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4529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1.3规划规模

人口规模:

2015年瓦房店市域总人口(不含长兴岛及交流岛)将达117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3.0%,城镇人口74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45万人;

2030年瓦房店市域总人口(不含长兴岛及交流岛)将达14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0%,城镇人口11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65万人。

用地规模:

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54.7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21.77m2/人。

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76.8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8.26m2/人。

1.4规划方案

(1)产业布局

瓦房店市域规划形成“四区三轴”的产业格局。

四区:

中部综合经济区:

包括主城区(老城组团、老虎屯组团)、滨海新城区、九龙和太阳街道、复州城镇、杨家乡、仙浴湾镇,是全市商贸、物流中心,以西郊工业园区、老虎屯产业区、新城产业研发区为核心,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产业。

东北部林果经济区:

包括万家岭、赵屯、松树、得利寺4乡镇,以林果、旅游为特色。

西北部滨海经济区:

包括许屯、李官、土城、永宁、闫店、西杨、东岗、驼山8乡镇,重点发展旅游、新型能源(核电、风电)、铸造、机械、海产品加工等产业。

南部滨海经济区:

包括炮台-复州湾镇、松木岛化工基地、炮崖乡和谢屯镇,重点发展化工、海产品加工、盐加工、铸造、建材产业。

三轴:

瓦长联动发展轴:

自东向西串联瓦房店老城组团、老虎屯组团、杨家乡、滨海新城区、长兴岛临港产业区。

是市域东西向主要发展轴,远景向东穿过普兰店连接花园口。

沈大发展轴:

自北向南串联西北部滨海经济区、东北部林果经济区、中部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滨海经济区。

是市域南北向主要发展轴,北至营口,南达大连。

滨海发展轴:

依托滨海大道将瓦房店市域各滨海产业经济区串成一体。

(2)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发展以苹果、葡萄、地瓜、辣根、干瓢为主的种植业;

以肉鸡、生猪、肉牛、肉鹅为主的畜牧业;

以鱼虾、贝类为主的水产养殖业。

第二产业:

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向新型产业转型并举,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优势强化型产业:

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

继续保持轴承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地位,并向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方向拓展,实现产业升级。

机遇创新型产业:

电子信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等。

依托重大项目和沿海开发机遇,培育以电子信息、化工、新能源为核心,以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为补充的新兴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产业:

加快服务业发展。

重点发展以滨海休闲、山地观光、温泉养生为主体的旅游业。

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物流业,以及房地产、商务办公、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3)空间布局

瓦房店市域形成“一带、四核、三轴、四组团”的“弓箭型”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是指沿城八线统筹瓦房店老城、老虎屯、复州城、滨海新城和长兴岛发展,形成“瓦长发展带”。

“四核”是指瓦房店老城组团和老虎屯组团构成“主城发展核”,滨海新城和长兴岛构成“滨海发展核”,许屯、李官组成“许屯-李官发展核”,炮台、复州湾形成“炮台-复州湾发展核”。

“三轴”是指依托沈大高速公路、滨海路和城八线形成市域城镇发展的三条轴线,分别体现“区域统筹、沿海集聚和瓦长联动”的市域发展策略。

“四组团”是指市域按照区位格局、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划分为四大空间组团:

东北组团——包括万家岭、松树和得利寺三个乡镇,依托得利寺风景区和特色果品基地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林果产业;

西北组团——以李官-许屯、永宁和东岗为中心镇,包括李官、许屯、土城、永宁、闫店、西杨、驼山、东岗八个乡镇,该组团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海产品加工、铸造等产业,东岗-仙浴湾-驼山片区,重点发展海滨生态旅游、新型能源(风电、核电)等产业;

中部组团——以复州城为中心镇,包括复州城、杨家、三台和仙浴湾等乡镇,发展机械加工、生态农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

南部组团——以炮台为中心镇,包括炮台、复州湾、谢屯、泡崖等乡镇,发展化工服务配套、海产品加工、建材、旅游等产业。

(4)综合交通规划

公路规划:

高速公路规划:

横向规划新建长兴岛北疏港高速公路(长兴岛—花园口),新建长兴岛南疏港高速公路(长兴岛—杨树房),新建环长兴岛高速公路。

纵向保留沈大高速公路,新建本大高速公路。

公路网规划:

一级公路网以“六横四纵”为基本结构,并通过二级公路进行补充完善,形成完善的网络化公路交通系统。

“六横”包括松沙线(永青线)、双西线、复红线向东接许蔡线南段、城八线(S313)、瓦交线、滨海路南段;

“四纵”包括盖亮线、黑大线、三松线、滨海公路。

铁路规划:

保留沈大铁路和白老线;

规划哈大高速铁路位于沈大高速公路西侧,并在老虎屯设置高铁车站;

