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557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

【2013.38】【2011.38】

【2009.38.选做I】【2008.38.选做II】【2005.37.选__________做I】【2001.37.文】

(6)两极格局的演变:

两大阵营的对抗——两国争霸

(7)冷战结束的标志:

马耳他会晤(1989年12月,老布什与戈尔巴乔夫)

(8)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雅尔塔体制崩溃):

苏联解体(1991年12月)。

(9)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

①基本原因:

第一,两大阵营内部的分化,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

的崛起,中国的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第二,美苏两国在长期争夺世界

霸权中矛盾不断激化,力量相互遭到削弱。

第三,苏联及其控制的东欧集团的解体,从根

本上动摇了两极格局的基石。

②根本原因:

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旧格局的终结,世界向多极化

方向发展。

2、当前世界政治格局:

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往多极化方向发展。

(1)推动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

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

化的发展。

二,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2)当今世界格局特征的主要表现:

一,多种战略力量共同主导世界事务,国际格局呈

现“一超多强”,世界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各个行为主体更加注重国家利益,淡化意

识形态分歧。

三,在国际竞争中,军事作用下降,经济、科技作用突出,综合国力竞争

激烈。

四,国际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世界大国力量趋于均衡化,某些国际组织的职能和

作用扩大,而中、小国的地位和作用相对下降。

(3)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

原因:

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

的最大障碍。

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

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

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

矛盾和斗争。

(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1945年——现在)

1.经济格局的演变:

-383页-

第一阶段: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其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

域。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

其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

冷战结束以来。

其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出现重大变化和调整。

2.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2014.37】【2012.37】【2010.37】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

推动力。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层出不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2)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联系,为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消除了障碍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3)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

础。

(4)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5)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

律框架。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一是生产国际化,二是产品国际化,三是投资金融国际化,四是技术开发与利用的

国际化,五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

产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的全球性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

类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它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

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

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

因此,发展中

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

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3)应对方案:

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

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发展中国家则应当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正确政策,抓

-384页-

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己。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一是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是要

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是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

的协调一致;

四是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一,优惠贸易安排。

二,自由贸易区。

三,关税同盟。

四,

共同市场。

五,经济联盟。

五,完全经济一体化。

3.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4.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评价: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

四、综合国力竞争【2014.38】【2012.38】【2011.38】【2010.38】【2006.38.选做I】

1.综合国力的概念。

综合国力,又称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

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

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

综合国力既包括自

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

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

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

2.综合国力的作用。

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

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3.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内容。

(1)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

(2)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

(3)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4)军事力量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

(5)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

(6)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

4.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特点。

第一,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

第二,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

第三,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竞争,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

-385页-

第四,当前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

第五,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有可能出现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的趋势。

第六,在大国间的角逐中,还存在着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利益,以所

谓的“新干涉主义”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是武装干预的危险。

五、大国关系(1991——现在)

【2005.37.选做I】【2004.37.选做I】【2001.37.文】

1.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行了调整或重新定位。

不同阶段及其原

因:

一,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大国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结果。

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调整,主要是各大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为寻求有利于自

己的国际环境和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和秩序中的有利地位而进行的。

三,科索沃战争(1999年)、“9·

11”事件(2001年)和美国入侵伊拉克(2003年)

等重大国际事件推动了大国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四,新世纪之初,印度的崛起为大国关系的调整增加了新的角色。

2.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

(1)实用主义主导了大国关系的调整,冷战结束后,各大国关系的调整都根据实实在在

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

(2)大国之间基本上不互为战争对手或者不明确地将对方视为敌人,尽力避免公开对抗。

(3)大国间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既相互协调又彼此摩擦,既相互合作又彼此争夺,

是当今大国伙伴关系的主要内容。

(4)美国是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其他大国关系的调整深受美国影响。

(5)不存在其他大国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前景。

(6)世界次等大国在大国关系调整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

美国一贯的地区战略是联合、

支持次等地区强国,防范、遏制头等地区强国。

3.中国与各主要大国。

(1)中美关系【2013.37】

(2)中欧关系。

(3)中日关系【2008.38.选做I】

(4)中俄关系【2002.37】

(5)中国与非洲

-386页-

六、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2007.38.选做II】【2006.38.选做I】

1.传统安全。

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它是以国家主

权的维护为核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国家主权安全,国家应对主权被侵犯的战争和军

事要素。

它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情报等领域。

传统安全威胁从行为主体看,主要是指

来自他国的主权侵犯行为;

从行为方式看,主要是指针对本国政权组织实施的政治颠覆活

动或由他国军队实施的武装入侵。

2.非传统安全。

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

威胁的安全问题。

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恐怖主

义、环境污染、民族宗教冲突和高危传染病疾病等。

3.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不仅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

互渗透,相互牵制,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传统安全威胁有可能转化为非传统安全

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与武装冲突。

这使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

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4.冷战以后,非传统安全对世界的影响。

(1)冷战结束后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原因在于:

冷战结束使得冷战时期被两极

对抗所掩盖的地区性矛盾与冲突纷纷爆发;

长期以来人类过度崇尚经济主义,使环境保护、

能源的合理利用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

加深,各国的命运也更多地与外部的稳定和发展紧密相联。

(2)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使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上升。

①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上升的原因。

经济安全既是非传统安全的主要内

容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综

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而综合国力又影响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的政治地位,进而接影响世

