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004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docx

必修123回归教材答案版文库

必修1回归教材

1.结构和功能

2.生命

3.分化细胞代谢增殖分化遗传与变异

4.可以

5.氨基酸

6.R基一个氢原子甲基。

7.不能合成必需能够合成非必需

8.蛋白质未发生变化变性伸展、松散

9.结构蛋白化学反应运输载体信息传递免疫抗原

10.细胞核细胞质亲和力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混合细胞膜的通透性DNA和蛋白质分离分离

11.排列顺序遗传信息RNA

12.脂肪脂肪脂质C、H、ON、P氧氢脂肪、磷脂和固醇有机溶剂

13.保温缓冲减压

14.细胞器

15.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动物脂质性激素钙和磷

16.碳链单体单糖氨基酸核苷酸多聚体

17.无机盐离子

18.无机盐葡萄糖盐水水盐酸碱淡盐水

完全营养液缺某种无机盐的完全营养液

19.细胞膜

20.血红蛋白

21.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22.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物质能量信息

23.受体细胞膜胞间连丝

24.合成加工脂质

25.内质网加工、分类和包装

26.水解酶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病毒和病菌

27.细胞液色素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中心粒

28.硅尘细胞结构

 

29.细胞质基质

30.细胞形态有序性的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运动运输

31.高尔基体

32.分泌蛋白一部分

33.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实物或画图

1

35.代谢和遗传

36.溶酶体

37.暗一是转动反光镜使进光量减少;二是选择小的光圈,减少进光量

38.糖被保护和润滑识别糖脂

39.台盼蓝

40.选择性生物膜水分子离子和小分子活

41.甘油、乙醇、苯

42.扩散扩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43.浓度差磷脂双分子层

44.肺泡内

45.自由载体蛋白被动运输

46.浓度差低于

47.自由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生命活动的需求代谢废物

 

48.离子

49.疏水滤过重吸收

50.合成收缩能量有序性

51.化学反应细胞代谢

52.细胞代谢过氧化氢酶。

53.新鲜肝脏能量常态活跃状态活化能

54.活化能降低活化能

55.淀粉蛋白质脂肪

56.活细胞催化有机物蛋白质

57.无机催化剂

58.脲酶一种或一类

59.无机

60.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61.消化道

62.淀粉酶过氧化氢酶

63.温和

64.40-50°C

65.1.5

66.永久失活很低空间结构保存

67.溶菌酶

68.果胶酶

69.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70.分解细菌

2

71.消化酶

72.有机物ATP

73.腺嘌呤和核糖

74.三磷酸腺苷________________腺苷高能磷酸

75.荧光素荧光素酶荧光

76.吸能ATP合成吸能放能

77.实验组未知

78.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蓝变绿再变黄浑浊程度时间

79.重铬酸钾酸性灰绿色

80.代谢旺盛线粒体

81.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细胞质基质

83.水线粒体基质

84.大量线粒体内膜

85.有机物

86.化学反应ATP

87.葡萄糖

88.细胞质基质

89.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90.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

91.一酒精或乳酸

92.无氧呼吸抗毒血清

93.乳酸

94.无水乙醇提取层析液

95.二氧化硅碳酸钙

96.密封

97.滤液细线层析液

98.蓝紫光和红光蓝紫反射

99.电磁波颜色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

100.选择白色(无色)玻璃、补充蓝紫光或红光

101.电子类囊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102.受光面积

103.茎和果实

104.短浅深

105.卡尔文循环

106.有光有没有光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

 

3

107.辅酶II(NADP+)还原型辅酶II(NADPH)

108.气孔二氧化碳的固定ATP[H]C3整体

109.产物生成

110.氧化化能合成硝化化学

111.体积细胞大小

112.减小减小物质扩散进细胞细胞的总体积大高

113.分裂有丝无丝减数

114.知识链接: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

115.有丝分裂中间期

116.纺锤丝和染色体蛙的红

117.2个或多伸缩泡

118.每一时期计数细胞总数

119.血红蛋白运动叶绿体叶绿体角质层液泡

120.形态、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差异

121.专门化效率

122.执行情况活动关闭状态

123.细胞的全能性:

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24.全能性

125.核去核的卵细胞乳腺细胞核

126.全套遗传信息丢失遗传信息

 

127.衰老

128.减少变小减慢降低酪氨酸酶色素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减慢增大收缩加深改变降低

129.磷脂生物膜基因突变活性下降两端端粒缩短损伤

130.基因细胞编程性死亡

131.细胞凋亡发育内部环境

132.受损或中断

133.致癌因子遗传物质

134.恶性肿瘤大量增殖

135.适宜

136.物理化学病毒

137.基因组基因组

138.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损伤DNA

139.5-6老年人

140.发霉

141.心理状态神经内分泌

 

