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7229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害征兆且有局部严重受害现象,害虫开始向四周扩散,受害面积扩大,天敌也相应增多。

猖獗阶段:

是一灾变过程,种群数量达到爆发式增长,林木遭受十分严重的损害。

相继出现的是食料缺乏,幼虫被迫迁移造成大量死亡;

或提前成熟致生殖力减退;

天敌显著增多,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衰退阶段:

是上一阶段的必然结果。

由于种群数量得到调整,天敌也随之它迁,或

伴随衰退的害虫种群而数量大减,预示一次大发生过程的基本结束。

食叶害虫发生的周期性:

上述阶段性发生过程,往往“重复”出现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据报道初始阶段往往历时1年;

增殖阶段1-3年;

猖獗阶段1-2年;

衰退阶段1-2年。

每一大发生过程,通常1年1代的其持续期约7年;

2年1代的可长达14年;

而1

年2代则约为3年半。

上述持续的时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食叶害虫,且并不是可以依此推算的通用模式,

因为害虫种群数量的增殖和衰退,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可借以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可能性。

控制对策:

研究了解害虫种群动态,将害虫种群控制在初始的低水平阶段(初始阶段、增殖阶

段),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潜能,使害虫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那种以歼灭大量害虫种群作为解除灾害的所谓救急措施,不是害虫综合防治的规范

性方法。

科学合理的监测与预警是前提;

营林措施、生物防治是基础;

化学防治是应急措施。

§

5-1松毛虫类

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针叶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也是研究最为充分的一类害

虫。

主要取食松树类针叶,其中一些主要的成灾种类,繁殖潜能大,可在短期内增殖大

量的种群,爆发成灾,突发性强、成灾迅速。

由于种群数量极大,可在短期内将成片松林食成一片枯黄,如加之气候条件不适宜,松树即将成片枯死,近年来年均约3000-4000万亩松林受害,巨大损失。

我国松毛虫的发生区域以及主要种类: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

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TsaietLiu;

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

云南松毛虫D.houiLajonquiere;

赤松毛虫D.spectabilisButler;

思茅松毛虫D.kikuchiiMatsumura。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

主要危害马尾松,以及湿地松、加勒比松、火炬松及云南松等。

人体接触松毛虫毒毛,容易引起皮炎及关节肿痛,危及人身的健康。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0-32mm,翅展36.1-80.7mm;

全体黄褐至棕褐色,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外缘黑褐斑列内侧为淡褐色。

卵:

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1.1mm。

初产时淡红或黄红色,近孵化期为紫褐色。

卵面光滑无保护物。

幼虫:

生物生态学:

世代:

1年2-3代,少数地区1年4代,温度高的地区年发生世代多。

越冬:

以幼虫的越冬,

南部地区多在树冠顶端松针丛中,也有在树干的树皮裂缝内越冬的。

北部气温较低的地方,则在树干树皮裂缝中越冬的较多,也有在地被物和石

砾下越冬的。

广东、广西南部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高,无明显越冬现象。

生活史:

长江流域一带,越冬幼虫于翌年2月上旬至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4月中、

下旬结茧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

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7月上旬结茧化蛹,

7月中旬羽化产卵。

7月下旬孵出第2代幼虫:

一部分第2代幼虫正常地于9月上旬结虫化蛹,9月中旬羽化产卵,9

月下旬至l0月上旬孵出第3代幼虫,第3代幼虫于11月中旬停食越冬;

有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进入滞育,生长发育缓慢,延续至11

月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但雌娥产卵前趋光性较差,行动亦迟钝。

成虫有飞迁习性,往往飞向健康松林或受害较轻的松林严卵。

飞翔距离一般1里左

右,最远可达3-4里。

幼虫一般为6龄(个别7-10龄),1-2龄有群集和吐丝下垂的习性。

有利于踏查虫

情,可作为调查幼虫虫口密度的指标,也是及时采取“点治”的有利时机。

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TsaietLiu

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及白皮松。

全体灰褐至深褐色

前翅的外缘呈弧形弓出,横线纹深褐色,内横线与中横线靠近,外横线为两条,亚外缘斑列黑褐色,其最后两斑点若连一直线与外缘相交。

中室白斑小而清晰。

老熟幼虫体长55-72mm。

灰黑色,体侧具长毛,花纹明显。

头部褐黄色,额区中央有1个深褐斑。

胸部背面毒毛带明显。

身体两侧各有1条纵带,中间有间断。

椭圆形,

长1.75mm,宽1.36mm。

精孔一端为淡绿色,另一端为粉红色。

精孔周围爪状突7-12枚,平均9枚。

茧蛹:

