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7575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反馈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值:

160分

命题人:

唐步荣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椒塔、雷峰塔,沐   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

“人间天堂”果然     !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千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   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   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  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B.梨不仅味道清甜,还有药用价值,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就具有维持细胞组织  的健康状态的作用。

C.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  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是一个重  大的民生问题。

3.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3分)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③①⑤②④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②③⑥④①⑤D.②③①④⑤⑥

5.下列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纪念戳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回展览”的文   字与“2015.6~2015.9”的数字点明活动举办的主题及时间。

B.纪念戳整体呈圆形,既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也体现世界人民的团结,正因为团结才获得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C.纪念戳中战士吹起冲锋号,旗帜迎风飘扬,邮票上“70”,暗合方寸之间再现波澜壮阔的抗   日历史,以邮票为载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纪念戳中锯齿形暗指长城,既象征了中国像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又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

幼笃学,手不释卷。

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

“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

”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

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

俭素知帝雄异,后请间言于帝曰:

“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

”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

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

“齐桓灭谭,那得有君?

”答曰:

“谭子奔莒,所以有仆。

”俭赏其善据,卒得职焉。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

“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

”俭曰:

“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

以臣比之,唯觉超越。

”上笑曰:

“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

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

俭谏曰:

“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

”乃止。

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

“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

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

”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

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

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

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

上感其言,改立都墙。

俭又谏,上答曰:

“吾欲后世无以加也。

”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

上每曰:

“《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

”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

六年,重申前命。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

俭启求解选,上不许。

七年,乃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

其年疾,上亲临视。

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

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贻:

赠送

B.后请间言于帝间:

离间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许:

允许

D.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让:

推辞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卒得职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以勇气闻于诸侯

C.乃上表固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为当时所重吾属今为之虏矣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

“齐桓灭谭,那得有君?

”(5分)

(2)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

(4分)

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俭的品性特点。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分)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的异同。

(4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⑵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大学》)

⑶▲,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⑷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⑸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⑺▲,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白发上津城

梅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

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

邹龙权说:

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

“我去上津看看好吗?

”邹龙权说:

“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

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

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

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

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

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

啊,秦楚不再战争!

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一千八百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

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

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

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一千八百年里,上津曾十四次设县、六次设郡、两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

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

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

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八十年之久!

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

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

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

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

“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

”应该是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一千二百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

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

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

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二十六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

“……还记得我吗?

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

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

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

“……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

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

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选自2015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12.作者着墨上津城时,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

请概括。

(4分)

13.作者把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形容为“老得白发千丈”有什么作用。

(4分)

14.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

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作者又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内心世界的?

请简析。

(6分)

15.文章以作者给上津镇26岁的镇长的回信结尾,回信的内容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探究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

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

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

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

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

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

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

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

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

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

问题在于:

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

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

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

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

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

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

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

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

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

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6.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

(6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8.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方寸心天可以容纳山川……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反馈

高三语文(附加)试题

考试时间:

30分钟分值:

40分

命题人:

薛永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3分)

太史公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21.在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分类中,孔子的传记被收录在________。

(1分)

22.下列选项不属于上述材料《六艺》内容的一项是(2分)(  )

A.诗      B.御      C.礼      D.乐

23.司马迁如何层层深入表明自己对孔子的赞誉推崇之情?

请简要概括。

(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红楼梦》中晴雯是贾府内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她叛逆,直率,任性,无所忌惮,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B.《边城》中借老船夫之口介绍了湘西民俗的两种求婚:

一是走车路,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二是走马路,由家长请媒人到女方提亲。

C.《哈姆莱特》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D.《哈姆莱特》设计了哈姆莱特复仇的主线,又设计了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勃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三线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衬托。

E.《茶馆》中王利发的语言既反映他的性格心理,又富有时代特点。

例如,“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反映了他的圆滑世故;“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出他对动荡时局的不满;“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

”蕴含了他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反抗情绪。

25.简答题。

(10分)

(1)“古人尊母轻妻,尊母至,妻如衣”的思想在《三国演义》“吕布殒命”一节有一典型事例,试简述。

(2)读下面《茶馆》中人物的台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①“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3分)

②“他是越来越有钱了!

可是他那点事业,哼,洋人只要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

他挖苦的是谁?

