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7681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7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面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碎石粒径按19~37.5mm、9.5~19mm、4.75~9.5mm和小于4.75mm四种规格备料,各种规格宜符合表1-2的要求。

当单一规格集料通过率达不到表1-2要求,但合成级配满足表1-3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

表1-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用集料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37.5

26.5

19.0

16.0

9.50

4.75

2.36

0.6

0.075

S1

19~37.5

100

-

0~15

0~5

S2

9.5~19

90~100

S3

4.75~9.5

石屑

≤4.75

40~70

10~20

4集料按不同粒径进场,分类堆放,以利施工时掺配方便。

5石屑应洁净,砂当量不小于60s。

堆放时,必须采取严密覆盖或搭棚保护,防止雨淋。

6若石屑0.075mm含量达不到要求时,必须掺加粉煤灰或矿粉,或经试验确定其它掺加工业矿渣。

1.1.3水

采用无污染水或饮用水

1.1.4质量控制

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抽样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1.2混合料组成设计

1.2.1设计内容、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

1设计内容: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指标要求,优化集料比例和水泥剂量,并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设计标准:

底基层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0.95≥2.5MPa;

基层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0.95≥4.0MPa。

室内试件试验结果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R0.95-保证率95%的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该组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CV-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以小数计)。

3设计方法:

采用振动法优化级配、振动击实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振动成型法成型试件测试强度确定水泥剂量。

1.2.2集料级配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组成应符合表1-3。

表1-3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级配

层位

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19

9.5

(底)基层

80~100

60~70

40~50

28~38

16~28

8~15

3~7

1.2.3配合比设计步骤

1根据工地实际使用集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各规格集料组成比例,集料合成级配应符合表1-3规定。

关键要控制好9.5mm、4.75mm、0.075mm的通过量。

2底基层按水泥:

集料=2.5:

100、3:

100、3.5:

100,基层按水泥:

集料=3:

100、4:

100对混合料振动击实,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根据振动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按要求压实度(基层压实度98%,底基层压实度97%)采用振动成型法制备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6d,浸水24h后取出,测试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

4取符合1.2.1款第2条设计强度要求的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振动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作为施工控制依据,经批准使用。

1.2.4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1在满足在满足1.2.1款第2条设计强度的基础上,控制水泥剂量,以减少收缩裂缝。

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剂量不超过振动法设计水泥剂量-0.2~+0.3%。

设计水泥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必须报建设单位审批。

2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

3碾压时的含水量宜接近于振动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不超过振动法设计最佳含水量+0.5%。

1.3施工工艺

1.3.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流程宜按图1-1顺序进行。

图1-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1.3.2准备工作

1施工机械配备

各施工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机械,机械具体数量至少应满足每个工作面、每日连续正常施工要求以及总工期要求。

具体如下:

(1)拌和机每标段必须配置500型连续式拌和机至少2台,产量不小于400t/h,保证其实际出料(生产量的80%)能力超过实际摊铺能力的10~15%。

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

至少要有五个进料斗,料斗上口必须安装钢筋网盖,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料斗之间用挡板隔开,防止规格集料混杂。

拌和楼的用水应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

料斗、水箱、罐仓都要求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

(2)摊铺机每作业面配备三台摊铺机,进行梯队联合摊铺。

摊铺机应备自动找平装置。

(3)压路机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必须与拌和机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使从拌和开始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每作业面应至少配备4台20T以上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26T以上胶轮压路机及1台双钢轮压路机。

(4)自卸汽车应配备15t以上足够数量的自卸运输汽车,形成不间断的供料车流。

(5)洒水车每作业面应配备5t以上足够数量的洒水车。

(6)水泥钢制罐仓可视摊铺能力决定其容量,可用2个50t的,也可用一个80~100t,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

2质量检测仪器

(1)水泥胶砂强度、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仪器。

(2)水泥剂量测定设备。

(3)振动成型仪、标准养生室、抗压强度测定设备。

(4)方孔标准筛、压碎值仪、针片状测定仪器,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5)平整度仪和3m直尺仪、钻芯取样机、灌砂仪、密度测定设备。

(6)水准仪、全站仪。

3下承层的准备

(1)下承层检查与验收。

(2)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3)凡弯沉或强度不合格的下承层,必须返工处理。

4施工放样

施工前一天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

根据实测的地面高程和松铺系数,推算出松铺厚度,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挂好导向控制线。