茧长椭圆形,灰白色,表面有黑色毒毛,羽化前茧成污褐色,

蛹栗棕色,体表密被黄色短毛,尾端有黄褐色钩状棘。

生物生态学

1年1代或1-2代。

以幼虫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内和树干周围的杂草或石块下越冬。

越冬幼虫于3月下到4月上活动,5月中下旬开始结茧化蛹。

成虫6月上

旬开始羽化。

第1代卵6月上旬出现。

第1代幼虫6月中旬开始出现,①部分幼虫至10月上中旬越冬,1年完成1代。

②部分幼虫于7月下旬结茧化踊,8月中旬成虫羽化,产生第2代卵;

8月下旬开始孵化,10月中下旬以幼虫越冬,1年完成2代。

幼虫孵化时有取食卵壳的习性。

l一2龄幼虫群居并能吐丝下垂,借风传播,或落地后迅速爬行。

幼虫在食料缺乏情况下,扩散迁移明显。

越冬幼虫喜集中在背风向阳面。

成虫有趋光性。

在夏季受害严重的林分,成虫羽化后,有向周围末受害休分迁飞产

卵的习性。

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

危害落叶松、红松、鱼鳞云杉、油松、黑松、樟子松、新疆云杉、红皮云杉、冷杉、

臭冷杉等,

形态特征

体长24-45mm,翅展55-110mm。

体色和花斑有灰白、灰褐、褐、赤褐、黑褐色等。

前翅外横线呈锯齿状,亚外缘线有8个黑斑排列略似“3”形,其最后2个斑若连成一

线则与外缘近于平行,中室白斑,半月形明显

末龄幼虫体长55-90mm。

灰褐色,有黄斑,被银白色或金黄色毛;

中、后胸背面有2条蓝黑色闪光毒毛;

第八腹节背面有暗蓝色长毛束。

蛹:

长30-45mm,暗褐色至黑色,密布黄色微毛。

茧:

灰白或捉褐色,表面粘附有许多蓝黑色的幼虫毒毛。

椭圆形,长2.5mm,宽1.8mm,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粉黄、红至深红色。

大多数1年1代,少数2年1代。

以3-4龄或5-6龄幼虫,在枯枝落叶层越冬。

第2年4-5月间,越冬幼虫上树为害。

6-7月间,老熟幼虫结茧化蛹,7-8

月间羽化为成虫,7月中、下旬出现初孵幼虫,9月末幼虫下树越冬。

幼虫食料不足时,或被迫提早结茧化蛹,或纷纷下树向受害轻微林分转移。

初孵幼虫具群集性,稍遇惊扰就吐丝下垂。

成虫具强趋光性。

松毛虫类的防治

1.改善松林环境

混交造林、适地适树、选育抗虫树种、封山育林、及时抚育等措施。

2、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已知天敌昆虫达数百种

松毛虫赤眼卵蜂-马尾松毛虫

陆马蜂-油松毛虫

黑卵蜂、双齿多刺蚁等。

此外,还有鸟类的招引与保护,甚至人工扩繁利用,如灰喜雀

3、病原微生物的应用

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粉拟青霉等

4、物理方法

灯光诱杀成虫:

20DW自镇高压诱虫灯、高压电网灯及交直流黑光灯等。

人工摘卵、捕虫、采茧等

人工于树干胸高处刮粗皮捆塑料薄膜。

5、化学防治

地面或航空喷洒药剂

拟菊酯类杀虫剂

2.5%溴氰菊酯常量1-2ml/亩稀释喷雾;

超低容量飞机施药1ml/亩

20%杀灭菊酯常量1-2ml/亩稀释喷雾;

灭幼脲

20%灭幼脲1号水胶悬剂和25%灭幼脲3号胶悬剂。

用25-50g/ha可

达到81%以上的防治效果。

毒环、毒笔阻杀

毒环:

用2.5%溴氰菊酯(750ppm)或20%杀灭菊酯(4000ppm)加柴油或水,阻

杀效果可稳定在95%左右。

毒线环:

用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为主剂,1份加柴油21.3份拌匀,

浸入2cm宽牛皮纸条,沾透药液后捞出,沥掉余药装入塑料袋备用。

毒笔:

用2.5%溴氰菊酯或其它菊酯类药剂,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

l:

3配

比,迅速调和成形。

自然干燥1天后包装备用。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schulsky

危害山楂、苹果、梨、杏、李、桃、海棠、樱桃、沙果、杨、榆、栎类、落叶松、

黄波罗、核桃等。

翅展24-39mm雄蛾黄褐色,前翅中部有两条深褐色横线,两横线中间色泽稍深,形

成宽带。

雌蛾褐色,前翅中部有两条深褐色横线,两横线中间为深褐色宽带,宽带外侧有一

黄褐色镶边,其外缘有褐色和白色缘毛相间。

老熟幼虫体长55mm,体侧有鲜艳的蓝灰色、黄色或黑色带。

头部蓝灰色,有深色斑点。

体背面有明显的白色带,两边有橙黄色横线;

体背各节具黑色长毛,侧面生淡褐色长毛,腹面毛短;

体长13~20mm。

黑褐色,有金黄色毛。

茧灰白色,丝质双层。

椭圆形,灰白色,顶部中间凹下,卵产于小枝上,呈指环状。

世代与越冬:

1年1代,以卵越冬,

北京地区,卵一般4月上旬孵化,5月中旬为幼虫老熟期,下旬结茧化蛹,

蛹期半月,6月份羽化产卵。

幼龄幼虫群集。

幼虫共6龄,白天潜伏,夜间外出取食。

成虫有趋光性

天敌: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感病幼虫死亡较集中,常倒挂于枝条上,在河北省北部和辽

宁省西部常遇此病发生。

天幕毛虫抱寄蝇:

在辽宁省,寄生率可高达93.6。

防治方法:

在幼虫未孵化前,可人工采摘卵块;

春季捕杀丝幕内幼虫。

稍大幼虫有上下树躲避干暗处的习性,可设法诱杀。

喷射80%敌百虫1000倍或50%杀螟松乳剂300倍液防治幼虫。

招引益鸟,利用寄生蝇和病毒防治。

5-2毒蛾类

属鳞翅目,毒蛾科。

已知300余种,其中不少种类是我国知名的大害虫。

黄毒蛾中的乌桕黄毒蛾、茶毒

蛾,不但可以使乌桕、油茶果颗粒无收,甚至致寄主树成片枯死,茶毒蛾的幼虫体毛更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主要种类有:

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油茶毒蛾Euproctispseudoconspersa

Strand杨雪毒蛾StilpnotiacandidaStaudinger木麻黄毒蛾LymantriaxylinaSwinhoe

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

能取食500余种植物,其中以栎、杨、李、樱桃、苹果、山楂、柿、杏、柳、榆、

桦、槭、椴、云杉、落叶松受害最重。

雌蛾体长22-33mm,翅展58-80mm。

前翅中室横脉明显具有1个“”形黑褐色斑

纹,其它斑纹与雄蛾近似。

雄蛾体长16-21mm,翅展37-54mm

后足胫节有2对距。

前翅有深色锯齿状横线,中室中央有1个黑褐色点

老熟幼虫体长57-69mm

头黄褐色,具“八”字形黑色粗纹,体背两列毛瘤色泽鲜艳,前5对为蓝色,后6对

为红色:

均具黑毛。

两侧毛瘤灰色,被灰毛。

幼虫休色多变,有黑、灰甚至黄色,具暗色纵条

圆形,两侧稍扁,直径1.3mm;

初期杏黄色,以后转为褐色。

卵粒密集成一卵块,上

被黄褐色绒毛。

体长19-34mm,雌蛹大,雄蛹小。

体色红褐或黑褐,被有锈黄色毛丛。

1年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

生活史:

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幼虫孵化。

6月中旬开始老熟、化蛹,成虫自6月

底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

幼龄幼虫受惊动有吐丝下垂的习性。

雌娥羽化后对雄娥有效强的引诱力,引诱物为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

舞毒娥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天敌有:

梳径饰腹寄蝇;

敏捷毒蛾蜉寄蝇;

绒茧蜂;

舞毒娥核型多角体病毒;