规划沈大城际铁路,市域范围内走向与原沈大铁路基本平行;

规划铁路支线瓦长线,在原有铁路支线田五线的基础上延伸至长兴岛港区,并进行扩容改造,承担疏港铁路运输任务;

规划预留轻轨建设的空间,预留轻轨走向与城八线基本平行,西至长兴岛、东至老城区。

航运规划:

长兴岛港:

港区的发展以公共码头的开发为先导,有序开发深水岸线,逐步扩大商业港的中转运输功能,承接大连港远期直至21世纪中叶的港口发展重任,最终成为商、工、贸并举的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国际深水港区。

长兴岛港区近期以临港工业功能、装卸储运功能和工业物流功能为主,远期还应逐步具备大规模的中转运输、运输组织、现代综合物流、商贸、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

松木岛港:

规划松木岛是大连港港口群体中的中小港站之一,是大连港长兴岛港区临港工业服务功能的重要补充;

是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发展的重要依托;

是以服务临港化工产业为主、重点发展以液体化学品、化工原料及产品等散杂货物运输为主的地方性中小型临港工业港区;

重点建设5000~10000吨级码头泊位。

规划松木岛港区应“具备临港工业、装卸仓储、综合服务等主要功能”,并“主要满足临港工业发展所需的钢材、建材、水泥、煤炭、化工原料及其它件杂货等运输需求”。

预测到2020年松木岛港区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00万吨。

将军石港:

以渔港和区域农副产品集散主,工业配套运输为辅,结合海上旅游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小型综合性港区。

规划陆域面积100公顷。

航空规划:

预留原老虎屯西侧军用机场及其周边用地,作为大连新国际机场建设储备用地,保留大连新国际机场迁至瓦房店的可能性。

(5)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供水:

全市饮用水源主要取自水库水和地下水。

规划中心城区新建3座净水厂,总供水规模24.5万m³

/d,另有8万m³

/d的中水回用。

中心镇、一般镇在镇区建成集中供水工程,加强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

排水:

中心城区现有1座污水处理厂,规划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22.5万m³

/d。

各镇镇区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处理;

农村地区推广沼气池建设,或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

工业生产污水和卫生站污水要求独立设置污水处理系统。

供电:

500kV网络规划——近期在太阳建设1座500kV瓦房店变,容量2×

1000MVA,电源来自500kV大连金家变和营口渤海变;

远期在长兴岛再新建1座500kV长兴变,容量750MVA,电源来自东岗镇的核电厂;

220kV网络规划——瓦房店市现有3座220kV变电站,变电总容量为423MVA。

规划近期新建6座220kV变电站,远期再新建2座220kV变电站,至规划期末,220kV变电站变电总容量达到3500MVA;

66千伏网络规划——加快66千伏电网建设,根据用电负荷的增长情况,及时增设66kV变电站,确保供电可靠性。

供热:

规划以集中供热为主,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100%,镇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

中心城区以热电厂热电联供为主要供热形式,同时以区域大、中型锅炉房为补充,逐步取消分散的独立小锅炉房。

各乡镇建设集中供热工程。

农村地区采用分户供热方式,推广太阳能采暖技术、沼气采暖技术。

供气:

规划以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主要气源,液化气作为辅助气源。

设置天然气储配站,天然气输配系统采用高压、次高压、中压三级系统。

环卫:

瓦房店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太阳街道楼房村,工程规模处理生活垃圾400t/d,采用正规卫生填埋工艺,规划扩建该垃圾处理场规模至800t/d。

医疗垃圾和有毒有害工业垃圾单独处理。

(6)岸线利用及海域利用规划

岸线利用规划:

将瓦房店市域海岸线划分为生态养殖岸线、生态旅游岸线、生态居住岸线、城市设施岸线、工业岸线和港口岸线等六种功能类型。

各段岸线的主要功能与对应的功能区划发展方向一致。

海域利用规划:

将瓦房店海域划分为渔业增值区和斑海豹自然保护区两大类功能区,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科学管制。

(7)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二主题”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结构。

一个旅游服务中心:

依托瓦房店中心城市构建市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完善旅游接待、餐饮、购物、娱乐、信息等旅游服务功能。

两大主题格局:

以阳光、沙滩、大海为特色的夏季“3S”主题;

以温泉、运动、购物为特色的冬季“3S”主题。

(8)综合防灾规划

防洪规划:

市域主要河流的防洪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

松树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5000年一遇;

东风水库、九龙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八一水库、大河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抗震规划:

瓦房店市城市抗震设防标准为7度。

实施城市、乡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

依法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特殊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重大工程设置强震观测工作;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2规划协调性分析

将本规划所拟定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产业规模、综合交通、岸线与港口、基础设施等方面内容,与国家、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与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重要的地方专项规划等进行逐项比较和分析,重点突出本规划与各项规划的协调一致性。

