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统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统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统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小智在决赛中下出了以弱胜强的绝杀棋,真是妙手偶得。
B.夕阳西下,落叶飘零,使爷爷触目伤怀。
C.这是一支纵横决荡,所向无敌的钢铁队伍。
D.魔术师的精彩表演令观众张目结舌。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
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解说:
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
B.我才疏学浅,怎么能当学习委员呢?
这句话中的谦辞“才疏学浅”使用正确。
C.摄影要记录内心的声音,不要背上包袱。
这句话用了“包袱”的引申义。
D.回来、能够、愿意、佩服(解说:
这四个词都是动词。
6.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荸荠(bí
qi)
咫尺(zhǐ)
干涸(hé
)
硌(gē)牙
B.发怵(chù
棘(jí
)手
媲(pì
)美
挑衅(xì
ng)
C.缄(jiān)默
譬喻(pì
牟(mó
u)取
家醅(pēi)
D.狩(shǒu)猎
哂(shěn)笑
啮(niè
)齿
酬和(hè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收获颇丰。
B.鲁迅先生在战斗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C.托尔斯泰在82岁生日那天孤身一人独自出走,最后病逝于艾斯塔波沃车站。
D.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二、字词书写
8.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陶
(yě)
②铿
(qiāng)
③浮想联
(piān)④明眸善
(là
i)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方,完成后面小题。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常江
①任何社会都存在偶像,任何社会也都需要偶像。
在中国,大众偶像的“出世”大致有三种方式。
②第一种是以国家为主导性力量的“自上而下”的塑造,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大众的重任。
上世纪60年代,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
③第二种偶像塑造的方式,是一种以文化机构和文化力量为主体的、“中观”层面的策略。
20世纪80年代。
在思想文化领域,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则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智识的力量,一种既高贵、又有明确价值旨归的行动指南。
在大众文化空间中,一些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因其商品化色彩的气质,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初的一批娱乐偶像。
高仓健、费翔
④上世纪90年代是偶像生产话语机制的转折点。
商业力量开始全面占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闲暇时间。
商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商业体制以大众消费为收入来源,于是大众似乎于其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
⑤2005年,当带有鲜明中性风格的青年歌手李宇春,在350万条手机短信投票的簇拥下,成为新世纪初最为耀眼的娱乐偶像,而一度被城市青年顶礼膜拜的知识精英如易中天,也摩肩接踵地走进《百家讲坛》,用旧式知识分子不可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化的商品化。
⑥从雷锋、李泽厚的庙堂之高,到李宇春、易中天的江湖之远,中国人塑造偶像的方式由自发而自觉、由粗放而精致、由直白而隐晦。
其间隐藏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实在一言难尽。
只是有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同,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已。
(选自2016年4月2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他们承载着改造思想、造化大众的重任。
B.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如高仓健、费翔,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
C.以李宇春、易中天等商业时代的偶像,带给人们的只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
D.由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所以不同类型的偶像能持续存在。
10.(小题2)请根据提示概括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方式:
国家力量主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标题可换作“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请简析这两个标题的优点。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回家
龙应台
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
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
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②她皱着眉头说:
“这,是什么地方?
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
“这是香港。
我们要去搭火车。
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
⑤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生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
“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
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
”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
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⑥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
“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
”她开步走了。
A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⑦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政戚戚低头走路,我说:
“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手,不会跌倒的。
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
”她真的把脚跨大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⑧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
弟弟在电话里解释:
“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⑨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乍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
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
”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
“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⑩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
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⑪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
“……不认得了。
”B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⑫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⑬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
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站了起来。
她看看前方,转过身来又看往后方。
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
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
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
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
“你放我走,我要回家。
天黑了我要回家!
”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⑭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
我在她耳边说:
“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⑮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
是的,我们都知道了:
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⑯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摘自《读者》
12.请找出母亲在三个儿子陪同回乡途中的神态描写,试着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
13.请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
A“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B“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14.试结合文本分析弟弟有哪些性格特点。
15.请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这句话的理解。
16.天下父母把最美丽的一段时光奉献给了“家”,给了孩子,但年老生病时,现实的诸多因素,又让父母面临凄凉,文中的母亲就是如此。
请你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悟。
四、情景默写
17.用古诗文填空。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描写月夜美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5)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6)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7)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8.品析“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句中“抱”字的妙处。
19.“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六、综合性学习
(题文)慢阅读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和数字化阅读已渐渐成为人们新的阅读习惯;
音像制品成为国民阅读新热点;
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
人们的阅读已从以前的以学习和工作需要为主的学习型阅读向以生活、娱乐需要为主的休闲型阅读转变。
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定制式阅读、联通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的主要形式。
各地书店居排行榜前列的大多是通俗读物等现象,都证明了人们浏览式的浅阅读特征。
(摘自《文稿》)
材料二 加拿大的一位学者约翰·
米德马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慢阅读》。
他认为,慢阅读,并不是主张一切东西都应该慢慢读,而是提倡一种观念。
慢阅读的目标是拉近读者和所读信息之间的距离。
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
(摘自《北京日报》)
材料三 开卷有益这句话,是大有深意的,其实开卷未必有益。
有时候,经典的东西很生涩,浅薄的东西很甜腻。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就是:
好书慢慢读。
就像那些快餐一样,慢慢吃是非常滑稽的。
本来是一根干树枝,你非要像嚼甘蔗一样,妄图榨出一点有味道的汁液来,那是荒唐可笑的。
如果是好东西,你不慢慢品,那就是一种很不道德的浪费。
(摘自《中华读书报》)
材料四 哈佛大学出版社人文部执行主编林赛·
沃特斯在《高等教育纪事》一文中,大声呼吁“阅读革命”:
“背诵是我们失去的重要的东西之一。
追求速度是全球阅读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速度成了评判阅读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他看来,快读的追求,实际上反映出我们今天的阅读更具功利性和目的性。
不同的知识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乐趣和价值。
阅读的快乐,并不是娱乐的快乐,或者说娱乐才产生的快乐。
浅阅读的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幽默的东西也是我们需要的,娱乐化的东西也是我们需要的,但不可泛滥,否则,我们的审美能力就会下降。
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说:
“现代人对阅读要心存尊敬。
文字阅读的快乐是不能替代的。
阅读需要想象力,书应该慢慢读,需要用心去感受。
现代人恰恰对感受毫无耐心,往往只关心结果。
20.(小题1)简要概括上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21.(小题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为什么读书要“慢”?
22.(小题3)“快阅读”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请分条列举。
(至少三点)
23.(小题4)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就“如何阅读名著”简单地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
24.请以“美,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以景怡人,或者以情动人;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