山雀、杜鹃等。

于秋、冬季节或早春刮下卵块。

在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水银灯、200瓦白炽灯等诱杀成虫,可消灭大量抱卵

雌虫。

幼虫3龄前,可用2.5%敌百虫扮剂喷粉或5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雾。

在幼虫1-3龄时,喷洒舞毒娥核型多角体病毒,每一单位重量的病毒死虫尸体,加水稀释3000-5000倍液。

杨雪毒蛾StilpnotiacandidaStaudinger

主要危害山杨、黑杨、赤杨、中东杨、小叶杨、小青杨、柳树、白桦及榛子。

雌虫体长19-23mm,翅展48-52mm;

雄虫体长14-18mm,翅展35-42mm。

全身被白绒毛,稍有光泽。

雌蛾触角栉齿状;

雄蛾触角羽状,

触角主干黑色,有白色或灰白色环节。

老熟幼虫体长30-50mm,黑褐色。

头部浅暗红褐色,冠缝两侧各有黑色纵纹1条。

背中线黑色,两侧为黄棕色,其下各有1条灰黑色纵带。

体每节均有黑色或棕色毛瘤8个,上密生黄褐色长毛及少数黑色短毛。

馒头形。

初产为灰褐色,孵化前为黑褐色。

卵成块状,上面覆盖灰色胶状物,外表不见卵粒。

长16~26mm。

暗红褐色有光泽,体每节保留着幼虫期毛瘤的痕迹,上密生黄褐色长毛,腹端有黑色臀棘一组。

在黑龙江省1年1代,以3龄幼虫越冬;

在辽宁、山西、河南、贵州

均1年2代,以2-4龄幼虫越冬。

在山西太原,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老熟化蛹。

7月出

现成虫,相继交尾、产卵;

8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化蛹,9月初第二代幼虫孵化,以1-2龄幼虫越冬。

幼虫有强烈的避光性,尤以老龄幼虫更为明显,晚间上树取食,白天下树潜伏。

蛹群集,往往数头由臀棘联在一起。

幼虫脱皮及化蛹多集中在干基石块及覆盖物下。

成虫具较强的趋光性。

在幼虫期和蛹期:

寄生蝇、寄生蜂及菌类,寄生率达24.4%。

卵期:

赤眼蜂、卵小蜂等。

防治方法

利用幼虫白天下树,晚间上树的习性,可在树干基部用25%滴滴涕乳剂5倍液涂毒

环毒杀幼虫。

另外还可在树干上束草,诱集幼虫,集中烧毁。

用50%敌百虫油乳剂500倍液喷洒树冠;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效也可收到一定效果。

油茶毒蛾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

主要危害油茶、茶树,其次危害乌桕、油桐、柑桔、樱桃、柿、枇杷、梨、玉米等。

体长10-12mm,翅展20-35mm。

雌蛾体黄褐色,雄蛾体、翅多为黄褐色,少数为黑褐色黑褐色

前翅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顶角有2个黑斑点

老熟幼虫体长约20mm;

头红褐色,胸腹部浅黄色,气门上线褐色,上有白线1条,

伸达第8腹节。

自前胸至第九腹节,每节具毛瘤8个,以腹部第一、二、八节亚背线上的毛瘤最大。

毛瘤上有白色细毛。

体长8~12mm,圆锥形,黄褐色,密生黄色短毛,末端有钩状尾刺。

茧薄土黄色。

扁圆形,浅黄色,直径0.6-0.8mm。

卵块椭圆形,中央为2-3层重叠排列,边缘为单层排列,表面覆盖黄色绒毛,每一卵块有卵百余粒。

安微、浙江、贵州、四川等地,1年2代;

江西、湖南等地1年3代;

广东、福建等地1年3-4代。

各地均以卵块越冬。

习性:

1-2龄幼虫有群集性。

阴天时,幼虫多聚集在油茶树顶部,日照强烈时成群

迁移到树干中、下部荫蔽处。

老熟后爬到土隙和附近枯叶下结茧化蛹。

成虫具强趋光性。

以江西为例(1年3代)

越冬卵在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到6月中结茧。

6月上旬到6月下旬成

虫出现。

第1代幼虫在7月上中旬猖撅,7月底到8月上旬结茧,8月上旬到8月中旬羽化;

第2代幼虫在9月发生较多,10月上旬到10月底结茧。

10月中旬至11月中羽化,以

所产的卵块越冬。

茶毒娥黑卵蜂和赤眼蜂;

幼虫期:

茶毒蛾绒茧蜂、日本黄茧蜂、细颚姬蜂属的EnicospilusflavocephalusKirby

及E.pseudoconspersaeSonan,除姬蜂和钝唇姬蜂;

