组织关系演变图

资料来源:

吴德进:

《产业集群论》[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89—90页。

产业集群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能够降低交易费用的中间性经济组织。

也就是说,产业集群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本质上是一种产业(企业)间交易、分工的创新,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种组织方式既不同于企业科层组织形式,也不同于市场组织形式,而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世界上没有天然产生的产业群,也没有永远兴盛的产业群。

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产业群存在着生命周期。

 •G认为产业集群存在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是产生阶段。

即产品的产生和开发阶段,产品和生产过程还没有标准化,企业最初聚集在一起进行产品生产,集群内企业基于信息网络、分工协作以及资源共享所产生的外部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第二是成长阶段。

集群发展迅速,增长率高,但也可能使得集群没有压力去创新,而往往只集中资源于最畅销的产品,并以日益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扩大生产。

集群内的资源(知识、信息、技能等)会日益集中,更多地投入到主导产业(或产品)。

第三是成熟阶段。

生产过程和产品走向标准化,企业追求大规模生产,本地同类产品企业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这个阶段,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对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学习和转化减少,产品技术含量降低并且出现雷同现象,存在“过度竞争"

的威胁。

第四是衰退阶段。

这一阶段集群中企业大量退出,只有少量新进入者.集群衰退最重要的标志是失去对市场的灵活反应,缺少应变的内源力。

本文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也遵循这一思路,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情况。

二、产业集群产生的制度原因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中间性组织方式,为什么产生和怎样产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产业集群为什么产生?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其在何时、何地产生,虽然有一定偶然性,但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缘于市场和企业对产业集群这种制度的需求,正是市场和企业对产业集群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产业集群的诞生。

那么,市场和企业为什么对产业集群有需求呢?

这是因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产业集群能够满足企业某方面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是产业集群作为制度的两大功能:

经济功能和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就是产业集群能为企业降低成本(交易成本、生产成本等)和提高经济利益,安全功能就是产业集群能为企业降低风险(市场风险、交易风险、道德风险、创新风险等)提高企业运行的稳定性。

从经济功能方面讲,只有当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产业集群才可能形成。

也就是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潜在的制度创新利润,会产生对产业集群的需求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产生。

所以现存的制度无法获得的,而产业集群可以获得的外部利润是产业集群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从安全功能方面讲,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技术创新风险时往往显得势单力薄,风险的盛行使市场主体对未来的交易情形没有把握,从而使企业放弃许多交易活动,减少了经济活动,减少了利润.所以能提高企业安全运行的制度正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渴求的。

那么,产业集群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产业集群的产生分两种:

其一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自下而上的方法重点是市场功能的培育和市场失灵的消除。

市场诱致产生集群的雏形出现,而国家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和监督,如美国;

其二是自上而下政府的扶植与推动。

自上而下方法的重点是政府制定国家优先发展产业,通过市场主导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干预逐渐减少,如荷兰。

对于第一种情况,新经济地理学家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是由历史和偶然事件决定,一个产业在那里集群,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最初的公司是在那里干起的,他还以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例子为证。

然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其产生(自发)虽然带有历史和偶然事件的因素,但是也包括所有制度产生所必须具有的条件。

人的“有限理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条件。

人的“有限理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进行,所以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

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越大,信息越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关于“有限理性”的预设表明,人拥有的知识能力和决策能力是有限的,不仅受到物质因素和环境不确定的影响与限制,还受到诸如记忆容量、判断准确程度、计算能力有限性的限制。

这一预设的逻辑结论是:

必须通过制度设计与制度创制,来预防和弥补人理性的不足。

产业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

随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产品之间的模仿、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

变革性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技术和产业的冲击;

市场中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加剧企业的研发;

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相关标准的改变;

突发性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机遇与威胁。

制度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能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认识环境的能力并规范人自身的决策行为,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由于人们对信息的不能完全了解以及机会主义,同时由于人们对风险的厌恶,企业需要一个制度来为其提供安全与经济功能。

也就是说,由于人们自身条件的约束,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和避免风险,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克服负的外部性,获得正的外部性。

同时帮助企业克服对风险的厌恶,从而,产业集群对于人们来说是“有用”的,同时也是“稀缺”的,所以才对产业集群的产生有巨大的需求,产业集群才有产生的可能.制度的存在由于匡定了交易者的行为界限,能够减少(虽然不能彻底消除)预期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那种有利于交易重复进行的制度安排。

博弈论表明,重复进行的交易有利于达成合作均衡,而非重复进行的交易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