通过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可以看出:

1、从人口规模角度看,受评规划提出的城区人口规模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相比,与2015年45万人口较为一致,但与2030年65万人口的规模差距较大,中心城区人口出现迅猛增长。

受评规划针对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较为合理,同时由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年限较早,目前正在修编阶段,因此建议受评规划需做好与上层位规划的协调沟通,规划合理的人口规模。

2、从用地规模上看,受评规划提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到2030年增至76.87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增加势必占用,但规划又没明确提出此部分用地通过什么性质的土地置换而来。

《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总量控制及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因此本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一定冲突,建议本规划在本着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数量、调整建设用地数量原则的同时,明确土地性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补偿措施。

3、从绿地系统上看,受评规划提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小于《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建议在规划修编时提高公共绿地面积,达到相应规划提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的要求。

4、从空间布局上看,瓦房店市位于《大连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连城市发展规划》提出的城镇空间布局的节点上,是构建大连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城镇化做出重要贡献。

并且《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的一岛十区中包括瓦房店的长兴岛、瓦房店工业区、松木岛化工区,以上三个地区成为大连工业的主要增长极,很好地体现了各项规划的发展思路。

5、从产业发展上看,本规划和各项宏观规划、专项规划在主导产业选择以及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上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但个别产业出现冲突。

在农林牧渔方面,受评规划充分体现了辽宁省、大连市对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立足发展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水产、畜牧、水果、蔬菜,把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经济效益提高与资源短缺、环境效益降低的双重影响。

在重点产业选择方面,对于瓦房店工业区,受评规划提出的产业定位与《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定位有冲突,生物医药定位不符合上层规划要求。

鉴于长兴岛发展石化、松木岛发展化工的形势下,受评规划慎重考虑瓦房店工业区的产业定位,尽量规划耗水少、污染小的清洁产业,减轻瓦房店市域的环境压力。

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与上层规划一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瓦房店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6、从交通、岸线方面看,本规划提出建设轨道交通线路与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及线网规划》存在一定冲突。

《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及线网规划》中的5条线路最远远至金州,并未对县级市进行规划,轨道交通规划需要从全大连市角度综合考虑,如经济成本、运距、运量等诸多方面,本规划提出的轨道交通规划需与上层规划匹配,统一部署。

7、从基础设施来看,本规划强调了污水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出了再生水规划;

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符合各规划的要求,同时体现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的整体思路;

并对危险废物提出了相应规划,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但是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冲突:

从供水、排水上看,上层位各项规划均提出限制地下水开采,但受评规划提出饮用水源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与上层位规划存在巨大冲突,并缺少海水淡化、雨水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规划,缺少对生活节水、农业灌溉工程及灌溉节水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规划中没有对区域内水环境功能区划提出要求,对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没有提出相关指标。

建议在规划修编时注重节水措施、非常规水资源作为补充的规划,减少新鲜水用量,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

受评规划缺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固体废物处理率等相应指标,建议在规划修编时补充此部分内容。

从供电上看,受评规划只考虑发电机组和核电的供应,却缺少风电等清洁能源的规划,尤其在瓦房店已有风电利用的基础上,此部分规划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在规划修编时,结合大连市风电规划完善此部分内容。

从供热上看,受评规划缺少海水水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替代,只从集中供热方面进行了规划,同时缺少供热规模。

8、从节能降耗上看,本规划提出了较严格的节能指标,单位GDP能耗严于其他相关规划的要求,但是缺少单位GDP水耗等其它约束性指标。

因此,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为瓦房店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空间,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和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好瓦房店市建设与大连全市域整体发展的关系。

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将“生态宜居滨海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将优良的生态和环境资源作为发展的重要特色和基础支撑,确保发展不突破环境容量和生态红线,从源头上避免重大环境风险、减轻区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3.1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西侧,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9°

20´

~40°

07´

、东经121°

13´

~122°

17´

西濒渤海,东与大连普兰店市接壤,南与大连金州区隔海相望,北与营口盖州市接壤,南距大连市区104公里,北距沈阳292公里。

是辽东半岛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经济纽带,辽南地区的工业重镇,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国家重点果品生产基地,素有轴承之都、苹果之乡、盐区、东方钻石城的称誉。

(2)地形地貌

瓦房店市地处辽东山地西缘近海地带。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海拔在400-800米,最高峰为老帽山,海拔848米;

东部为低山丘陵,主要有岚崮山等,海波200-400米;

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谷地开阔,溪流短小,海拔在10-200米;

沿海岛屿砣礁密布,共有岛屿砣礁64个。

海域辽阔多港湾。

中部复州河、岚崮河流域的中下游有小范围的平原分布。

境内属于低山、丘陵、平原与岛屿的多种多样地貌形态。

(3)地质概况

瓦房店境域大地构造,位于稳定的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瓦房店市--新金拗陷区内,基底构造骨架是由古地槽洋壳经历多旋回褶皱作用形成的近东西向隆起与拗陷相间所组成。

