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7435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

《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免疫学复习题教学文案Word格式.docx

)中枢性免疫器官或外周性免疫器官包括哪些?

有何作用?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⑴中枢免疫器官是产生免疫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的免疫器官,包括:

骨髓、胸腺、法氏囊。

①骨髓具有造血和免疫两方面功能,与免疫有关的红髓主要分布在管状骨的两头,其中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又称造血母细胞)具有分化潜力的祖先细胞。

②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能使幼稚的小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③法氏囊是诱导分化B细胞成熟的场所。

⑵外周免疫器官又称二级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

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①淋巴结的功能:

a.滤净化淋巴液;

b.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c.淋巴细胞再循环,血液—淋巴结—胸导管—血液。

②脾脏的功能:

a.血液滤过作用;

b.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c.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

d.制造和贮存血细胞;

e.产生吞噬细胞增强素。

③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发挥局部和免疫功能。

3.何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细胞有哪几种?

免疫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通称为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只有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如T、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等。

免疫细胞有:

①免疫活性细胞,如T、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等;

②抗原提呈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③其他免疫细胞,如粒细胞、K、NK、D、N等细胞。

4.简述T细胞的来源、亚群及功能。

(重点)

来源: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为前T淋巴细胞,前T淋巴细胞进入胸腺后,在胸腺素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成熟T细胞,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亚群:

①辅助T细胞[Th]:

辅助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及合成抗原的作用;

②抑制T细胞[Ts]:

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调节免疫的作用;

③细胞毒T细胞[Tc]:

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

④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TD]:

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导致炎症反应。

T细胞功能:

①参与细胞免疫;

②参与免疫调节;

③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

④释放淋巴因子。

5.简述B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为前B淋巴细胞,前B淋巴细胞在禽类的法氏囊或哺乳动物的骨髓中分化发育为成熟B细胞,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功能:

①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②参与免疫调节,提呈抗原、产生淋巴因子等。

4.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分子有哪几类?

参与免疫应答的相关分子包括抗体、补体及细胞因子等。

第二章

1.解释下列名词:

抗原、抗原性、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抗原决定簇、半抗原、异嗜性抗原、完全抗原。

抗原:

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原性:

抗原具有两种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这两种基本特性统称为抗原性。

免疫原性:

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反应原性:

是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这种反应的特异性可能是生物学中已知的最特异的反应。

抗原决定簇:

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半抗原: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完全抗原:

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不完全抗原:

仅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或免疫原性很不完善的物质。

2.简述构成抗原的条件。

⑴异源性(异质性)。

指某抗原的理化性质与其所刺激机体的物质间的差异程度。

种族关系越远,组织结构间差异越大,则抗原性越强。

①同种异体间的物质;

②自身物质。

⑵大分子物质。

抗原物质要有一定的分子质量(大于10000u)。

⑶分子结构复杂。

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越复杂,抗原性越强。

⑷物理状态。

①一般球状分子蛋白质的抗原性较直链分子蛋白质强。

②聚合状态的较单体状态的抗原性强。

③添加佐剂—常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⑸适当的进入途径。

抗原分子只有完整的进入免疫活性细胞所在的场所(如脾、淋巴结、血液)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3.简述抗原的特异性和类属性(理解即可)。

实际指导意义。

抗原的特异性指抗原具有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

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一个分子抗原具有一个或多个抗原决定簇;

一种或多种抗原决定簇。

不同的两种抗原物质之间,还存在共同抗原组成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这种共有的抗原成分称为共同抗原(类属抗原、交叉抗原)。

用抗原免疫动物所获得的抗体,除能与本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能与含有共同抗原的另一种抗原发生反应,这种反应称为交叉反应或类属反应。

实际指导意义为:

抗原特异性是免疫学诊断、预防与治疗疾病的基础,正确区分特异性抗原和类属抗原,不但可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还可以了解各种微生物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

4.叙述微生物的重要抗原。

⑴细菌抗原:

①鞭毛抗原,又称H抗原,由鞭毛蛋白或鞭毛素构成。

②菌体抗原,主要指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抗原,又称O抗原。

菌体抗原由多糖、类脂和蛋白质组成。

③荚膜抗原,由细菌荚膜成分组成的抗原。

④菌毛抗原,许多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表面菌毛成分组成的抗原。

菌毛由菌毛素(蛋白质)组成,有很强的抗原性。

⑵病毒抗原:

①囊膜抗原,有囊膜的病毒,抗原特性主要由囊膜上的纤突决定。

②衣壳抗原,无囊膜韵病毒,其抗原特异性决定于颗粒表面的衣壳结构蛋白。

③可溶性抗原,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出现,不具有感染性。

⑶毒素抗原,某些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成分组成的抗原。

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或其他适当方法(酸处理,39-40℃加热)处理后,毒力减低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⑷寄生虫抗原。

寄生虫抗原成分复杂,由多种物质组合而成。

在这些抗原成分中,有的是弱抗原,有的是强抗原,后者可以激发宿主的免疫应答,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了解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抗原可以分成哪些种类?