界政治的发展变化。

因而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同时,世界各国的外交首先

也是经济外交,即为经济服务的外交,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冷战结束以后,国家的

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制约着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使它们

的关系一般不致脱离和平与发展这一主潮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

密切,相互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在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这使得世界政

治发展更趋复杂。

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不是排除和取代政治、军事因

素的作用。

②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

非传统安全的因素之一。

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无疑是各国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吸取,各种

-387页-

文化的交流在规模和深度上都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但是,文化上的相互融合也不

是无限的,差异在缩小,但价值观念的差异始终存在,渗透于反渗透的斗争依然会长期存

在。

因而,在一定时期,文化因素也会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突出问题进而影响国际关系的发

展。

5.非传统安全的特点:

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

第二,爆发方式复杂;

第三,影

响范围广泛;

第四,治理难度增大。

6.非传统安全的应对:

首先要加强国际合作,其次心态更需开放,同时要发挥国际组织的

作用。

七、地区热点问题【2005.37.选做I】【2005.37.选做II】

1.当今社会的特点地区:

中东、北非、西亚、朝鲜半岛、东南亚、东北亚

2.地区特点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当今社会,地区热点问题虽然不断发生,但就国际社会的

总体情势而言,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

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具有可能性的。

3.地区热点产生的原因。

一,世界主要力量对全球地缘战略要点和能源的争夺;

二,民族、

宗教和领土等因素的影响;

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地区事务的干涉;

四,过去被掩盖

的许多矛盾进一步暴露,甚至激化。

八、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2013.37】【2004.37.选做I】

1.对照事件: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与利比亚

战争的对照。

2.新的特点:

第一,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

第二,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

第三,利用

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

第四,直接插手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

第五,英

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

九、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2004.37.选做I】【2001.37.文】

1.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

成国际合作”等。

2.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

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

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388页-

3.联合国面临的问题。

国际社会对联合国诸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各种丑闻、财政拮据、

代表性不强等等问题的评判和指责也不绝于耳,尤其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和发展问题上更显

得“泥足巨人”。

特别是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应该发挥的

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甚至一度有所削弱,要求联合国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十、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2014.37】

1.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的特征:

(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

发展中国家均曾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

夺,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同时都面临着巩固政治斗争成果和发展

民族经济的任务。

(3)都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绝大多数国家仍不发达或欠发达,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

劣势地位。

(4)是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基本力量。

2.地位和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

秩序中发挥者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

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

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

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十一、南北关系【2003.37.选做II】

1.南北关系的根本特征:

南北双方不公平、不合理、不平等。

2.南北关系的新特点(冷战以后):

第一,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地位下降。

第二,南北关系中的政治因素上升。

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政治上

和意识形态上,利用“人权”、“民主化”,对发展中国家展开进攻和加强控制,使发展中

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显。

-389页-

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四,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

3.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一,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十二、南南合作

1.南南合作的主要:

第一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

第二种是贸易合作。

第三种是货币金融

合作。

第四种是技术合作。

2.南南合作的意义:

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强

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

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

十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12.38】【2011.38】【2009.38.选做II】【2007.38.选做II】

【2002.37】

1.对和平发展道路的精炼概括:

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

界和平。

2.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依据: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国历史“爱好和平”这一文化的传承。

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

道路的历史依据。

(2)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这是中国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

(3)中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和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是中国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制度依据。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

这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世情依据。

3.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

(1)强调发展的和平性。

维护和平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前提。

中国发展既依赖于和平的国

-390页-

际环境,又有力促进着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国家不

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中国奉

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倡导新安全观,积极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

(2)强调发展的自主性。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特征,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3)强调发展的科学性。

既着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积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确保和平发展进程有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

(4)强调发展的合作性。

加强合作是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

中国坚持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的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实现共赢是中国发展

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发展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坚持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

实现互利共赢。

4.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

“不当头、不争霸、不称霸”,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选择。

一是坚持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

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

二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不做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事,注重共同利益、发展

共同利益、维护共同利益。

三是坚持以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分歧。

十四、推动构建和谐世界【2011.38】【2009.38.选做II】

1.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

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2.和谐世界理念提出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有:

第一,

美国以反恐为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并公然实行“先发制人”的武力政策。

第二,美国

推行单边主义,挑战联合国的权威。

第三,国际经济环境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南北

差距是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四,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尤

其是国际恐怖主义日益严重。

(3)和谐世界理念是我国和谐社会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391页-

3.和谐世界理念提出的重大意义

(1)丰富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深化了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主张。

(2)表明中国将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法制、制度化建设的结合。

(4)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十五、中国对外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

1、外交理念有重大创新——“12字精神”。

党的十八大提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12字精神”,其中突出了“共

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共赢”所体现的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秩序的新理解:

在经济上,各国应该共享发

展成功,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政治上,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

安全上,提倡共同安

全、集体安全、合作安全,反对绝对安全和单方面安全;

文化上,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和

发展道路多样化,促进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共赢”并不意味着否认分歧摩擦

的存在,而是提倡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增进信任,通过求同存异有效化解矛盾摩擦,反对

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2、宣示维护领土主权坚定信心。

3、凸显对外政策主动性。

4、首提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5、高度关切非传统安全。

附:

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的部分内容

(1)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内容是:

相互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