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6064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

《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doc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docx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师:

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

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

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

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

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

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

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

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3=6(元)

6+7=13(元)

学生2:

3+7=13(元)

生3:

7+2×

3=13(元)

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

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 

新授

(一)乘加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 

3+7

② 

3

学师:

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

3+7先算2×

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

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

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

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

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

你们会列示吗?

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20—4×

4=4(元)

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先算4×

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

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

3= 

9-40= 

54÷

9—4= 

20+48÷

6=

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

(找2个同学说)。

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板书)

三、 

练习

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4+4= 

25—3×

7= 

72÷

8—4= 

20—63÷

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

3=5 

5+5=6 

9—3×

2=12 

48÷

8—4=2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一、用脱式计算 

(1) 

(37–28)×

(2) 

6–30 

(3) 

42–30÷

= 

(4) 

19+6×

(5) 

35÷

(28–21) 

(6) 

(28÷

4)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2+13-6 

(2)22-6+13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课本第5页例2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

还剩多少个面包?

(1)应该怎样计算: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

,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1)54-8-22 

(2)54-(8+22)

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五、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课本第8页例3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

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1)4X3+7=19

(2)2X6+7=19(3)2X8+3=19 

……

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

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

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

学生观察后问:

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

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算式可以是:

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