⑴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分:

①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②.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⑵根据抗原物质的性质分:

①天然抗原②人工抗原③合成抗原;

⑶根据抗原的来源分:

①异种抗原②同种抗原③自身抗原④异嗜性抗原;

⑷根据免疫原性分:

①完全抗原②不完全抗原;

⑸根据抗原存在的部位分:

①表面抗原②深部抗原;

⑹根据临床应用分:

①凝集原②沉淀原③血凝素抗原④病毒中和抗原⑤免疫保护性抗原。

第三章

1.解释名词:

抗体、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单克隆抗体。

抗体:

是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在血清中浓度最高。

完全抗体:

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又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出现可见反应的抗体。

不完全抗体:

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但不出现可见反应的抗体。

单克隆抗体(McAb):

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产生的单一高纯的抗体。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分类依据,及各种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特点。

根据H链恒定区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5类,即μ、γ、α、δ、ε,由它们组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别为:

IgM、IgG、IgA(血清型IgA、分泌型IgA)、IgD、IgE。

根据L链恒定区结构的差异,将其分为两个型,即κ型和λ。

⑴IgG由1个单体构成,重链为γ链,血清中含量最高,有4个亚型即IgG1、IgG2、IgG3、IgG4,是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

特点:

血液中出现较迟,含量高,维持时间长,起重要的作用,是唯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的免疫球蛋白。

调理吞噬、凝集、沉淀抗原,中和病毒和毒素的作用,如果有足够多的IgG分子(至少2个),以适当构型聚集在抗原表面还可以激活补体级联反应。

⑵IgA包括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

①血清型IgA由单体构成,存在于血液。

②分泌型IgA为二聚体,由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合成,存在于外分泌液,是机体粘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

中和病毒和毒素,阻止病原体吸附到黏膜表面,抵御微生物的侵袭,是黏膜表面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屏障。

③IgM是B细胞产生最早的免疫球蛋白分子,重链为μ。

血液中存在的可溶性IgM是由5个单体形成的五聚体。

仅存在于血液中,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在原发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激活补体杀菌、溶菌、溶血、调理吞噬及凝集作用。

④IgD为单体,重链为δ,血液中含量极低。

主要是作为成熟B细胞膜上的特异抗原受体之一,称为SIgD。

⑤IgE为单体,重链为ε,在重链恒定区中有CH4功能区,有独特的Fc片段。

介导I型(速发型)超敏反应。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单体结构及组成。

所有免疫球蛋白单体都具有由4条肽链组成的基本结构,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

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和非共价作用力互相连接。

多肽链的N端约占轻链的1/2重链的1/4称可变区(V区),C端占轻链的1/2和重链的3/4称恒定区(C区)。

H链恒定区分为5类,μ、γ、ά、δ、ε,免疫球蛋白分别称为IgM、IgG、IgA、IgD、IgE。

L链恒定区分为κ型和λ型。

氨基酸的环形结构区域称为功能区,H链有VH、CH1、CH2、CH3等4个,L链有VL、CL两个。

免疫球蛋白V区3个特殊区域氨基酸序列,变化大大超过V区的其他部分,称为超变区(CDR),分别为CDR1、CDR2和CDR3。

在可变区中,超变区以外的区域内,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有限称为框架区(FR),VH和VL各有4个FR(FR1、FR2、FR3和FR4)。

位于两条H链中CH1和CH2之间含10—60个氨基酸的可弯曲的区段称为绞链区。

此区含有大量脯氨酸残基,构成“万能关节”,易被蛋白水解酶(木瓜蛋白酶)裂解的部位。

连接两个单体的一小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称为连接链(J链),约15ku,由浆细胞合成,其中二硫键把5个IgM单体的H链C末端以环状连接,形成“星状”的五聚体;

把2个IgA单体H链C末端连接形成二聚体。

分泌片是分泌型IgA特有的成分,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分泌,为糖蛋白,有促进IgA的分泌、抵抗水解酶的水解作用保证IgA稳定性及免疫作用。

4.简述抗体水解片段的种类及生物学功能。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分子,使H链间二硫键连接部位的N侧断裂,产生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胃蛋白酶水解免疫球蛋白,使H链间二硫键连接部位的C侧断裂为1个F(ab’)2和2个Fc’片段。

Fab和F(ab’)2片段能与抗原结合,故称抗原结合片段,Fab片段为单价,F(ab’)2为双价。

Fc片段含有多个功能区(CH2,CH3):

①可作为补体结合位点;

②组织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

③决定抗体的抗原性。

5.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①与特异性抗原结合;

②激活补体系统;

③促吞噬作用;

④4.结合组织细胞;

⑤选择性传递。

6.McAb与常规血清抗体有何不同?