用于控制摊铺机摊铺厚度的控制线的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

5相关准备

(1)下层水泥稳定碎石铺筑7~10d钻芯取样,能取出完整芯样时,即可进行上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

两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d。

(2)为了加强层间粘结,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在上层铺筑时应在下层顶面撒水泥净浆(水灰比1.0~2.0),水泥净浆用量以不流淌为准。

1.3.3试验段铺筑

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试验段。

试验段应选择在验收合格的路基或底基层上进行,试验段长度宜为200m左右。

试铺段主要确定如下内容。

1施工配合比验证

(1)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3)检查混合料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混合料配比的控制。

(2)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一般5~8m)。

(3)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5)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

试铺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检验标准(见表1-4)中规定正式路面的2~3倍。

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铺段基层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都符合规定时,可按以上内容编写《试验段施工总结》,经批准后可作为申报(底)基层正式开工的依据。

1.3.4混合料拌和

1拌和设备及布置位置经批准后,即应进行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与试拌。

试拌达到规定要求后可正式拌制混合料。

2拌和场的备料至少应满足3~5d的摊铺用料。

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

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

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底)基层强度。

3每天开始搅拌后,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

进行正式生产后,按规定频率检查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4拌和机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

必须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

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1.3.5混合料运输

1每天开工前,要检验运输车辆的完好情况。

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

2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3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

当有困难时,车内混合料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必须予以废弃。

1.3.6混合料摊铺

1摊铺前应将下承层适当洒水湿润或水泥净浆。

2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而且每天坚持此项工作。

3调整好传感器臂与导向控制线的关系;

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4摊铺机宜连续摊铺,以匀速和不停歇为宜。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一般宜在2~3m/min左右。

5混合料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立模作业,一前一后保证速度、摊铺厚度、松铺系数、路拱坡度、摊铺平整度、振动频率等的一致,两机摊铺接缝平整。

6摊铺机夯锤频率不低于4.5级,螺旋布料器应必须全部埋入混合料中。

7摊铺机在安装、操作时应采取混合料防离析措施,如降低布料器前挡板的离地高度。

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离析现象,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1.3.7碾压

1碾压应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一次碾压长度宜30~40m左右。

碾压段落必须界线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接茬复压长度不宜小于2m,有专人指挥。

2每台摊铺机后面应紧跟26T以上胶轮压路机稳压2~3遍,压实度宜达到90%以上;

然后,再用2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复压,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不低于7遍,建议振碾组合方式:

弱振1或2遍~强振2遍~弱振1或2遍~强振2遍~弱振1或遍;

最后“收面”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3碾压速度应为:

第1~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应为1.8~2.2km/h。

压路机须增设限速装置。

4压路机倒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

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尽量原路返回。

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应错开,成齿状。

出现拥包时,应专配工人进行铲平处理。

5压路机停车要错开,且错开3m以上,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以免破坏基层结构。

6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7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基层表面应无明显轮迹。

8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缘压实度,要求在基层边缘采用型钢模板支撑,且应有一定超宽(碾压到边缘30cm范围,以10cm/次向外推进)。

1.3.8接缝的处理

1摊铺时必须连续作业不中断。

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

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

每当通过桥涵(特别是明涵、明通),在其两边需要设置横缝,基层的横缝最好与桥头搭板尾端吻合。

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

2横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设置,其设置方法:

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

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3m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确定出基层面离开3m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垂直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1.3.9养生及交通管制

1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质量检查,并开始养生。

2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覆盖透水无纺土工布保湿养生。

气温高于5℃,覆盖2h后再用洒水车洒水;

气温低于5℃,覆盖后立即洒水,并在土工布上覆盖塑料薄膜确保在7d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并在28d内正常养生,养生期间应定期洒水。

养生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3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

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湿润。

4在养生期间应采取硬隔离措施封闭交通,严禁一切车辆通行。

5养生结束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上禁止一切超载车辆通行,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车辆集中快速行使,以保护基层(底基层)骨料不受破坏。

1.4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

1.4.1一般要求

(1)水泥剂量的测定用料应在拌和机拌和后取样,并在10min内送到工地试验室进行滴定试验。

(2)除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要求外,还必须进行总量控制。

即要求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用量、集料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对比水泥剂量的一致性。

