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6890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Word下载.docx

(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

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

(师板书“公倍数”)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

为什么喜欢他?

(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

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

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

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

“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

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

我肯定给钱。

”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

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

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

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同学们达成共识:

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

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

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

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

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

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

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最早的共同休息日:

12

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

(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

(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

(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

(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

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

班长说:

“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

”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

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

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

为什么?

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

(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①找倍数:

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

②找公有:

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

③找最小:

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

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

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

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

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

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最小公倍数是几?

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

(1)2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最小的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7)2和3的最小公倍数。

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们分析得多好啊!

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比比谁的声音亮?

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

问:

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

  师:

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

为什么喜欢他?

(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

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

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

“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

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

”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

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

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

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同学们达成共识: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

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最早的共同休息日:

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

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

(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

(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

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班长说:

“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

”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

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

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

为什么?

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

(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①找倍数:

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

②找公有:

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

③找最小:

  4、看书88——89页,你还有什么问题?

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

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

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

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

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最小公倍数是几?

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许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

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们分析得多好啊!

真了不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巧妙设计

  新课程强调: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程序操练的过程。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数学课堂,不断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做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建构。

所以,作为教师在预设数学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不拘于教材,不照本宣科,巧妙设计,拓宽探索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大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调整了教材的资源,激发了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上课一开始,通过设计“报数”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有些同学之所以站了两次,是因为他们的号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从而在自然而然的活动参与中,使学生体会到:

“两个不同的数存在着公倍数”。

  接着,通过阿凡提的机智故事,引导学生在解决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的问题中,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他们各自的休息日数据上的特点,从而得出巴依老爷的休息日就是4的倍数,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6的倍数,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像教师讲解学生接受那样直接明快,确实“费时”,但是并不“低效”。

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从各自的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了“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发生、形成的过程,经历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建构活动,获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现实,画龙点睛

  数学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数学现实”互相作用融为一体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任务就是要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现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的再现,而应设计出“点睛之笔”,用恰如其分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的认识科学化、深刻化,从而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教学中虽然充分地展现了学生在解决“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问题的不同方法和思维策略,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共同的数学交流中,通过经验分享、方法交换、思维沟通等实现融合,并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实现由个性化认识向共性化知识的有效转变。

面对学生众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如:

列举法、集合图表示法、小数翻倍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对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性重新进行认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方法的有效优化。

可通过展开比赛,分大组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发现,在相同的取值范围内,较大数的倍数比较少,较小数的倍数比较多。

从而引导学生对小数翻倍法进行修正,改为大数翻倍法。

大数翻倍法简便易学,便于心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应通过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本节课的例2在设计上存在着与例1重复、低效的弊端,应把例2的数字改为“4和8”,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再次从观察数据的特点入手,找到求最小公倍数的更直接有效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修正,整节课的容量将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性、更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分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数学的自身规律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和列举法和短除法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小组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复习题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公因数?

  2、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4和69和18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

  

(1)4的倍数:

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

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

12、24、36、48。

  引出课题: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介绍短除法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看看如何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再交流。

  

(2)反馈时围饶着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短除式中除数是2的什么数?

  为什么在得出商2和3时不再往下除?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怎么计算的?

  (3)师生共同探究与交流。

  (4)试一试:

你能找出12和1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再用另一种验证。

  重点反馈短除法。

  3、探究特殊关系的两数怎样确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是什么?

你现在对它知道多少?

  2、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先定关系

  

(2)确定用什么方法找

  3、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四、布置作业:

  2、3、4、5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教案第4篇

  最小公倍数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激情导课

  1、师:

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倍数)

  2、师:

(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

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

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

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

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

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

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

(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

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

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

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

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

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

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

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

(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

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

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