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的课程配置是这样:
第一学年,搞好宣传培训工作,并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结题后得5个学分。
高二、高三年级完成一个课题,结题后得10个学分。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管理
为了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学校成立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和综合实践课程
专家小组。
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协调,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指导和评价。
在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调动全校力量,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形成全员服务意识,各个部门均有职责,每个教职员工都有义务。
1、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教研室:
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主要的承担者,负责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策划与管理;
负责对教师的培训;
负责为组织成果展示提供资源保障;
组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协调与校外有关方面的联系。
教导处:
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教师调配、学校教学资源的组织、学分登录等。
德育处:
负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提供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
总务处:
负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提供后勤保障。
团委学生会:
一些大型活动的组织者。
各个部门要把履行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责纳入自己的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将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科室的重要条件之一。
2、教师职责
(1)班主任职责:
对全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负责。
协助教研室进行培训,协助德育处进行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条件和安全保障、负责班级各个实践环节的组织协调、协助专家小组进行最后的学分认定。
(2)导师职责
课题组和导师之间形成一种契约关系,教师不得随意拒绝充当课题组的导师。
如果有
特殊原因不能充当,必须向学生清楚地说明原因,并以书面形式向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说明原因。
教师一旦当上课题组的导师,就要全面担负起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职责。
导师要作好指导学生的原始记录。
学校将组织班级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考量指标之一,学校将指导研究性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评优和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
每一步骤的研究情况必须如实记录,并准备好其他的文案,以备学分认定。
1、前期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完成好下列工作:
⑴研究前的知识准备
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进行培训。
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学校还以上届学生的成果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
学校将给每个学生印发《综合实践课指导手册》,以便于学生的使用。
学生要接受学校提供的培训,还要通过相关书籍或学长的帮助,自主学习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
⑵课题组的形成和课题的选择
课题的确定有两种形式:
一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客观条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二是学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形成一个大课题,学生们在这一大课题下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课题。
提倡课题的综合性、开放性、科学性、探究性、独特性、可行性和多样性,以保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
在我校,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允许但不提倡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
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
研究过程中,实行分工合作制,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课题组的形成和课题的选择可以有两种组织形式:
一是有了课题然后才有课题组,二是有了课题组然后有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或学校综合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协调,通过沟通和合并,将有共同志趣的人聚合在一起,组成课题组。
(3)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理解课题的过程。
课题论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进行阐述和分析
B、课题的意义分析、预设的结果
C、分析自己小组的研究能力(各个组员的特长)、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课题论证主要是学生自主论证,还包括导师及课题领导小组的论证认可。
对于那些范围过大、没有具备研究条件或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导师及课题领导小组要加以劝阻。
原则上说来,课题要经过导师和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认可后方可实施,但如果学生坚持,也准予立项。
课题论证要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
(4)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
新课程的学习强调“想清楚了再做”。
确定了课题并经过课题论证,就要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一份完整的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
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具体范围,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和所器材,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以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分工,制订个人的研究计划。
个人的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条件、进程、方法设计、预期的贡献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合适或是否最佳,是否需要改变研究课题。
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导师和学校课程小组认可的课题组更是这样。
本阶段应准备提交的文案:
A、课题组开题报告
B、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
C、课题组成员各自的研究计划
2、实践体验阶段
确定了研究的课题、制定了研究的计划之后,学生要进入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
一定的观念和态度的形成、一定的方法的掌握都依托于这样一个过程。
这应该是一个面对多样化的资源实施多样化的研究的过程。
而且,只有资源的多样化和研究方式的多样化才能带来多元化的发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字信息资料搜集。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当然还应该占有一些鲜活的素材。
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建议学生作好摘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剪辑、复印或下载等。
调查研究。
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专家等。
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
如有条件还要进行拍照、录音或录像等。
实验。
为了验证某种关系,为了获取某种数据,学生要进行各种实验。
学生要想好了再做,要在认真的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实施实验操作,并有完整、准确的实验记录。
学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
学校也要为学生实验积极创造条件。
分析、归纳与整理资料。
这是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步骤。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或者实验,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料,下一步便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形成课题成果。
这是一个组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切磋的过程。
设计或初步制作。
这是就项目(活动)设计型研究性学习而言的。
对于活动设计,在充分的研究的基础上,可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
对于项目设计型研究性学习,也要获取了全面的数据、确定需要购买器材,并完成项目设计方案。
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经过归类整理文字资料、实验数据、调查记录;
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个人活动实录,说明每一次课程的学习活动情况;
研究者各人在研究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故事以及研究者各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感受、心得和体会等。
3、表达和交流阶段
(1)研究成果的表达
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更多的是多种表
达形式的结合。
最常见是文字形式的表达。
文字表达又包括几个方面:
进行课题研究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组,要完成最后的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
在这一
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
书面材料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有一些课题组也可能没有形成最后的结论,写不出研究论文,但不能没有结题报告。
要有研究过程的记录,分析失败的原因。
一句话,要输得明白。
只要付出,就没有最后的失败者。
这样一个课题组,他们收获的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进行项目设计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组,要完成经过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或某一活动方案设计,还应包括为何这样设计的说明等等。
文字表达还包括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各成员的个人总结。
口头形式的表达包括报告会、辩论会和研讨会等。
实物形式的表达指完成科技作品(或模型)的设计和制作等。
(2)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如下几种交流的形式--
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个人小结、学习心得体会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组织班级内部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
在班级内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
组织全校性交流。
先进课题组的评选。
学校应提供展台。
展示过程中要进行答辩,要对展示的东西进行陈述;
陈述时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询。
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的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要尽可能用高科技手段来展示和交流。
在交流中,既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更要展示出研究的过程,要力争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才艺,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放弃和坚持。
展示和交流结束后,学生进行组间互评;
指导教师和课程领导小组要对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终结评价,并对研究者个人进行学分认定和学分登记,还要对表现突出的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表彰。
以课题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报告一份或设计一个方案;
课题组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研究小结;
各人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学业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例外。
要充分发挥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导向、诊断、激励、交流和管理功能。
我们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学分成为最容易拿的学分。
我们要让学分真正体现出成长的水平。
同时,又不能为学生设置过高的障碍,只要付出努力,基本都可以拿到学分。
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所关注的不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把评价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