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7504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本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

计划经济:

完全的计划经济又称命令式经济,它是经济体制的另一极端。

在这一经济体制中,所有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政府指令来进行。

对两种经济体制的评价:

1):

自由市场经济自发起作用,不需要昂贵和复杂的官僚机构来协调做出经济决策,市场机制能对变化的需求和攻击情况迅速做出反映,以便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她们的地方。

这些是它的主要优点。

2):

完全计划经济:

使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但会产生昂贵的管理费用。

其中包括臃肿的官僚机构带来的费用。

C:

混合经济:

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混合形式的相对优越性以来了各种政治和经济目标的权衡。

PART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专题二微观经济学:

市场理论

第二章PART1—PART4,PART6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PART1市场机制

市场:

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经济社会通过一定的机制把稀缺资源在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进行配置。

市场机制:

指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

市场机制的作用:

通过价格机制来完成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通过价格来调节整个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决策。

价格机制:

指价格的这种调节经济的作用。

价格机制解决了微观经济学提出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

PART2需求和需求规律

需求: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不是数量,是总体偏好)

需求规律:

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

反之,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遵循需求规律的原因:

(1)收入效应;

(2)替代效应。

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替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

4.消费者的收入;

5.收入分配;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变动:

非价格因素,不同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变动:

价格因素,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函数形式为:

QD=a-bP

PART3供给和供给规律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

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供给数量减少。

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

生产成本;

替代产品的价格;

连带产品的价格;

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

生产者的目的;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变动:

非价格因素,体现在不同供给曲线的平移

供给量变动:

价格因素,在同一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供给函数形式为:

QS=-c+dP

PART4市场均衡

均衡的含义:

需求=供给

均衡价格:

指使得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愿意接受的数量。

均衡价格的变动(重点)P34—P36重点看图,理解

PART5弹性的概念

弹性:

表示一个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所产生影响的程度。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相对变化/自变量的相对变化P38(2.8公式)

需求的价格弹性:

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

Ep=0,则称需求完全无弹性;

0<

Ep<

1,则称需求缺乏弹性;

Ep=1,则称需求为单一弹性;

1<

无穷大,需求富有弹性。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

用语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即相应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供给的价格弹性:

简称为供给弹性,她定义为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时间因素。

如果商品1是商品2的替代品,当2的价格上涨的时候,2的需求量的下降时对1的需求会增加。

如果商品1和商品2是互为补充的,当2的价格上涨,2的需求量的下降时对1的需求也会下降。

PART6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市场失灵表现在三个方面:

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

市场运行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要求。

政府干预会产生的不良后果有两个方面:

导致官僚问题;

导致经济决策制定的政治化。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常常采取如下形式:

配给;

价格控制;

税收和补贴政策;

法律法规;

行业国有化。

价格控制:

(1)最低价格控制:

又称最低限价,它是政府制定的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

原因:

保护生产者的收入;

制造产品的过剩;

对于工资制定最低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特定水平。

(2)最高价格政策:

又称最高限价,是政府制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

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长队;

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应的制度,

发给人们一定数量的配给票;

可能出现黑市;

减少了已经短缺的商品的生产量。

税收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P62图2.22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非考点)

专题3微观经济学:

厂商理论

第五章(PART2,PART3);

第八章(市场失灵)

第四章厂商:

理论:

生产和销售

PART1厂商与生产

传统的厂商理论认为厂商进行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П=TR—TC

|||

总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生产:

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动,或是将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造产品的活动。

基本生产要素:

劳动;

土地;

资本。

可变生产要素:

指那些随着产量的变动可以变动的投入。

不变生产要素:

指那些不能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投入。

短期:

指这样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不可改变的。

长期:

指这样的时期,这个时期足够长以至于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PART2短期生产函数

总产量(TP):

表示一定的投入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

表示平均每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生产的产量,AP=TP/L

边际产量(MP):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MP=△TP/△L

MP>

APAP↑

MP<

APAP↓

MP=APAP取得最高点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含义是:

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可变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步减少,最终会等于零甚至小于零。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条件下得到的。

P90图4.1

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可变投入位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的交点以及边际产量等于0之间的区域。

PART3长期生产函数(非重点)PART4短期成本

成本:

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用语生产要素的支出。

总成本TC=C(Q)指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

TC=FC+VC

总成本也被区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就称为不变成本或固定成本(FC),而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被称为可变成本(VC)。

平均成本AC=TC/Q

边际成本(MC)是增加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MC=△TC/△Q(常考点)

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在生产中,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边际成本开始时是递减的,然而,随着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边际成本最终会不断上升。

PART5长期成本

规模经济:

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

规模不经济:

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

PART6利润,收益与产量(重点,考点)

总收益(TR):