对于政府扶植与推动的产业集群,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发生过程中扮演了初级行动团体的角色,初级行动团体是一个发现制度创新收入并通过制度创新获得创新收入的一个人或一个团体。

正是地方政府,认识到产业集群会给他们带来制度创新收入(财政收入增加,升迁的政绩等),所以主动扶植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也承担创新成本。

为了扶植产业集群,地方政府也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扶植产业集群的发展,被称为次级行动团体,它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耗费部分成本,不增加制度创新的成本,但作用十分巨大,地方政府为扶植产业集群也会利用制度装置来实现产业集群制度的变迁.这种制度装置(文件、手段)等通过给产业集群的产生提供优越的公共设施、税收等一系列的优厚条件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产生。

另外,根据制度经济学家的研究,我们认为,以下因素是从制度经济学观点引起产业集群的产生的因素:

首先,技术进步与扩散。

许多技术决定论的经济学家认为技术技能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原因。

不可否认,技术进步使社会经济节约更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为企业、社会带来更多收入。

但是以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技术进步“产生了许多新的收入流,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正是从技术创新中获得更有效率、更经济的组织方式,从而获得制度变迁的利益,是推动市场主体进行制度变迁的动力。

同时技术进步也使一些制度变迁成为可能,因为技术进步使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交易等方式发生了巨变,使原来不可能发生的交易在技术进步的帮助下成为可能,大大降低制度运行成本,同时也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其次,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制度变迁的最直接、最有力、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资源总体上是稀缺的,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人口的增减、资本的流动转移等原因使资源的丰裕程度产生相对变化,从而反映到市场体系上,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升降.价格的升降会调节制度相多(少)生产这种要素(产品)的方向变迁,从而诱发制度的变迁.

三、产业集群发展和成熟的制度绩效

当产业集群进入成长、成熟期后,产业群越过了最小规模的限制以后,在集聚效益的作用下,进入了一个具有自我强化特征的阶段,集群规模迅速扩大.在成长阶段,集群区产品的市场份额扩张很快,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核心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大幅度增长。

产业集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还不是很大,但是增长率较高。

核心产业在区域中的重要性迅速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提升较快,地理范围也会扩大,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兴地区,在此阶段,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极化作用显著,并且往往成为一个地区性增长极。

在这一时期,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成熟到成熟.产业集群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逐步形成、完善,并在集群内为企业所认同、应用。

集群制度根植于本地化中不同层次相互联结在一起的社会结构、金融、政治和经济特征的组合。

本地长期以来发展中有一定“路径依赖"

的集群在联合、联合营销、企业孵化、培训协议、知识产权保护等作用下,其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制度根植还可以通过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服务及知识来减少集群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力.集群的经济功能和安全功能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并显示出其对企业的巨大作用。

1、产业集群经济功能的实现。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功能是制度存在的首要功能.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所以,市场上的交易主体不能够完全了解市场,同时虽然市场主体想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不大可能达到这一点。

所以,所有市场上的复杂的协议、契约或合同都不可避免地是不完全的.(威廉姆森)所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需要一系列的规则减少这种由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造成的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获得经济利益的可能。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在提高集群企业经济利益方面是从两个方面着手的:

一方面,产业集群降低集群内企业的成本。

成本包括交易费用成本和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交易费用成本的降低。

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不可预测性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单个企业无法也没有必要包括所有环节,每个企业不得不通过采取与其他企业合作交易形式,来获取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这就意味着企业之间的交易频率不断增加,进而交易成本增加。

但在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间的空间接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的报酬递增。

产业集群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了较高的交易市场化程度,因而是一种节省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

首先,产业集群降低了集群内企业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包括外部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外部不确定性包括气候、消费者偏好、政府行为等,而内生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经济主体交易行为的不确定。

由于机会主义倾向,企业有投机的驱动,但是当采取机会主义的收益小于成本时,企业便会有自觉抑制投机活动的驱动.在产业集群内,正是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环境。

由于集群内企业地理位置临近,企业之间、员工之间不但熟悉,甚至都有一定的关系,如老乡、同学、亲戚等,企业、个人投机行为的成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像同学亲戚关系的破坏等.同时集群内违规被发现的可能性大,企业、个人声誉贬值以及客户的流逝,会造成企业严重的后果甚至破产等。

所以产业集群存在抑制机会主义的驱动。

其次,产业集群使交易频率提高,从而提高交易效率。

由于地理位置临近,企业之间相互熟悉,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之间有着相同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所以彼此之间的信任度高,交易的可能也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达成,而且一旦某一方失去信用,其失信的信息将迅速在集群内传播,从而造成失信企业在集群内的孤立,失信成本十分高昂。