拗陷区内以金州断裂为界,东部为新金凸起,西部为复州凹陷。

凸起与凹陷区的地质发展、构造特征、岩浆岩演化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瓦房店地区地层由东北向西南呈现渐新的演变特征,即从下元古界辽河群始至下古生代奥陶系的连续演变。

由于复州凹陷区呈现近东西向复式褶皱产生,故在复州湾向斜区沉积石炭系地层。

金州断裂带的断陷盆地中有侏罗系和白垩系火山沉积。

贯穿扬子、中朝、吉黑等几个不同的构造单元的剡庐断裂,从瓦房店西部辽东湾通过,距瓦房店市西缘约20-40公里。

这条断裂带经凹陷区的西部渤海--下辽河纵贯辽宁省。

贯穿上地幔进入软流层,被定为岩石圈断裂。

它控制本区的岩浆活动,沿断裂带两侧广泛分布着多期次的岩浆活动。

它经历多期的构造作用,至中、新生界才完整地形成岩石圈断裂,是一条多旋回的岩石圈断裂带,复州凹陷的莫霍面等深线在32~34公里,而通过瓦房店地区西部的剡庐断裂带已深切上地幔进入软流层。

(4)自然气候

瓦房店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

大气环流以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为主,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主要气候特征为:

春季干燥少雨,回暖较快;

夏季潮湿多雨,气温稍高;

秋季云雨骤减,气温凉爽;

冬季雨雪稀少,干冷风大。

年平均气温8.6℃~10.5℃,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年极端最低气温-25.1℃。

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

年平均无霜期为186天,初霜期为10月上旬,终霜期为翌年四月中旬。

年日照时数在2400小时~2900小时之间,日照率为64.4%,平均相对湿度66.7%,平均风速4.17m/s,年平均雾日18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15cm,主导风向:

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静风频率较大,约占20%左右。

(5)植被特征

瓦房店市境内植被区系主要以华北植物区系物种为主,物种繁多。

全市禾本植物共42科、78属、215种(含变种),主要树种有黑松、油松、樟子松、侧柏、红松、桧柏、日本落叶松、麻栎、刺槐、杨、柳、火炬、臭椿等。

植被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包括蒙古栎林、栓皮栎林、麻栎林和槲树林。

人工林面积较大,主要为日本黑松林、刺槐林及杨树林。

由蒙古栎、辽东栎、麻栎、槲树构成的人工矮林,多为退化的老蚕场或兼打柴场。

灌丛和灌草丛主要为酸枣灌丛、黄背草灌草丛和野古草灌丛等。

(6)地质灾害

瓦房店属地震频繁活动区,但小震频、大震少。

区内有金州断裂、复州-达子营断裂两条主要断裂。

瓦房店泥石流分布集中,约90%分布于东北部老帽山地区的许屯、万家岭、松树等三个乡镇,且大多为中易发程度以上;

另10%的泥石流零散分布于其它各乡镇,大多为不易发。

据现有资料,瓦房店市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瓦房店烈度为3--4度。

上级有关部门确定瓦房店市地震烈度按7度设防。

2006年,瓦房店地区地震活动比往年频度偏低,强度相近。

当年共发生地震(ML1.5级以上)15次,其中5月份较频繁,共7次。

共发生l次ML≥3.0级地震,震级为ML3.0级,时间是1月17日11时59分,震中位于北纬40°

03'

,东经121°

16'

(7)地表水文

瓦房店市域内淡水资源丰富,水文分区为辽南沿海半干旱半湿润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80-750毫米,降水总量为22.55亿立方米,径流深为150-250毫米,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23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11条,流域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复州河、大沙河、浮渡河、岚崮河、苇套河、南极河、永宁河、九道河、鞍子河、红沿河、回头河,其中大沙河、鞍子河是跨市河流,位于瓦房店境内的面积较小。

本流域干流上有大型水库2座,松树水库、东风水库;

中型水库1座,七道房水库。

支流上有中型水库3座,九龙水库、莲花水库、大河水库;

小型水库7座。

瓦房店市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复州河。

3.2社会经济条件

2008年,瓦房店市总人口(不包括长兴岛及交流岛人口)为102.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06万人,占到总人口数的68.3%;

非农人口为32.56万人,比重为31.7%。

从分布来看,人口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2007年瓦房店实现生产总值3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390元。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8.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6.8%。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76.7%;

工业增加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57.0%。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外贸出口继续增长,2007年出口创汇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实际利用外资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7%。

3.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环境空气质量

瓦房店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常规污染物SO2、NO2在2001年~2008年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的要求,8年间S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