幼虫和蛹期:

两种寄蝇Tachinasp.和Exoristasp.。

捕食性天敌:

步行虫,敌,半益蝽科的Cantheco-nideaformosanaSonan、蠼螋、

螳螂、蜻蜓、青蛙、蜘蛛等。

细菌性软化病

采摘叶片上的越冬卵或幼虫聚集的被害叶。

利用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表土层、枯叶间化蛹的特性,结合茶林垦复、培土,把蛹

埋于10cm深的地下,阻止成虫羽化外出。

成虫具强趋光性,可在羽化盛期灯光诱杀。

雌虫对雄娥有强烈的性诱力。

选取当天羽化的雌蛾,用二氯甲烷作溶剂,整体泡浸

30分钟。

所得粗提物有很高的引诱活性。

5-3尺蛾类

属鳞翅目,尺娥科。

已知危害林木、果树的害虫中种数最多的一类,一些暴食性种类可带来十分严重的

危害。

春尺蛾ApocheimacinerariusErschoff国槐尺蛾Semiothisacinerearia

BremeretGrey油桐尺蛾BuzurasuppressariaGuené

e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suspectaWarren

春尺蛾ApocheimacinerariusErschoff

危害沙枣、杨、柳,槐、桑、榆、苹果、梨、沙果、胡杨、槭、沙柳、葡萄等。

雄蛾体长约10-15mm,翅展28-37mm。

触角羽毛状,前翅淡灰褐色至黑褐色。

前翅从前缘至后缘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一条不明显。

雌蛾体长约7-19mm,无翅;

雌蛾腹部各节背面有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

椭圆形,长0.8-1.0mm有珍珠光泽,卵壳上有整齐刻纹。

初产时为灰白色或赭色,

孵化前为深紫色。

体长22-40mm。

老龄幼虫灰褐色,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1个瘤状突起,腹线均

为白色,气门线一般为淡黄色。

长1.2-2.0mm,灰黄褐色,末端有臀刺,刺端分叉。

雌蛹有翅的痕迹。

世代与越冬:

1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中越夏、越冬。

翌年2月底、3月初(春),当地表5-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

3月上中旬见卵,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预蛹期4-7天,蛹期达9个多月。

幼虫静止时,常以一对腹足和特别发达的臀足固定在树枝上,而将头、胸部昂起,

遇到意外惊动,立即吐丝下垂,悬于树冠之下,慢慢又以胸足绕丝上升。

雄娥具有趋光性,多夜间活动;

成虫白天有明显的假死性,夜间不明显。

幼虫期有小茧蜂,寄生率为27%。

垦复林地,将蛹犁翻至地表,收集杀死。

在树干基部徐上6cm宽的胶环;

或在树干的下部捆绑15cm左右宽的塑料薄膜带等,阻止雌蛾上树产卵。

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孢子3亿加40%乐果乳油500倍液,杀虫效果在95%

左右。

国槐尺蛾SemiothisacinereariaBremeretGrey

危害槐树、刺槐等

体长12-17mm,翅展30-43mm。

前翅亚基线及中横线深褐色,近前缘处均向外缘转急弯成一锐角。

M1脉-M3脉间消失,近前缘处成单一褐色,三角形斑块,其外侧近顶角处有1个长方形褐色斑块。

顶角浅黄褐色,其下方有1个深色的三角形斑块。

卵钝椭圆形,长0.58-0.67mm,宽0.42-0.48mm,一端较平截。

初产时绿色,后渐

变为暗红色直至灰黑色。

卵壳白色透明,密布蜂窝状小凹陷。

2-5龄直至老熟前均为绿色,另一型则2-5龄各节体侧有黑

褐色条状或圆形斑块。

末龄幼虫老熟时体长20-40mm,体背变为紫红色。

蛹雄蛹16.3X5.6mm,雌蛹16.5X5.8mm。

初时为粉绿色,渐变为紫色至褐色。

棘具钩刺两枚,其长度约为臀棘全长的1/2弱。

1年3-4代,以蛹越冬。

在北京,4、5月间成虫陆续羽化。

第1代幼虫始见于5月上旬。

各代幼虫为害盛

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各代化蛹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

10月上旬仍有少量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在北京常见一种胡蜂捕食幼虫。

幼虫期尚有一种小茧蜂寄生,但数量很少。

蛹期有白僵菌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