何谓杂交瘤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McAb,即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的浆细胞产生,仅识别单一抗原表位,抗体种类相同,质地均一,结构一致,特异性高,亲和性一致,不与其他抗原交叉反应,有效Ab含量高,其他血清蛋白少,不与抗原发生沉淀反应。

常规血清抗体,即多克隆抗体,有多克隆性细胞产生,可识别多种抗原表位,为不同特异性、不同类别的抗体的混合体,批与批之间的特异性与亲和力不同,个体间有差异,常与其他抗原交叉反应,有效Ab含量低,其他血清蛋白较多,可与抗原发生沉淀反应。

杂交瘤技术:

用经抗原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与特定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培养、筛选和克隆化,建立既能分泌针对预定抗原特异表位的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系,用来生产McAb的技术,即为单克隆抗体技术,又称为杂交瘤技术。

基本原理:

①B淋巴细胞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②B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寿命短,不易培养;

③骨髓瘤细胞在体内外寿命长,容易培养;

④只有杂交瘤细胞在HAT选择培养基上生存;

⑤杂交瘤细胞能产生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并且寿命长、容易培养。

第四章

1.什么是细胞因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细胞因子:

是指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共同特点:

①细胞因子多为糖蛋白,分子量为1万—2.5万;

②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③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

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作用于多种不同的靶细胞,不同细胞因子对同一种靶细胞具有某种相同的效应;

④生物学活力的高效性:

半衰期短,体内含量少,活性高;

⑤合成分泌的快速性:

当细胞接受刺激后,细胞因子迅速合成和分泌,也迅速被降解;

一旦刺激终结,即停止合成;

⑥生物学作用的双重性:

具有生理性作用和病理性作用;

⑦作用的协同或拮抗性,即一种细胞因子可影响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发挥生物学作用。

2.细胞因子是如何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的?

细胞因子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的变化,即信号转导,从而发挥其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的。

细胞因子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调节、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以及其他生物学作用。

3.简述细胞因子的功能。

①介导和调节天然免疫;

②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

③刺激造血细胞生成和分化。

4.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特性。

⑴发挥效应具有非特异性,无抗原特异性和MHC限制性;

⑵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量微而作用强;

⑶发挥效应的多效性;

⑷发挥效应的重叠性;

⑸发挥效应的拮抗性、协同性、增强性和网络效应性;

⑹具有双重作用:

①有利:

免疫调节、促进造血、抗感染,抗肿瘤;

②有害:

炎症、休克、发热、自身免疫病、肿瘤。

5.简述何谓干扰素?

干扰素的作用有哪些?

干扰素:

是生物细胞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量的可溶性糖蛋白。

作用:

①抗病毒作用;

②抗肿瘤作用;

③免疫调节作用。

6.简述TNF的生物学活性?

①杀瘤、抑瘤作用;

②免疫调节作用;

③促进炎症反应;

④抗病毒作用;

⑤致热作用,内热性热源质;

⑥引发恶液质。

7.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

8.CK、IL、LK、IFN、GF、TNF、CSF?

CK是细胞因子,IL是白细胞介素,LK是淋巴因子,IFN是干扰素,GF是生长因子,TNF是肿瘤坏死因子,CSF是集落刺激因子。

9.概念

白细胞介素:

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主要负责信号传递,联络白细胞群,调节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具有促进不同类型细胞生长效应的细胞因子。

第五章

1.简述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命名。

补体:

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具有酶原活性的一组不稳定球蛋白,因为它可以补充抗体的作用,故称补体。

组成:

固有成分、调节和控制补体系统激活的成分、补体受体和膜结合蛋白。

命名:

固有成分按先后次序分别称为C1(q、r、s)、C2、C3……C9,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如B、D、P、H因子等。

2.简述补体激活3种途径及异同点。

(记住经典途径即可,替代、MBL途径不要求)

⑴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又称传统激活途径、C1激活途径,完整过程包括:

识别单位的激活、C3转化酶的形成、C5转化酶的形成以及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参与成分有:

识别单位Clq、Clr、Cls,激活单位C4、C2、C3,攻膜单位C5~C9。

主要激活物质:

IgG或IgM—抗原复合物(IC)。

⑵补体的替代激活途径,又称旁路途径。

激活过程包括:

C3和C5转化酶形成、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参与成分:

C3、C5-C9,B因子(C3激活剂前提),D因子(B因子转化酶),P因子(备解素),H、I等因子。

激活物:

微生物菌体多糖,IgG4、IgA、IgD和IgE。

⑶补体激活的MBL途径,激活过程:

MASP激活,C3和C5转化酶形成:

(C4b2b)、C4b2b3b,攻膜复合体的形成:

C5b6789。

参与成分:

C2、C3、C4、C5-C9,MBP:

(甘露糖结合蛋白),SP:

(丝氨酸蛋白酶)。

病原体甘露糖残基。

共同点:

C5的激活到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过程相同,损伤和溶解细胞的机制相同。

不同点:

激活原和参与的补体成分不同,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和组成不同,特别是替代途径与经典途径、MBL途径之间。

3.简述补体的生物学特征。

①含量相对稳定;

②对理化因素的作用敏感;

③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被激活;

④不同动物补体含量不一致;

⑤补体代谢率高。

4.试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①溶解细胞。

补体系统呗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②参与炎症反应。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活性片段,可产生和促进炎症反应。

③调理吞噬作用。

含有C3b和C4b片段的免疫复合物作为调理素可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杀伤活性。

④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IC)。

免疫粘附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粘附于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片段,结合免疫复合物后可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⑤调节免疫应答。

补体成分具有促进抗原提呈细胞(APC)捕获和提呈抗原,促进免疫细胞(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调理作用(ADCC作用)。

第六章

1.CD分子的概念是什么?

CD,即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是位于白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CD。

2.了解参与T细胞和B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重要CD分子有哪些?

各有何生物学功能?

(理解即可)

参与T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重要CD分子有TCR-CD3(T细胞识别抗原受体,TCR功能:

识别和结合抗原肽的作用,CD3功能:

稳定TCR的结构,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CD2-CD58、CD4(功能:

CD4与MHC-Ⅱ类抗原结合可增强CD4+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结合,促进T细胞的TCR-CD3复合物识别抗原,并参与细胞激活的信号传递)、CD8(功能:

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结合可以稳定T细胞(CTL)与靶细胞结合。

同时参与TCR/CD3介导的信号转导,并进而启动MHC-I类限制性T细胞免疫应答)、CD6、MHCⅠ类分子、Ⅱ类分子。

参与B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重要CD分子有BCR(B细胞抗原受体,BCR复合体是B细胞结合、识别抗原的关键分子)、CD5、CD28、CD21(2型补体受体(CR2)和EB病毒受体)、CD81、CD40。

3.什么是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有哪些种类?

有何功能?

粘附分子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蛋白组成,能使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细胞—基质—细胞间相互结合和作用的一类分子。

粘附分子的种类:

①整合素超家族;

②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③选择凝集素家族;

④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家族。

粘附分子的功能:

①参与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②参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③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

④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⑤对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影响;

⑥细胞内信号的传导有重要作用。

第七章

1.MHC和MHC分子的的概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是由一组高度多态性基因组成的染色体区域。

MHC分子:

MHC基因在不同细胞表面所表达的产物,称MHC分子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的结构及组成。

MHCⅠ类分子是由两条α、β多肽链组成的一个异二聚体。

表达并分布于动物体的有核细胞表面。

α链(重链)由3个细胞外的功能区(α1、α2、α3)、一个跨膜区和一个细胞浆内的尾区构成。

α1、α2形成抗原结合槽,α3与CD8+分子结合。

β2—微球蛋白位于细胞外区,为非MHC基因表达产物,可稳固MHCⅠ类分子与抗原多肽的结合。

MHC的Ⅱ类分子是由2条(α和β)多肽链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的,由MHC基因表达的产物。

正常情况下表达在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具有高度的多形性。

α和β均由2个细胞外的功能区(α1、α2及β1、β2)一个跨膜区和一个细胞浆内的尾区构成。

α1与β1形成抗原结合槽,β2与CD4+分子结合。

CD4与MHC-Ⅱ类抗原结合,MHC-Ⅰ分子参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CD8与MHC-I类抗原结合,MHC-Ⅱ分子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3.MHC分子的功能是什么?

⑴参与限制T细胞抗原识别。

T细胞抗原受体(TCR)不仅识别抗原决定簇多肽,同时识别与多肽结合的MHC分子,才能识别抗原和接受信息。

该作用称为MHC的限制性。

CD8+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抗原多肽,同时还识别MHC-Ι分子,CD4+辅助T细胞识别抗原多肽同时还识别MHC-Ⅱ分子。

⑵抗原加工与提呈。

MHC-Ⅰ分子参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MHC-Ⅱ分子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第八章

1.何谓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

是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抗原异物的刺激后而形成的有针对性的免疫力。

免疫应答:

是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过程。

2.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性。

(掌握)

①特异性:

任一抗原表位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具有相应表位受体的淋巴细胞与之特异性结合,因而免疫应答对不同的抗原是特异的;

②多样性:

生物体含有无数个淋巴细胞克隆,免疫系统可与多种多样的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③记忆作用:

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