4

必修2回归教材

1.闭花受粉纯种

2.自花传粉

3.异花传粉去雄成熟

4.性状分离

5.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

6.测交

7.孟德尔第一成对融合成对的遗传因子

8.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YR、Yr、yR、yr1∶1∶1∶1

9.测交

10.分离和组合

11.相对性状

12.睾丸曲细精管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1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5.易饲养,繁殖快

16.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17.线性

18.与性别相关联

19.母亲女儿交叉遗传

20.显性伴性轻

21.转化因子

22.艾弗里分别DNA

23.射性同位素标记

24.大肠杆菌T2噬菌体未被标记

 

25.搅拌离心

26.RNA主要的遗传物质

27.脱氧核糖和磷酸碱基

28.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染色体的复制

29.解旋酶解旋

30.模板碱基互补配对

31.许多遗传效应

32.不是

 

5

33.排列顺序多样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34.核孔

35.相邻密码子

36.一反密码子

37.mRNA2

 

38.核糖体

39.不能

40.遗传信息传递

41.DNA的自我复制转录和翻译蛋白质或RNA或DNARNA或DNA。

42.酶的合成代谢蛋白质的结构

43.淀粉分支酶3一氯

44.线性关系多

45.基因基因产物环境

46.半自主转录和翻译细胞质

47.脑部和肌肉母亲

48.必要而非充分

49.蛋白质的合成

50.多基因与环境

51.替换

52.基因结构

53.配子体细胞无性繁殖癌

54.物理化学生物DNA分子复制自发

55.损伤细胞内的DNA改变核酸的碱基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56.自发

57.随机

58.不定向没有

59.随机突变

60.有害无害也无益随机的、不定向很低普遍存在

61.新基因根本

62.有性生殖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非姐妹染色单体

63.无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64.位点无法染色体变异

65.5部分缺失

 

66.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利

 

6

67.个别染色体组

68.非同源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

69.受精卵多倍体

70.二

71.多倍体

72.秋水仙素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73.本物种配子

74.高度不育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75.花药(花粉)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性状分离

76.遗传物质单基因多基因染色体异常

77.一对等位

78.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

79.染色体病

80.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愚型

81.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预防

82.基因组全部DNA序列

83.环境遗传物质生殖遗传物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84.(×)(判断对错)。

85.交配选择

86.基因重组二做种汰劣留良

87.物理化学基因突变突变率较短

88.选择

89.同种

90.不定向盲目性

91.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修饰改造定向

9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核苷酸序列切点DNA连接酶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93.细菌酵母菌拟核或细胞核环状DNA

94.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95.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96.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个体扩散

97.基因库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

98.大自由交配迁出自然选择突变变异

99.等位基因

100.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7

101.生存环境

102.随机不定向原材料

103.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104.自由交流

105.相互交配可育后代

106.生殖隔离

107.地理隔离

108.地理较小突变和重组选择作用加大生殖隔离

109.(√)(判断对错)

110.物种多样性

111.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11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113.化石

114.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115.多样性

 

必修3回归教材

(注:

必修三因为新旧版差了一个知识点,故上传原版,请仔细核对后使用!

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8

2.细胞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4.组成动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三分之二,细胞外液占三分之一。

6.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液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7.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8.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9.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10.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

蛋白质(7%一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代

谢的产物,包括尿素、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12.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1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CI-。

37℃时,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4.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15.溶液酸碱度(pH)是指溶液中自由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16.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7.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18.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机体的调节系统主要由三个,即神经系统、内分

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具有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

19.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20.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21.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等;在宏观水平上,

种群数量的消长存在稳态现象,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也存在稳态。

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

22.血浆中的水来自: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23.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2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9

25.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就不能完成。

膝跳反射需要两个神经元即可完成,而绝大多数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26.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7.感受器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做出应答反应。

这就是反射的大致过程。

28.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9.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0.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

31.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32.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33.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34.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5.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36.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7.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8.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39.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5-羟色胺、氨基酸类、

一氧化氮等。

40.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

(大脑、脑干和小脑等)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

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41.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42.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

44.S区受损伤可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45.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46.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7.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狗的小肠粘膜能分泌促胰液素,它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10

48.胰岛素是一种含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而性激素主要是类固醇。

49.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50.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

51.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52.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53.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54.激素调节的特点: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5.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56.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5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58.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59.人们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激素类药物,就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60.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

支配。

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

6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62.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63.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

课本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

64.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

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6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66.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等。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67.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地方。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11

68.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这两

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69.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70.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71.

HIV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时候,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HIV

可导致患者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72.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

73.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其中

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74.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细胞,刺激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75.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76.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7.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78.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而抗体不能进入宿细胞。

79.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

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

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80.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81.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羽毛、棉絮等。

82.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反应的特点是: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

差异。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83.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84.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中,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12

85.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这些药物的运用,可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86.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

87.脑和脊髓中有控制机体各种活动的神经中枢。

神经系统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