所以,企业通过多次交易、重复交易,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这是一种重复博弈确立的关系,提高了交易效率。

最后,产业集群有效抑制与资产专用性有关的机会主义倾向.资产专用性是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情况下,资产通常可用以不同用途以及不同的使用者使用。

也就是说当一种资产只能用于特定的用途而不能或者很难转作它用时,这种资产就具有资产的专用性。

具体说,可以分五类:

地点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议服务的专用性、名牌商标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增加交易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产业集群内,地理位置邻近的地方集中大量的同类企业,产业集群内存在一个共享的人力市场,群内企业共享产业集群的品牌等原因使资产专用性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资产专用性带来的垄断,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另外,产业集群内声誉机制的有效运转减少了机会主义成本。

现代博弈论已经证明,当交易双方仅发生单次交易时,理性经济人必然会出现损人利己的败德行为,囚徒困境就是典型例证;

而当交易次数无限增加时,对长期利益的追求会导致合作的出现,长期信任机制得以形成。

在产业集群内,一条产业链上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发生频繁的供求关系,并且这些关系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就会促使交易的双方从长远利益考虑,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3、企业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企业长期企业平均生产成本的下降依赖于产业集群使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整个行业的产量扩大时,使单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这种规模经济是从外部作用于企业的,引起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如图2:

 

1

Q

图2 产业内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黄健康:

产业集群论[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7页

0为同等条件下,集群外企业的长期品均生产成本曲线,1为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集群内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以地理位置接近为基础,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势共享,解决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获得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

在此基础上集群内企业通过延长或拓展产业链、实现更有效地协同作用,合作创新,创造价值,获得更大利润。

4、产出效率的提高。

产业集群提高了集群企业的产出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上,在产业集群内,由于共享资本品、专业化劳动力市场及信息,集群内企业共享集群技术与金融的外部性,所以提高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使集群企业的生产边界扩大,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集群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如图3:

产量          F2

                       

F1

F3

     O         投入

           图3 产业集群对群内企业产业效率的影响

资料来源:

刘春芝: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第46页

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F3为条件相同下集群外企业的产出边界,F1为集群内企业的产出边界,当集群规模扩大,聚集经济效应不断提高,集群企业的产出边界可以上升至F2的水平.所以,由于集群内的协作与外部经济,在同样投入水平条件下,集群企业的产出水更高,从而集群内企业获得的利益越大。

   5、产业集群的安全功能。

制度经济学把安全功能作为制度的两大功能之一是有原因的,安全功能主要是指制度有利于帮助人们克服对风险的厌恶,以及帮助克服市场的失败,这两种风险的来源,据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是机会主义(),使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卢现祥,2003)机会主义使市场主体有损人利己的可能,而且只要社会没有惩罚或者惩罚小于损人利己的收益时,这种投机就会发生。

所以机会主义从个人方面会造成道德风险问题,从社会的方面考虑会扭曲社会资源配置,造成市场失灵。

产业集群对集群企业的安全功能主要表现在:

在产业集群内,大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之间比较了解,大家拥有相同的背景,所以发生违背交易合同的可能性小,而且一旦发生,企业的声誉便一落千丈,并在集群内迅速传播,企业将无法在此集群内立足,这种惩罚机制是产业集群外企也不会获得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企业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总之,产业集群内企业因集群的存在而受益,使得集群内企业成为集群这种制度安排的既得利益者,为维护集群的共同的长远利益,各企业往往会通过建立行会或商会等正式制度,或通过公认的“行规”等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来约束各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

这样就为集群内企业减小了风险的程度。

6、技术创新风险的降低.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高额长期利润的源泉之一,然而技术创新面临巨大的风险.由于对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了解,同时企业本身也不一定完全拥有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种创新资源,所以企业技术创新比较容易失败,技术创新失败将会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致命的后果。

所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会为市场风险所抑制。

但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市场产品的供求信息在本地大量积聚,企业有机会掌握大量可信的市场信息,减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盲目性,提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同时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联系密切,彼此了解,当大家面对共同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高额创新利润时,企业之间联合起来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更大。

这种联合是有资源与信任基础的。

集群企业彼此交往多,信任度高,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创新资源共享解决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这种联合是企业在面对技术创新时风险有了更强大的实力来面对。

所以产业集群通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实现自身安全功能。

四、产业集群衰落的制度风险

世界上没有天然生成的产业集群,也没有永远兴盛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其发展过程有自身特有的规律,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