(3)注重对基层表面裂缝的检查,掌握裂缝的位置、数量和长度。

在喷洒透层油前,对裂缝进行灌缝并铺筑不短于60cm自粘式玻纤格栅处理,要求格栅骑缝牢牢固定在裂缝两侧基层上。

1.4.2质量管理与控制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必须在得到开工令后方可开工。

(2)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按表1-4和表1-5所规定的项目、频度进行检查和抽检。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过程中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见表1-4;

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见表1-5。

表1-4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基层

底基层

1△

压实度(%)

代表值

98

97

按JTGF80-1-2004附录B检查,每200m每车道2处

3

极值

94

93

2

平整度(mm)

8

12

3m直尺,每200m测2处×

10尺

纵断高程(mm)

+5,-10

+5,-15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1

4

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200m测4处

5△

厚度(mm)

-8

-10

按JTGF80-1-2004附录H检查,每200m每车道1点

-15

-25

6

横坡(%)

±

0.3

7△

强度(MPa)

按JTGF80-1-2004附录G检查

表1-5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序号

频度

质量标准

级配

拌和时每500m31次

符合表1-3要求

摊铺时每2000m21次,发现异常情况时,随时试验;

集料针片状

据观测,异常时随时试验

大于9.5mm集料≯15%

大于4.75mm小于9.5mm集料≯20%)

集料压碎值

随时检测

小于25

水泥剂量

每2000m21次,至少6个样品

不超过设计值的-0.2%~+0.3%

5

含水量

碾压时,不超过最佳含水量+0.5%

拌和均匀性

随时观测

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7

压实度

每一作业面或不超过2000m2检查6次以上

基层≥98%

底基层≥97%

抗压强度

每一作业面或不超过2000m2检查6个或9个试件

基层≥4.0Mpa

底基层≥2.5MPa

9

芯样

单幅每200m进行一次

7~10d必须能取出完整芯样

(3)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

监理应按规定要求独立自主地进行试验,并对承包商的试验结果进行认定,如评定质量,计算合格率。

当发现有质量低劣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

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否已经返工补救,所有数据均必须如实记录,不得丢弃。

1.4.2外观鉴定

(1)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散、坑洼,无明显离析及软弹现象。

(2)接头平顺、稳定。

2沥青混凝土面层

2.1原材料技术要求

2.1.1沥青

1下面层采用标号为A-70沥青,中、上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A-90#),其质量应符合表2-1和表2-2要求。

表2-1A-70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规范值/要求值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

-1.0~+1.0

软化点TR&B,

46(45)

T0606

60℃动力粘度,

Pa.s

180(160)

T0620

10℃延度,

cm

25(20)

T0605

15℃延度,

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

%

2.2

T0615

闪点,

260

T0611

溶解度,

99.5

T0607

TFOTH或RTFOT后

质量变化,

0.8

T0609

残留针入度比25℃,

61

残留延度(10℃),

残留延度(15℃),

15

表2-2SBS改性沥青(I-C)技术要求

针入度指数PI

-0.4

延度5℃,5cm/min

30

软化点TR&B

65

运动粘度135℃

T0625或T0619

闪点

230

溶解度

99

弹性恢复25℃

T0662

储存稳定性,48h软化点差

2.5

T0661

TFOTH或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1.0

T0609或T0610

针入度比25℃

60

延度5℃

25

3沥青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沥青到货后和使用前都必须分批次取样检验,确认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沥青贮运站及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必须将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不得混杂。

5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

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在冬季停止施工期间,沥青可在低温状态下存放。

6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2.1.2粗集料

1必须使用冲击式或圆锥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不得使用鄂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

同种石质尽可能采用同型号破碎设备生产。

生产的碎石应干净、不夹杂软石、杂石和泥土等,使用前必须二次水洗处理。

2应对石料场明确提出集料规格要求,并严格控制集料进场。

集料规格划分及筛孔尺寸应符合表2-3要求,碎石厂振动筛筛网规格应符合表2-4要求。

表2-3集料规格划分

集料规格

A料

A’料

B料

B’料

C料

D料

E料(机制砂)

F料(矿粉)

下面层

37.5~19

19~9.5

9.5~4.75

4.75~2.36

<2.36

<0.075

中面层

26.5~16

16~9.5

上面层

表2-4碎石厂振动筛筛网规格(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