TR=P*Q

边际收益是厂商增加一单位查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可以概括为MR=MC

这个等式也是厂商进行最优产量决策的原则:

如果MR>

MC,厂商将会增加产量;

如果MR<

MC,厂商将会减少产量。

第五章市场结构:

竞争与垄断

PART1市场:

结构,行为与绩效

市场之间特征的主要区别:

①市场厂商的数量和规模②同类产品是否有差别。

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则是具有竞争但竞争又不充分的市场结构。

因此,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也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PART2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学中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⒈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⒉厂商进出行业完全自由。

⒊所有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⒋厂商和消费者都具有市场的完全信息。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P121,图5.2)

在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时,厂商按下列条件选择产量:

P*=AR=MR=SMC,此时,厂商处于利润最大化的短期均衡状态。

在长期中,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是不能得到超额利润,在短期中出现的超额利润,在长期中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消失。

长期的均衡状态:

P*=AR=MR=LMC=LAC(MC=AC→资源配置最优,P=MC→价格最低,消费者得到最大的好处)

完全竞争市场与公共利益(四优两缺):

优点:

在完全竞争的均衡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中这被认为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市场价格均衡于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竞争迫使厂商提高效率;

节约广告上的投入。

缺点:

投资于研究和开发对于厂商不过是在浪费资金,新技术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

厂商生产的产品无差异,对于消费者可能过于单调。

PART3垄断市场

垄断行业或垄断市场:

指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

进入障碍:

一个厂商能够垄断一个行业必然有一定原因,使得其他厂商不能也不愿进入这个行业,这也被称为进入障碍。

进入障碍的形成原因:

规模经济;

产品差别和品牌;

法律保护;

其他。

在短期中,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也是MC=MR。

(P133,图5.10)

垄断与公共利益(三优三缺)

在均衡状态,垄断市场的价格要比完全竞争高;

在长期均衡状态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并没有以可能最低成本进行生产,所生产的产量也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该达到的产量;

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虽然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没有竞争者,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它会面临竞争;

长期中获得超额利润这一点可以促进生产新产品的垄断厂商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PART4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厂商;

这个行业是可以自由进入的;

每一个厂商生产特征相互区别的产品。

PART5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的厂商:

相互以来,竞争和串谋。

串谋寡头:

㈠公开的串谋:

卡特尔

有正式的串谋协议的串谋被称之为卡特尔。

如果所有成员的行动能够使得他们就象一个厂商一样,卡特尔就可以象一个垄断厂商那样行动使得行业利润最大化。

考点:

卡特尔这种串谋形式要求所有成员把产量限制在自己分得的份额内。

做到这一点常常是很困难的。

通常,卡特尔成员在价格产量制定政策方面存在分歧,它们常常会为市场份额争执不下。

另外,卡特尔成员还可能采取欺骗其他成员的手段,私下违背卡特尔的市场份额或产量和价格协议。

这种行为会导致卡特尔的破产。

更为重要的是公开的串谋常常是法律禁止的。

博弈论可以分析在厂商们以一种非合作的态度相互竞争时,他们各自采取的自认为是最优的策略是什么,厂商的策略之间是如何作用的,以及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纳什均衡:

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策略是最优的,并且也没有一个厂商愿意单独背离这个状态。

这种状态在对策论中被称为纳什均衡。

第六章有关厂商的其他理论

PART1传统厂商理论的问题

只有厂商决策者的利益同公司的利益完全一致时,个人追求最大利益的动机才能完全转换为公司追求最大利益的动机。

严格地讲,这种情况只适合于家庭小型企业。

股份制企业:

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分离的,公司经理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的利益。

生存:

最终的目标?

适度利润。

PART2委托——代理理论与厂商行为理论

利益关系者普遍具有这种“委托——代理”的性质。

PART3其他的最优化理论(非考点)

第七章要素收入理论(非考点)第八章政府微观经济政策PART1市场与政府

政府干预经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首先,政府通过法律进行干预;

其次,政府也可以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市场失灵(重点,考点):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公共产品;

垄断;

外部影响;

非对称信息。

PART2公共物品与社会成本:

交通拥挤和城市交通政策

私人成本:

人们为了获得私人的利益而由他自己支付的成本。

外部经济:

由于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利。

社会成本:

这种某人为获得一项利益而由社会(包括他自己)付出的全部成本称为社会成本。

如果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就存在着外部不经济。

如果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就不存在外部不经济。

PART3政府对产业的管制

政府对产业结构的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管制和调整,促进竞争,鼓励产业的发展。

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反垄断;

发展资本市场;

企业改组。

专题4:

宏观经济学

第9章——PART1,2,3第11章——PART3,4

第九章国民收入分析与计算

PART1收入循环流程

总需求:

指国民经济中的所有部门和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

指国民经济中的所有部门和个人的实际供给总量,即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

流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国民收入统计中一般为一年)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

存量:

指某一经济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数值。

总需求AD=C(消费)+J(投资)+X(出口)+G(政府)

SUPER问答题:

家庭部门向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

企业部门则向家庭支付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如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等。

企业使用家庭提供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商品和劳务,并提供给家庭,家庭则用起取得的要素收入向企业购买商品和劳务。

P195,图9.1

漏出:

净储蓄S;

净税收T;

进口支出M。

总漏出W=S+T+M

注入:

投资I;

政府支出G;

出口X。

总注入J=I+G+X

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的条件:

W=J

PART2国民收入及其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简称为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含义: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价格乘以相应的产量之后的加总;

GDR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人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核算国民收入:

从生产角度出来,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这种方法叫生产法;

从收入角度出发,因为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佣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这种方法叫做收入法;

收入角度,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扣

从支出角度来看,因为所有最终产品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最终产品就会有等量的支出发生。

这种方法叫做支出法。

支出角度,GDP=C+I+G+(X-M)=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对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资本折旧

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名义GDP:

又称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物价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有以下几个缺点:

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

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GDP无法说明收入如何分配。

PART3其他宏观总量(10分以上)

充分就业:

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在现行的价格下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

指符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一种状态。

自愿失业者:

把符合工作条件但又不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寻找工作的人称为自愿失业者。

失业率u=U/L=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自然失业率:

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潜在就业量:

指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潜在就业量可以说成是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量。

与潜在就业量相对应的状态被称为充分就业。

失业的种类及其原因: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价格总水平:

通常由价格指数加以衡量。

P209,公式(9.12)

通货膨胀:

指价格总水平相当程度的普遍而持续上涨的现象,它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Пt=Pt/Po

通货膨胀的起因:

⒈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P210,图9.3)

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

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P211,图9.5)

⒊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几个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现象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⒋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通货膨胀的成本:

菜单成本;

形成对收入的再分配;

不确定性增加;

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对付通货膨胀资源增加。

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的负向关系。

(P214,图9.7)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发展(少看)

PART1古典模型与萨伊定律

自由的市场经济会使所有市场的供求相等: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具有完全伸缩性,包括劳动的价格工资和货币的价格利息率。

萨伊定律包含三个要点:

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即使这也暂时的;

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货币数量论认为,一般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货币数量越多,价格水平越高,因此,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造成的。

MV=PY交易方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PART2凯恩斯革命与失业

劳动市场:

工资具有刚性。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是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但总需求降低不一定导致工资和价格下降并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

相反,它却可能导致循环流程中的收入、需求和就业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货币数量论(考点):

与萨伊定律相反,凯恩斯认为,需求创造供给。

如果总需求增加,企业会增加生产,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总需求减少,就会导致生产下降和失业增加。

总之,凯恩斯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不一定有足够的有效需求,以能保证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应当干预经济活动,控制和调节经济总需求。

凯恩斯政策的实践(必考点):

当认为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

反之,当总需求过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前者称为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应该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行事,斟酌使用扩张的或紧缩的财政政策。

这样一套经济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PART3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发展

自然率:

也称为自然失业率或自然就业率,它是货币主义的又一理论基础。

所谓“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在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作用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即与零通货膨胀率相适应的失业率。

新剑桥学派:

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所奉行的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工资与物价管制政策。

新剑桥学派也极力主张实行收入再分配,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包括下列具体措施:

征收高额所得税、遗产税,给予低收入家庭以救济,发展公共服务部门以减少失业者和增加公众的福利等。

理性预期学派:

市场仅仅的自发调节是稳定经济的唯一有效方式。

第十一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PART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社会总消费:

社会各个成员消费支出量的总和,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构成部分。

决定社会消费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水平、消费者的资产、消费信贷、风俗习惯等。

其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C=C(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

消费曲线(P238,图11.1)

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为:

MPC=△C/△Y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a+bY,a表示收入等于0时的基本消费量,称为自主消费或基本消费;

bY代表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即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动的消费,称为引致消费,其中b恰好是边际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

S(表示储蓄)=Y-C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C+S=Y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为1,即:

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即:

MPC+MPS=1

PART2投资函数

在资本的边际效率既定的条件下,经济中投资的数量取决于利息率,并且利息率越高,投资越少,即投资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

I(投资)=e-dr(利率),e是不随利息率变动而变动的投资,被称为自主投资;

(-dr)是由利息率变动而引发的投资,因而被称为引致投资。

PART3国民收入决定

经济的总支出等于消费加入注入,即AE=C+J,而总收入等于消费加上漏出,即Y=C+W,因此经济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C+J=Y或者J=W

在已知消费函数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