由于市场行情,产业发展周期,以及产业集群区域内过度竞争、拥挤效应、“柠檬市场”、创新的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等等,导致产业集群对集群内企业经济与安全功能会衰退与消失。

当集群企业需要的规则与现在的组织结构发生矛盾时,也就是产业集群表现衰退和需要升级的时刻。

到衰退期,产业集群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产出状态。

集群衰退一般表现为经济增长缓慢或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亏损增加,有些企业开始迁出,投资呆滞,甚至创新中心转移等.核心产业投资回报率降低,市场份额减少,甚至产值下降。

由于核心产业是区域取得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核心产业竞争力下降即意味着区域的竞争力下降。

任何产业集群如果固步自封就都会有它的衰亡期。

在产业集群的衰退期,如果没有出现好的产品或技术,对于集群内外的不同目标的企业都没什么吸引力,久而久之会造成产业集群的瓦解。

1、产业集群的拥挤效应与经济功能的衰退。

虽然产业集群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从而带来递增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越大越好。

在正常状态下,集群扩张有一个边界问题.当集群扩张引致的边际分工收益等于边际交易费用时,这一点就是扩张的边界,此时分工不再演进,集群停止扩张,否则就是非效率的。

产出市场的过度拥挤和竞争是集群进入成熟期之后经常出现的现象。

根据俱乐部理论(M ,1965)俱乐部产品的一个特点是成员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拥挤效应,即随着新成员的加入,俱乐部公共产品边际收益呈现递减状态。

这时,就会有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的确定问题.集群相当于一个自愿聚集在一起的组织的聚合体或者俱乐部,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就在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拥护成本)正好等于由于新成员分担运转成本所带来的边际节约点上。

由于产业集群的巨大作用,刺激集群外的企业迁入集群,同时也鼓励集群内新企业的诞生。

当集群内企业数量超过最佳规模,就会引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利益降低,表现为,企业的集群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大幅增加,从而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虽然部分生产要素可以通过市场调节缓解,但像土地、专业化的劳动力等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同时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也不得不大幅加薪等,刺激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公共产品的供给也会由于来自过多地使用而变得沉重不堪,提高企业的额外负担。

大量企业的进入,加剧了企业的竞争,不但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如营销成本等,同时也会加大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本,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其结果是企业边际生产利润和创新利润的下降。

随着产业群规模的扩大,本地的要素资源日趋紧张,产业群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如图4所示。

在图4中,曲线A代表集群区规模扩大聚集经济的变动状况,曲线代表交通成本的变动状况,为净聚集利益的变动状况。

曲线A先以递增速率增加,而后以递减速率增加。

曲线T先下降而后上升,下降时表明交通利益的扩大,上升时表明交通利益的缩小;

集群区规模达到后,交通利益逐渐变为负值。

于是,净聚集利益表现为一条倒U曲线,先增加而后减少。

在集群区规模达到N1时,最大;

集群区规模为N2时,为0,从而表明集群区的聚集利益被耗尽。

如果集群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则聚集利益为负,聚集生产或生活不如分散方式有利。

鉴于产业集群面临集群规模膨胀所产生的“拥挤效应”,这种离心力作用使得聚集经济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容易衰弱。

聚集经济所产生的、建立在低要素资源集中基础上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是十分脆弱和不稳定的,会由于要素成本的变化而丧失。

图4聚集利益的局限

2、过度竞争与柠檬市场( )。

“柠檬市场"

最早出现于乔治·

阿克尔洛夫(A. ,1970)研究美国二手汽车市场时发表的经典论文《“柠檬”市场:

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之中.它常用来描述当卖方比买方对商品的质量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商品则会驱逐高质量商品,即“劣品驱逐优品”,从而使市场上的商品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形.此后,“柠檬”一词就成了经济学界对“次品或劣质品”、“破烂货"

( )的代名词。

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过度竞争很容易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集群生产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而对激烈竞争,会产生不法企业“搭便车"

现象,生产劣质产品充当好的商品,从而影响了集群整体品牌和声誉,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还必然会出现产品老化、质量低劣、劳动生产率落后的不良局面,集群应变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减弱,集群的生存也就受到威胁。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后,由于其进入壁垒低,区域企业数目不断增加,资源不断流入产业集群,这样,区域资源不断优化配置,产业集群由竞争不足趋于有效竞争.然而,随着集群企业的衍生、分蘖和群外企业的进一步进入,加之集群企业区域集中度过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也相当高,从而导致生产者(卖方)退出壁垒过高,它们很难使自己的设备转卖或转产,从而导致过度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