(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苦”的雪莱。

1821年,雪莱在《为诗辩护》中写道,推理与想象是人类的两种活动,自有人类即有诗。

而语言最初的发明,本身就是诗。

在他看来,广义的诗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

诗人的隐喻式表达,层出不穷的联想,这些虽然不能绘出人类思想的全景,却有助于表现人类崇高的目的,领会世间的真善美。

自古以来,当科学攻城略地不断扩大我们生活的疆土时,诗歌已经借着想象,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宇宙。

所以,雪莱赞美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大多数时候,我觉得人生是最荒谬而无望的。

但也正是这种荒谬而无望,给了我们赋予自己人生意义的可能。

一个人活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我赋予意义的能力。

我们需要找到并拥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借此击碎现实的荒谬。

正如辛波斯卡所说: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一定程度上属于私域范畴。

诗歌不同于社论,虽然人们也会将它拿出来发表,但是它所具有的私人属性也是不容忽略的。

有些诗歌,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己或许也不全懂,但是无关紧要。

就像你进不了别人的大脑中思考。

他需要的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审美上的存在感,至于交流,什么是美,都在其次。

这不表示我鼓励诗人都去自说自话,故步自封。

既然承认文学首先是人学,承认诗关系到人的自我塑造,诗歌也因此具有某种公共性。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私有性,还是公共性,诗的价值都在于意义的赋予和美的呈现。

这也意味着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外,还交织着一个文学搭建起来的意义领域,安放写作者的灵魂。

(选自《读书》2015年第2期,有删改)

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中所阐述的“诗”与“思”的关系。

(6分)

27.如何理解辛波斯卡所说的“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这句话?

(4分)

28.作者是如何认识诗歌的私人性的?

(5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反馈

高三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实至名归:

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名不虚传:

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2.(3分)A(B项,句式杂糅,应为“它富含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C项,成分赘余,“练就” 本身的意思就是“练出来”“练成功”,应删掉“出来”;D项,不合逻辑,可删去“显著提升”。

3.(3分)D

4.(3分)C(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

5.(3分)D(未突出长城这个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3分)B(间:

暗暗地。

7.(3分)D(为:

均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A.以:

因为,连词;凭借,介词。

B.焉:

表示陈述语气,不译;兼词,可译为“于此”。

C.连词,于是、就;连词,才。

8.

(1)(5分)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谋求做官,王俭对他说:

“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

”(“谋谟”“二”“止”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你谋划的功劳,没有谁能与你并列,你的食邑只有二千户,我认为太少了。

(“客有姓谭者”“诣”“那得”各1分,句意通顺2分。

9.(4分)①尊奉孝道(王俭担任长史兼侍中,因为父亲死于这个职位,他坚决推辞)②忠心事君③为人谦逊(或:

不居功自傲)④尚俭清廉

【参考译文】王俭,字仲宝,他出生不久父亲僧绰遇害,便被叔父僧虔抚养长大。

他幼年时专心好学,手不释卷。

有宾客称赞他,叔父僧虔说:

“我不担忧这孩子没名声,只担忧他名声太大了。

”于是亲自书写崔子玉的《座右铭》来赠给他。

升明二年,王俭担任长史兼侍中,因为父亲死于这个职位,所以他坚决推辞。

此前齐高帝任宰相时,想召引当时的才俊辅佐他夺取天下。

王俭平素知道齐高帝的宏图大志,便向齐高帝暗中进言说:

“功劳太大了,奖赏不了,自古以来不只哪一个人,凭您现在的地位,想脸朝北做人臣,还能够吗?

”齐高帝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可是神情却十分温和。

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谋求做官,王俭对他说:

“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

”那个客人回答道:

“谭国的子孙投奔了莒国,所以还会有我。

”王俭赞赏他善于引经据典,终于让他做了官。

齐高帝即位后,与王俭评议辅佐过自己的功臣,从容地对他说:

“你谋划的功劳,没有谁能与你并列,你的食邑只有二千户,我认为太少了。

”王俭说:

“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

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

”齐高帝笑着说:

“张良推辞侯位,怎么能超过你呢!

建元元年,王俭改封为南昌县公。

当时的都城秩序纷乱,且有很多奸人盗贼,齐高帝想建立符伍制度,让家家户户相互检举监督。

王俭劝谏道:

“京城庄严雄伟,四方之人会合这里,如果人人一定要拿着凭证,那么于事烦琐,于理不会持久,所以谢安说‘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称得上是京师呢’。

”齐高帝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

这一年,有司上奏商定在京郊举行盛大的祭典,王俭认为:

“应当在今年十月举行大典祭祀宗庙,从此以后,每五年举行一次祭祀盛典。

明年正月第一个辛日将到南郊祈谷,就在当天回来祭祀明堂,并在第二个辛日祭祀北郊,且不能有附带的祭祀。

”齐高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起初,宋明帝的紫极殿珠帘彩柱,用黄金、白玉装饰着,这是江南所没有的。

齐高帝想用紫极殿的材料建宣阳门,王俭、褚彦回及王俭的叔父王僧虔联名上表进谏,齐高帝亲手写诏书表示采纳。

(南朝)宋时,宫门外的六门城头都设有竹篱。

这年年初,有人挖到了白虎樽,上面写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

齐高帝受这话触动,就决定改建高大的墙。

王俭又劝谏,齐高帝回答说:

“我想后代人不要再扩建了。

”朝廷初建,制度草创,王俭有问必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